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荷那年外婆的家园征文散文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19-11-12

一零年初夏的一天,我和二哥再次去给外婆扫墓。夏日的阳光灿烂,空气中弥漫着炙热的气息,距离外婆的墓地越来越近,我能感觉到我的心跳加速,我的额头上瞬间冒出汗来顺着脸颊一滴滴流了下来。外婆的坟墓就座落在山坡上的一块小小的平地上,原来附近的学校操场已经迁走,宽阔的土地再次被农民们种上了庄稼。周围没有了昔日的喧闹,坟墓跟前芳草凄凄,树木葱茏,非常安静。坟墓上面叫不出名字的草叶上面,挂着晶莹的露珠在阳光照射下晶莹剔透,似乎是外婆看到我们这些外孙的到来那激动的泪花在闪烁。看着那隆起的土堆上一层郁郁葱葱的草层和墓前地面光洁的石板路,仿佛被刚刚清洗过的洁净。我的心中产生疑问,难道这是外婆每天依然如生前那样颠着三寸金莲频繁地进进出出打扫着自己的家园吗?我多么希望外婆此刻能够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我的心中忽然有种莫名的伤感,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终结在这一方小小的土地里,几十年的沧桑岁月如白驹过隙,一生贤惠,生活坎坷的外婆就这样变成了一个土堆,这也许就是外婆永恒的家园。

跪在外婆的墓前,我们一边烧着纸钱,思想的翅膀已经飞出了很远。外婆已经去世40多年了,她那单薄的身影,瘦削的,总是笑眯眯的面容,略尖的下颌,尖尖的三寸金莲以及院子左边那棵碗口粗的歪脖枣树再次一一浮现在我的脑海……

外婆家在墓地对面马岭坡上面的土岗上,房后和坡下是层层的梯田,山坡下有一条清澈的河流日夜不停地流向远方。站在院子里,农田里的春耕秋收,乡亲们的欢笑,村子里随山形而建高低错落有致的民房里冒出的袅袅炊烟一览无余。每次外婆病了的时间,不管农活多忙,妈妈只要接到消息就会丢下农活带着只有四五岁的我和二姐去看她。我们家距离姥姥家十多公里,那个时间的路面都是土路,走亲串友一辆破自行车也没有,不管多远都是靠一双脚板。我们家虽然在山区,可是,有自留地种的红薯和南瓜一类的东西,数量虽然不是很多,在当时这些就是宝贝疙瘩,就是一家人的主食,与外婆家比较,我们家算是“富裕”的了。

妈妈每次看外婆,或多或少的就拿一些可以果腹的东西,不能背我们,因此,苦了我和二姐两个人只能跟着妈妈走。一路上,我们总感到小腿酸疼,不懂世事的我们累了的时候就争先恐后,软磨硬缠想让妈妈背我们一程。于是,妈妈就一个肩膀担东西,用另外一只胳膊揽住我们,就这样,将我们两个轮换着抱了一程又一程,虽然她满头大汗,脸上却带着微笑。妈妈辛苦,干瘦。她将自己的一切苦与累深藏心底,她喜欢看到我们欢乐的情景。一路上她总是变着法逗我们,我们一开心,就纷纷下来比赛着看谁跑得快,就这样,我们一溜烟跑出去很远,等到妈妈追上我们的时间,我们再继续向前跑上一段,累了就又磨蹭着让妈妈背我们。

到了外婆家,无论外婆的病情如何,她见到我们的时候,不管是躺在床上还是在院子里拄着拐杖走动,都是笑眯眯的迎接我们,用那粗糙的大手把我们的头和脸轻轻地摩挲一遍又一遍,弄得我们挺不好意思的,也将我们害怕见人的生涩性格慢慢的消融。外婆的脸上已经有了不少的皱褶,头发花白了,牙齿脱落,一道道皱纹里仿佛都深藏着一个动听的故事,她说起话来声音宏亮,笑起来依然灿烂,有底气。在我的印象里,外婆从来没有表现出痛苦的样子,院子里早早晚晚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就是我们调皮惹她生气了,她也从不过份的愤怒凶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了,在外婆的身边也是我们感到童年里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刻。

