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碧海青天夜夜心散文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19-11-30

唐代是诗的朝代,诗人泱泱。木心先生说唐代是一夜之间就遍地文学了。当然,所以唐朝文化起飞原因也明了——首先,皇帝喜爱文学,李世民就以诗取官,因为李世民自己通诗;武则天亦通文学。是否其他皇帝也都通文学?我对历史不熟悉,不很清楚,但想来应该还有通文学的皇帝罢?否则,也不会有那么样多的诗人都入了仕途了。唐代诗歌繁荣的第二个原因,我以为亦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唐代出了很多诗的天才。第三个,据木心先生说,唐代人文水平很高,佐证是那个时候老太太、童子什么的都能够读诗,甚至连卖浆者、牢头也读诗,由此可见文化水平,至少普遍能够认得字罢?如此的文化鼎盛的朝代,依旧难免衰落,诗歌也跟随着朝代的变化被后人划分成为四个时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每一时期都有天才的诗人,《文学回忆录》里木心先生列出来一份名单,简直吓死人。当然,任何一个朝代到了末期似乎各样各业都是凋零的?文学亦是?但是,终究又是有文学的天才罢?晚唐的诗人,虽然不及初唐盛唐,到底有天才的诗人,而且李商隐就是。

李商隐,晚唐最重要的诗人罢?至少他与杜牧一起被人称为“小李杜”,简直就是李白、杜甫的直接衣钵继承者的啵,真真是举足轻重的诗人,是不?而且,亦有人将他与李贺、李白合称为“三李”,足可见他的成就。当然,我不大清楚李贺的生平经历如何,但是李白、杜甫、杜牧都仕途坎坷,白居易亦是。这也是奇怪哦——因为唐朝自唐太宗李世民起就有以诗取官的人才选拔方式,而这种方式也确实让许多有政治抱负的诗人官运亨通,比方说王昌龄、韩愈。可是,为什么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些大诗人却都仕途坎坷呢?甚至放低了身段,低下了头颅都无法仕途坦荡。李白就不必说了,为了取悦唐玄宗他写过谄媚杨贵妃的诗,杜甫为了能够当官也写过谄媚官员的诗,白居易的功名心似乎更强,可是很悲催,他们虽然低下了骄傲的头,却都没有能够心愿得偿成了“为人民服务”的官员。这样说也不对,他们只是没有当成他们原本梦想成为的大官,小官嚜,似乎还是做了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都做过小官。当然,官位太低不足以施展政治抱负,所以,他们也就将注意力放在诗上了,最终成了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也真的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不是嚜?

当然,写到这里难免会疑惑为什么会这样呢?毕竟,从李世民开始就有以诗取官的官员选拔手段的呀,为什么真正有大诗人有了报国心却又不重用呢?难道皇帝说话是儿戏?才不是,皇帝都精着呢。以诗取官?那不过是皇帝附庸风雅拿了诗人做点缀罢了,果然使用诗人治理国家?那才真的是笑话呢。就好像前不久我看见一篇非常好的文章,主要写了曹植与曹丕两个。毋庸置疑,曹植是天才的文学家,亦深得曹操的喜爱,但是曹操却没有将魏国的大权交给这一个心爱的儿子,而是交给了平素并不多么喜爱的曹丕。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其实也简单——曹丕虽然不是文学的天才,却有着治理国家的才能,而且是大才能,不逊于曹操的。曹操真的是没有辜负了自己的奸雄的英名,将执掌国家的大权交给了长子,而长子也最终替父亲圆了他想圆却一直都因为种种顾虑没有圆的皇帝梦。李世民,精明智慧丝毫不输曹操,甚至更狡猾,所以,他的以诗取官不过是个小小的把戏罢了,既娱乐了自己,又满足了诗人的雄心,而且还拉动了全国人民学习的热情,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呢?只是,皇帝的城府之深普通人如何比得,更况且文人自来比较简单,看见以诗取官就以为凭着自己的诗才真的就可以官运亨通了,却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到这里不由得想起来电视剧《甄嬛传》里的一句台词了:“咱们能算计,皇上为什么就不能算计?”只是,唐代的皇帝将天下的文人都算计了去了,也是不该,虽说有大诗人做到了很高的官位,不过是皇帝做戏要做足罢了。诗人做官,似乎更像是一个玩笑,叫人想要笑又觉得心酸——可惜了那么样的天才呀!这实在是扯远了,说到李商隐。

跟李白、杜甫、白居易一样,诗人李商隐也是仕途坎坷,但是他也实在是有政治抱负的,也为了能够效力国家费尽了心思,只是很可惜,虽说李商隐数次应试,也考取了进士,却终是天不遂人愿没有做了多大的官,我查到的资料说李商隐做的最大的官是校书郎,以及与之级别相当的县尉。县尉?可就是县官?这个我不大清楚,或许是罢?而有的时候又真的似乎冥冥之中是有一只操纵人的命运的手的。——

