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史诗的飞机场短篇小说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19-12-25

史诗第一次认真审视徐刚就是在飞机场,那还是她去英国两年后的第一次回国。

按常理,那天进入机场大厅前,她都应该是异常兴奋的。

不是因为她已两年没回来了,而是史诗从小就极其迷恋远行,最喜欢的就是飞来飞去。每次飞机离开地面,她的兴奋总是和眩晕感一同来临,闭上眼睛,听渐渐加快的耳鸣和心跳,感觉好心情正渐渐上升、膨胀,如同已飞快涨满风的一面帆、呼啦呼啦地迎风招展,肆意地一次又一次冲向前方一浪又一浪的激流。

她不是聪明或幸运的人,却又敏感、任性,在一个地方停留略久,尴尬、紧张、嫉妒和自怨自怜总会如影随行、迅速前来。好在她还算得上是输得起的人,如同小时候玩积木,她最后总喜欢用恶作剧的推倒,彻底放弃,再去寻找新的兴奋点来泄愤一样,如今年过三十的史诗依然有本事能迅速从不快中跳将出来,再去开辟新的根据地。

乘飞机远行自然就是跳离绝好的体验。飞机在不断攀升,在脱离地面,在脱离尘土,曾经苦恼过她的那些不快、不安、不满全都可以忽略不计了,她开始被温热的、眩晕的兴奋包围、覆盖和簇拥。飞机一路前行,她能十几个小时都毫无倦意,十几个小时心底都轮番翻腾着略微的紧张、虚幻的得意和真切的自我陶醉。

而从空中重新回到地面,进入机场的这一段儿,则承载了这梦一般的好心情,最终还得落尘前最后的留连。就像花蝴蝶,到底要落下了,也好歹要先任性地翻飞着起舞,旋上它几旋,以平衡不得不面对的巨大落差。好在这一段路上,到处都不缺少大幅的玻璃窗,所有能进入史诗视野的玻璃窗都可以成为她的穿衣镜,她能从不同角度的镜子中,看见行进在不同人流中的自己:拖着一个小小的旅行箱,身材高挑、步履轻快、时髦又高雅,妆容、步态、风度一切都拿捏得恰切正好。

所以,每次,她总能乘着心底的风儿飘忽前行,如同一只蝴蝶飘进机场大厅。

然而两年前的这一次,史诗却是不幸的。因为刚进大厅,她一眼就看见了,正翘首以盼的徐刚。

那天的情景史诗至今都记忆犹新,想必也一定是徐刚刻意要制造的效果。徐刚捧了好大一捧争奇斗艳的鲜花,正在人群里挤来挤去,无比抢眼。

他弓着腰、耸着肩,急切地把花高高举过头顶,显得身材是那样矮小和猥琐;过于正式的礼服款西装套在他身上,显得那么蹩脚;明明是在室内,却戴了副款式夸张的太阳镜;本来脸儿就不大,却硬要耍什么时髦,上翻的厚嘴唇上横亘着两条粗粗的、不伦不类的胡子……

“就这么个货色还要拿着花儿,色彩招摇地到这儿来丢人现眼?”

隔着熙熙攘攘、来来往往的各色人等,史诗恨得眼泪都要出来了。刚刚还在空中飘摇的好心情,被硬生生地迅猛拉拽下来,“砰”的一声死死摔到地上去。而她自己也仿佛被这落地声击中,感到浑身颤抖,一阵的悲从中来,对自己的怜惜也油然而生。她偷偷抹去眼角的泪水,问自己:“我怎么这么命苦呢?我真地就要嫁给这个人么?”

她缩了头,挤到人群里去,她无言走过徐刚的身旁。

史诗后来是自己打车回家的。到家后和惊讶的父母解释说,根本就没看见据说一大早就去接机了的徐刚。

2、

就如同飞机不能永远飘在天上,史诗也不可能永远不去面对令她尴尬的婚姻。反正好歹是她自己的选择,反正好歹还有更飞扬的想法在前头,好歹还是闷起头,往前闯一闯吧。

“咱们可说好了,一结了婚,你就去办出国陪读,一陪了读,咱们就去办移民加拿大,一移了民,咱们就去办离婚啊!”

