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著名作品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20-02-21

摘要:《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著名作品,关于它的赏析文章不少,大多是涉及诗歌的艺术方面的,本文当中,我想就诗歌当中写到的琵琶女的情况进行探讨: 《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著名作品,关于它的赏析文章不少,大多是涉及诗歌的艺术方面的,本文当中,我想就诗歌当中写到的琵琶女的情况进行探讨: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诗歌一开始的序当中,白居易提到的这个弹琵琶的女人,曾经是个职业的歌女,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既然已经为商人的老婆,为什么还接受诗人的邀请,为其弹奏琵琶呢?序中埋下伏笔,因为诗人认识她的老师穆、曹二位,可见,琵琶女他乡遇故知,有一曲琵琶送相知的意味。
一、 诗歌当中,诗人对琵琶女的演技是高度赞赏的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疑绝,疑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诗歌当中,诗人描写了琵琶女高超的琵琶弹奏技巧。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这里四句是写琵琶女弹奏的指法的娴熟。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疑绝,疑绝不通声暂歇”
这里四句是写琵琶女弹奏的音色富于变化。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里四句是写琵琶女弹奏的艺术修为。
“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里二句,对琵琶女高超的演技的褒扬。
二、诗歌当中,诗人对琵琶女的身世是同情的
诗歌当中,诗人这样写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诗人同情琵琶女的遭遇,同时结合自己的际遇,发出了这样的声音,说明什么?说明:诗人的平民意识。“欲济苍生雾茫茫,浊世忠鲠只堪伤。岁岁攻书使眼枯,年年为吏老江乡。调头不问鸡虫事,萧条白发且飞觞。一诗才成令纸贵,万户传抄遍洛阳。山川风物怜屈宋,流金泻玉几万行。身后留得七十卷,可与日月争辉光。《长恨歌》兮童子吟,《琵琶行》兮胡儿唱。”
这种平民意识使他能够与社会下层接触,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思想与题材。《琵琶行》就是其中的一例。诗歌当中,作者同情琵琶女,同时也尊重她的弹奏艺术。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琵琶女学艺精深,才艺出众,但也被人嫉妒。被同行不容。在唐代秋娘是个泛称,秋娘后被通指聪明有才华的女人。唐代的李琦,有妾名杜秋。在李琦叛变后入宫,受宪宗宠幸。到穆宗时年纪已老,放回故乡。诗人杜牧曾写了《杜秋娘歌》,记述她的身世遭遇。后以泛指美女。唐代,歌女的命运往往是悲苦的,就象诗歌当中描写的琵琶女: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唐代的歌女多是吃青春饭,人老珠黄的时候就被扫地出门。诗歌当中琵琶女就是这样的,到了没有人要的时候,嫁给一个商人,可是,这个老公对她也不怎样,她也只是他手里的玩偶。
三、 诗歌当中,诗人留下了一个“犹抱琵琶半遮面”艺术形象。
诗人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
1、“犹抱琵琶半遮面”,首先写写琵琶女的出场。首句“浔阳江头夜送客”,只七个字,就把人物(主人和客人)、地点(浔阳江头)、事件(主人送客人)和时间(夜晚)一一作概括的介绍;再用“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作环境的烘染,而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已曲曲传出。惟其萧瑟落寞,因而反跌出“举酒欲饮无管弦”。“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因“无管弦”而“醉不成欢惨将别”,铺垫已十分有力,再用“别时茫茫江浸月”作进一层的环境烘染,就使得“忽闻水上琵琶声”具有浓烈的空谷足音之感,无怪乎“主人忘归客不发”,要“寻声暗问弹者谁”、“移船相近邀相见”了。
从“夜送客”之时的“秋萧瑟”、“无管弦”、“惨将别”一转而为“忽闻”、“寻声”、“暗问”、“移船”,直到“邀相见”,这对于琵琶女的出场来说,已可以说是“千呼万唤”了。但“邀相见”还不那么容易,又要经历一个“千呼万唤”的过程,她才肯“出来”。这并不是她在拿身份。正象“我”渴望听仙乐一般的琵琶声,是“直欲摅写天涯沦落之恨”一样,她“千呼万唤始出来”,也是由于有一肚子“天涯沦落之恨”,不便明说,也不愿见人。诗人正是抓住这一点,用“琵琶声停欲语迟”、“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肖像描写来表现她的难言之痛的。
2、接着通过描写琵琶女弹奏的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
先用“转轴拨弦三两声”一句写校弦试音,接着就赞叹“未成曲调先有情”,突出了一个“情”字。“弦弦掩抑声声思”以下六句,总写“初为《霓裳》后《六幺》”的弹奏过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撚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更用“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概括了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思想情感。
此后十四句,在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大弦嘈嘈如急雨”,既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使它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亦然。这还不够,“嘈嘈切切错杂弹”,已经再现了“如急雨”、“如私语”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再用“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同时显露出来,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接。旋律继续变化,出现了先“滑”后“涩”的两种意境。
“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象“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象“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弹奏至此,满以为已经结束了。谁知那“幽愁暗恨”在“声渐歇”的过程中积聚了无穷的力量,无法压抑,终于如“银瓶乍破”,水浆奔迸,如“铁骑突出”,刀枪轰鸣,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才到高潮,即收拨一画,戛然而止。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没有消失。诗人又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如此绘声绘色地再现千变万化的音乐形象,已不能不使我们惊佩作者的艺术才华。但作者的才华还不仅表现在再现音乐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形象的千变万化,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为下面的诉说身世作了音乐性的渲染。
正象在“邀相见”之后,省掉了请弹琵琶的细节一样;在曲终之后,也略去了关于身世的询问,而用两个描写肖像的句子向“自言”过渡:“沉吟”的神态,显然与询问有关,这反映了她欲说还休的内心矛盾;“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等一系列动作和表情,则表现了她克服矛盾、一吐为快的心理活动。“自言”以下,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抒情笔调,为琵琶女的半生遭遇谱写了一曲扣人心弦的悲歌,与“说尽心中无限事”的乐曲互相补充,完成了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
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得异常生动真实,并具有高度的典型性。通过这个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艺人们的悲惨命运。面对这个形象,怎能不一洒同情之泪!

共 104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琵琶行》是诗人白居易千古流传的一首著名长诗。作者通过对诗句的精彩讲解,把琵琶女娴熟的演技和令人同情的身世遭遇进行了详细剖析,高度评价了诗人对琵琶女这一艺术形象的成功塑造,揭示她借乐曲抒发自己悲凉的情感。赏析精彩,让读者同情琵琶女的噪音,惊叹诗人非凡的艺术才华,沉浸在一曲扣人心弦且精彩纷呈的悲歌长诗中。佳作推荐共赏。【编辑:琴声悠扬】【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111510】
1 楼 文友: 2014-11-1 1 :00:20 欣赏经典名作,欣赏作者生动条理,剖析有度的讲解。 精神领域的宽广远比物质力量的强大更令人叹服
2 楼 文友: 2014-11-1 15:55:14 谢谢大家的鼓励! 好人一生活平安台州牛皮癣医院地址
海口妇科专科医院
立可安跟肠炎宁哪个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