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br清晨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20-01-31
一
清晨,静把吃完早饭的儿子送到学校后,一路小跑回到家中,揭开紫砂煲的盖子,母鸡炖目鱼的香气立刻溢满厨房的空间。盛出两条肥鸡腿和一些目鱼块,舀上几勺汤,拎起保温桶坐车去医院。
婆婆因为帮女儿晾衣服,不慎摔倒进了医院。头脑不太清楚的老太婆,对着医生,指点着:这儿疼,不,是这儿,这儿也疼,哪儿都疼。于是一项项地检查,许多老年病都查了出来,干脆住院治疗吧。
离婚住娘家的女儿把亲娘送到医院,早已颠没了影。静只好忙完家里那爷俩的吃喝,再送饭去医院。
轻轻推开病房门,静掂着脚尖走到婆婆床前。婆婆还没醒,呼噜打得震天响。静坐在床前的凳子上,看着婆婆那终日无所事事,养得白胖的大脸出神,半晌叹了口气。
静的娘家远在千里之外,婚后和丈夫在娘家那边生活,有了儿子以后,三口儿小日子过的和和美美。公公心疼孙子,让儿媳妇不要出去工作,专门照顾孩子,每月他给儿孙寄来生活费。老头儿是个好人,家里家外一把抓,做得一手好菜。儿孙没有口福,倒是宠得那对母女又懒又馋。
两年前,大姑姐一个电话把静三口召回家中。原来公公查出肺癌,已经是中晚期。这对他们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娘家是不能久住了,衣物细软已经带来,给儿子联系了幼儿园后,一门心思照顾患病的公公。
老头儿很让人心疼,连续的医治、化疗,脱光了本就不多的毛发,消瘦的身体似乎一阵风就能刮走。但他硬是咬着牙忍着病痛。零九年的中秋后半夜,带着对儿孙的不舍,撒手人寰。
公公离开以后,婆婆当家。久被父亲管束不敢过于放肆的大姑姐神气起来,蹬掉了没多大能耐的丈夫,整日煲电话粥,出入宾馆饭店。在家里,颐指气使,拿着弟媳当保姆,指手划脚地瞎折腾。
悉悉索索的声音打断了静的回忆。婆婆醒了。静站起身说:“妈,起来吃早饭吧,我给您炖了鸡汤目鱼。”
婆婆睁着两眼东张西望,然后坐起身说:“静,我怎么还在医院?”
听了婆婆一句话,静毛骨悚然,根根汗毛都竖了起来:妈呀!这是怎么回事?
二
婆婆的一句话很平常,静何至于象白日见了鬼?
不错,真是见鬼了。原来婆婆的声音不是平日那种尖细的鸟语,而是地地道道的男声,更准确地说,与公公生前的声音一模一样。
静以为是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试探着又问了一句:“妈,要不要我给您打洗脸水?”婆婆笑着说:“不用,我自己可以去洗的。”这句话仍然是公公的声音。静简直傻了:“妈,你是不是嗓子出毛病了?怎么声音这么粗?”
婆婆掀开被子,一面低头找鞋子,一面说:“你先帮我找个镜子来吧。”静打开手提包,取出一面小镜子,疑惑地递过去。只见婆婆对着镜子左照右照,表情凝重,半晌放下镜子对儿媳说:“果然是真的,静,你坐下,我跟你说。”
“我不是你妈,我是你爸。”
“爸?不会吧?你明明是妈,只是……你的声音怪怪的,而且,爸爸已经去世一年零八个月了呀?”
“是的,我是死了一年多了,有些事,说了你都不会相信。阳世间从古到今不知出了多少冤假错案,谁知这阴间也有这样的事。一年前黑白无常将我带走,阎王殿上,判官翻看生死簿,才发现带错了人。阳寿已尽的是阿丙,不是我阿炳。阎王爷挥挥手说‘错就错了呗,哪里没有冤死的鬼?’那判官却不依:‘不行,错了就是错了,该死的不死,不该死的却死了,公理何在,公道何存?”
“你道那判官是谁?原来是马季。马季在世时用相声作武器,嬉笑怒骂,针砭世上不正之风,死后本该升天堂,怎奈知名度太高,阴间也知道他是个铮铮铁骨的好汉,硬是挽留着不肯放他走,因此做了判官。
“马季翻开生死簿说:‘阿丙阳寿已尽,本该酒后失足落水而死,阿炳在世惩恶扬善,人口皆碑,应享寿百岁。可恨黑白无常渎职,阿丙落入河中游回岸上,反而是将阿炳捉了来,岂不可恶?”
“黑白无常吓得面无鬼色,狡辩道:‘那阿炳已是癌症晚期,自然阳寿该尽,捉来也不为错’。‘嘟,你还狡辩,这生死簿明明写着:‘诊断错误,该着此人病魔缠身八月方康复。怎地就该死?’”
“阎王爷皱皱眉头说:‘老马,依你待怎地?’”
