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杂文闲话阿Q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19-12-01

今天,看了《阿Q正传》这部电影,深有体会。

相信鲁迅的《阿Q正传》不少人都看过,而且看了都有自己的感受、反思。鲁迅刻画的这个人物形象非常鲜明、非常生动、非常有趣。为一个小人物作传的,在中国历史上好像不多。他集封建国民所有特征于一身,堪为“全才”。他有着落后、保守、愚昧以及爱出风头的思想,也是“圣贤经传”----“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礼教的忠实遵循者。他既有着“看客”式的无聊冷漠,又有着畏强凌弱的卑怯和势力,还有着较强的自我安慰、自我解嘲的能力。总之,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是一个不觉悟、又可怜的落后农民。

看完电影,突然间,感到鲁迅讽刺的不仅是一个阿Q和当时的社会。现今生活中,谁敢说自己骨子里没有一点阿Q精神?谁又能保证自己与世隔绝,不受世俗半点影响和腐蚀?现代专家总结的十大国民劣根性你占据几条?

我看见坐在周围的同学们看完电影后,有的抱腹大笑,有的大骂阿Q太傻,有的甚至希望再看一遍。这便就是典型的旁观、过客心理了。

四大禁书之首的《金瓶梅》开头说:“读《金瓶梅》心生怜悯者,菩萨也;心生畏惧者,君子也;心生欢喜者,小人也;心生效仿者,禽兽也。”我想看《阿Q正传》也是如此。我们的同胞麻木到了这种程度,居然还笑得出来?封建官僚主义社会吃人到了血淋淋的地步,竟然还能笑得出来?我且问你,良心何在?良知何在?道德何在?道义何在?

或许大家都觉得那个年代离我们已经很远了。我们生于盛世,长于繁华,衣我所喜,食我所欲,干我所爱。这真是“此间乐,不思蜀”,岂不美哉?想那些干什么?杞人忧天!

说句实话。这也是我一开始所想的。我从小学到初中,就不太喜欢鲁迅的作品。因为,他小说大都是我们看不懂、不理解、难琢磨的东西。而且好像十分仇视当时的社会。我学过的鲁迅文章,大多只是回忆以前经历过的“小事”,没成想他的内涵是反映社会黑暗。我觉得他仿佛认为他所处的社会只有黑暗而没有光明,所以到处“碰壁”,连鼻子都碰扁了。所以,我读他的文章时,经常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到了高中以后,随着年龄增长、阅历丰富、思维成熟,我慢慢发现,我所跳过的鲁迅的文章是绵里藏针、以小见大,他针砭的时弊原来一直在我们生活中。我发现,这社会似乎有许多地方与鲁迅笔下描写的社会大抵相同,只是披了现代、时尚的外衣。于是,我又开始喜欢阅读鲁迅作品了。

鲁迅已经辞世七十六年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幸运的是他的死没有将他的小说、他的精神带到天堂,而是更广泛的流传给后人、影响着社会。可不幸的是,他的作品虽然播撒到了人间,但他作品里所针砭的国民劣根性却如春草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郁达夫在《怀鲁迅》一文中曾经说过:“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拜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鲁迅已经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虽然我们现在很多人十分崇拜、敬佩鲁迅作品极高的文学性和有力的战斗性,可他作品所针砭的国民劣根性却一直陪伴我们到现在,而且好像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君不见,现今社会,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欺软怕硬者有之,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诚信缺失者有之,趋炎附势、见利忘义、背信弃义者有之,妄自尊大、倚老卖老、阳奉阴违者有之,生活腐化、骄奢淫逸、以耻为荣者有之,权为私用、贪污受贿、独断专行者有之,等等。

地方领导通常上头受气,下头撒气;百姓们的利益受到伤害不会用正当方式解决。要么是忍辱偷生,和阿Q一样的麻木;要么是小不忍,大动干戈、血刃相见;还有一些“有志之士”,那就是在受到欺负时,一边屈于“胯下受辱”,一边暗想,“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有一天“平步青云而得志”,用更为极端的方式报仇,与阿Q闹革命惊人的相似;一些“消息灵通”人士,常在人前卖弄,热衷传播小道消息。大部分人盲目从众,人云亦云,结果三人成虎;一些郁郁不得志的人经常愤世嫉俗,嘴上鄙视走关系,心里希望自己有关系。嘴上痛恨贪官污吏,一旦有权,就大肆中饱私囊。对别人 、养小三不屑一顾、嗤之以鼻,当自己有权有势有地位时,就有了“和尚摸得,我摸不得?”的心理了......