是在史诗家的厨房。在徐刚一个劲儿地催促下,史诗的父母终于肯去楼上歇着了。门一关上,不大的厨房就只剩下他们两个人,气氛陡然安静起来,却也紧张起来。

徐刚刚因为太阳镜品味的事情,被史诗当着父母的面儿,真真假假、夹枪带棒地讽刺打击得正有些气恼,这会儿时机合适,索性不管不顾、热热地贴过来,试图将亲热和赔礼道歉一气呵成呢,怎想竟然会遭遇上史诗这一段推理严密的绕口令?

这计划,倒是他们探讨过的,彼此也都同意的,然而这样锣对锣、鼓对鼓地当面讲出来,总显得有些不够人道。

徐刚被迫摘去眼镜的眼睛,本来不是微微地眯着,就是不停地眨来眨去,这会儿就开始变得更无法忍受了,他干脆伸手去揉,直揉得眼睛红红的,脖子也因为愤怒,直直地梗着,同样也红红的,并且似乎还有迅速向脸和耳朵蔓延的趋势。

史诗被红红的徐刚映衬得也有些发烧。

“要是不同意,现在也还算得上,是来得及的……”

她这话本来是打算对徐刚说的,前半句还冰冷果决,及至到了后半句,已经泄了气,声音低落下来,语速也明显轻缓,更像自言自语,尾音儿几乎就没了,是被她自己吃掉了。

前厅里的落地钟突然启动起来,当当当,报起了整点,然后就传来滴滴答答,继续行进的声响。这声音如此清晰,像时光奋不顾身、没命催促的脚步,这脚步现在踩踏到史诗心上,让她无比郁闷和烦躁。

她索性仰脸直视火红的徐刚,夸张地、挑衅般地朝着他长叹上一口气,并决定再次逃离。

史诗气急败坏地一甩手就离开了这尴尬,回自己房间里收拾行李去了,只留下徐刚一个人在沉闷的厨房里发呆。

对于那些敏感、任性的女子,她们的人生里,需要去面对的艰难时刻要远远比其他人多。

比如说史诗,她现在就不得不面对,自己临结婚前的这个晚上。

她发现自己是个特例,在原本最该忙碌的时候,却无法如大多准新娘一样,像救火队员似的穿梭在娘家忙碌的人群里,布置、安排、拿主意、想办法,而是不知不觉就被别人晾到一旁,如同一个难以入戏的演员,在一旁干着急,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只能心浮气躁,只能怅然若失。

知女莫若母,史妈妈也有些心不在焉。她草草收兵,领女儿离开人群,到楼上去洗漱、就寝。

自从中学以后,已有多久没有和妈妈睡在一个床上了?然而在今晚,史诗却没有感动,只有对亲情的恐慌。她虚张声势地打着哈欠,一关了灯,就装睡。然而,妈妈那边儿,依然悠悠地开始了卧谈。

“我们年轻的时候,都喜欢说,结婚前你要睁大双眼,结婚后就要半睁半闭。”史妈妈做了一辈子的高校教师,说话素讲究迂回战术,擅长声东击西。

房间里黑漆漆的,史诗不晓得妈的眼睛是睁着,还是半睁半闭,但却很清楚她那点小算盘被妈识破简直就是轻而易举,只好小心迎合,以守为攻:“徐刚这个人,土气倒是土气,人还是好的。”她嗫嚅。

“我不护短,你自己也要有数,”史妈妈“呼”地一下,突然坐了起来,“论学历,你们旗鼓相当;论外表,你还是要略逊一筹的;论家庭,他家,虽没什么文化,可做酒店生意,家境还是殷实的。所以你的那些小性子,也该耍到头了,明天开始就得适可而止了,别到后来没法儿收拾,又埋怨我没告诉你。”

史妈妈一辈子都在把自己和周围的人比来比去。年轻时先是比嫁人、比评定职称,后来又把重点转移到比子女学习成绩、工作发展,直比到把成绩一直不稳定,高考只考进二流大学的史诗,也能咬着牙自费出国读书去。明天女儿就要出嫁了,面临如此重大的事项,综合的评定和比较,自然无法或缺的。