“马季坐直腰杆,中气十足地说:‘既然我在这个位置上,我就要主持公道,钉是钉,卯是卯,否则传到阳世,说我们阴间也有冤死的,岂不笑掉世人大牙?’‘那好,这事就交你办吧。’”
“话是这样说,办事难哪,阳世想做成一件事,左一个公章,右一个戳子,溜得你腿细,跑得你断肠。这阴间也一样德行,到处打官腔,要好处。家里烧的纸钱,说是三年才能动用。我身无分文,哪里去折变?亏得你大姨夫前些天来了,帮我在鬼亲戚处借足了,方才准我还阳。”
婆婆,不,应该是公公的话让静听得半信半疑。不信吧?这明明是公公的声音,信吧?这又分明是婆婆的身体。她伸出一只手,小心地覆在婆婆的额头说:“妈,您是不是发烧了呀?”
“这孩子,我发的哪门子烧?我真是你爸。”
“那你是附在妈的身上说话吧?”
“唉,有些事错了就没法改喽,好不容易办好了还阳手续,马季说‘阿炳,真对不住你,错把你拘来,如今想还阳,怎奈你肉身火化,无所依托。查得你老婆阳寿已尽,虽是脑筋不好,做事颠倒错乱,也还算个好人,可暂将你魂魄与其合二为一,也让她肉身继续享用人间烟火,你去吧。’我就像睡了一觉,醒来就这样了。”说完,又拿起小镜子看看,说:“你婆婆真的走了,走得无声无息。”
阿炳神色黯然,老伴嫁给他三十多年,也让他头疼三十多年。但毕竟夫妻一场,而且,给他生下一儿一女。这么平白地以龙换凤,一个大活人却没了,也让他伤心。
三
病房门“嘭”地被踢开,进来静的大姑姐雯,阿炳的女儿,四十岁的人了,穿得不伦不类,一身少女打扮,真是老黄瓜涂绿漆——装嫩。
雯扭扭摆摆地走近病床,将手里的包往被子上一扔,一屁股坐在床上说:“妈,我打的来的,你给我报销哦?”
“你就知道钱。你还会说点别的吗?”阿炳气愤地责备女儿。
雯像屁股坐在火上一样“腾”地蹦起来,往旁边跳了好几步,指着老太婆说:“你,你怎么变成这腔调?”静简要地告诉了公公说的话。雯走近前,象看个外星人那样看着不知该叫爸还是叫妈的那个老太婆。忽然兴奋地拍了下手说:“好玩,太好了,妈死了,老爸回来了,咱是先办丧事,还是先办喜事?这下又能收不少礼金呢。”
“呸,你这是说的人话?我住院的时候,你一分钱没掏,连自己吃饭打车的钱都来报销,你妈住院,你还是老样子,整天脑子里就剩钱,你还有点人味没有?”阿炳气得拍着床沿,雯嬉皮笑脸地说:“老爸,你女儿这辈子就这样喽,今日有酒今日醉,哪怕死后下油锅?你不待见我,我还走了呢。”说完,拎起包,扭着屁股又走了。
阿炳无奈地摇摇头。病房里,只剩下余怒未消的阿炳和傻愣愣张着嘴巴的静。过了一会,静才似梦中醒来,叫了一声“爸”,眼泪象断线的珍珠滚滚而落。哽咽着说不出话。
阿炳说:“好孩子,这一年多你受的委屈爸知道,我的老婆女儿,什么脾气我能不知道?我生病住院,都是你不嫌脏不嫌累地服侍我。我走了以后,你和树儿,还有我那亲家,都为我祈祷,情愿每人减十年阳寿,让我还阳。也是你们孝心感动天地,这不?我真的回来了。我又可以享天伦之乐,又可以玩我那宝贝孙子了。”
四
接到电话的树,带着儿子风风火火的赶了回来,抱着老妈喊着老爸,哭一阵,笑一阵。阿炳喜极而泣,摸着儿子的脑袋说:“儿子,这一年多难为你了,把这个家给撑起来。不过,这都是你媳妇的功劳。不是她拴住你这匹野马,能有今天?”
静不好意思地说:“爸,看您说的,还是你儿子心地善良,有责任心,才能撑起这个家的。”
爷仨只顾说话,那胖墩孙子一直伏在爷爷的怀里。平日奶孙不怎么亲热,虽说爷爷还阳,却用的是奶奶的身子,所以,这孩子好一阵才敢靠近,闭着眼睛听着爷爷的声音,感受爷爷的爱。
阿炳爱怜地捧起孙子的脸,老泪纵横:“乖孙子,宝贝,长高喽,告诉爷爷,成绩好吗?”
孙子点点头,骄傲地说:“爷爷,我每次考试都是班级前三名呢。”爷爷用手抚弄着孙子的寸头,高兴地说:“好,好,还是我孙子有出息。”
高兴过后,爷几个犯了愁:这医院是肯定不住了,幸亏午休时间没人打扰,医生也不知道这间病房发生的悲喜剧。但是出院以后,又该如何向亲朋邻居解释?
