流年一代名都的背影散文外一篇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19-11-17

我本以为,历史上颇有传奇色彩的著名古城阿力麻里,会是一座类似于高昌、交河故城的极具观赏性的遗址,然而,令我意料不到的是,阿力麻里其实连残垣断壁都没有了。在空旷的克干平原上,在依然凌厉的西风里,我们四人衣衫飘飘,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我看见50多米外的一座离离草色点缀着的大土墩边,那位载我们来的朋友正蹲在背风的一面卷他的莫合烟,然后歪头用手遮着打火点燃,猛吸一口然后向天空喷出一团烟雾,但很快就被西风消化得没了踪影。在茫茫旷野上漫步,在飒飒西风里远眺,阿力麻里,你在西辽时代便已存在,作为葛逻禄人汗国的都城,你曾经被欧洲人誉为“中央帝国都城”的灿烂和辉煌,赫赫有名的国际大都市,还有元朝时作为行中书省驻地的风光,如今统统消失在何方?

遥想1211年,应该也像是这样的一个春天,原野上鲜花盛开,百草丰茂,阿力麻里之王斡匝儿和畏兀儿王觐拜成吉思汗,那种臣服大汗就是维系帝国一统的大局观,实在令人感动。成吉思汗荡平花剌子模国,阿力麻里王是立了战功的。晚年,这位射雕英雄把他西征占领的土地一一分封给他的四个儿子。其中为成吉思汗西征在果子沟劈山架桥立下汗马功劳的次子察合台的封地东至伊犁河流域,南到南疆焉耆以西,西至阿姆河,而阿力麻里则是察合台汗国的首都。

察合台在位时,阿力麻里是一个繁华富庶的地方。元朝著名文人、也是开国丞相耶律楚材在他的《西游录》中称赞阿力麻里:“多蒲桃、梨、果,播种五谷,一如中原”。丘处机的大徒弟李志常著《长春真人西游记》里的记述更为详实生动:“其地出帛,目曰秃鹿麻,盖俗所谓种羊毛织成者,时得七束为御寒衣,其毛类中国柳花,鲜洁细软,可为线为绳,为帛为绵。农者亦决渠灌口,土人谓以瓶取水,戴而归。及见中原汲器,喜曰:‘桃花石诸事皆巧’。桃花石谓汉人也。”文中所说种羊毛其实是棉花。此段文字足以说明当时阿力麻里农业经济已有相当发展。察合台在阿力麻里附近将大片土地圈作牧场,他和他的家族住在伊犁河流域的牧场草原,过着平静而安逸的生活,很少过问政治,只在每年年关检查收取赋税的情况。光有农业税收,统治者过安逸生活是不可能的,因此可以大胆推测,当时阿力麻里的商业也相当繁荣了。

但是好景不长,公元1241年,察合台死后,他的后代为争夺汗位而互相残杀。1260年,忽必烈称帝后,他的弟弟阿里不哥也想争夺汗位,导致了蒙古统治集团的分裂。又因当时的察合台汗拥护忽必烈,被阿里不哥视为敌人,于是派兵进攻阿力麻里,占领城池后进行血腥屠杀。阿力麻里一度处于血雨腥风之中。之后的汗国又经历了分裂。到了1 46年,成吉思汗的第七世孙、年仅18岁的秃黑鲁铁木尔被拥立为东察合台汗。此时,元朝政治已十分腐败,国家控制力大大削弱,在中亚的察合台汗国实际上已无力控制局面。秃黑鲁铁木尔历经东征西讨,于1 61年统一了察合台汗国。在他执政期间,他听从伊斯兰教和卓舍黑?加马鲁丁的劝说,认为这个含义为“顺从”的宗教会给自己治国带来益处,这个蒙古王孙遂由祖宗几代信喇嘛教一改信仰了伊斯兰教,并强迫属地16万蒙古人皈依伊斯兰教。这时,伊斯兰教也通过这一事件迅速扩大了传播范围,包括了整个伊犁河流域。

