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巢因风吹过蔷薇散文外一篇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19-10-22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这诗句用来形容今日走在烈日下的感觉,真真恰当。其实时令还不算深夏,可在岭南这种四季混沌的地方,脱了厚衣裳,太阳一出,似乎就直接跳入夏天了,何况立夏已过。

年少时最喜欢夏日。最文艺最爱幻想的年代,读席慕蓉的诗啊罗兰的文啊,满腔都是浪漫诗情,“想你/和那一个/夏日的午后/想你从林深处缓缓走来/是我含笑的出水的莲”……乃至如今,夏日午后对我仍意味着热带特有的山坡林子阳光清风和身在其中的人的诗意闲情,当然这也有自己的经历和感怀搀和着,更因为年岁渐增糊涂也渐长,有时竟会记不清书里书外。

但如今毕竟不仅仅如此。夏来,即春去。前几日便无端地感觉有些倦怠。正暗自振作呢,这两日却在微博上为一户良善温柔的好人家及一个不及两岁被美国父母收养,将远赴大洋彼岸生活的幼小孩童哭了又哭。其实是好事。可这好事里,含着如许滋味,让人又揪心又感动,既伤怀又希望。想想人生短短几十年,回首一望,却也滋味难言吧,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更是难讲得很。前几年读陈存仁老先生的《银元时代生活史》和齐邦媛老教授的《巨流河》等,最吸引我的就是这种茫茫的身世之感,说不清道不明,人生况味尽在其中。扯远了,不妨再远一点,暮春的某个深夜,读朱天心的《学飞的盟盟》,也是颇多感慨。谢海盟无疑是幸运的,在外公外婆父母姨妈等两代开明人士的远见卓识及深厚学养抚育及影响下成长的孩子,她能飞翔,那是两代人搭建的天空。对比今时今日,周遭急功近利人心浮躁的当下环境,及父母自身的思想及学识所限,我们的孩子却要如何学飞?真真不堪深想。

门前白兰已经开过一段时日。早上从林下过,风过处,看花瓣叶苞片等纷纷飘落,地上狼藉一片。川人把白兰叫做黄桷兰,有人说“花瓣一开,就难看了”,信然。雨水最盛那些天,花香沁入润湿的空气中,时隐时现,说不足道不尽的温柔缱绻。坐在客厅翻书,或是敞开窗户,与阳阳在床上小书桌旁读绘本,偶尔望一眼,青碧碧的叶子翻卷,当中白花星星点点,都是很好的。晚上散步回到附近,晚风中白兰的香气婉转低回,让人一忽儿想起一些渐远的人和事。从前看汪曾祺老先生的文章,就知道它也叫缅桂花,汪老先生在《昆明的雨》中写道:“雨季的花是缅桂花。”又连带想起老先生那句“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应景得很。木香就是俗称七里香的东西,南方常见草木,可这么常见的东西,今年似乎就是还没遇到过。

跟高叮当感叹,岭南自然有属于它的种种好处,但也不免有种种遗憾。在上看友邻们的赏花照片,常要捶胸顿足:此地没有樱花、没有杏花、没有梨花、没有垂丝海棠……最近添了一样,也没有蔷薇?打问号是因为我不明确,照片中的蔷薇看上去跟我们常见的月季很像,但听说是不同的。又说它常常攀援在栅栏上篱笆上,那我确实没见过。可就算没见过,我对它也一点不陌生。黄庭坚《清平乐》烂熟于心快有二十年了吧:“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当年放学路上把念诗作消遣的少年,心境自然与如今不同。有些滋味,到底需要岁月发酵。

周邦彦《蔷薇谢后作》说得更直白了: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可不是,写下这些字的时候,隔窗都能感觉到阳光的炙热。已经是明晃晃的夏日了啊。春天的确已经逝去了。

【夏日所寄】

早起洗漱的时候,看着窗外日光流动,风影遥遥,想到又要顶着因失眠长成的沉重脑袋去上班,就觉得自己已经飘得很远很远,飘到那个念兹在兹之所在——而那些时光,是真的经历过吗?还是仅仅是梦一场?