商量的结果是:尽可能封锁消息,低调处理,免得招惹麻烦。人前还是妈,关起门来就是爸。
五
出院以后,阿炳小心谨慎,出了家门不再开口。不单是这活脱脱的老太婆人间蒸发变成了老汉,说出来骇人听闻,就是去买个菜,张嘴粗声大嗓也让人质疑,干脆装哑巴。儿子媳妇对外说是老妈声带出了毛病,失语。这么着蒙了一段时间。
谁知那个惹事的女儿酒后绘声绘色地演讲这段死去活来的传奇故事,消息不胫而走,听的人由不相信到半信半疑,到登门观看研究起来。
阿炳不动声色,照样做着自己想做的事,只是脸上的烦躁日渐增多。你说一个大活人,只能闷在家里,出门就得装哑巴。眼看昔日的朋友、徒弟到跟前,还不能有一丝的感情流露,可不憋死人?
不管好事坏事,传到老记的耳朵里,那非弄个水落石出不可。各种小报的记者如蚊蝇见血般蜂拥而来。往往是早上刚一开门,就挤进那些令人生厌的男女,大有不弄个子午寅卯誓不罢休的架势。晚上,阿炳做好了宵夜,这帮人还赖在沙发上不肯走。
他们问树:“你爸爸真的起死回生了吗?”树生气地说:“你们无聊不?你们长着眼睛,老头老太太分不清楚?”
他们问静:“我们从医院得到消息,你婆婆的声带根本没问题,那她为什么不说话?如果是有病,你们怎不带去瞧?”静没好气地说:“你们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说不说话碍着你们什么事?没听说祸从口出?她不愿说就不说呗。”
老记们遭了抢白,仍然不死心,找上了惹事的源头——雯。许以重金,那雯一五一十地学说了爸爸说的话。
面对“人证”,树嘲弄地说:“你们真是无事可做,竟然相信一个神经不正常的话,谁见过人死一年多又活过来的?可能吗?”
是啊?老记们面面相觑,无话可答,转而去调查雯的神经到底有没有问题。
总算暂时赶走了这群苍蝇,但是,又能瞒得了多久?
父子几个愁得不行。静说:“爸,我倒有个主意,咱们回我老家,那里没你的熟人,民风也比此地纯朴,可以避开这班讨厌的人。”
树高兴地拍了下大腿说:“对呀,到底是我媳妇脑子好使。而且我丈母娘主意多,没有她解决不了的问题。可惜丢了这边的好工作。”
阿炳说:“就这么办吧,虽然钱少了,但是我们能够一家人安安稳稳地生活,强似在这纷纷扰扰的环境里,做戏不易,做人也难哪。”
数日后,这家人从这个城市销声匿迹。当那群苍蝇飞来时,看到的只是人去楼空。
·苍天有泪
农历八月十六,是阿炳的周年祭日。
一大早的天空灰沉沉的飘着细雨,似是为这个好人垂泪。
阿炳是福州闽剧团的灯光布景技师。个子不高,稀疏的头发下一双不大但是异常平和慈祥的眼睛,他的外貌平凡,没有丝毫的动人之处,是那种融入千百行人中绝不引人注目的人。但是,接触过他的人都会被他牵动心弦,为他的睿智和才华,为他的宽厚与善良。
阿炳是个敬业的好技师,他的徒子徒孙众多,可谓桃李满天下,不仅闽剧团倚重他,许多同行也经常慕名请教。因他的善良宽厚、乐于助人的品格,又因他的名字带着个“炳”字,团里男女老少亲切的喊他:阿炳。
在家里,阿炳是个好丈夫、好父亲、好爷爷。他烧得一手好菜,包揽了厨房所有的活计。以至于他走了,家里再也烧不出袭人眼球、夺人胃口的好菜,成为李氏家族的一大损失。
阿炳是个善解人意的好人。家人相处中难免时而发生一些“锅碗瓢盆交响曲”,他总是能恰到好处的予以化解,更多的是分别打预防针,防患于未然。
去年今日的凌晨,我被一阵铃声惊醒,接了女儿的电话,方知亲家公仙逝,当时的我泪如泉涌、气塞咽喉。我难过这位善心的老哥,何以这么早撒手人寰?老天何以如此待好人不公?我恨自己为什么不在他生前最后看一眼?难道千里之遥就轻易的阻止了行程?此次南行,看望女儿只是捎带,心里却是为了还愿。没能在阿炳生前见上一面,周年的一捧素纸聊表悼念之情,否则我今生难安。
女儿讲,在得知自己身患绝症后,阿炳异常平静,不顾家人的阻拦仍旧下厨,为的是让他的家人再多些享受他那浓浓的爱。
他每天掐着时间到幼儿园门口,坐在路旁的石台上,眼巴巴的瞅着大门,直到孙子的身影出现。
他在病痛折磨的时候,咬着牙忍受那撕心裂肺的痛,努力让阳光在面部停留,为的是不让妻儿心痛。
他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时常叹息的是:没和孙子玩够。话语中的凄楚与无奈让听者无不黯然神伤。他的慈爱的眼光细细的抚摸孙子的每一寸肌肤,仿佛深深的镌刻在自己的心上。唉,可怜天下老人心哪!