这种比较,在史诗心里其实也进行过无数次,只是比较的内容,和史妈妈,会略有不同。

论学历,徐刚的学校一般,但学计算机专业,移民是多加分的;论外表,徐刚除了矮点儿,土气点儿,比起史诗,其实是只上不下,这点数儿史诗还是有的,她三十了,好时候过去了,早可归入可远观不可近瞻的类型了;论家庭呢,其实他们家的资金实力,移民时做资金证明文件毫无问题,不像史诗家,逢事总是雷声大,雨点小,一事到临头,都鸦雀无声了。

“你喜欢在国外,想办法移民也好。等你们安顿下来,我和你爸爸就去看看你们,对门儿武老师家,都一年两次到新西兰探亲去……”

史诗这次开始不再迎合妈妈了。她感觉到自己的心正一点点变得冰冷起来,变得坚硬起来。

漆黑的夜色里,楼下是那些来帮忙的人闹烘烘的忙碌,耳边是妈妈在东家长、西家短的唠叨,他们都似乎是在以帮助史诗的名义,度过这个不眠之夜,都是因为明天,史诗要结婚了。

可她自己呢,却体会不到一丝一毫的幸福和憧憬,她只能感觉自己仿佛是在闷头闯关,这一关,她其实是无人陪伴、是独自前往的,前路究竟会如何呢?她心存忐忑、毫无把握。

4、

若干年前,史诗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个女文青。

因为那时候,她总喜欢关注图书销售排行榜,总喜欢看文艺小说,更因为她发现,在自己周围,竟然无人能分享和读懂她的生命。只有阅读,只有想象,只有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她才是自由的,轻松的,才可以真切感知幸福。

“红海早过了。船在印度洋面上开驶着。但是太阳依然不饶人地迟落早起侵占去大部分的夜。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

这声音隔上一段时日,总会从记忆深处顽固地冒上来,这声音来自史诗刚工作时,一次公司同事的聚会。

都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都喝得有点儿兴致高涨,就叫嚷着要轮流表演节目。她的部门经理,那位仅年长她三岁的,她母亲的学生,竟然低沉起喉咙,背诵出这段文字,这段小说《围城》的开头儿。

都酒酣耳热,周围都遍布着喧嚣嘈杂,这背诵的声音突然出现,显然极不合时宜,极不得体。这声音让史诗窘迫得嗓子发干,她简直无法抬头。

她是替经理紧张,却紧张得如同是自己在当众出丑。她起身离开,去卫生间,面对镜子里面红耳赤的自己发呆。

然后,她选择不辞而别,她怕重新回到包间里去,更怕轮到自己表演节目。

那其实是她的小秘密,就这样,在那样,不期然地,在那个凉风习习的夏日夜晚,被当众揭穿,让她不得不清醒面对。

如果说,史诗的生命里,曾经出现过爱情,那也就有这一次了吧?

她刚毕业,中文系是万金油的专业,人又太敏感、内向,最打怵找工作,好在一次面试时遇上这位经理。本来初试就没通过,结果被妈妈得知,就迅速帮忙来找。

说是妈妈的学生,其实也只任过课,见了面都没想起来,被妈妈,广征博引,启发了好半天。

录用后,就和经理对桌儿坐着,每天,都被他明快、清朗的光芒照耀。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她开始在乎他的呢?她实在说不清,也许正如书上所说,这种事情,其实原本就不能说的,因为一说就是满盘错。

可这感情,却是真实存在的,是折磨人的。

她开始渐渐发现,自己喜欢听经理讲话的腔调,那种低沉的、语速匀称的南方普通话。他在她对面,不停地给客户打,有时是兴奋的,愉悦的,有时又是有些急躁或无可奈何的。她就在他对面坐着,一言不发,可脸上的表情,却在追随他的情绪,在瞬息万变。

她不敢直视他的目光。好在中午,他会在办公室里休息。他解释说不能趴着,会胸积水。他每天,就那样,仰脸儿躺在靠背椅上,闭上眼睛。

是的,闭上眼睛了,他终于闭上眼睛了!在她这边儿,她的头就可以抬起来了,她感觉到自己的目光正在他的脸上轻轻地拂过,他的宽展的额头,短促的眉毛,微微翘起的嘴角……总是这样的,总是能感觉到自己的泪水就要溢出眼眶了,她才蓦然惊觉。在凝望里,他渐渐变远了,变模糊了。她也终于趴在桌子上,泪眼模糊……

那时,她感觉,每天和他咫尺天涯地在一起,情绪总是特别敏感,似乎总是在被郁结心底的感伤铺天盖地地浸泡着。

是的,她自己真地无法把握,又没有人可以去问、去讲,她不知道这样的一种感情会走向何方。他喜欢她么?或者说他知道她喜欢他么?