每年此时,我就发了疯似的想念在家乡度过的那些漫长夏日。蓝天白云,田野山坡,透明的阳光,清凉的井水,河边盛开的紫薇花,河中的树,桃金娘,酸藤子,蒲桃,吃草的牛,跳来跳去的青蛙,晚霞之后是仿佛就在头顶的满天繁星……

有时在办公室静静坐着,闭着眼睛,假装自己回到了那漫山遍野的绿树轻风中,桃金娘开花了,粉的白的都有,可能还有吓人的毛毛虫。酸藤子熟了,一大串一大串,红得发黑。草啊,长长的,绿得发亮。牛一大口咬下去,流出绿色的汁液。山坡上,田野中,满满的全是被阳光炙烤的味道。小伙伴们擦擦汗,吃一口桃金娘,咧嘴一笑,露出被染黑了的牙齿……

很小的时候,爸爸就告诉我,我是农民的女儿。其实我那时根本不懂他想说什么。但如今想来,在家乡度过的童年和少年真的是一生中最大的财富——生长在广阔的乡间,头顶蓝天,脚踏泥土,睡着的时候是一朵花,醒了就变成一只瓢虫。

就连上学也要踏过一条条田埂,穿过整个田野。学前班的时候我常常迟到。可这不能怪我呀,路上好玩的太多了!辣椒红了,黄瓜绿了,狗尾巴草毛绒绒的,黄色的小花开了一路,还有一只青蛙停在路边呱呱叫呢……除了一路歌声,一路笑声的快乐,除了沉醉在跟着我们走的清风和流水中,我们还是一个个馋嘴的小崽子。可上了七年的小学,我们谁也没被抓住过,那些大人真的那么傻,竟然抓不住我们吗?

夏天到了,河边最好玩。长大到会欣赏花草的时候,最喜欢红粉红粉还发出甜甜香味儿的紫薇花;厚厚叶子上,一朵一朵开得分明的蟛蜞菊也很有意思。当然最喜欢的还是那棵从河的这边走到那边的树。我们常常坐在树上,就好像拥有了一条船,拥有了全世界。河中水草摇曳,偶尔有鱼探出头来。有时它们闷得慌,还会突然来一个跳跃,水花就飞溅到我们身上。竹排栓在岸边的树上。我偷偷溜去,解开绳子就撑走了。一路撑一路唱歌,岸边的树木花草缓缓后退,水中波纹慢慢荡开……这是一辈子不能醒的梦境。

屋后的蒲桃成熟了,蒲桃树下的孩子也多了。男孩子们早已一溜烟爬到了高高的树上,在哪儿呢?在这儿呢!一边吃一边往下扔。女孩子如我,被毛毛虫吓得只敢在树下捡。还有些矮小的小孩子,拿个杆子,在杆子一端开个裂口,自己叉。

山里的酸藤子、桃金娘也相继成熟了。在小小孩童心里,山那边是一个神秘而伟大的所在啊,“去摘桃金娘咯!”那是要与小伙伴们约好,走远路去的。有一次我们遇到一只可怕的“鬼”,像狗又不似狗,几个小孩拼了命地往外跑,口袋里的桃金娘掉了一地。事后我们每次谈起这只“鬼”,却都骄傲得不得了。我们被鬼追过哦!

还有放牛呢!放牛的日子是多么丰富,多么快乐啊。(我一定要专门写一篇放牛记!)

