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下洞庭初忆昭容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19-10-21
我尝梦忆盛唐,诗的天堂,梦里一曲羽衣霓裳,满脸堆笑的高力士脱靴的双手仍自颤抖,天子呼来不上船的酒中仙已然挥毫泼墨,才思飞扬,名花倾国,瑶宫月下,才子佳人,君王含笑,却不知是否当真能解得春心无限?无须等到“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亦无需等到”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山顶千门次第,一骑红尘烟袅,我轻扯嘴角;胡儿疾旋如风,安边满腹赤心,我神思怅惘;长安城锦绣成堆,不胜须臾零落尽成灰,盛世长歌一曲,歌尽繁华又何余?大厦将倾,烽火连天,婉儿,我想起了她,那个终结她生命的帝王亦终结了这篇盛世华章。
我曾试图于那几页薄薄的史书中追寻她最初的容光,却只是在心头平添凄怆。原来“郁兴辞藻,国有好文之士,朝无不学之臣,二十年间,野无遗逸,此其力也。”抵不过开元圣主的一句“淫乱宫闱”,却不知父占子妻又何如?休说“两朝兼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意,虽汉称班媛,晋誉左媪,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外图邦政,内谂天子。忧在进贤,思求多士”称量天下数十载,翻遍唐书,举荐之才除武三思,崔湜以证其私通淫乱外,再无他人,巾帼宰相何来言之?“危以安,处险而泰,亡身于仓促之际”,纵有睿宗皇帝追复昭容,谥号惠文,“太平公主哀伤,赙赠绢五百匹,遣使吊祭,词旨绸缪“却难逃毁墓亡身,尸骨无全。史书只记得她长袖善舞,多树朋党却忘了她的”泣血极谏,扣心竭诚”,婉儿未有负李唐,李唐偏何如此待她?只因大唐君主的胸怀容得下宦官干政,藩镇割据,却偏偏容不下几个女子,可笑大唐却非亡于太平,安乐之乱,唐玄宗开启了短短不过十载的开元盛世,却为百年后的大唐埋下毁灭的种子。
流水何太急,碾碎了深宫红叶零落天际,描绘盛世之初最后一抹的血色残阳。我回望那红叶飘离的深宫内苑,庭院重重,你生亡之地,亦是你一生逃不出的囚笼。你出身名门,家世显赫,当朝宰相宰相之孙,若非祖父的忠谏耿直,代君受过断送上官一族的大好前程,你又该是如何?也许正如父母对你的期翼一般,婉约闺中,相夫教子,从此朝堂上少了一位光艳古今,权柄天下的女宰相,闺阁中多了一位工于辞藻,惊才艳艳的女诗人。成为一个纯粹的文人,女人是否会比成为一个千古非议的政治家,女官更幸福?命不由己,身不由己,婉儿何其不幸,遇上了这位威势凌帝,手段凌厉的女皇,一夜之间,亲故亡散,由相府千金堕为掖庭官奴,婉儿又何其有幸能立于这位举世无双的女皇身侧,权柄朝政,称量天下。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婉儿便是这样的人,她从未屈从于命运,毫不浪费祖父遗留给她的天赋,“年十三为才人,年十四,武后召见,有所制作,若素构”,可见其珠玉天成,泥沙亦难掩其华。虽说婉儿真正于政坛上大放异彩,叱咤风云的时代是在武皇故去,中宗临朝。然而武则天与上官婉儿却已在彼此生命中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写武则天绕不过上官婉儿,写上官婉儿亦是。从14岁到42岁一个女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无夫无子,婉儿毫无保留的将其献给了这个朝夕相伴的伟大女皇,她们之间如君臣,如师徒,如母女。