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风雲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20-02-17
南诏王国(738年—902/937年)吐蕃人称之为姜域,是八世纪崛起于云贵高原的古代王国,其国民主要由乌蛮和白蛮组成,由蒙舍国首领皮罗阁于公元738年建立,到860年代极盛时的统治范围包括今云南全境及贵州、东南部、越南北部、老挝北部和缅甸北部地区。902年郑买嗣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大长和。史学界有时将902年至937年大理国成立前的历史亦算作南诏。唐初洱海地区部落林立,互不役属,其中有六个较大部落,称为六诏。分别是: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蒙舍诏在诸诏之南,称为南诏在唐朝的支持下,南诏先后西洱河地区诸部,覆灭其他五诏,统一了洱海地区。
南诏风云。
一一苍兰。
仰望南诏,南诏是一座令人敬仰的高山,它不仅风云激荡,更有一股涓涓细流,情感丰富,令人心潮澎湃!
风云跌宕,旌旗飘摇,金戈铁壮阔,如海潮般涌来。
神洲大地,诸候称霸,风烟四起,群雄各霸一方,各自为王,文治武功,文滔武略,各显其能,莽莽中国,一片苍茫,之地,一枝独秀,南诏崛起,雄霸一方,盛极一时。 大唐盛世,万国俯首称臣,万国齐贺,唐蕃,然,唐云南太守张虔陀自恃宠而骄,欺强凌弱,无礼对待南诏国王阁罗凤,南诏反之,一场动人心魄的由此揭开了序幕。
南诏乃膘国之首,灭五诏而统一诏,正置兵强马壮之际,岂能受此大辱,遂起兵攻之,围之,一举灭了他张虔陀!
唐王朝乃强盛之国,又岂能咽下这口恶气,西川节度使杨国忠派鲜于仲通率兵六万,出戎州,兵分三路征伐南诏,南大败,阁罗凤遗使向唐朝谢罪,请求归还掳掠所得,与唐和好,否则将向吐蕃降之,唐朝拒绝了这一请求。
南诏于是向吐蕃求救,一场天宝大战”唐战败,数万将士南诏,阁罗凤筑大唐天宝阵亡战士冢”俗称万人冢并曰: 生虽祸之始,死乃怨之终,岂顾前非而忘大礼”并在太和王朝立大碑,刻石写上叛唐不得已而为之”等字句,由此可见南诏王之胸襟。至今,该万人冢仍在大理下关天宝街天宝公园内,历经千年,任人凭悼。
成都武候祠门联上书自古知兵非好战,后来治蜀要深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战争,往往是要么侵略他国,要么是被侵,都是为了利益,为了政治,在那个风云四起,兵荒马乱的年代,谁也说不清谁是谁非,受苦受难的都是平民百姓和无辜的将士。
公元754年,李宓率军七万攻南诏,南诏王守于城中不出战,李粮尽,加上士卒因疾病瘴疫、饥饿而死亡者达十分之七八,只得率余部南诏追击,李宓全军覆没。
现在的大理将军洞寺庙中供奉的便是李宓大将军的塑像,香火十分旺盛,据说是十分灵验,有求必应,尤其是逢年过节,挤得水泄不通,上香磕头还得排队。照理说,败军之将,何以当作神样供奉?由此可见白族南诏之大肚!
将军洞寺庙。
将军洞古树苍天,樱花灿烂。
唐军在天宝战争中的惨败,丞相杨国忠却向唐皇报捷,明代万历年间云南总兵邓子龙,看了万人冢”感慨写道:唐将南征以捷闻,谁怜枯骨臥黄昏?唯有苍山公道雪,年年披白吊忠魂。”779年,唐朝李晟大破南诏、吐蕃联军,使其损失惨重,不久,南诏再次归附于唐朝。
南诏长期与唐朝战争,国力日趋衰弱,百姓苦于战火,民不聊生,902年,郑买嗣(南诏大臣)杀死南诏王室亲族800余人,灭亡南诏,建大长和国,之后,唐朝封大长和国为大理国。
回望南诏,风云四起,硝烟弥漫,烽火连绵,有兴有衰,正应了那句: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就是一幅波浪壮阔、耐人寻味的民族史,从中我们不仅能窥见南诏与唐朝之间的种种恩恩怨怨,瓜瓜葛葛,还能看到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种种渊源流长,它们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各个民族在战争,在长期的交往之中,不仅仅是战争,是掠夺,还增加了了解,物质、文明、文化等相互交流,相互渗透,促进了相互的发展。
南诏时期,手工业较为发达,由于连年征战,尤以兵器制造最为著名,南诏后期,从西川俘获大批工匠南来,带动了纺织、雕漆等行业的发展,工艺水准接近中原,雕塑以剑川石窟最受称道,有北有敦煌壁画,南有剑川石窟之美誉,技艺精湛,造型生动,具极高的艺术价值。
文学受汉文化的影响颇重,散文、诗赋成就显著,南诏曾派大批贵族子弟到成都留学,受汉文化的影响,文人多善诗赋,成就突出,也长于散文写作,《南诏德化碑》为代表之作。该碑为云南第一碑主要讲述南诏王的文治武功及不得已叛唐,并表达愿与唐朝和好的愿望。
音乐舞蹈丰富多彩,《南诏奉圣乐舞》《骠国乐舞》是其代表,绘画《南诏图传》最具代表,被誉为滇南瑰宝
回望南诏,洞悉南诏风云,感慨万千!目的是想一睹当年南诏王阁罗凤的风釆,南诏国的风光,遥想当年一个小小的边疆高原之地的小小国王,竟敢与堂堂大国的唐朝相抗衡,几次征伐,有输有赢,是何等地威武霸气!且更佩服他的是,有不同寻常的肚量与胆识,有归顺大唐的美好愿望,有回归中原的良好动机,只是那年那月那个朝代,让他的美梦成不了真,这应该是他最大的遗憾。
唐朝和南诏都早已堙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回望唐朝和南诏,她们虽以远逝,但光辉却长存,并一直照耀至今,以史为鉴,中华统一,民心所向,企盼另一个盛世再次来到!
上一篇:夏舒问作品选
上一篇:br马尔克斯一生撰写了大量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