记得小时候我喜欢在无所事事的时间吹口哨,站在外婆家的房檐下或者院子里,吹起口哨,响声在山坡上立刻传出去很远。也许是声音过大影响了邻居的休息,也许是口哨声打破了山村里的宁静惊飞了野山鸡和灰色的兔兔温馨的梦,姥姥就说不要吹了,再吹上面就会掉毛毛虫了,掉到身上会咬人。一想起那浑身都是红红的长长的毛色,缓缓地蠕动着的小东西,它们掉到身上那可怕的样子我就毛骨悚然,从那以后,我再不敢吹口哨了。

外婆的病是食道癌晚期,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上闸”,就会吃不下饭,吃什么吐什么,她本来就不肥胖的身材更是日渐消瘦。门前院子的左边有一棵比碗口粗的歪脖枣树,不知道是外婆种植于何年何月还是自然生长的,它枝繁叶茂,结的枣子又大又甜。每年秋天,如果我们没有到外婆家去,外婆就将那些枣洗干净晒干放在那里,等到我们去了以后,外婆就倾其所有地拿出来让我们吃个够。每年春天闲下来的时间,外婆就在树根不远处挖一个坑,不遗余力地将那些家肥放进去。也许树木也和人一样有灵气,它懂得感恩,外婆的精心抚养,它竟然和外婆有了一个难以割舍的情愫。听妈妈说,外婆的病一严重,奇怪的是在那棵枣树一人多高的地方那个小洞也随之流出红红的水,每天源源不断地流,外婆的病情什么时间减轻,它也就什么时间停止了流水。于是,外婆说那棵枣树有灵气,通人性,是家园里外婆最知心的伙伴。

外婆是一个苦命人,外公家是贫雇农,外公早早的失去了双亲。他做得一手好菜和点心,非常聪明,有远见。他从小在地主家打长工。生妈妈的时间,外婆为女孩子裹足即痛苦又费事愁得流泪,发脾气。外公就安慰外婆说,时代不同了,从她们这一代开始起,以后不会再给女孩子裹脚了,外婆半信半疑,又觉得外公的话有道理,作为妈妈没有理由对不懂世事的孩子发脾气。果然,妈妈长大以后再没有人提起给她缠足的事情,妈妈幸运的长了一双大脚,成了新社会妇女解放新文明的一种象征。

两个舅舅和妈妈一家五口人勉强度日。日寇侵华殃及中华大地,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宛西大地也没有躲过日寇的铁蹄践踏,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华儿女热血沸腾,纷纷投入抗日救国的行列。外婆虽然大字不识一斗,不懂得那么多报国建功的道理,面对侵略者那红头小飞机每天蝗虫般的在头顶上飞来飞去,狂轰滥炸,眼看着多少无辜百姓在侵略者的烧杀抢掠下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平白无故被炸,死亡不计其数,她义愤填膺的骂。外公在八路军路过村子的一天夜晚,在外婆的支持下依然报名参军,跟着队伍走了。

外公走了,外婆带着大舅二舅和妈妈三个未成年的孩子艰难度日,靠给地主家打短工缝缝补补洗衣服维持生计,经常饥一顿,饱一顿,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她只好带着幼小的妈妈和二舅外出沿街乞讨。十冬腊月里,幼小的妈妈光着脚行走在冰天雪地里,脚冻得裂着大口子,痛得直哭。看到日本鬼子的烧杀抢掠暴行,外婆拿着打狗棍,捶胸顿足恨自己受三寸金莲所累不能上战场亲手杀敌。这样饥寒交迫的生活外婆从来不抱怨外公,心里承受着多少苦与痛她从不向别人倾述。外婆看到她打工的那家地主对日本侵略者奴颜婢膝的热情,外婆就离开了那地主家,她宁可吃野菜、树皮、高岭土、就是饿死,也不希望看到日本兵那副横行霸道的嘴脸……

这样的生活一直维持到抗战结束后,人民政府成立,外公复原回家,家里打土豪分田地,有了地,生活才渐渐地好了一些。遗憾的是,外公在炮火硝烟里也许是过于劳累等说不清楚的原因,回家后没有几年外公就撒手西去了。外婆伤心得已经没有了泪水。外公在临去世的时间将在部队获得的证明和军功章郑重其事地交给外婆,非常歉意的对外婆说,如果以后有困难就带着这些去找政府,政府会给予补助的。然而,坚强的外婆将外公的证书等珍藏起来,他觉得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已经很好了,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刻一个人拿出来看一看,以此表达她对外公的深切思念。