本来,她从来就不和同事一起出去吃什么饭的。可那天,她去了,就是因为,那次是大家去给经理庆祝生日。本来,她的不辞而别,是最无力的逃避,结果到了大家那儿,却成了最为有力的宣言。

那个夏夜后,她发现,在周围人的眼里,她对他的感情,明朗化了。

他倒还能和从前一样对她。她却不能,她是有尊严的,并极其在乎自己在人前人后尊严的,她无法在周围的指指点点中公示自己的感情,她要逃离,要离开这让她窒息的氛围。

她的态度,竟然急转直下,竟然有些负气,仿佛是自己懵懵懂懂地来参赛,结果在第一局就输掉了,接下来,她只能奋力要用高傲的、不在乎的姿态来扳回下一局。

他喜欢过她么?最初、后来,或者说,曾有过那么一瞬么?

至始至终,她连这些都不清楚,她的爱情就草草地结束了,她的心就灰掉了,死掉了。

徐刚也是他们的同事,他近距离地观摩了她和经理这场恋爱的开始、发展和终结。

在史诗最痛苦的时候,徐刚适时出现,通过请吃饭、送鲜花等手段,向她表明心迹。

现在想来,即便说是她和徐刚有过恋爱,也是刚开头儿的。更何况,那时史诗已决意离开伤心地,正处于偷偷办理出国留学手续阶段。她没和任何人讲,包括徐刚。徐刚都是和别的同事一同知道的,有关史诗早已递交辞呈的事情。

共 14497 字 4 页 转到页 【编者按】飞机不会永远停在机场,也不会永远飞在空中,飞机场只不过是意味着一段旅程的开始,或是结束,只不过是人生中的一段插曲、一点点缀。对于小说中的史诗来说,她敏感、内向、孤独、任性又强势、自以为是,面对情感的困扰和渴求、生活的挫折和庸俗、内心的寂寞和空虚,总是以逃离为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而逃离又是以坐飞机远行的方式。经历了初恋草草收场逃离国外、精心设计的结婚陪读移民之梦的破灭、与人苟合荒唐虚无婚姻的结束,她终于选择落到地上,坐地铁,坐大巴,感悟生命该承受的轻和重,由此选择把心放得实实在在,重新开始一段平凡但又实际的婚姻生活。作者成功将自己置身于角色之外,又保持了恰当的审美距离,时空不时自然切换,一个个相关的人和故事在枝蔓般延伸中被串联组合,又用极擅长的心理描写和细密的语言,真切、细腻地展示了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也展现了女性作品柔婉绵实的美感,与现实生活贴切,与现代人的心理需求贴切。此外,标题寓意深刻,结尾戛然而止,都显得意犹未尽与众不同。好作品,流年推荐赏读!【:素馨】【江山部精品推荐01 050724】

1楼文友:201 - 22:48:14 感谢老师赐稿流年!老师的作品写得真细腻,尤其是心理描写太贴切,感觉就像是钻到了人物心里,或者说是钻到了读者的心里,看着看着就被吸引住了,觉着心波荡漾呢! 借用中医手段,切脉世间冷暖。

2楼文友:201 - 02:22: 1 欣赏你的佳作!文字没有界线,好文大家共享,让文字成为我们心灵的桥梁,携手走上文学的彩虹,祝你生活愉快,彼此多来往交流,共同进步!

楼文友:201 - 07: 7: 9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 逝水流年 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云南省特色植物药是什么

云南省特色植物药有哪些

哪些是云南省特色植物药

早期骨质疏松症状
肠胃敏感需要少吃什么
灯盏细辛价格多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