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安大典中山陵和藏經樓碑刻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19-09-04

南京中山陵东边,灵谷寺西边的郁郁密林间,掩映着一座金碧辉煌、气势雄伟的建筑。这处古色古香的建筑是一处庙宇,叫藏经楼。但藏经楼里并没有收藏着什么佛教圣经,藏的是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全文碑刻。

在藏经楼主楼和后面的附属建筑的周圈,有两条左右对称、各长一百二十五米的碑廊。碑廊里并排有一百三十八块青石石碑,每块石碑高一百九十厘米,宽九十厘米,碑上所篆刻的书法文字,就是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全文。

流连于肃穆庄严的碑廊,欣赏着这些笔意精良的碑刻,让人顿生对孙中山先生的追思之情。

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二日,孙中山在北京与世长辞,灵柩暂停在北京香山北麓的碧云寺金刚宝座塔内。

碧云寺创建于元至顺二年(一三三一年),后经明、清扩建,规模逐渐扩大。一九二九年五月南京中山陵落成后,孙中山灵柩奉移南下,更换出的中山先生的衣帽,放回原敛之楠木棺中,封入金刚宝座塔石塔内。因此。碧云寺内有“孙中山纪念堂”和“孙中山先生衣冠冢”。

香山南麓则有著名的“双清别墅”。

相传,金代第六帝章宗来此游览时,突感疲乏,席地而卧,即入梦乡。梦中突见一群大雁在头顶盘旋呜叫,便拈弓连发两箭,大雁惊飞。两箭跌落之处,立即涌出两股清泉。章宗惊醒,便命随从在箭落处凿石,果真冒出两股泉水。章宗大喜,遂赐名“梦感泉”。清乾隆十年(公元一四四五年),乾隆在此营建“松坞山庄”,在泉边石崖上亲题“双清”二字。一八六零年、一九零零年,原建筑先后两次遭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焚毁。一九一七年熊希龄创建“北京香山慈幼院”,将此地辟为私人宅邸,更名为“双清别墅”。

历史的记录翻到一九四九年三月时,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迁入香山,毛泽东随即住进香山南麓的双清别墅。后带领一群开国元勋,来个浩浩荡荡大搬迁,统统住进了皇宫内苑中南海。从此,中南海这个皇家花园,变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心脏。

香山南北两麓,一边有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伟人孙中山辞世后的暂住;一边有打下江山,迁进首都前的小歇。不知是天意?还是巧合?抑或是人为的深意?

孙中山逝世四年后的一九二九年六月一日,在南京,国民政府为孙中山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

孙中山的墓地是他亲自选的,他看中了紫金山中部南坡这块风水宝地,传说灵谷寺主持长老也在孙中山生前,向他推荐过这块葬地。孙中山病逝后,根据他的遗愿,北洋政府下令国葬孙中山于南京紫金山南麓。

一九二五年四月四日,国民党中央推举林子超、于右任、宋子文、叶楚伧、林业明等十二人组成孙中山丧事筹委会,并负责筹建中山陵,由林子超担任陵园基金委员会主席。

墓地采用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自由钟形图案,于一九二六年三月十二日奠基动工,一九二九年春建成。

一九二九年五月二十八日上午,停放在北京碧云寺的孙中山遗体由专列运南京。灵榇抵达南京后,停灵于中央党部礼堂。中央委员、各特任官轮流守灵。第一班由蒋介石、谭延闿、胡汉民守灵。共二十二班,直至六月一日奉安日为止。

五月二十九日至三十一日公祭三天,结束后举行封棺典礼。六月一日凌晨二时,宋庆龄和孙科夫妇及子女,以及全体中央委员、国府委员、葬事筹备委员、迎榇专员、各国专使代表等陆续到达中央党部移灵。

灵榇移入墓室,由孙夫人宋庆龄率领孙科夫妇等将墓门关闭,备极隆重的奉安大典告成。

孙中山奉安大典是我国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奉安大典完毕以后,上海法国租界工部局所赠送的一千五百株法国梧桐,栽在通往中山陵的陵园大道旁边。今早已蔚然成荫,成为南京一景。国民政府又将陵园万福寺改建为奉安纪念馆,所有奉安礼品均陈列于该馆,并在中山陵的周围建造各种纪念建筑。

藏经楼是这些主要纪念建筑之一。

孙中山先生安葬中山陵后,冯玉祥从河南嵩山运来一批优质石材,想在中山陵后山上建造一座纪念孙中山的纪念塔。这批石材运到南京后,冯玉祥和蒋介石闹矛盾,一气之下离开了南京,建造纪念塔的事就搁了下来。

到了一九三四年,在林子超倡议下,中国佛教会发起募建藏经楼,要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全 成碑刻,放在藏经楼,以便永久保存流传。林子超此一倡议,得到南京佛教界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藏经楼于当年十一月发起募建的,次年十月竣工,包括主楼、碑廊和纪念广场三个部分。于是,冯玉祥丢下的这些石料派上了用场,被用作雕刻《三民主义》碑石。

《三民主义》碑文手稿书写工作,在林子超安排下,由当时国内十四位著名书法家张乃恭、陈天锡、连声海、李启琛、叶恭绰、郑洪年、陈仲经、蔡允、胡涤、彭醇士、王宜汉、李宣倜、王贤、邓散木分头书写。手稿均为正楷,共一百五十二页,每页宽九十厘米,高一百八十二厘米,各有风格。真迹现藏南京市档案馆,是一份难得的历史文物,已成为南京市档案馆镇馆之宝。

共 1877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文章向我们简要介绍了中山先生奉安大典和南京修建藏经楼的历史。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政治上也为后继者留下珍贵遗产。1905年8月 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孙中山被一致推举为总理。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发刊词里,孙中山首次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 孙中山先生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为自己的座右铭。毛泽东指出:“孙中山是一个谦虚的人。从他注意研究中国历史情况和当前社会情况方面,又从他注意研究包括苏联在内的外国方面,知道他是很谦虚的。”“他全心全意地为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谢谢赐稿。【:欣雨文萃】

1楼文友: 16:4 :52 三民主义因为是国民党的纲领,所以不被宣传。实际上还是有其积极作用的。 因眼睛问题已删除数百全部好友有事可飞笺

孕妇补铁钙锌吃什么好

发烧膝关节疼

运动后大腿抽筋怎么办

小孩不爱吃饭什么原因
冠心病的临床特点
儿童湿疹饮食注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