对于社会上的这些状况,相信大家都略知一二吧。

这部电影给我以非常大的震撼。我没想到在封建社会吃人的年代里,穷人命就那么不值钱。人有贵贱之分嘛!可惜的是受害者一味的息事宁人,一味地精神激励和自我安慰,强迫自己忘掉伤痛、忘掉耻辱。可忘来忘去,能亡掉封建社会吗?主要根源还是没有科学文化,没有发现和改掉身上的劣根性,不能做到知耻而后勇,不能做到团结一心闹翻身罢了。

现今社会确实有很大的进步,讲究人人平等。可是人人平等也仅仅只是体现在法律制度上了。

人人真能平等吗?无论高低贵贱,不管老幼年长。现实告诉我们是不可能的。有城乡差别,有职业差别,有贫富差别等等。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贫富差距拉大,一些富人奢华糜烂、一掷千金地挥霍,还有些贫困穷人仍在维持温饱问题上徘徊。古话讲,人贵有自知之明。地位低下者、囊中羞涩者,难免说话不能理直气壮,走路不能闲庭漫步,职位低者能与职位高者平起平坐平行吗?钱包不鼓者能与大款富豪同入同出高等休闲场所吗?

富人子女分数相差百分却有“绿色通道”上名校,而穷人子女相差几分却无力通融和交高额学费而与名校无缘。富人犯事可以拿钱摆平,而穷人只能绳之以法。

富人说话颐指气使,可以财大气粗的咆哮;而穷人只可低头不语、洗耳恭听。富人平时的摆谱是有魄力、绅士风范,而穷人衣着讲究、表情深沉则为做作、甚至是出洋相。

其次,就是老师与学生的不平等了。师生关系的不平等,这恐怕是最受议论的。中国有一句古话叫:“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现代有:“老师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对啊,老师,老师,资格老了,就可以与学生不平等了。

课堂上,老师对后进学生带绿领巾、冷嘲热讽便是“促进、激励”学生的申辩争议就是目无尊长、顶撞老师。犯错误时,老师对学生的体罚便是“爱之深,责之切。”学生的自我保护就是大逆不道。食堂吃饭时,老师刻意插队便是“理应如此”,学生的无意排错就是影响秩序。交费时,老师的口头话语便是天条圣旨,学生的询问质疑就是多嘴多事。

凡事有利就有弊,有得就有失。我们要从事物的两面性来看待事物。阿Q精神虽说反映了中国国民的劣根性,是国民愚昧、麻木、无知的象征。但它也有积极地一面。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不免会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无法改变的逆境,这时就需要用阿Q精神来安慰自己、激励自己。这样才能坦然地面对社会,面对现实,面对人生。不然,只会让自己更加悲观厌世,或会成为愤世嫉俗、怨天尤人之人,或会一时冲动酿成千古恨......

如果我们不想发现、不愿发现、害怕发现业已存在的劣根性,我们就不会知耻而后勇,就不会自我革新、自我完善,就可能病入膏肓,即使华佗在世,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也无法妙手回春。

如果我们都能从《阿q正传》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无穷的动力、奋发的勇气,那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大有希望,那么鲁迅先生一定会含笑九泉的。

共 2825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 恣肆,淋漓尽致。不信的,看原文。推荐欣赏【自在随缘人】【江山部精品推荐】

1楼文友: 16: 8:54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我也,你也,阿Q?

回复1楼文友:- 0 18:00:57 谢谢指导。

2楼文友: 1 :40:22 一篇感悟很深的观后感啊!欣赏了。 人生就是文学,生活就是小说!

回复2楼文友:- 0 18:01:21 谢谢老师指导

楼文友: 01:2 :05 为写得好的篇章献分,期待作者更精彩的文字呈现,问好.

4楼文友:201 - 20:51:21 同乡,向前辈敬礼!

回复4楼文友:201 - 08:24:0 前辈不敢当,互相学习借鉴吧。

配送系统小程序开发

名片小程序开发源码

昆明分销小程序开发

生物谷灯盏生脉胶囊怎么样
肾炎晚上尿多吗
维生素D滴剂什么牌子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