我们没有和外公见过面,外公在我们的记忆里只是一张旧照片,他长得富态,帅气,高大。外公去世后,生活虽然困难,可是外婆并没有去给政府添麻烦,直到60年代三年自然灾害,生活再度困难的时刻,大舅和二舅一前一后结婚成家,眼看着一家人因为饥饿性名难保,政府工作人员恢复对军人家属抚恤政策的时间,别人才知道外婆家还有这样的好事情。据说当时每个月只有几元钱,钱虽然不多,可是,在那艰苦岁月里却非常的宝贵。外婆就将证明等交给大舅和二舅,让他们分享父爱的同时,轮流去领取政府发放的补助,希望他们能够度过那艰难岁月。

遗憾的是,每次为了领取那些补助金,大舅妈和二舅妈都要闹别扭,争来吵去喋喋不休。有了这个补助金,不但影响了家庭团结,还让外婆难以做人,劝谁都是错,说什么都不对,这样,闹得外婆很不开心。经过多次调解不但无效,家庭矛盾越来越深,外婆一怒之下将证明付之一炬,直到外婆去世,再没有谁提起这个补助金的事情。按照外婆的话就是这是外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既然大家不能珍惜,那就只能靠自己,谁有本事谁自己整去。

其实,大家心里都心知肚明,军功章和证明是外婆心里的一个难以磨灭的伤痛,外公的早逝让外婆伤痛欲绝,她更不希望再看到那些证明,不希望子自己含辛茹苦养大的子女们为了那些承载着外公对子女的深情厚爱的补助成为他们争来抢去不团结的根源。

我清楚的记得外婆去世的那天是一个天空晴朗的上午,我们和表姐妹几个人正在村子里玩耍,二舅急急忙忙找到我们,把我们一个个叫到病重的外婆床前,经过病痛折磨的外婆更加瘦弱,她将我们一个个认认真真地看了又看,眼泪哗哗地流着。二舅和妈妈看着外婆难受,急忙又让我们都出去玩。我们刚刚到院子里,二舅又将我们叫进去。外婆床头有一大碗红糖水,那是在那物资缺乏的岁月里,不知道费了多少功夫才弄到的仅有的一点红糖。外婆少气无力地用手勉强指了指,妈妈便将那碗红糖水分开让我们几个小家伙喝,喝完就又立即将我们支到了外面。

我们和表姐妹们在院子里因为幼小无知,不知道外婆已经病入膏肓,不久将告别人世,我们玩得高兴,突然大嗓门的二舅哭着说:“妈呀,你去吧,去吧……”

不多时,房间里面传出了舅舅们和妈妈的痛哭声。我们当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一个个跟着大人们哭了起来,直到看到外婆穿着一身红新衣,穿着妈妈给她做的绣了花的鞋子装进黑呦呦的棺材里,被一帮人抬着到对面山坡上才知道,外婆永远离开了她可爱的家园,离开了我们。听说外婆去世后,那颗枣树也再没有发芽,就那样随着秋天的落叶枯萎了。从那时起,我们再没有到过外婆曾经生活过的家园。

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听说外婆坟墓跟前建起了中学,操场从外婆的墓前走过。学校领导多次想将外婆的坟墓动迁,看来看去又觉得并不碍事就没有再提起这事了,外婆每天看着生龙活虎的学生们从自己跟前走过,能在宽畅的教室里开开心心的读书,不知道该有多么的高兴。又过了几年,学校迁往其他地方了,外婆又重新回归到了她安静环境,安静的世界。

外婆的墓前一块墓碑也没有立,青石砌成的墓门显得结实,高大,朴实,错落有致的石块让我们感觉就象外婆坎坷人生坚韧不拔的性格一样让我们不由得肃然起敬。

转眼间,四十多年过去了,外婆的坟墓还是那样坚强的耸立着,墓门上被纸钱烧烤的痕迹清晰可见。我非常想去看看那棵有灵气的枣树是否还存在着,想看一看外婆曾经生活的地方,再次感受那个承载着她坎坷一生的家园。二哥说:“那里其实不是外婆家的房子,外婆去世后那里已经换了主人。随着新农村的建设,马岭坡早已经是旧貌换新颜了。”