近三十载的风风雨雨二圣临朝,临朝摄政,登基称帝,婉儿辅佐着武则天一步步走向权利的巅峰,开创亘古未有的大周帝国,披肝沥胆,忠心不二。我不认为婉儿忘记祖父被杀的仇恨是多么人神共愤的事,父辈的腥风血雨于尚在襁褓中的她而言是那样的遥远而陌生,所谓相府千金因于她窘迫的困境相对而显得虚妄的可笑,她只知她生来便是掖庭的宫俾,宫中不少如她这般因家族牵累而没入宫中为奴的官宦妻女,相对而言她还算幸运,不曾经历过那种由云端跌入地狱的落差,也就无需忍受家破人亡,为奴为俾的煎熬与屈辱。对此,她母亲郑氏应比她体会的更为深切与直接,但在掖庭,生存的渴望足以压低高贵的头颅。在郑氏的言传身教下,婉儿未曾忘记自己身上流淌的高贵血液,是以童年至少年时期她都在孜孜不倦的埋头于经书案牍,以期有朝一日能将上官家的牌匾重新挂起,但她更懂得宫廷之中的生存之道,除非皇恩大赦否则终其一生便只能老死宫中,若是一展所长,效忠天后便是悖逆不肖,难道庸碌深宫,叫祖父,父亲魂归无处方是上官一族的孝子贤孙了?而不幸沦为政治角逐牺牲品的上官仪究竟是亡于武则天的威势凌厉还是高宗的庸懦无为?若是上官仪尚在人世是否还会如当初对武则天一般认为最终以一己之力重振门楣的婉儿是“牝鸡司晨,惟家之索”?“自言才信是天真,不服丈夫胜妇人”如婉儿这般英奇女子,总须有一二非凡的胸襟,见识。当婉儿遇见帝国未来的主宰,她便能忍下所有的屈辱仇恨,义无返顾的追随于女皇身侧。那风云诡谲的朝堂亦是她壮怀激烈的梦想。
婉儿有过彩书怨就像武则天有过如意娘,每个年少青春的女子,都有过关于执手偕老的遥望。碧玉年华里的婉儿或许遇到过那个教她长相思却不能长相守的檀郎,是李贤?李显?李旦?亦或是两唐书中的武三思?我唯一知道的是“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只能是梦中的念想很快就被宫廷车辙倾轧得粉碎,她身边的男人尚且自顾不暇,哪里还有余力来顾及她?在这个不见刀光却依旧血腥江湖,她所能倚仗的除却自身的才智外或许只有她朝夕相伴的女皇。故此,即便遭遇黥刑她也一直保持着对女皇的绝对效忠。相比较正史的语焉不详,关于婉儿的黥刑民间传说倒是颇为丰富,所谓与武则天男宠云云,恕我实难相信武则天这样一代明君会为了男宠那点破事而差点赐死身边的忠心耿耿的心腹谋臣,两唐书也实在没有为武则天和上官婉儿遮丑的立场。倘若武则天对婉儿的“忤旨当诛 处以黥面是真的话,也只能是因婉儿政见相左,违逆甚至损害了武则天的政治利益。而这些民间传说尽管说法各异但都从侧面反应了武则天对婉儿的爱惜信赖以及二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武后任事率性,好恶无定,终其临朝之日,计曾任宰相七十三人”而婉儿却是“自通天后,建景龙前,恒掌宸翰。其军国谋猷,杀生大柄,多其决。”其信赖之深不言而喻。与之相对,我亦相信婉儿的对武则天忠诚即便两唐书中如何夸大她的八面玲珑,左右逢源以显得她是如何的没有节操。诚然,婉儿这个看似纤纤弱质的女子所蕴含的政治能量是惊人的,她四两拨千斤似的出入于朝廷中的各个政治派系,她敏锐的政治嗅觉使得她能够在一次又一次的政权更迭中每每洞悉先机,游刃有余,这当中必然是充斥着牺牲,血腥,出卖与不堪的。然而权力中枢风起云涌,则天登基时,李唐旧臣们何尝不是曲意逢迎,山呼万岁?李隆基在与姑母太平角逐时,又何尝不曾为保存实力而谏贬姚崇?上官仪当年官居宰相,忠言直谏最后只落得个血溅朝堂,她一个无权无势的女子,若非如此何以安身?后代史家对于政坛女性的评价总是甚为苛刻,对其私生活方面更是极富八卦精神,以至于我至今都弄不明白唐朝上下百年来都无人提及的私通淫乱之事唐以后的两唐书作者欧阳修等人究竟是怎么知道的。说到底,有才无德不过秉持“妇女不必有才,尤不可使有功“”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儒家主流观点的谬语罢了。