望着祭桌上阿炳生前喜爱的吃食,会想起他精湛的厨艺,想起他在完成每一盘、每一碗杰作后,面带微笑站在一边,看着儿孙大快朵颐的满足。
望着桌上的遗像,想着他的音容笑貌,仿佛他就在我们中间,耳边依然响着他爽朗的笑声。
阿炳,今天是你的祭日,你回来了吗?你看见了吗?你的妻子儿女在祭拜你,在思念你,这种思念将绵绵不绝的陪伴他们终生。天国的路那么遥远,家里不用再惦念,从今后,多关心自己的饥渴冷暖。
好人,阿炳。
阿炳,好人。 共 5210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箬茗稿签:这是一篇关于阿炳起死回生的传奇故事,这个故事中的起死回生和以往类似题材的小说是不同的,第一个不同在于虽然也是借尸还魂,但是性别倒错。第二个不同是死和重生的时间相距较长。再者小说的主旨鲜明,此起死回生也并不是为情,而是源于“错”,黑白无常抓错了人,这个是具有讽刺意义的,人间冤假错案不少,原来阴间也一样,此时的阴间隐射人间,体现了作者对现实黑暗的不满和谴责;而另一方面,阴间有糊涂官,但也有马季这样的正直、黑白分明的判官,这其实也就体现出作者对人间还是充满希望的,人间好人是有的,清官也是有的。而通过阿炳这么一段离奇的故事,也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相信,以及对真善美的期盼和赞美,恰恰作者笔下的好人阿炳活了,是最有力的证明。小说构思新奇,故事曲折,语言简洁,内涵深刻。推荐共赏!问好!【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61818】
1 楼 文友: 2012-06-17 1 :57:24 箬茗稿签:这是一篇关于阿炳起死回生的传奇故事,这个故事中的起死回生和以往类似题材的小说是不同的,第一个不同在于虽然也是借尸还魂,但是性别倒错。第二个不同是死和重生的时间相距较长。再者小说的主旨鲜明,此起死回生也并不是为情,而是源于 错 ,黑白无常抓错了人,这个是具有讽刺意义的,人间冤假错案不少,原来阴间也一样,此时的阴间隐射人间,体现了作者对现实黑暗的不满和谴责;而另一方面,阴间有糊涂官,但也有马季这样的正直、黑白分明的判官,这其实也就体现出作者对人间还是充满希望的,人间好人是有的,清官也是有的。而通过阿炳这么一段离奇的故事,也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相信,以及对真善美的期盼和赞美,恰恰作者笔下的好人阿炳活了,是最有力的证明。小说构思新奇,故事曲折,语言简洁,内涵深刻。推荐共赏!问好! 墨染一瓣心香,笔抒一种情怀
回复1 楼 文友: 2012-06-17 19:49: 0 阿炳,一个能人,一个好人。他的善良,他在世时候对于家庭矛盾独特的化解,都令我很钦佩。我外孙对他奶奶说的一句 奶奶不好,把你和爷爷换了。 引起我的感慨。才有此一篇胡言乱语。连我女婿都说: 要是这样就好喽。 从这,可以看出阿炳的好,以及那个母亲的失败。可能与她将儿子从小就寄养有关吧
2 楼 文友: 2012-06-17 1 :59:09 突然想起了《西游补》,呵呵~午夜阿姨的小说总是那么吸引人呀~ 墨染一瓣心香,笔抒一种情怀
回复2 楼 文友: 2012-06-17 19:52:40 好的著作,让人看了意犹未尽,水浒也有《水浒后传》,但四大名著的与众不同就在于恰到好处,后来者就成了画蛇添足。
楼 文友: 2012-06-18 09:29:21 《西游补》倒不是画蛇添足,虽是续书却也独立,它的艺术价值已有前人肯定,而我也十分认同。我之所以看了这篇小说想起《西游补》,是想起孙悟空审秦桧那一段儿,用阴间的事情讽喻人间世态,也圆了一个世人惩罚秦桧的梦。可能我想多了吧,但一般作品要达到《西游补》的高度还是很难的。 墨染一瓣心香,笔抒一种情怀
4 楼 文友: 2012-11-10 2 :57: 5 作品很有丰富的内涵的东西,可读性很强,精品当之无愧。赞!秦皇岛癫痫病专科医院长治治疗妇科医院生物谷灯盏花素片多少钱