我们就这样,一天一天地,在乡间,在田野,在山坡,在蓝天白云清风流水,在年年岁岁只相似的草木的见证下,慢慢长大。长成带有乡间孩子的野性,却又有成长带来的细腻的大小孩。

上了初中,上学的路变成了一座山岭。一天几趟,翻山越岭,翻越的还有不断长大,不断变化的自己。有一年夏天,常常在周末的傍晚,约几个好朋友,到山坡上聊天。成长中的女孩儿,心里常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淡淡的忧伤,淡淡的喜悦。正是那种看花心动,观月叹气的年纪。都谈了些什么呢?已经不记得了。却分明记得山坡上的桃金娘开得粉白相间,淡淡夕阳照耀,那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一个人沿着山路,披着晚霞慢慢走回家的时候,心里也转过一万个念头,却又似乎什么也没想。

初一时候的英语老师,个子小小的,皮肤白白的,像个瓷娃娃,笑起来露两个小酒窝,连女孩子都觉得甜甜的。乡下什么都没有,但什么没有?上学路上的那一路的花草树木就是我们取之不尽的资源。那个夏天,每节英语课前,小个子老师都对着讲台上一束野花野草略带羞涩地笑笑:“很漂亮,但攀折花草总是不好的。”话虽这么说,谁也不往心里去。这些漫山遍野的小花小草,除了我们这些大小孩,谁多看她们一眼呢?可是采摘她们,并且精心弄成一束插花,再到小个子老师那个甜甜的笑,曾经给我们带来多大的快乐啊!

周作人在《北京的茶食》中说:“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而童年少年时候的我们,正是这一主义的热情奉行者啊。我想不起还有什么时候有过这样诗意浪漫,这样 恣肆却又精致动人的生活。那些当时只道是寻常的一天又一天,身在其中的我,并没有想到日后会如此魂牵梦绕吧。

其实我心里很清楚,今时今日的我们,就算回到乡下,也不是那么回事了。这中间,隔着山,隔着水,隔着十几二十年的时光,更隔着那些早已逝去的少年情怀。然而,毕竟还有回忆。而这回忆,对现时的我而言,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生活上的装点”?

共 62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暑热中看到作者的标题《因风吹过蔷薇》,风动。“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心也是动了。跟着作者,走过春末夏初的倦怠,有书相伴,倦怠就都化作了沉思,发酵为醇厚的人生体悟。这滋味里,怎少得了童年的追忆?那些童年的记忆,每一字每一句每一行读下来,都是快乐的,都是夏日风过蔷薇的淡香,怡人,清凉,装点着生活。一直以为,当童年与农家与山村联系在一起,是人生不得多得的至福。幸的是作者,童年记忆会是一笔取之不竭的财富;幸的是编者,细细读过,缓了一呼一吸,绽了几多笑笑靥;幸的是读者……不信?您读读看呵。期待作者的放牛记。。:松劲儿

1楼文友: 12:06:40 极适合夏日阅读。呵呵。

回复1楼文友: 09:52:09 谢谢您!:)

2楼文友: 15:17:10 老妈家附近小区有一临街人家篱笆上春天满墙蔷薇,盛花时每每经过,总会立街边仰头呆望许久。我想,女孩儿都是有着蔷薇情结的,尽管我过 为赋新词强说愁 的年龄已久已久。 一直以为,当童年与农家与山村联系在一起,是人生不可多得的至福 ,很遗憾这一至福于我无缘,但随着杰儿的笔尖,我已感受到一个爱美爱生活爱大自然的诗意小女孩在美丽的山村恣意撒欢,快乐成长。

回复2楼文友: 09:54:29 嘿,板姨呀,在这一点上我还是很幸运的,而乡村和自然将是我永远的心灵归宿。:)

楼文友: 18: 9:16 这样的文字,读着如沐春风,心里由不得就舒服起来。

回复 楼文友: 09:54:55 谢谢您,真高兴。:)

4楼文友: 22:07:24 复审理由: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风动,心也是动了。跟着作者,走过春末夏初的倦怠,有书相伴,倦怠就都化作了沉思,发酵为醇厚的人生体悟。这滋味里,怎少得了童年的追忆?《因风吹过蔷薇(散文外一篇)》用外一篇形式组题,立意清新悠远,情思由衷真切,确亦不多见。

回复4楼文友: 20:09:12 谢谢您的肯定。:)

汉森四磨汤调理肠胃吗

小儿便秘饮食指导

新生儿黄疸偏黄怎么办

慢性心衰最好的药物治疗
慢性心衰最新药物治疗
小便黄有啥办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