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贴春联散文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19-12-16

上世纪七十年代,有文化的人比较少,农村有文化的人更少,但是,农村也需要文化人,哪家有事情了,要写个信,就需要找个文化人,只要读到初中的人写个信没有问题。春节到了,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于是,各家各户买上红纸,用线裁开,拿着春联纸去找会写毛笔字的人写春联,会写毛笔字的人在农村更少。我们队的“四类分子”二侉子是唯一人选,所以,腊月二十一过,二侉子家都是门庭若市,东家写完写西家,一直写到腊月三十,二侉子写春联一般都写毛主席诗词,如“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四度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家家户户大同小异,二侉子写的春联多了,只写毛主席诗词也显得单调,便让村民自己编句子,有的村民便根据自己家的情况编一些对联,有时也会出一些笑话。

邻居王埃便给自家羊圈上编了一副春联:“大羊小羊满圈叫,只等二埃来喂料”。三十这天大埃把这副春联贴在了自家羊圈上,红彤彤的春联显得院里喜气盈盈。正月初一社员们互相拜年,走到大埃家,大家站在院里欣赏着大埃家的春联,一副一副读着,当二埃听到这副春联时,立马不高兴了:“大哥,为甚给羊喂料就我喂,你和三埃、四埃就不能喂了?”在人们嬉笑着回到家的空儿,二埃拿个小刀把“二埃”两个字从春联上剜去,等村邻从他家出来时,这副春联便变成了“大羊小羊满圈叫,只等来喂料”了。

那个年代,人们生活极度贫困,春节买两张红纸,写完正房春联,把红纸裁的窄些写凉房上的春联,最后剩下小条条红纸,也不浪费,如写个“抬头见喜”,“米面如山”,“欢度春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春联写好了,一户人家正房、凉房、米面缸、羊圈、猪圈、粮仓子上都要贴上春联,虽然二侉子把春联整理好,让各家各户拿着按顺序贴,但是,由于很多社员不识字,贴着贴着便出笑话了,一户人家把“六畜兴旺”这个横联贴在正房门上,而把“家和万事兴”贴在了毛驴圈上,把“忠党爱国公民职,尊老孝亲儿女责”贴在了羊圈上,把“抬头见喜”贴在了猪圈上,当能读懂春联的人指出羊圈上的春联贴错了时,主家还振振有词:“羊羔子不是大羊的儿女?羊羔子吃奶还跪的了,这不是孝敬它妈吗?”引的大家一阵哄堂大笑。

那个时候,在人们生活中,政治气氛很浓,人们每每写春联也要紧跟形势,如“打倒美帝国主义,消灭苏联反动派”等句子时时也会上墙。

从面缸上贴的“米面如山”的句子里也折射出了那个时代的烙印,人们把米面多当成人们生活的第一梦想,几十年过去了,我在农村再没有看到这样的春联。现在,春节贴的春联,真可谓是百花齐放,各有特色,再也看不到清一色的毛主席语录了。

春联人们贴了数百年,贴春联贴出了时代的印记,也贴出了人们心中的希望,每到春节贴春联,我都不由忆起七十年代贴春联的事情,它已深深刻在我的脑海,永远也挥之不去。

共 1128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过年贴春联是中国传统的习俗,不同的时代,春联的内容也不相同,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也大不一上样。个世纪的七十年代,物质条件不好,但是人们的精神世界是快乐的,那些充满时代特点的春联和贴春联的趣事,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这篇文章就回忆那个时候贴春联的情景,自然朴实,清新流畅,对往事的回顾和留恋,引起读者共鸣。推荐欣赏。【:北极主人】

2楼文友: 09:21:40 春联人们贴了数百年,贴春联贴出了时代的印记,也贴出了人们心中的希望,每到春节贴春联,我都不由忆起七十年代贴春联的事情,它已深深刻在我的脑海,永远也挥之不去。欣赏佳作。新春愉快!

灯盏细辛灯盏花

灯盏花领军企业发展

灯盏花制剂有什么作用

怀孕初期腿酸怎么回事
提高免疫力的药有哪些
缺钙的人吃什么好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