清晨,静把吃完早饭的儿子送到学校后,一路小跑回到家中,揭开紫砂煲的盖子,母鸡炖目鱼的香气立刻溢满厨房的空间。盛出两条肥鸡腿和一些目鱼块,舀上几勺汤,拎起保温桶坐车去医院。
婆婆因为帮女儿晾衣服,不慎摔倒进了医院。头脑不太清楚的老太婆,对着医生,指点着:这儿疼,不,是这儿,这儿也疼,哪儿都疼。于是一项项地检查,许多老年病都查了出来,干脆住院治疗吧。
离婚住娘家的女儿把亲娘送到医院,早已颠没了影。静只好忙完家里那爷俩的吃喝,再送饭去医院。
轻轻推开病房门,静掂着脚尖走到婆婆床前。婆婆还没醒,呼噜打得震天响。静坐在床前的凳子上,看着婆婆那终日无所事事,养得白胖的大脸出神,半晌叹了口气。
静的娘家远在千里之外,婚后和丈夫在娘家那边生活,有了儿子以后,三口儿小日子过的和和美美。公公心疼孙子,让儿媳妇不要出去工作,专门照顾孩子,每月他给儿孙寄来生活费。老头儿是个好人,家里家外一把抓,做得一手好菜。儿孙没有口福,倒是宠得那对母女又懒又馋。
两年前,大姑姐一个电话把静三口召回家中。原来公公查出肺癌,已经是中晚期。这对他们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娘家是不能久住了,衣物细软已经带来,给儿子联系了幼儿园后,一门心思照顾患病的公公。
老头儿很让人心疼,连续的医治、化疗,脱光了本就不多的毛发,消瘦的身体似乎一阵风就能刮走。但他硬是咬着牙忍着病痛。零九年的中秋后半夜,带着对儿孙的不舍,撒手人寰。
公公离开以后,婆婆当家。久被父亲管束不敢过于放肆的大姑姐神气起来,蹬掉了没多大能耐的丈夫,整日煲电话粥,出入宾馆饭店。在家里,颐指气使,拿着弟媳当保姆,指手划脚地瞎折腾。
悉悉索索的声音打断了静的回忆。婆婆醒了。静站起身说:“妈,起来吃早饭吧,我给您炖了鸡汤目鱼。”
婆婆睁着两眼东张西望,然后坐起身说:“静,我怎么还在医院?”
听了婆婆一句话,静毛骨悚然,根根汗毛都竖了起来:妈呀!这是怎么回事?
二
婆婆的一句话很平常,静何至于象白日见了鬼?
不错,真是见鬼了。原来婆婆的声音不是平日那种尖细的鸟语,而是地地道道的男声,更准确地说,与公公生前的声音一模一样。
静以为是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试探着又问了一句:“妈,要不要我给您打洗脸水?”婆婆笑着说:“不用,我自己可以去洗的。”这句话仍然是公公的声音。静简直傻了:“妈,你是不是嗓子出毛病了?怎么声音这么粗?”
婆婆掀开被子,一面低头找鞋子,一面说:“你先帮我找个镜子来吧。”静打开手提包,取出一面小镜子,疑惑地递过去。只见婆婆对着镜子左照右照,表情凝重,半晌放下镜子对儿媳说:“果然是真的,静,你坐下,我跟你说。”
“我不是你妈,我是你爸。”
“爸?不会吧?你明明是妈,只是……你的声音怪怪的,而且,爸爸已经去世一年零八个月了呀?”
“是的,我是死了一年多了,有些事,说了你都不会相信。阳世间从古到今不知出了多少冤假错案,谁知这阴间也有这样的事。一年前黑白无常将我带走,阎王殿上,判官翻看生死簿,才发现带错了人。阳寿已尽的是阿丙,不是我阿炳。阎王爷挥挥手说‘错就错了呗,哪里没有冤死的鬼?’那判官却不依:‘不行,错了就是错了,该死的不死,不该死的却死了,公理何在,公道何存?”
“你道那判官是谁?原来是马季。马季在世时用相声作武器,嬉笑怒骂,针砭世上不正之风,死后本该升天堂,怎奈知名度太高,阴间也知道他是个铮铮铁骨的好汉,硬是挽留着不肯放他走,因此做了判官。
“马季翻开生死簿说:‘阿丙阳寿已尽,本该酒后失足落水而死,阿炳在世惩恶扬善,人口皆碑,应享寿百岁。可恨黑白无常渎职,阿丙落入河中游回岸上,反而是将阿炳捉了来,岂不可恶?”
“黑白无常吓得面无鬼色,狡辩道:‘那阿炳已是癌症晚期,自然阳寿该尽,捉来也不为错’。‘嘟,你还狡辩,这生死簿明明写着:‘诊断错误,该着此人病魔缠身八月方康复。怎地就该死?’”
“阎王爷皱皱眉头说:‘老马,依你待怎地?’”