然而秃黑鲁铁木尔的赫赫战功终究挽留不了察合台汗国的统治地位。明朝初年,汗国的王裔们相继在各地割据称王。这时候,随着伊斯兰教的进一步传播,政教合一的势力兴起,叶尔羌王朝时和卓势力渐渐控制了割据一方、各自为政的蒙古人。准噶尔部强大后,终于取代了察合台对伊犁的统治。察合台汗国,连同它曾经多么骁勇善战跟随成吉思汗立下赫赫战功的二太子察合台一样一去不返了。

历史的兴衰过程常常可以呈现给我们看那些残酷的遗迹。仿佛一个破碎的梦,醒来一片荒凉。尽管阿力麻里的故事也是令人唏嘘的,但今日映入我们眼帘的竟然是如此一片平静的荒芜,只有苍翠的草地,只有无名的小花,几乎再也看不见一丝废墟的痕迹。难道,历史的风化和自然的风化一起把阿力麻里这座昔日名城荡平了吗?那些在我们想象中应是彪悍鲜活的面容,此刻仿佛正在四野摇旗呐喊。阳光凌厉,西风猎猎,长空苍茫,全是阿力麻里当年强敌天下的回响。“远方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萋萋的芳草,灿烂的野花,在西风里荡漾,似乎正在向我们讲述着昔日的繁华。我问身边的朋友,阿力麻里为何意?答曰:苹果。另据《长春真人西游记》中所述:“九月二十七日至阿里马城,铺速满国王暨蒙古塔忽只,领诸部人来迎,宿于西果园。土人呼果为阿里马,盖多果实,以是名其城。”耶律楚材的《西游录》也讲述了阿力麻里的起源:“西人目林檎曰阿里马。附郭皆林檎园圃,由此名焉。”所谓林檎是当地民族人以前的叫法,和阿力麻里意思一样,都是今天的苹果之意。按《长春真人西游记》和《西游录》的描述,昔日阿力麻里周围果园成海,苹果飘香,宛若今日的伊宁市。苹果花开,苹果溢香,人来人往,商业繁华,遥远的阿力麻里城该是一座怎样的风采之城啊!

但是,这一切风采早已随猎猎的西风飘向天边,昔日的“中央帝国都城”一片荒芜,唯一可以看到的,是荒野上凌乱无规则的处处土丘。唉,阿力麻里,你这片曾经令伊犁声名日隆,今日又赋予其历史文化底蕴的遗址,我们该怎样进一步认识你?

在满腹的思量中,我们来到东面的秃黑鲁铁木尔汗麻扎前。麻扎,伊斯兰语中坟墓的意思。察合台汗国那位年轻有为、英勇善战的秃黑鲁铁木尔汗死后即葬于此。整座麻扎是穹窿式的,里面有一道暗梯可登上顶部,墙壁饰有紫白蓝三色琉璃砖砌成的几何纹样图案,非常精美。墓门之上有一行阿拉伯文书写的文字,据说是“伊斯兰教之光”的意思。作为新疆第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蒙古汗,秃黑鲁铁木尔当然有资格接受这种礼赞。蒙古人的品格一直是我钦敬的国人品格之一。想当初,成吉思汗那样伟大的英雄,依然可以诚邀那位汉人的道长丘处机至军中帐前畅叙,共论养生之道。还有元朝建立后,启用了那么多的汉族士子俊彦,这应该是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了吧。秃黑鲁铁木尔汗以成吉思汗的七世孙和汗王之尊,一下子从曾经那么深信的喇嘛教中洗脑跳出,皈依伊斯兰教,是需要何等勇气和远见卓识的啊!历史证明,他的选择是值得肯定的,为伊犁各族人民的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

