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关于致橡树原文的介绍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20-09-12

致橡树,关于《致橡树》原文的介绍

制作:怡然

朗诵:怡然

舒婷,女,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中国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舒婷如何在黑色素形成的早期切断它的生成链,原名龚佩瑜,从小随父母定居于厦门,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代表作品:《致橡树》《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初春》等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

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在乌建立联邦制国家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诗歌对爱情理想的歌唱、高扬,树立在极有思想含量、极有力度的否定之上。借用一系列自然物进行象征类比,对攀附(凌霄花”和单方面奉献(险峰”这两种以一方的压抑、萎缩和牺牲为爱的前提的爱情观作了深刻的否定,这正是以对立的价值面对现代爱情理想构成的深刻有力的反衬。正面抒写了理想的爱情观:爱情的双方在人格上完全平等,既保持各自的独立个性,又互相支持,携手并进。真正的爱情就应该既爱双方的人品,也爱他的理想......

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旧式女性纤柔、抚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

在艺术表现上,诗歌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便于坦诚、开朗地直抒诗人的心灵世界:同时,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全诗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因而这首富于理性气质的诗却使人感觉不到任何说教意味,而只是被其中丰美动人的形象所。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致橡树

《致橡树》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977年3月,是文革后最早的爱情诗。作为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之作,《致橡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自明的。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诗中的橡树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诗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征。因此,这首诗一定程度上不是单纯倾诉自己的热烈爱情,而是要表达一种爱情的理想和信念,通过亲切具体的形象来发挥,颇有古人托物言志的意味。




茶叶招商加盟
盐城专治白癜风的医院
自贡市治疗白癜风
相关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