“马季坐直腰杆,中气十足地说:‘既然我在这个位置上,我就要主持公道,钉是钉,卯是卯,否则传到阳世,说我们阴间也有冤死的,岂不笑掉世人大牙?’‘那好,这事就交你办吧。’”
“话是这样说,办事难哪,阳世想做成一件事,左一个公章,右一个戳子,溜得你腿细,跑得你断肠。这阴间也一样德行,到处打官腔,要好处。家里烧的纸钱,说是三年才能动用。我身无分文,哪里去折变?亏得你大姨夫前些天来了,帮我在鬼亲戚处借足了,方才准我还阳。”
婆婆,不,应该是公公的话让静听得半信半疑。不信吧?这明明是公公的声音,信吧?这又分明是婆婆的身体。她伸出一只手,小心地覆在婆婆的额头说:“妈,您是不是发烧了呀?”
“这孩子,我发的哪门子烧?我真是你爸。”
“那你是附在妈的身上说话吧?”
“唉,有些事错了就没法改喽,好不容易办好了还阳手续,马季说‘阿炳,真对不住你,错把你拘来,如今想还阳,怎奈你肉身火化,无所依托。查得你老婆阳寿已尽,虽是脑筋不好,做事颠倒错乱,也还算个好人,可暂将你魂魄与其合二为一,也让她肉身继续享用人间烟火,你去吧。’我就像睡了一觉,醒来就这样了。”说完,又拿起小镜子看看,说:“你婆婆真的走了,走得无声无息。”
阿炳神色黯然,老伴嫁给他三十多年,也让他头疼三十多年。但毕竟夫妻一场,而且,给他生下一儿一女。这么平白地以龙换凤,一个大活人却没了,也让他伤心。
三
病房门“嘭”地被踢开,进来静的大姑姐雯,阿炳的女儿,四十岁的人了,穿得不伦不类,一身少女打扮,真是老黄瓜涂绿漆——装嫩。
雯扭扭摆摆地走近病床,将手里的包往被子上一扔,一屁股坐在床上说:“妈,我打的来的,你给我报销哦?”
“你就知道钱。你还会说点别的吗?”阿炳气愤地责备女儿。
雯像屁股坐在火上一样“腾”地蹦起来,往旁边跳了好几步,指着老太婆说:“你,你怎么变成这腔调?”静简要地告诉了公公说的话。雯走近前,象看个外星人那样看着不知该叫爸还是叫妈的那个老太婆。忽然兴奋地拍了下手说:“好玩,太好了,妈死了,老爸回来了,咱是先办丧事,还是先办喜事?这下又能收不少礼金呢。”
“呸,你这是说的人话?我住院的时候,你一分钱没掏,连自己吃饭打车的钱都来报销,你妈住院,你还是老样子,整天脑子里就剩钱,你还有点人味没有?”阿炳气得拍着床沿,雯嬉皮笑脸地说:“老爸,你女儿这辈子就这样喽,今日有酒今日醉,哪怕死后下油锅?你不待见我,我还走了呢。”说完,拎起包,扭着屁股又走了。
阿炳无奈地摇摇头。病房里,只剩下余怒未消的阿炳和傻愣愣张着嘴巴的静。过了一会,静才似梦中醒来,叫了一声“爸”,眼泪象断线的珍珠滚滚而落。哽咽着说不出话。
阿炳说:“好孩子,这一年多你受的委屈爸知道,我的老婆女儿,什么脾气我能不知道?我生病住院,都是你不嫌脏不嫌累地服侍我。我走了以后,你和树儿,还有我那亲家,都为我祈祷,情愿每人减十年阳寿,让我还阳。也是你们孝心感动天地,这不?我真的回来了。我又可以享天伦之乐,又可以玩我那宝贝孙子了。”
四
接到电话的树,带着儿子风风火火的赶了回来,抱着老妈喊着老爸,哭一阵,笑一阵。阿炳喜极而泣,摸着儿子的脑袋说:“儿子,这一年多难为你了,把这个家给撑起来。不过,这都是你媳妇的功劳。不是她拴住你这匹野马,能有今天?”
静不好意思地说:“爸,看您说的,还是你儿子心地善良,有责任心,才能撑起这个家的。”
爷仨只顾说话,那胖墩孙子一直伏在爷爷的怀里。平日奶孙不怎么亲热,虽说爷爷还阳,却用的是奶奶的身子,所以,这孩子好一阵才敢靠近,闭着眼睛听着爷爷的声音,感受爷爷的爱。
阿炳爱怜地捧起孙子的脸,老泪纵横:“乖孙子,宝贝,长高喽,告诉爷爷,成绩好吗?”
孙子点点头,骄傲地说:“爷爷,我每次考试都是班级前三名呢。”爷爷用手抚弄着孙子的寸头,高兴地说:“好,好,还是我孙子有出息。”
高兴过后,爷几个犯了愁:这医院是肯定不住了,幸亏午休时间没人打扰,医生也不知道这间病房发生的悲喜剧。但是出院以后,又该如何向亲朋邻居解释?