历史潮流总是以一种与时俱进的品质滚滚向前。同样经历了一次洗脑式的大抉择大转变的,不是还有不远处正在开动机械,翻地播种或除草的农四师61团的战士们吗?想当初,解放军刚进疆时,在中央军委的一声令下,他们从手握枪杆子转向握紧砍土曼,从开坦克装甲车转向开东方红收割机,三百六十度的大转变,是否也算是一种皈依呢?我想是的,他们是对大地的皈依,是对美好生活的皈依,是对人类和平的皈依。这样想着的时候,耳边正响起隆隆的轰鸣声,数辆大型拖拉机正从原野上威风凛凛地开过来……

【遥远的天马】

在辽阔肥美的昭苏大草原上行走,会很自然地会想起马。在遥远的古代,伊犁的马就特别著名。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伊犁马就以显赫的美名和联盟和亲相联系而载入史册。

那段历史开始于西汉初年。当时西汉正对匈奴用兵,一直苦于中原马不及匈奴马跑得快且有耐力。汉家天子虽在物产丰饶的中原,但对伊犁天马早已如雷贯耳,恨不能马上拥有并策马如飞,来一次东极至西极的长途旅游。于是有了强烈的渴望:找到良马、宝马、天马!于是就有了包括寻马目的在内的丝绸之路的开辟。据说张骞出使乌孙国时除了受命联结乌孙人共同对付匈奴外,也承担了寻找宝马的使命,但前1 8年出使时没有实现。其后的公元前115年,张骞二次出使西域后回到长安,这一次可谓感动了真主,乌孙国王派遣使者数十人带着良马数十匹向汉朝答谢。其后十年,即公元前105年,乌孙王猎骄靡又派使者向汉武帝送来1000匹良马作为聘礼,请求汉朝嫁一位公主给他为妻,并愿意结成同盟,共同对付匈奴。汉武帝答应了他的请求,把细君公主嫁给他。

送来的马,其品质之优良让爱马的汉武帝惊叹不已。据说汉武帝曾为得到良马占过一卦,结果被告知“神马当从西北来”。此时乌孙马的到来正好暗合了这一乩语,汉武帝不由得大喜,遂将这批马称为“天马”,并吟作《天马歌》赞美说:

天马徕兮从西极。

经万里兮归有德。

承灵威兮障外国。

饮流沙兮四夷服。

有了天马,就是有了仁德,可以防止外国侵略,可以让万国臣服,啊,天马,有了它,真是无所不能!想想看,西极天马,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名字,天马行空,可以带人腾云驾雾,那种剽悍勇武汉朝没有,只有在遥远神秘的西域伊犁才有。想一想,就让汉家天子十分神往。

后来,极度爱马的汉武帝又得到了据他认为比乌孙马更好的大宛马,便将乌孙马改称为西极马,将大宛马称为天马。他为此还写了另外一首《天马歌》:

太一贡兮天马下,

沾赤汗兮沫流赭。

骋容与兮驰万里,

今安匹兮龙为友。

天马又名汗血马,据说是由于会流出汗血的缘故。又据说,至今的伊犁马还有这个特点,在长途奔跑后常见有血珠从前膊和后股出泌出。这个动人心魄的耐劳一族,如让我看到了也许会目不忍睹的。

其实大宛还是属于今天的伊犁,汉武帝自鸣得意区分出的大宛天马和乌孙西极马一样属于伊犁马。

那么大宛天马究竟又如何呢?有杜甫的一首诗为证:

胡马大宛名,

风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

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

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

万里可横行。

对天马的精工笔描,还有形神俱备的刻画,真是非此莫及了。

妻子曾经为我讲述早年她在伊犁一些地方看见过身高达2米的骏马的情景,让我无限神往。后来我翻阅史料,发现《汉书?乌孙传》记载:“其国多马,富人至四五千匹”。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乌孙养马已很有规模了。但是另据资料分析,当时的“天马”其实并不是现在的伊犁马,现在的伊犁马据说大多是从苏联引进的,引进的时间从当时的新疆军阀盛世才时代便已开始,一直到解放初期苏联和我国交恶截止。从苏联引进的马又属于俄国历史上著名的征战民族哥萨克所骑的顿河马,这种马与我国新疆的哈萨克传统马杂交后所生之马即为今天的伊犁马,而我国所用的哈萨克马大多又属于产自昭苏大草原上的骏马。

