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后去还钱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20-01-12

摘要:老实巴交的农民马成向王老师借两千元钱。一年后去还钱,只还一千元,忘了一千元。两家引起一场小风波…… 这是发生在二十年前的事。

我当时在农村住。村里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马成向我借了一千元钱, 时隔一个月,他又向我借了一千元。两次分别都打了欠条。

一年后,他去还钱。

还了一千元后,他起身告辞。我想,借两千怎么还一千?于是我问:“那一千元啥时候还?”

“甚么? 哪一千,我就借一千哪。”马成说。

“你不借两千吗! ”我说。

“一千 。”马成一口咬定。

我急忙解释:“你头一次借一千,时隔一个月,你不又来借一千吗?”

“ 没有。’’

“那好,我给你拿欠条。”说着,我把欠条拿了出来。

马成一看欠条,急了:“这欠条不是我写的。”

“ 不是你写的,难道是我写的?”我有点激动。

“是你伪造的。”他满脸通红,青筋直蹦。

“ 你说话太损了吧!这欠条明明是你写的,你干么不承认那?”

马成是个粗人,也是个愚人,此时气得蹦了起来。嘴里不三不四,磕磕巴巴说了些很难听的话。我一看,这样吵吵也不解决问题,于是我说:

‘‘你也别喊了,也别闹了,你先回家,问问你老伴,帮你回忆回忆。一千元钱,对你家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数,(在那个年代)你们一定干啥用了,不要着忙,一件事一件事地想。也别上火。

第二天我下班回来,一听可大发了,全屯子都开锅了,成了头号。马成回家问了,老婆也说没借。两口子可大街喊,说我讹他们,伪造欠条,这一千元钱死了也不能还,宁可吊死。又去找大队,大队调解委员也来了,问一问也没整明白。村里人说啥的都有了:一伙说,王老师是知识分子,又是国家干部,不会訛他。另一伙说,马成是咱村里最老实的人,不会说谎的。那伙又说,王老师手里有欠条。那伙又说,王老师能写会画,一张欠条还模仿不出来……。

面对乱七八糟的局面,我也没太在意,我想还是到他家看看。我一进屋,这两口子见了我,连哭带闹,女的坐地下打滚,男的又要上吊。就说我訛他,他们没活路了。我急忙好言相劝,让他们不要这样闹,一千元钱我可以不要,你们也别上吊。但事情得整明白,不能清不清浑不浑哪。我给你们时间,把你们亲属找来帮你们回忆。你们冷静些,慢慢来。实在不行,还有法律程序。

“法律程序,你在政府,你儿子在法庭,哪还有我们的好哇!”我这一说法律,他们闹得更厉害了。我一看,只好离开。

他们哭闹了三天,也没闹出个头绪。天无绝人之路,这天他明发的姑爷来了。他姑爷姓李,小伙很机灵。知道这个事后,忙说:

‘‘去年汤原我姐来借钱,爸,你在哪给整的?’’

‘‘啊!对呀,是有这么一回事。我咋忘了呢。快给你姐打,问问。’’ 他姑爷急忙跑到大队打核实。他姐回话了,说爸在王老师家借的。马成一拍大腿:

“我这破记性!啥也别说了,快去给人家赔礼。’’说完,姑爷和他岳父岳母,急忙来到我家。我刚下班,马成一进屋,扑通就给我跪下了,双手直拍脑袋说;

“我错了!我错了!大人不记小人过……’’。我急忙把他扶起,让他坐下说话。我听过后忙说:

“小李子,我可得谢谢你呀!一千块钱是小事,你给我洗清身了。你爸心路窄,一旦上了吊,我不还得吃官事吗?啥也别说了,这场风波总算过去了,饭好了,咱们喝点高兴酒吧。 马成说:

“得喝,得喝,今天在你这喝,明天上我那喝。’’

共 1265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这一千元引起的风波还真不小,也真够难整的了。一方是知识分子王老师,另一方是老实巴交的农民马成,就凭借一张借条判不清的官司,还差点闹出人命来,想一下头就大了。不过小说最后结局不错,总算在马成家的姑爷帮助下,马成想起了借钱的事儿,这场风波总算平息了,邻里和好如初。这篇小说篇幅虽小但结果完整,描述的事情清楚具体。看完本小说感悟: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不要惊慌动怒吵骂打架,任何事情总有解决的办法。欣赏小说主人公“王老师”遇事不慌不忙冷静对待的态度。【:脂砚儿】

1楼文友: 19:10:59 喜欢作者的小小说,语言好,故事情节生动,读完总有很多感触。

2楼文友: 19:11:4 问好你,有时间多多投稿杨柳,期待你的精彩。

楼文友: 07:17:5 谢谢的鼓励。

4楼文友: 07:57:51 语言朴实,情节感人,令人信服。实实在在的好故事。欣赏。 我,就是我,永远不附随于别人。

湛江男科医院哪家好
治疗深静脉血栓的中药
玉林治疗妇科医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