商量的结果是:尽可能封锁消息,低调处理,免得招惹麻烦。人前还是妈,关起门来就是爸。
五
出院以后,阿炳小心谨慎,出了家门不再开口。不单是这活脱脱的老太婆人间蒸发变成了老汉,说出来骇人听闻,就是去买个菜,张嘴粗声大嗓也让人质疑,干脆装哑巴。儿子媳妇对外说是老妈声带出了毛病,失语。这么着蒙了一段时间。
谁知那个惹事的女儿酒后绘声绘色地演讲这段死去活来的传奇故事,消息不胫而走,听的人由不相信到半信半疑,到登门观看研究起来。
阿炳不动声色,照样做着自己想做的事,只是脸上的烦躁日渐增多。你说一个大活人,只能闷在家里,出门就得装哑巴。眼看昔日的朋友、徒弟到跟前,还不能有一丝的感情流露,可不憋死人?
不管好事坏事,传到老记的耳朵里,那非弄个水落石出不可。各种小报的记者如蚊蝇见血般蜂拥而来。往往是早上刚一开门,就挤进那些令人生厌的男女,大有不弄个子午寅卯誓不罢休的架势。晚上,阿炳做好了宵夜,这帮人还赖在沙发上不肯走。
他们问树:“你爸爸真的起死回生了吗?”树生气地说:“你们无聊不?你们长着眼睛,老头老太太分不清楚?”
他们问静:“我们从医院得到消息,你婆婆的声带根本没问题,那她为什么不说话?如果是有病,你们怎不带去瞧?”静没好气地说:“你们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说不说话碍着你们什么事?没听说祸从口出?她不愿说就不说呗。”
老记们遭了抢白,仍然不死心,找上了惹事的源头——雯。许以重金,那雯一五一十地学说了爸爸说的话。
面对“人证”,树嘲弄地说:“你们真是无事可做,竟然相信一个神经不正常的话,谁见过人死一年多又活过来的?可能吗?”
是啊?老记们面面相觑,无话可答,转而去调查雯的神经到底有没有问题。
总算暂时赶走了这群苍蝇,但是,又能瞒得了多久?
父子几个愁得不行。静说:“爸,我倒有个主意,咱们回我老家,那里没你的熟人,民风也比此地纯朴,可以避开这班讨厌的人。”
树高兴地拍了下大腿说:“对呀,到底是我媳妇脑子好使。而且我丈母娘主意多,没有她解决不了的问题。可惜丢了这边的好工作。”
阿炳说:“就这么办吧,虽然钱少了,但是我们能够一家人安安稳稳地生活,强似在这纷纷扰扰的环境里,做戏不易,做人也难哪。”
数日后,这家人从这个城市销声匿迹。当那群苍蝇飞来时,看到的只是人去楼空。
·苍天有泪
农历八月十六,是阿炳的周年祭日。
一大早的天空灰沉沉的飘着细雨,似是为这个好人垂泪。
阿炳是福州闽剧团的灯光布景技师。个子不高,稀疏的头发下一双不大但是异常平和慈祥的眼睛,他的外貌平凡,没有丝毫的动人之处,是那种融入千百行人中绝不引人注目的人。但是,接触过他的人都会被他牵动心弦,为他的睿智和才华,为他的宽厚与善良。
阿炳是个敬业的好技师,他的徒子徒孙众多,可谓桃李满天下,不仅闽剧团倚重他,许多同行也经常慕名请教。因他的善良宽厚、乐于助人的品格,又因他的名字带着个“炳”字,团里男女老少亲切的喊他:阿炳。
在家里,阿炳是个好丈夫、好父亲、好爷爷。他烧得一手好菜,包揽了厨房所有的活计。以至于他走了,家里再也烧不出袭人眼球、夺人胃口的好菜,成为李氏家族的一大损失。
阿炳是个善解人意的好人。家人相处中难免时而发生一些“锅碗瓢盆交响曲”,他总是能恰到好处的予以化解,更多的是分别打预防针,防患于未然。
去年今日的凌晨,我被一阵铃声惊醒,接了女儿的电话,方知亲家公仙逝,当时的我泪如泉涌、气塞咽喉。我难过这位善心的老哥,何以这么早撒手人寰?老天何以如此待好人不公?我恨自己为什么不在他生前最后看一眼?难道千里之遥就轻易的阻止了行程?此次南行,看望女儿只是捎带,心里却是为了还愿。没能在阿炳生前见上一面,周年的一捧素纸聊表悼念之情,否则我今生难安。
女儿讲,在得知自己身患绝症后,阿炳异常平静,不顾家人的阻拦仍旧下厨,为的是让他的家人再多些享受他那浓浓的爱。
他每天掐着时间到幼儿园门口,坐在路旁的石台上,眼巴巴的瞅着大门,直到孙子的身影出现。
他在病痛折磨的时候,咬着牙忍受那撕心裂肺的痛,努力让阳光在面部停留,为的是不让妻儿心痛。
他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时常叹息的是:没和孙子玩够。话语中的凄楚与无奈让听者无不黯然神伤。他的慈爱的眼光细细的抚摸孙子的每一寸肌肤,仿佛深深的镌刻在自己的心上。唉,可怜天下老人心哪!