李商隐有机会重新回到官场并且站对了队伍踌躇满志之时,偏偏母亲死了,而按照唐朝的惯例,身为人子的他不得不回家守孝三年。夜长梦多。离开官场三年,等到他回归时已经是今非昔比了,他攀附的宰相政治集团失了势,自然他的仕途之路也基本上走到了尽头了。但是李商隐终究是有理想有抱负的诗人,为了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他固执地游离在官场的边缘。可惜,做了十数年的幕僚终究没有能够谋得一官半职,倒是真真的将他的政治热情消耗尽了。当然,李商隐先后也遇见过几个赏识他的人,但都因为这样那样的因缘际会没有能够帮助他实现他的政治理想,或许,所以没有能够实现政治理想也同他陷入党派争斗有关罢?——李商隐的岳父是晚唐时“牛李党争”中李党的成员,而李商隐的老师又是牛党成员,这真的是很尴尬,两个党派都对李商隐不放心,李商隐处在了党派争斗的夹缝中,这一份夹缝中的尴尬直接导致了李商隐的仕途坎坷,一生都不得志,以至于抑郁寡欢,遗憾离世,叫人感慨叹息之余不免又想:或许,李商隐原本就应该是一个诗人罢?做官?还是给有官命的人去做罢。真真是“人的命,天注定”,果然不认命?就只能够是一生不快乐了。

当然,作为诗人的李商隐是天才的大诗人。有人这样评说他:“晚唐诗歌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一个高峰,他是继杜甫之后,唐代七律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这评价真的是高极了!当然,李商隐也完全当得起这样的评价!虽说就社会意义来说,李商隐比不上李白、杜甫、白居易,但是对后世诗人的影响却是李商隐来的最大——喜爱李商隐诗的人比爱李白、杜甫、白居易诗的人更多,尤其他的爱情诗,从晚唐的韩偓、宋朝初期的西昆诗人,直至清代的黄景仁、龚自珍,在诗的风格上均受到了李商隐的影响。当然,所以能够叫人影响了人也是因为李商隐早已经熔百炉于一家并最终自成了一家,终成大器。有人如此说:“他悲怆哀怨的情思和香草美人的寄托手法源于屈原,意旨的遥深、归趣难求的风格与阮籍有相通之处;杜甫诗歌的忧国忧民的精神、沉郁顿挫的风格,齐梁诗歌的精工艳丽以及李贺诗歌的幽约绮丽的象征手法和风格都影响了李商隐。李商隐的一些长篇古体,雄放奇崛又近于韩愈;此外,李商隐还有少数诗歌清新流丽、纯用白描,脱胎于六朝民歌。”——李商隐实在是太厉害了!

木心先生熟读唐诗,尤其《唐诗三百首》,木心先生自己说他自己最喜欢的一百首,每首都读过一百遍不止,李商隐的诗应该也是木心先生非常喜爱的罢?因为熟读,所以木心先生才说李商隐是唐代惟一直通现代的诗人,说他唯美主义,亦神秘主义,当然偶尔也刻毒凶恶,评价起古人的时候。(似乎文人都有这样毛病?总爱刻毒的评说别人,不如此就无法显得自己高明?正所谓“文人相轻”?谁知道呢。反正,有的人甚至刻薄到了叫人轻易就起反感了,对他的人也连带的不喜欢起来,这样的文人也实在不在少数。)当然,我不大明白为何木心先生说李商隐是惟一直通现代的诗人,李商隐的诗风是现代人的?那他很超前哦。我其实不大懂得诗词,喜欢诗词往往也都只限于文字的感觉上,觉得美就喜欢了,至于格韵什么的,并不关注。当然,爱屋及乌尽管是一种夸张的情感,我依旧偶尔会看两眼睛自己喜欢的作家诗人的生平,就好像有人这样调侃:“真替张爱玲累,你这样的惦记她。”我其实还惦记曹雪芹,虽然不像惦记张爱玲那么样惦记。当然,我亦少少的惦记过李白,如今,更是少少的惦记了一下李商隐,倒也不为旁的,只因这一句话深入我心:“读天才的作品,自己也好像是天才一样。”乍看见这句话我就笑了,用铅笔在底下写了一句:“说我呢。”

当然,惦记李商隐的结果就是我的眼睛里李商隐是一个简单又复杂的人。作为诗人,他应该是简单的罢?没有简单的心作不好诗;而作为有政治抱负心,抑或说得难听一些,有政治野心的男人,他又是复杂的。所以,“碧海青天夜夜心”,在我想,并非真的只是青娥的心罢?亦是李商隐政治夙愿无法得偿的复杂的心呀。不可以细想,细细想,难免就会“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了。