婉儿对武则天的忠诚是一种政治生命的继承和延续,从政治的角度来说,武则天与婉儿的确可以称得上母女,武则天一手将婉儿引向了政治,没有武则天就没有日后的上官婉儿,而如武则天这般视政治如生命的女人,唯有政治里才有她的精魄“上官婕妤劝韦后袭则天故事,上表请天下士庶为出母服丧三年,又请百姓年二十三为丁,五十九免役,”“以韦氏侮弄国权,摇动皇极。贼臣递构,欲立爱女为储,爱女潜谋,欲以贼臣为党。昭容泣血极谏,扣心竭诚,乞降纶言,将除蔓草。先帝自存宽厚,为掩瑕疵,昭容觉事不行,计无所出。上之,请擿伏而理,言且莫从;中之,请辞位而退,制未之许;次之,请落发而出,卒为挫衂;下之,请饮鸩而死,几至颠坠”墓志铭或有夸大溢美之词但两唐书也不乏偏颇错失之嫌。然终中宗一朝,婉儿力行则天故事,襄助中宗平衡各方势力却是显而易见。
中宗即位,朝纲混沌,张柬之等五王先后被杀,开元盛世的功臣姚崇,宋璟,张说等或贬或避,以李旦,太平公主为首的李唐皇族忙着做缩头乌龟,偌大的李唐皇室最后只由得李重俊这么一个孩子“挺身而出”结果了武三思的祸乱朝纲。随着墓志铭的出土,中宗一朝的局势似乎比以往人们所知的更为凶险莫测,婉儿“中宗即位,又令专掌制命,深被信任”“三光错行,昭容纲纪。百揆繁会,昭容条理.”中宗庸懦,耽于内斗,韦后,安乐非治国之才,朝政机要,李旦,太平更是避之不及,极目朝堂朋党遍布,婉儿以一人之力批阅四方奏表,既非心向韦后,阴附太平,内秉政机,何其艰也。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随着太平自缢, 峨眉不肯让人 的女性政治浪潮永远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作为红妆时代的四位政坛女性代表,太平,韦后,安乐皆是落得个身败名裂,凄凉无限。婉儿身后却是颇受礼赞,复位昭容,谥号惠文。惠者爱民好与,柔质慈民;文者经纬天地,道德博闻,学勤好问,愍民惠礼,赐民爵位。“收其诗笔,撰成文集二十卷,令张说为之序”期间虽有太平公主力主,玄宗即位后亦未敢否之。燕许大手笔的开元贤相张说于《昭容上官氏碑铭》中言“如彼三良,秦焉悼之”,将李隆基杀上官婉儿,比作秦穆公杀良臣奄息、仲行、针虎,可见婉儿故去,朝野上下极尽哀容。婉儿芳魂,亦叫百年之后诗人吕温惆怅不已“神仙杳何许,遗逸满人间”“昭容题处犹分明,令人惆怅难为情”。此等为当世所敬重,后人所追慕的奇女子,必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故登昆巡海之意寝,翦胡刈越之威息,?台珍服之态消,从禽嗜乐之端废。独使温柔之教,渐於生人,风雅之声,流於来叶。非夫元黄毓粹,贞明助思,众妙扶识,群灵挟志,诞异人之宝,授兴王之瑞,其孰能臻斯懿乎?“
有人说婉儿若非被奴婢的身份限制,她会成为同武则天一样伟大的女皇。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个悖论,无志不足以成事,婉儿因身份而止步于御座前,然而若无这自幼为奴的经历,又何以有上官婉儿?连被武则天称为“类己”的大唐第一公主太平亦未能力挽狂澜,改天换地,何况婉儿?女主天下,李唐皇室不会允许,天下儒士不会允许,历史的浪潮将武则天推到了君临天下的位置,却决计不会再有第二次。女权运动在武则天时代达到巅峰,亦随着武则天的逝去盛极而衰,红妆时代的女性政治狂欢实则只是病入膏荒的回光返照,不久之后中国女性即将坠入宋明理学的无穷精神枷锁,这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非人力所能更改。