望着祭桌上阿炳生前喜爱的吃食,会想起他精湛的厨艺,想起他在完成每一盘、每一碗杰作后,面带微笑站在一边,看着儿孙大快朵颐的满足。
望着桌上的遗像,想着他的音容笑貌,仿佛他就在我们中间,耳边依然响着他爽朗的笑声。
阿炳,今天是你的祭日,你回来了吗?你看见了吗?你的妻子儿女在祭拜你,在思念你,这种思念将绵绵不绝的陪伴他们终生。天国的路那么遥远,家里不用再惦念,从今后,多关心自己的饥渴冷暖。
好人,阿炳。
阿炳,好人。 共 5210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箬茗稿签:这是一篇关于阿炳起死回生的传奇故事,这个故事中的起死回生和以往类似题材的小说是不同的,第一个不同在于虽然也是借尸还魂,但是性别倒错。第二个不同是死和重生的时间相距较长。再者小说的主旨鲜明,此起死回生也并不是为情,而是源于“错”,黑白无常抓错了人,这个是具有讽刺意义的,人间冤假错案不少,原来阴间也一样,此时的阴间隐射人间,体现了作者对现实黑暗的不满和谴责;而另一方面,阴间有糊涂官,但也有马季这样的正直、黑白分明的判官,这其实也就体现出作者对人间还是充满希望的,人间好人是有的,清官也是有的。而通过阿炳这么一段离奇的故事,也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相信,以及对真善美的期盼和赞美,恰恰作者笔下的好人阿炳活了,是最有力的证明。小说构思新奇,故事曲折,语言简洁,内涵深刻。推荐共赏!问好!【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61818】
1 楼 文友: 2012-06-17 1 :57:24 箬茗稿签:这是一篇关于阿炳起死回生的传奇故事,这个故事中的起死回生和以往类似题材的小说是不同的,第一个不同在于虽然也是借尸还魂,但是性别倒错。第二个不同是死和重生的时间相距较长。再者小说的主旨鲜明,此起死回生也并不是为情,而是源于 错 ,黑白无常抓错了人,这个是具有讽刺意义的,人间冤假错案不少,原来阴间也一样,此时的阴间隐射人间,体现了作者对现实黑暗的不满和谴责;而另一方面,阴间有糊涂官,但也有马季这样的正直、黑白分明的判官,这其实也就体现出作者对人间还是充满希望的,人间好人是有的,清官也是有的。而通过阿炳这么一段离奇的故事,也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相信,以及对真善美的期盼和赞美,恰恰作者笔下的好人阿炳活了,是最有力的证明。小说构思新奇,故事曲折,语言简洁,内涵深刻。推荐共赏!问好! 墨染一瓣心香,笔抒一种情怀
回复1 楼 文友: 2012-06-17 19:49: 0 阿炳,一个能人,一个好人。他的善良,他在世时候对于家庭矛盾独特的化解,都令我很钦佩。我外孙对他奶奶说的一句 奶奶不好,把你和爷爷换了。 引起我的感慨。才有此一篇胡言乱语。连我女婿都说: 要是这样就好喽。 从这,可以看出阿炳的好,以及那个母亲的失败。可能与她将儿子从小就寄养有关吧
2 楼 文友: 2012-06-17 1 :59:09 突然想起了《西游补》,呵呵~午夜阿姨的小说总是那么吸引人呀~ 墨染一瓣心香,笔抒一种情怀
回复2 楼 文友: 2012-06-17 19:52:40 好的著作,让人看了意犹未尽,水浒也有《水浒后传》,但四大名著的与众不同就在于恰到好处,后来者就成了画蛇添足。
楼 文友: 2012-06-18 09:29:21 《西游补》倒不是画蛇添足,虽是续书却也独立,它的艺术价值已有前人肯定,而我也十分认同。我之所以看了这篇小说想起《西游补》,是想起孙悟空审秦桧那一段儿,用阴间的事情讽喻人间世态,也圆了一个世人惩罚秦桧的梦。可能我想多了吧,但一般作品要达到《西游补》的高度还是很难的。 墨染一瓣心香,笔抒一种情怀
4 楼 文友: 2012-11-10 2 :57: 5 作品很有丰富的内涵的东西,可读性很强,精品当之无愧。赞!秦皇岛癫痫病专科医院长治治疗妇科医院生物谷灯盏花素片多少钱
上一篇:毛泽东读书笔记精讲出版
上一篇:有特定的对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