那么真正的伊犁天马又去了何方呢?据说是收复新疆的左宗棠破坏了。左宗棠为了给自己的军队配足良马,硬是让一些不甚了了的士兵瞎折腾,结果配出来的几乎都是劣种马,那些没有被瞎折腾的真正天马便只能是散落于偏远草原的珍贵品种了。于是我便对妻子说,你所看到的高头大马肯定是稀有动物了,也许在今天的伊犁找不出几匹了吧,能看到它这可真是一种幸运啊。历史上的西极天马似乎是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渐渐模糊了,但现实中的伊犁马依然是超凡出众的。产自伊犁的这些马,在全国甚至世界都是很响亮的一个品牌。国内外有不少专家就正在注视研究着伊犁马,也在改良着伊犁马。至于那些慕名而来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对于生活在伊犁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哈萨克来说,拥有一匹良好的伊犁马是他们的最大骄傲,即使不是历史上著名的天马,现实中那些高大健壮的黑走马、白走马、灰走马同样令他们感到自豪。我曾搜集到一首哈萨克族青年们聚会时唱的关于灰走马的歌:我经常骑着我的灰走马,骑上了它唱起歌儿格外动听,每当我们青年人骑马相聚,它总是走在前头超群出众。……在哈萨克族兄弟们的心目中,这样的灰走马,大概就与传说中的西极天马差不多了吧。

哦,西极天马,西极天马,我和妻子在伊犁的时候,一直都想看看它。

共 4505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一代名都的背影】站在曾经被欧洲人誉为“中央帝国都城”的阿力麻里古城边缘,这里远远出乎“我”的意料,它没有想象中的极具观赏性的遗址,在空旷的可干平原上,给“我”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望着点缀离离草色的旷野,在飒飒西风里远眺,与它隔空对望。早在西辽时代就已经存在的阿力麻里,遥想当年,同样的一片百花盛开的土地,阿力麻里之王斡匝儿和畏兀儿王觐拜成吉思汗,开始了这片土地的历史,历代的兴衰仿佛一个破碎的梦,醒来一片荒凉,那曾经的繁华已经统统消失在何方呢?望其背影,感其沧桑,观其变迁,惊叹历史潮流正与时俱进般滚滚向前。【遥远的天马】草原和马相辅相成,对于伊犁草原来说,伊犁马从公元前2世纪就以显赫的美名和联盟和亲相联系而载入史册。《天马歌》《天马诗》,还有妻子曾经讲述过的身高2米的骏马,都让“我”无限向往,纵观史今,天马行空,汗血宝马,或者普通人拥有的黑走马、白走马、灰走马,都会让伊犁人感到自豪,它们在这里生活的各族人民的心中,就像“西极天马”,引“我”和妻子一起对它们神往。本篇文章分两个角度描写了伊犁,让伊犁这幅精美的长卷又多了很多精致的细节,那阿力麻里古城,天马都是伊犁独有的,古城吟唱历史史歌,骑天马在古今往来穿梭,是独有的滋味在心头,让我们看罢都陷入久久的意象,怎么走不出那片土地的诱惑。佳作,流年欣赏并推荐!【:平淡是真】 【江山部·精品推荐1 】

1楼文友:201 - 22:2 :00 看文章中的一些相关的记录,很佩服作者的用心,没有极致的情感,不会有如此细致的收集,欣赏并学习了!

2楼文友:201 - 08:59:29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 逝水流年 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孕期缺钙吃什么

孕期缺钙吃什么食物有哪些

孕期缺钙的危害

吃什么能清肠排毒
微店卖水果
免费的分销系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