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于诸相归于自心芳心似火评读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19-10-23

众所周知,天下霸唱的代表作《鬼吹灯》曾风靡华语世界,之前的作品无一不是延续着古...

很长时间以来,刘心武与《红楼梦》这个标签一直形影不离,他并不抗拒“红学家”的头...

读《芳心似火》纯属偶然,作者对芳心的思考深深地吸引我,让我惊喜于一颗芳心的跳动。于是一口气将这本书读完,在读完之后的数天,一直都沉浸在一个叫 芳心 的命题之中。接下来,我将从几个方面就我对本书理解发表一些看法。

芳心 是一种能够让人陷入不能自拔之境的幸福,是一种将爱付诸万物又收获更深沉内涵的态度。这种睿智而精彩的论述,与著名的心理学家、哲学家弗洛姆在其著作《爱的艺术》中反复强调的命题 爱,而是一种获得! 不谋而合。在张炜的笔下芳心是一种获得,是一种对自己内心的虔诚,对万物的虔诚。在这种虔诚之下将芳心倾付,获得的是直达心灵的安适。

齐地,是张炜的故乡。当作者打开心扉,用名士乡党们的片语鳞光诉说着齐国的 恣 与 累 时,溢于其中的是一颗对故土家园无限的热爱,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对家乡的 芳心 让他热爱上那片土地,从而在这片土地上获得了充足的养分创作出这样灵动的作品。以艾布拉姆斯的创作理论来说,故乡家乡齐地是作者创作中的世界,从这个世界中作者观照万物以成文章。

《芳心似火》的文笔极具灵性,整个篇幅,作者都以蜻蜓点水式的方式叙述着,字里行间轻盈淡然、轻巧无痕,却又显得恣意超然。作者自我陶醉其中,仿佛是站在云霄呓语,不着于相,潇洒随意,却又是贴切明了。这种笔法是得于道家无为的真传,还是得于佛家诸相非相的精妙,我不得而知,但作者自然纯粹的笔法功夫,精细、别致的语言确是难能可贵的。

《芳心似火》最大的可读之处并不仅仅是语言的别致与优美,对主题的升华把握得恰到好处是其另一个亮点。作者在书中讲了许多故事,但仅仅在讲故事吗?在我看来,每一个故事都是一种飘逸与虔诚的展现,每一个故事都寄托了张炜对人生的思考,对价值的探索。齐人将自己的 芳心 献诸他物,这种 收获芳心 的潇洒是倍受作者推崇的。苏子说 我看青山多娇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 ,万物都是有灵的,它们在接纳我们爱意的同时,也同样回馈我们以爱。这些正是作者在当下这个社会环境中发出的呼喊,追溯我们丢失的世界观。

《芳心似火》对爱有很多的思考。太多时候,我们将爱自私化,这种自私化的爱已经没有爱的灵魂了,它更象是一种商业价值下的交换,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于是作者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来探讨什么才是爱,怎么的心对爱是虔诚的。得出的结论竟是那样的简单,爱,就是将芳心付出!这个结论让我为之惊叹。

虔诚的心不是将自己推到名缰利锁之中获得他人羡慕的固执之心,而是让自己获得真正意义上幸福与快乐之心,收获平静与闲适之心。生在今天,我们每每以别人对我们的态度作为判断自己否是成功的标志,于是醉心于名利之间,遗落在得失之念。当某天真的能 功成名就 了,得到的就真的是希望中的幸福吗?这种追求形式上的快乐,追求一种外化的价值,是否真能安顿得了我们的灵魂呢?我想,答案是否定的!正如佛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只自己慢慢体会罢!何不如齐人那般,将心付出,我们以为失去时,又如何不是最大的获得。作者通过齐人对人生的态度来反复强调着这种发于内心的人生态度,从而引发我们对人生价值的追问与思索。

除了对人生价值的追问外,《芳心似火》还包含了许多作者对当下文化现状的思考。作者通过轻盈的文字说出了外来文化的引入,从表面上看,这些外来的价值似乎是在让我们更加 理性 ,但实则是我们在这种文化语境下被动地与他物撕裂开来,忽略了人只是自然世界中的组成部分,而不是主宰者。《道德经》中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我们只是万物中的一份子,我们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共生的,我们不是孤独地存在着的,万物都是我们的伴侣,天、地、人是联系在一起的。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正是中华民族灵魂的所在,也正是这种思想造就了中华民族特殊的 善 的概念。

中国人的善不仅仅是一种停留在伦理层面上的善,它还包含了一种与万物相联系的世界观。一位作家能有这种形而上的思索,深远而广阔的思考是不易的。一直以来,人们总是不能由内心而自生出一种价值观来衡量我们周遭的事与物。当产生问题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外物所致,而不能回观自我。其实真正出乱子未必是外界的环境,也许是我们自己的内心,是内心价值的紊乱让我们无法虔诚地对待事与物,惶恐不安,不知所以。马祖道一说: 平常心是道 ,心中不定枉读经文,对事物恒念芳心,兼爱万物,即是观照自心。这,或许也就随了作者最初的期望了 恒久地保持自己的芳心吧!

优卡丹可以预防感冒吗

优卡丹能治感冒病毒吗

小孩感冒打喷嚏

热淋清颗粒吃多久才好
小孩子积食了怎么办
吃什么预防禽流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