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翻越娄山关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19-11-18

摘要: 最美现在行车不再需要翻越娄山关了,渝黔高速已从山下穿洞而过。娄山关的过往也已定格在历史里,我与娄山关的亲近,也已成为我好的回忆。 第一次翻越娄山关,是在一九六七年元旦。再次翻越娄山关,已是三十年后的一九九七年了。

一九六七年的元旦异常寒冷,我们十八个与共和国同龄的少年,走在异乡的冰天雪地里。从桐梓县出发,由于路面有冰,行走十分艰难。那时的公路是石子土路,走路边要好得多,于是一队人沿路边鱼贯而行。现在想起当年那些事都好笑,可当年是多神圣的事:“听毛主席的话”,“毛主席的红卫兵”,“革命大串联”。

沿着公路我们艰难前行,越往山上路面越滑。快到山顶时只好四肢并用。尽管这样也免不了摔跟斗,摔个四脚朝天,摔个懒狗吃屎,也再所难免。嬉笑声中,大家已散座在山丫口的路边,望着远山,望着夕阳。眼前这幅情景,正是毛泽东笔下的“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我坐在离他们几米远的桥涵路边平台上,忽见平台的洁白冰面,用黑色的葵花籽摆放了一行字:“一九六七……”显然是葵花籽不够,少摆了个年字。就这几个黑白分明的字,引起了我一连串的猜想。往常的路上,去赶赴“遵义会议”纪念的串联队,会一队接着一队,相隔几米。而新年伊始的元旦却少有串联队上路,是怕冷还是怕山上冰雪路不安全?是没想起新年第一天翻越娄山关的纪念意义,还是不急着赶路,趁着元旦休整一天?唯有我们在新年的第一天,在娄山关上留下了永恒的记忆。

早上起床时就看见一队红卫兵出发了,队旗上写着北京至遵义。三个男生两个女生,大概是高中生吧,总之都比我们高比我们年龄大。他们都穿着真正的军装,披着真正的军大衣。哪像我们穿的是用土黄布做的“军装”。

用葵花籽摆的这行字,我宁可相信就是北京串联队摆下的。而且不是三个大哥哥摆下的,肯定是两个姐姐摆下的。我还宁可相信是那位留着长辫子的姐姐摆下的。因为晨曦中她那张美丽的笑脸,已经深深印在我心里了。

我把摆成字的葵花籽收起来,放在手心里用鼻子闻着,希望闻到从神圣的北京带来不一样的香味……

一九九七年六月,我驾着载重两吨却装着三吨多的小货车,从成都出发经重庆遵义,转道贵州到湖南湘西吉首。这两千多公里的长途奔袭,对刚学会驾驶不久的我来说,是既兴奋又紧张。

早就听老驾驶员说,从重庆到贵州的路,每年雨季是最难行的。全是山区的黄泥路,要像走冰雪路一样必须挂链条。

从重庆的綦江县到贵州的桐梓县,一百六十多公里的路程,我们的车整整走了一天。我也算亲身领教了威震川黔的九十九道拐的行路难。

桐梓县的早晨一如三十年前,安静清丽甚至略显冷清。只有出早车的人在那里走动,做着上路前的准备。我非常清楚这条路的咽喉屏障,就是前面必须翻越的娄山关。在向老驾驶员请教翻山要领时,他们告诉你:“上坡提前减挡,轰足油门不要软油,一鼓作气就上去了。”虽然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依然担心车载超重。

果然我不愿看到的一幕出现了。在最后一段长达两公里多的陡坡上,一辆满载煤炭的东风车,冒着滚滚黑烟在我前面五百米处冲坡。我也尾随其后喷着浓浓烟雾向上猛冲。突然前面的东风车在距坡顶三四百米处停下了,而且正好停在路中间。我的车无法绕过去,也只好停下来。同车的老赵和小张赶紧下车,从路边捡来两个石头,放在后车轮下止住车。陡坡上我加大油门试了一下,车根本起不了步,我一脸茫然不知道该怎么办。

东风车开始慢慢地向后退,我也只好慢慢向后退,退到了我刚才起步加速冲坡的地方。这一下我真蒙了,缩手无策,呆呆地望着长坡。坡上下来一辆汽车,车牌是四川的,我上前拦下了这辆车:“老乡我请教一下,车有点超载怎么办?”他看也没看丢下一句:“拉上风门!”车一溜烟从我面前消失了。我这才猛然醒悟过来,难怪那东风车黑烟滚滚,那不就是拉上风门尽烧燃油的原因吗?

和老赵商量了一下,他俩原地等待以备接应。我上车、拉风门、点火、轰油门、起步,汽车像疯了一样向坡上窜去。我万分紧张地看着前面的长坡,心里焦急地数着:过了一半了、还有三分之一,离坡顶还有三百米、两百米、一百米……哦!过了!万岁!我心里一阵狂喜。

车很快到了娄山关丫口。我跳下车,对着毛泽东诗词碑作了一个胜利手势,高喊:我们胜——利——啦——

三十年前我的同学们也这样高喊过。

一九三五年红军在这里打了大胜仗,肯定也这样高喊过。

最美的是,现在行车不再需要翻越娄山关了,渝黔高速已从山下穿洞而过。娄山关的过往也已定格在历史里,我与娄山关的亲近,也已成为我好的回忆。

201 年8月24日

共 17 5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文章写了作者两次过娄山关的经历,一次是1967年元月,作者和同学们徒步翻越娄山关,写出了路途的艰难,特别写了那几个北京红卫兵用瓜子摆下的一行字;第二次是作者开车翻越娄山关,写了惊险,写出了作者顺利通过的欢呼和喜悦。文章写出了历史,写出了地理环境特点,从交通的角度写出了社会的发展变化痕迹,也写出了作者的人生成长经历。【:春雨阳光】

1楼文友: -20 20:47:40 春雨阳光老师好,谢谢,遥祝编安。

2楼文友: -20 2 :12:50 两次经历和现在对比,很好地写出了社会的变化,写出了记忆的美好。 语文教师

小孩大便干

婴儿眼屎多是什么原因

小孩流鼻血怎么回事

老年人晚上尿多
宝宝抗病毒的药有哪些
优卡丹小儿氨酚烷胺颗粒怎么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