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炳华杨澜等代表委员对话中国文化如何走出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19-10-16
金炳华杨澜等代表委员对话中国文化如何 走出去 -18 中国作家 构建以优秀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对外开放格局,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家软实力。
——摘自“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
对话人:
金炳华代表(中国作协副主席)
周汉民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
张倩红委员(郑州大学副校长)
孙 萍委员(中国京剧院演员)
赵昌平委员(上海古籍出版社总)
杨 澜委员(阳光文化络电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何星亮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中国正进入一个比任何时候都看重文化的时期。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也明确指出:“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能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家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了文化软实力的支撑,经济、军事等硬实力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认为,在“十二五”甚至更长的时间内,系统整合有价值的文化资源,提升软实力,对于中国和世界都很重要。
释放文化的力量
建设孔子学院,开展中国文化交流年系列活动,在更多地区播出中国电视节目,在全球推广国家形象片,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向世界敞开胸怀……这些让世界进一步认识了一个历史悠久、发展迅速的当代中国。
“全社会开始意识到了文化的重要性。”中国作协副主席金炳华代表告诉,政府工作报告在文化建设这部分,起句就强调“文化对民族和国家的影响更深刻、更久远”,强调了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
“上海世博会取得成功,不仅因为创造了众多世界纪录,更因为体现了当代世界文化的多元融合,特别是一个有着深厚积淀的民族将自己生动地展示给了世界。”曾任上海世博会执委会副主任的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汉民委员认为,“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前不久,中国形象宣传片在海外播出引发热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何星亮委员认为,用人物代替国家建设成就作为形象片主体,是理念上的一大进 步,传播方式也有重大突破。这些年,一方面我们主动拥抱世界,一方面世界也见证了我们创造的奇迹。有了硬实力的支撑,我们展现软实力也更加自信。
传递什么样的中国形象
中国杂技、书法、京剧、太极拳等传统文化,外国人喜欢;但同时,他们更想了解今天的中国发展成就背后的文化创新与精神活力。代表委员们表示,我们独特的文明体系以及和而不同的理念,更需要世界的了解与认同。
作为研究文化的学者,郑州大学副校长张倩红委员的观点是:我们的文化产品,应当承载我们的核心价值体系,润物无声、自自然然地展示中国的发展成就、文化创新与精神活力。
中国京剧院京剧演员孙萍委员,在西方从事中华文化传播工作,曾对国内文化领域长期调研。她的看法是:“我们需要构建以优秀民族文化为主体,同时有选择地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大格局,而不是盲目地做西方文化的追随者。”
“现在一提软实力,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大量投入,将文化推出去、送出去。其实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先做好基础理论思考和研究,理清中国文化的本体精 神是什么,优良的文化传统是什么,能为人类文化做出的贡献是什么?要认清中西文化的关系,让马克思主义信念、西方文化观念、中国传统文化等因素形成合力。 否则,我们很容易迷失自我。”上海古籍出版社总赵昌平委员说,“中国文化要走出去,任务还很艰巨,需要的不是两三年,恐怕是二三十年”。
“走出去”呼唤顶层设计
“外国人和我们相比,思维方式不一样,语言不一样,如何让他们明白中国所发生的一切和我们的价值观,需要下一番工夫。现在急需培养一流的媒体、一流的作家、一流的导演、一流的经纪人等,更好地向世界表达中国。”周汉民说。
阳光文化络电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杨澜委员深有感触地说:“我们的文化产业还有很多大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潜力。目前民营文化企业还处于 起步阶段,规模小、力量分散,缺少长期发展战略和品牌影响力。他们需要更完善的制度保障和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持,才能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
文化离不开物化品,不能就文化谈文化。许多代表委员建议,中国商品遍及全球市场,要让中国商品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良好载体,在一些出口的商品中体现中国文化创意。
何星亮表示,中国现在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给文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经济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前推动文化发展时一些随意性的、临时性的 举措已经减少,政府越来越多地从宏观整体层面、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对文化战略进行比较系统、深入的考虑,也就是‘顶层设计’越来越多。相信这会让我们的文 化走出去走得更顺畅。”
冠心病头晕的原因是什么
冠心病人可以慢跑么
老年人脑梗死怎么治疗
2岁小孩不爱吃饭怎么办维生素D3滴剂和鱼肝油
孩子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