我追慕婉儿并非因为她有成为武则天第二的“潜质”。我这般的喜欢她也许正因为她不是武则天。武则天虽擅诗辞,文采斐然,更写的一手好字,可称一代名家,但她骨子里始终是个政治家,千秋霸业,四海臣服,帝王胸怀。婉儿置身权利漩涡有着太多的身不由己,然而将权利与诗文紧密相连,设修文馆,称量诗坛,袭承祖父,引领一代诗风,进而创文治先河。乃是因婉儿既是政治家亦是文人。恣兴游逸,名士风流,“遥看电跃龙为马,回瞩霜原玉作田”神老气健,恢宏壮观,不让须眉;“势如连璧友,心似臭兰人”何等的天然韵致,清绮婉媚;“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身处纷繁错乱的后宫中颇有自矜之意;“书引藤为架,人将薜作衣”婉儿交友风月,作伴山林,流露出鲜有的天真稚拙,自然洒脱。她的彩书怨以一款幽怨情丝被人们称作“宫廷诗的自赎”。上官仪在诗的世界里看政治,婉儿是以诗来救赎政治。也许正是那份文人清高时时刺痛着她斑驳的心,在那潋滟近俗的宫廷保有一份曲高和寡的清醒。
“岁岁年年常扈跸,长长久久乐升平”一曲山水清音回荡在风云变幻的沈宫内庭,在她秉国权衡的背后,也许只是耗尽精血的疲累,她流连山水风月却只能困于梧桐寂寞,清秋长锁。透过内苑宫墙,她可曾遥望故乡?她从未踏足的地方,吾心安处,即吾乡。她早没了故乡,一如她的诗歌渐渐消弥在深宫岁月的光影,流传不到大街小巷。
“歌阑舞罢闲无事,纵恣优游弄文字”所谓纵姿悠游,不过是男人眼中才女.她不是纯粹的诗人,却也未如左嫔一般将万顷诗才作帝王嫁衣,她不是死守妇德言范的班婕妤,她在历史的洪流下应运而生,时代需要她这样一位女性,她便义无反顾的走在了时代的最前端,“哪管涛声明灭,只随星月在天”在她的身上可以看到一个时代宫廷女性的缩影,在那个男权社会,无论政坛文坛,她的精彩都没有沦为男人的花边陪衬。后世评价说“她的诗对仗工整,遣词清丽,一洗江左诗歌的腐陈,力革六朝以来四六骈俪的章法,挣脱六朝萎靡之风,使文风为之大变”以一介女子之身睥睨天下诗才,大开大合,纵横诗坛这一如武则天的帝王神话,千秋追慕,无可复制。
前尘过往,哪经得逝水涛涛,几度浪涛。支离破碎的徒留一篇列传太薄也太厚,千秋功过,哪堪评说。乱花渐欲迷人眼,我翻过岁月尘埃,极目望去,只见她安然含笑的推着千秋架上华发满头的女皇,乱红飞暮,眉展如初,莫不静好
共 5077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上官婉儿是上官仪孙女。十四岁时,即为武则天掌文诰。唐中宗时,封为昭容,因此又称上官昭容,唐代女诗人,也是朝中的一名女官。作者描写了婉儿跟随着武则天,对武则天的忠诚是一种政治生命的继承和延续,从政治的角度来说,武则天与婉儿的确可以称得上母女,武则天一手将婉儿引向了政治,没有武则天就没有日后的上官婉儿。上官婉儿是历史上很有才气的女子,她的一生可谓是坎坷传奇。虽然没有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实。上官婉儿在唐代历史中是个极有魅力的后宫女性,尽管上官婉儿也曾一度享尽荣华与权力,但她仍要仰视和迎合皇上、皇后、公主的眼色,其中甘苦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后来,她仍未逃脱厄运,做了皇权争斗的牺牲品。拜读大作。【:紫气东方】【江山部精品推荐】
1楼文友: 1 :52: 2 一篇宏篇大作,再现了一代女杰的英姿,以及她坎坷的一生和悲惨的结局。问好。
生物谷灯盏花素片效果如何
生物谷灯盏花素片什么时间吃好
生物谷灯盏花素片服用方法
孩子晚上咳嗽定制小程序
灯盏花领军企业官网
上一篇:筐篼文学散文心灵之舞
上一篇:雀巢中国式婚姻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