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从太羹无味想到三味书屋杂文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19-11-05
摘要:太羹的本意,指的是上古时期用于祭祀天地或祖宗的原汁原味的经长期沤炖澄清和过滤的汤汁,不加佐料却是最高精华。 常言道,“入世”为儒,“出世”为道。上面的解释符合儒家“入世”的思想,是为了勉励后人读书上进。与此对应的“太羹无味”则有道家“出世”无为的至高境界在里面。至于你是喜好“有味”还是“无味”,那就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在志公坪,有一处摩崖石刻,刻的是“太羹无味”四字。同行的朋友不解其意,让我解释一下。
太羹的本意,指的是上古时期用于祭祀天地或祖宗的原汁原味的经长期沤炖澄清和过滤的汤汁,不加佐料却是最高精华。
若探究其意境,得从《道德经》说起。老子在论“道”的最高境界时说是:“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全唐文有一篇《太羹赋》,里面说“太羹以无味为宗。”这与上面说的国人崇尚道家“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的意境相似,于是也就有了“太羹无味”的说法,也说“大羹无味”,意思相同,因为古代“大”和“太”属通假字。
这是中国人特别是文人士大夫十分崇尚的理念。
无味,其实是至味。由此想到“三味”。
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曾列入中学教科书。到底何为“三味”?历来也有多种解释。
据说“三味书屋”最初是由寿镜吾先生的祖父寿峰岚于清嘉庆年间建房时将东厢房辟为书斋,取名“三余书屋”,并请当时钱塘书法家梁三舟书写“三余书屋”的匾额与“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的楹联。
“三余”来自于三国时魏人董遇常教学生利用“三余”时间读书,取“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之意。后来将“余”字挖去,补成“味”字,自此由“三余书屋”变成“三味书屋”。至于为何挖字改名,无考。
鲁迅先生入此私塾的时候,启蒙老师就是寿镜吾,也就是文中所说的“先生”。正像鲁迅描述的那样,寿镜吾是一个“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有着传统文人看破红尘的特点,他不让儿孙走仕途之路,还曾发生过将小儿子关在楼上不让其参加科举考试的事情。
寿镜吾之子寿洙邻是这样解释“三味”的:“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按照这样的观点,“三味”即读经、史、诸子百家之味。这种说法的根据其实是宋代李淑《邯郸书目》中有“诗书为之太羹,史为杂俎,子为醯醢,是为书三味”的记载。
但寿洙邻的侄子也是寿镜吾的孙子寿宇却不认同这种解释。他说:“小的时候,祖父亲口对我说,三味是指‘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布衣指百姓,‘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不去当官做老爷;‘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茶淡饭,不向往于山珍海味的享受;‘诗书滋味长’就是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得深长的滋味。”这与上面说的寿镜吾淡泊名利的观点一致。只是这种看法在当时有“犯上”之嫌,所以不便明说,寿洙邻对外有了上述“三味”的说法也属正常。
“三味”的另一种说法来自于佛教。佛家说的“三味”,即“三昧”,原指诵读佛经、领悟经义的三重境界:一为“定”,二为“正受”,三为“等持”。佛教太高深了,非我等凡夫俗子所能理解的,就不妄加解释了。
有点扯远了,回到“太羹无味”上来。之所以说到“三味书屋”,其实还是与它有联系,只不过是“无味”变成了“有味”。
“三味书屋”匾额两旁的楹联就是“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这里的“太羹”指的是不掺杂任何调料做的羹,比喻一般人觉得枯燥无味的诗书之味。“太羹有味”,就是要从无味中读出深味、至味。
常言道,“入世”为儒,“出世”为道。上面的解释符合儒家“入世”的思想,是为了勉励后人读书上进。与此对应的“太羹无味”则有道家“出世”无为的至高境界在里面。至于你是喜好“有味”还是“无味”,那就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共 1 28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从文章的内容看得出,作者是一位饱读史书,见识渊博的人。以主题来看,作者循序渐进解释了“太羹无味”的由来以及之后与“三味书屋”的渊源。文中大量的提及了历史典故和历史人物,让读者阅后耳目一新。也给我们上了一堂很好的国学知识课。这篇札记,文字简约有序,不着赘语,读来明明白白,明晰来龙去脉。文章最后做以总结{常言道,“入世”为儒,“出世”为道。上面的解释符合儒家“入世”的思想,是为了勉励后人读书上进。与此对应的“太羹无味”则有道家“出世”无为的至高境界在里面。}首尾呼应,点明了中心思想。特推荐此文,与大家共赏!【:远山正语】
1楼文友: 1 :01:01 作者的历史知识和渊博的思想视角,令我折服! 远山跋涉的意境,缘于生命和人生的体验。
2楼文友: 1 :05: 4 不加料的汤能让人回味的,一定是最有味的真意。做学问和做人一样,踏踏实实才是收获之道。 远山跋涉的意境,缘于生命和人生的体验。
楼文友: 1 :07:51 感谢作者赐稿心灵,心灵社团因你更精彩! 远山跋涉的意境,缘于生命和人生的体验。
4楼文友: 14:50:04 哈哈,感谢远山正语老师的点评和鼓励! 不敢忘却桑梓之情,故而自号峨东老农。
5楼文友: 19:1 : 拜读了,学习了不少历史和国学知识,佩服峨东老农。
小儿汉森四磨汤的功效
宝宝脾虚腹泻如何调理
小儿拉肚子治疗方法
九华痔疮栓成年人缺钙会怎么样
云南道地药材 灯盏花都有什么
上一篇:流年棉鞋记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