Anyway,李商隐的诗,爱情的诗到底是叫人喜爱非常的罢?而且,李商隐聪明非常,明白爱情是一种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的情感,是故,他的爱情诗似乎多是“无题”为题?录几首来看:

《无题》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囓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有说这首诗写的是相思无望的幻灭苦痛。李商隐不得志,难免藉物藉事咏怀,所以有人说这手诗心如枯灰的悲剧 情心理的表达,是跟李商隐幻灭的人生感受有内在的联系的。李商隐的爱情是他的一生的抱负?“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许。”)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爱情诗?却依旧有人研究还是跟诗人的政治不得志有关。如此说,李商隐的政治抱负真真就是他一生追求的爱情了。清朝有人如此说:泛读首句,疑是未别时语,及玩通首,皆是作别后思语,乃知此句是倒文……呜呼!言情至此,真可以惊天地而泣鬼神,《玉台》、《香奁》,其犹粪土哉!我乱猜:是否李商隐辞官后的感慨呢?终究还是想要作出些政治的作为的,只可惜,难,虽说有殷勤探看的青鸟,终就是一个难。叹叹!)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明月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最令人费解的一首诗?或许,诗人写诗时自己都是惘然的罢?写给谁人的?不晓得。就朦胧地喜欢好了,毕竟,还美,已经足够了。)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当然,大致看了李商隐的简介,我总觉得这一句“碧海青天夜夜心”是诗人自写自心。)

我读诗,较多的是喜欢香草美人的诗罢?就好像词,我从来喜欢的都是婉约派的词。李商隐的诗,我想我还是以婉约的眼睛来看罢,虽说人多说李商隐的诗晦涩难懂,终究能够懂得几分罢?况且,爱情原本就是一道无解的题,不是嚜?

碧海青天夜夜心。——该多么玲珑的一颗心呢?只消喜爱便好。碧海蓝天夜夜心的不是嫦娥,是李商隐!

共 4 47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提起李商隐,最先想到的是他那首《锦瑟》里的两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在人们的印象中,李商隐身上的标签更多的是情圣、诗人、文人形象。不可否认,“上有所好,下必从之。”统治者喜欢什么,下面的官员及至百姓都会趋之若鹜,纷纷效仿,是唐诗兴盛的原因之一。但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正是由于当时安定性和的社会环境才给诗人们提供了一个机遇、机会。所以身处后唐的李商隐屡次应试,考取了进士,最高的官位也只是县尉。而李商隐有机会正踌躇满志,一展抱负之际,又因为母亲病故,而又不得不回家丁忧。其中,作者的一句话说的特别好,“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我们或许应该庆幸那个时代抛弃了他,才使我们有幸读到他那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作者从历史的发展脉络、人物秉性以及人物机遇,更加真实的展现了李商隐怀才不遇,励志仕途,最后回归主旨或者说人们的普遍认识——李商隐诗人的一面,他在诗歌方面的伟大成绩,“李商隐与李白、李贺并称三李”、“有人说,李商隐是李杜之后唐代诗坛的第二高峰”、“木心先生说李商隐是唐代唯一通现代的诗人”等等。这篇文章,笔调随意平和,流畅自然,不时出现的诙谐言语,给人轻松愉悦的感觉。文章引经据典,谈古论今,结合自己的推理考证,使文章更加观点明确,见解新颖、独到!美文欣赏【:上官风】

1楼文友: 07:18:59 历史的魅力之一,就在于对待同一件事情的不同的解读 问好作者!

回复1楼文友: 10: 5:22 讀書看報,我喜歡用自己的眼睛看:)

問好上官風!

很喜歡你寫的按,謝謝!

2楼文友: 09:41:44 【读后】

1、李商隐的诗最喜欢的还是《夜雨寄北》。这首诗,在《万首唐人绝句》题做《夜雨寄内》, 内 就是 内人 ,指妻子。 北 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我愿意这是诗人写给妻子的家书。

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四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何等隽永,余味无穷啊!

回复2楼文友: 10: 9: 1 李商隱的《無題》詩真是好!在我看,幾乎首首都好。唐朝詩人,我最喜李白,尤其一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何其浪漫,何其灑脫,又何其孤獨,卻又自有一番大氣,叫人喜之不勝。李商隱,給我的感覺還是有些陰鬱了,但是,或許正是這一份陰鬱,到增加了一份極度的誘惑,抑或說魅惑。

《夜雨寄北》裡有一份遙遙的暖意,或許,有愛就有溫暖在心裡罷?

孕期缺钙手关节痛

孕妇吃钙片的最佳时间

如何确诊类风湿性关节炎

吃什么才能润肠通便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表现
控制体重的两个主要因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