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鸣生航天七部曲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19-08-23
中国作家 2016年1月8日,由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文艺报、天地出版社联合举办李鸣生 航天七部曲 作品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何建明、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主任张胜友、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酌、文艺报总梁鸿鹰、四川省出版广电局副局长张晓杰、四川新华发行集团总裁、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志勇、新华文轩总经理杨杪、中国工程院院士、 神舟5号 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研讨会由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主持。
中国航天从1956年起步,走过了60风雨历程。为庆祝中国航天诞辰60周年,天地出版社隆重推出一套非虚构纪实文学精品 李鸣生 航天七部曲 。这是李鸣生20年的心血之作。它包括《飞向太空港》《澳星风险发射》《走出地球村》《远征三万六》《中国长征号 中国火箭打入国际商业市场的风险与阵痛》《千古一梦 中国人第一次离开地球的故事》《发射将军》七部,共计250万字。
李鸣生 航天七部曲 是国内第一部进行时的非虚构纪实文学长卷,也是唯一一部展现中国航天60年悲壮历程的文学化的航天通史。其故事与情节顺时推进,事件与人物延续发展,作家与作品融为一体,历史与现实相互照应。既写了伟大与辉煌,又写了坎坷与辛酸;既写了幕前的英雄,又写了幕后的凡人;既写了历史,又照应了现实;既写了天上,又反观了人间。作品尤其注重将科学家的命运遭际与新中国的历史演进相结合,通过人物的命运遭际来表现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风云,反思历史留下的惨痛教训;同时又以历史的跌宕起伏、发射的风险阵痛以及国际国内的重大矛盾来烘托科学家的精神品格,从而赋予了历史、事件、人物充沛而深刻的思想内涵,使作品既具历史文献价值,又有文学审美品质。
李鸣生 航天七部曲 是航天史诗,也是国史的一部分。 航天七部曲 写的是航天,又不限于航天;是文学,也是国志。它所表达、折射的主题和内容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辐射力。其中有对大时代、大事件的整体描述,也有对科学家个体命运的具体叙写;有对历史真相的客观揭示,也有对现实问题的深刻反省。作品通过对中国航天60年历史的记录与书写,既可引导人们去反省中国60年来有关政治、科技、军事、历史、人文等重大矛盾与问题,又能启发人们去思索民族乃至人类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李鸣生 航天七部曲 是对航天精神的真实写照,也是对民族精神的最好诠释。航天精神就是发奋向上,百折不挠;说真话,办实事;坚持真理,不弄虚作假;甘愿牺牲,为国奉献。航天精神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民族精神、中国精神,也是当今中国最需要的一种精神。 航天七部曲 不仅写了科学家们的百折不挠、发奋向上,也写了科学家们对科学真理的执著追求,更写了科学家们对科学真理的捍卫与坚守。作品既是对航天精神、科学精神的一次酣畅叙写,也是对民族精神、中国精神的一次大力张扬。
李鸣生 航天七部曲 是对中国科学家的膜拜,也是对司马迁写作精神的继承。一个民族的历史总要有人记录。航天历史是人类最惊心动魄、神圣伟大的历史,而中国的航天历史则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李鸣生是从发射场走出来的一位作家,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便开始了对中国航天长达 0年的跟踪、采访与写作。他说: 中国的航天事业是关系到我中华民族的利益与尊严,关系到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开创空间文明、寻找新家园的伟大壮举,无论从文学还是从史学的角度来说,都应该有所展示和记录。 李鸣生对航天文学的写作,不是谁要他写,而是他自己要写。而独立走访、独立思考、独立写作,始终是他秉持的基本原则。 航天七部曲 不仅从政治、科技、军事、历史、文化和国民心理等多个维度对中国航天60年历史首次作了全方位的理性审视与文学表达,同时还为数百名航天专家、科技人员和发射官兵一一列传。尤其是被中央授予的二十三位 功勋科学家 ,大部分早被作者写入书中,而且不少科学家是首次推出。
李鸣生 航天七部曲 是对中国非虚构纪实写作的一次有益尝试,也是一次大胆挑战。 航天七部曲 既是国家叙事,也是作家个性化的表达;既有人类的高度,也有作家的立场。不仅打破了中国几十年来写科技题材的传统思维模式,而且还将文学从一贯书写陆地文明的历史转向挥写空间文明的历史,为中国文学推开了一扇文学的 天窗 ,开辟了一块新的独特的风景,堪称作家从陆地到太空的一次文学远征!而数百万言的创作实践,为中国的非虚构纪实文学提供了无限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出席会议的专家有阎纲、李炳银、朱向前、彭学明、王山、黄献国、陈怀国、章德宁、杨晓升、李建军、杨平、杨新岚、丁晓原、刘琼、李朝全、罗文琦、谭清洁、漆秋香、聂颖、王国平、傅逸尘等。
孩子晚饭不消化怎么办
五岁宝宝不爱吃饭怎么办
小孩脸黄怎么办
云南道地药材 灯盏花疗效如何小孩长期厌食是什么原因
小孩健脾胃的药有哪些
上一篇:游桥
上一篇:视角散文风景不能忘却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