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件文物都活起来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19-12-29

让每一件文物都“活”起来——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山东采访侧记 光明鲁博林

山东省博物馆展示的清末考古学家罗振玉收藏的甲骨

曲阜孔府文物档案馆工作人员正准备给文物拍照

孔府明代赐服

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清代漆盒一字排开,山东省曲阜市孔府文物档案馆的工作人员赤桂福,小心翼翼地把它们一件件捧 在手里,编号、测量、称重,再放到专业摄影灯下分不同角度照相。这一幕是全国众多文博单位中一项艰巨而浩大工程的缩影。自2012年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 普查(以下简称 一普 )启动以来, 一普 经历了前期的试点工作,现已进入文物信息采集的关键阶段。远离了外界的喧嚣,无数文物工作者在库房中默默坚守 着、耕耘着。

日前,随相关工作人员奔赴文物大省山东,一睹当地 一普 现状。

摸清文物家底 大数据

当前孔府文物档案馆已完成库藏金银器、漆器铜器等27大类文物的普查登录工作,在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上登录藏品59420件/套,实际数量 8 280件。 曲阜市文物局局长孔德平对说。

事实上,几年以前,文物工作者很难对文物数据如此知根知底。如今,不仅是曲阜,从济南到青岛,从山东省博物馆到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从山 大图书馆到青岛博物馆,各地各级文博单位的相关负责人都能如数家珍地道出 自家宝贝 的明细,个个做到心中有 数 。这不得不说是 一普 的功劳。

与此同时, 一普 还让许多平日难得一见的文物 重见天日 。在孔府文物档案馆看到正在进行测量的明代衍圣公赐服,就原属极易朽烂的丝 织品,平时都用无酸宣纸折叠后以专业技术保存。 由于孔府 天下第一家 的特权,这是国内仅存的传世明代官服,平时不轻易打开。于我们而言也是一次难得的 一睹真颜 的机会。 孔府文物档案馆文物一组组长彭伟民说。

据国家文物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9月20日,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共登录收藏单位10778家,登录文物 件,北京、山东、陕西、广东、河南排名前5位。

普查工作具有高难度

走进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时候,研究所资料室主任李繁玲正组织自己招募的十多位大学生志愿者,进行文物信息采集。这些年轻的面孔主要来自山东大学、山东财经大学等当地高校,他们构成了这次文物普查的生力军。

我们现在正在测量的是70年代大汶口遗址出土的小件文物。一般而言,信息采集的顺序,首先是给文物进行编号,再分类装箱。然后开始测量文物的长度、重量等基本数据,最后进行文物照相,再不断重复这个流程。 李繁玲说。

文物数据的获取,在精细和烦琐之外,看上去似乎并不困难。然而实际操作中,许多技术问题都构成一道道 关隘 。在山东省博物馆的地下藏品库中,一支技术团队正对1972年出土的银雀山汉简进行重新拍照扫描,其过程就比一般性的文物采集更为复杂。

这批竹简已经出土4 年,共有7600多支,一直浸泡在试管保护液中,对它们的处理必须十分小心。 负责这项工作的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古 文献研究室主任刘绍刚介绍说,为了防止竹简受损,红外扫描时竹简要隔着玻璃贴片,高清照相过程闪光灯的时间则被控制到千分之一秒,而拍照完毕后的重新捆扎 封装,力道尺度也很难掌控。 稍不注意就可能对竹简造成破坏,的确是个技术活儿。

说话间,强光伴着 啪 的一声脆响闪过,横躺在仪器上的竹简完成了它的高清摄影。电脑屏幕上,细微的印痕都清晰可见。

让文物发挥公共资源效益

一普 让文博单位对馆藏文物的分类和数据掌握得更加细致,能做到摸清家底,也为下一步工作如文物修复保护、数字化云平台建设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山东省文物局副局长周晓波说。

说到对普查成果的后续利用, 山东数字化博物馆 一期工程算是开了一个好头。借由 一普 的数字化采集工作,运用互联、新媒体等技术手段,山东省博物馆的1000件珍贵文物被 上传 到 云端 ,打造出一座 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

周晓波介绍,许多县市级博物馆还长期存在藏品匮乏的问题, 一普 之后,考古所将着手 让文物回家 ,除研究用文物外,大部分文物基本还给 原考古地的文博单位。此外,许多博物馆已开始打造文物巡展,搭建与观众、志愿者、媒体交流沟通的桥梁,渐渐走出 躲进小楼成一统 的孤立状态,真正 让文 物活起来 。

一则摸清家底,二则加强管理,归根到底,还是为了让文博单位提供更好的社会服务。这正是我们进行这次普查的宗旨所在。 国家文物局普查办副主任王莉说。 (本报 鲁博林)

治疗宝宝拉肚子的方法

容易腹胀什么原因

治疗腹胀的中药

男人晚上夜尿多怎么办
女性乳腺癌前期症状
小孩消化不良吃什么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