我无言地眺望着马岭坡,那里已经建起了一些现代化的小楼,的确找不到昔日那朴实的景象了,可是,无论如何的变化,我希望外婆的世界里永远不再有忧伤……

共 4416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作品情真意切,朴实生动,感人泪下,充满深情!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字字句句都带着深深的情感!那是一份质朴纯真,含着血缘,带着血浓于水的浓浓亲情!我一边拜读,一边潸然泪下,泪流满面;一边跟着偶像老师的生花妙笔思绪翻飞。外婆,这个勤劳质朴,淳朴善良,人心宽厚的平凡老太太的伟大崇高形象,在读者心目之中渐渐地清晰起来了。是的,外婆是一个不很识字,从旧社会里走过来的普通妇女,但是,外婆思想进步,坚持没有让自己的女儿再裹小脚;外婆深明大义,具有发自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热切支持外公舍小家保大家去参加八路军,去抗日救国。解放后,在宁肯拉棍要饭的日子里,都不曾跟国家,跟政府增添那怕是一丝一毫的麻烦!读到此处,禁不住令人对外婆那宽广的胸怀,豁达的人生肃然起敬起来!作品把外婆写得细腻生动,个性鲜明,外婆对我们的那份与生俱来的爱,那份割舍不断的亲情,跃然纸上!作品情景交融美不胜收,把外婆这个可歌可泣可诉的人和故事给写出了神韵,写出了内涵,写出了深深的情感!作品平实耐读,耐人寻味,引人入胜!独特的文字,细腻无华,具有浓浓的乡土气息和芳华!好作品,特别倾情欣赏!十分感谢一直赐稿支持晓荷!非常感谢偶像老师对晓荷社团不辞劳苦的辛劳!相当期待偶像老师的新作!【:双头狼】

1楼文友: 15:27:26 独特的文字,细腻无华,具有浓浓的乡土气息和芳华!好作品,特别倾情欣赏!十分感谢猜哥一直赐稿支持晓荷!非常感谢猜哥对晓荷社团不辞劳苦的辛劳!相当期待猜哥的新作!兄弟在此跟猜哥敬茶问安!祝福祝好!!!

回复1楼文友: 00:12:46 辛苦了,谢谢。

2楼文友: 16:29:40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猜老师! 叶华君,简阳市作协会员,成都市简阳市草池镇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10524 0610

回复2楼文友: 00:1 :09 谢谢,祝福老师创作愉快。

楼文友: 17:19:08 一个小脚女人,带着三个未成年的孩子生活,艰难可想而知!向这样的老者致敬!也祝老人家在另一个世界幸福快乐!

谢谢老师的感人作品!

祝周末快乐!

回复 楼文友: 00:1 : 感谢光临,请批评指导。

4楼文友: 21:44:58 非常棒的文!给赞!祝好! 红尘不过一段路程,你路过我,我错过你,然后各自前行。

回复4楼文友: 09:21:12 感谢社长光临,祝你万事如意。

5楼文友: 05:54:14 谈老总毞下的外婆,朴实生动感人,外婆留给我们太多的记忆 拜读学习,问好!

回复5楼文友: 09:2 :2 感谢老师光临,请批评指导。这是留在记忆里真实的故事,只是对她一点怀念。祝你创作丰硕,笔健文丰。

6楼文友: 22:15: 7 情感真挚细腻,读完后,感觉外婆跃然在眼前!

拜读,问安。 思无邪。

回复6楼文友: 2 :16:05 谢谢老师光临,祝你创作愉快。

7楼文友: 12:17:44 一篇情深意重的回忆文。作者的外婆虽然不识字,但当日寇的铁蹄践踏中华大地,当人看到日寇的罪行时,深明大义的外婆毅然支持自己的亲人参军。特别是外婆去世近四十年时,作者仍然去扫墓。足见外婆在作者心目中的重要。是啊。世上只要孝顺的人才会赢得朋友的尊重。文章读来荡气回肠,充满浓浓的亲情。赞一个。

回复7楼文友: 16: 4:0 感谢老师光临,是送给我一份真诚的怀念,是一个真真实实的事情,祝你创作愉快。

慢性心力衰竭能用中药

慢性心衰中药配方

治疗慢性心衰的中成药

老年便秘怎么治疗
云南生物谷药业灯盏花系列
灯盏花产业领航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