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的岁月总算是熬过去了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20-02-12
摘要:艰苦的岁月总算是熬过去了,虽说古秀莲一家的日子还是紧紧巴巴的,但吃糠咽菜用观音土果腹的日子却是一去而不复返啦。 凡经历过那个时期的人们,对这段历史的感怀自然是刻骨铭心的;凡了解古秀莲的人都说:“这样的女人,这样的母亲,天下少有!” 母亲是伟大的!尊严是不可侵犯的! 【一】
太阳正高的晌午,古秀莲拖着肿胀得发亮的双腿艰难地往家里挪着。当她沉重地跌坐在自家堂屋的门槛上时,虚脱般地大口喘着粗气。此刻,在她眩晕着的脑海里依然回响着不绝的隆隆声以及那噼噼啪啪的脆响——那隆隆声是碾棚里的两片石磨在相互摩擦时发出来的,那噼噼啪啪的爆裂声是干透的豌豆和黄豆被碾碎时发出来的抗议的呐喊。
见到母亲,两男一女三个孩子饿狼似的扑了上来:那个大一点儿的男孩儿嘴里咿哩哇啦地叫喊着,一双脏乎乎的小手鳗鱼般地探进了她的裤口袋儿,眼睛里充满着希冀和渴望;那个稍小一点儿的女儿蹲伏在她身旁拽着她的衣襟,口里不住声地呼唤着:“妈,我饿——”那最小的儿子虽说已经快三周岁了,但当他向妈妈扑过来时,脚下的步子还踉踉跄跄的,嘴里的话语含糊不清。在他一跌一爬地扑到她的怀里时,用他沾了满是锅烟子的小手儿撩举开她的衣襟儿,将那只空皮囊一样的干瘪 叼在了嘴里,之后便恶狠狠地吮吸起来。
那个大一点儿的男孩儿名叫大福,他七岁,是个只会哇哇乱喊不会说话的哑巴。他把母亲的两个裤兜儿都翻找遍了,但却一无所获,他失望地咧着大嘴呜哩哇啦地叫喊着。那个小一点儿的女儿名叫二丫,不满五岁。从母亲的表情上看,她知道这一上午的期盼又化成了泡影,拽着母亲的衣襟儿哀哀地啜泣了起来。最小的那个孩子叫傻瓜,母亲那干瘪着的 没有给他想要得到的东西,气愤至极,他用牙齿在那桑葚大小的暗红色 上狠狠地硌了一下。一阵剧烈的疼痛把眩晕着的古秀莲惊醒了,她抬手在傻瓜撅着的屁股蛋子上打了下去,傻瓜的那紧叼着 儿的嘴巴松开了,顺势滚在地上哇哇地大哭开了。
看着眼前的三个孩子,古秀莲的心中酸酸的、麻麻的,心里说不上来到底是个啥滋味儿。她沉重地叹息了一声,手扶门框,缓缓从门槛儿上站了起来。
这时,她的瞎眼婆婆手拄着一根烧火棍,弓着腰从里屋蹒跚了出来。瞎眼婆婆乱蓬蓬的一头白发,像是蒙了一层白膜的两只眼睛大睁着,四个眼角儿布满了黄绿色的眵目糊。她用手中的那根烧火棍笃笃地敲着地面,凹瘪进去的嘴里大声地吵嚷着:“大翠儿妈,你们娘儿几个又背着我偷吃什么呢?唉——行行好,你们也给我吃几口吧,我都快饿死了!”
古秀莲心中憋屈着,几个孩子的吵闹就够她心烦的了,瞎眼的婆婆还跟着一块儿给她添堵,于是便扬起嗓门儿说道:“我说妈呀,您就别跟着添乱了,我们娘儿几个什么时候背着您偷吃过!您也是七十多岁的人了,咱家有什么顺口的吃食不是先尽着您吃呀,您怎么就越老越糊涂了呢!”
瞎眼的老婆婆翕合着一张掉光了牙齿的瘪嘴,听儿媳这么一说,竟像个小孩子似的呜呜地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用手中的烧火棍敲打着灶台上生着土红色铁锈的的锅沿儿哭诉着:“这是什么世道哇,还让不让人活啦,我说老天爷呀,你就开开恩,把我收走得了,省得让我受这份儿不死不活的洋罪!呜——呜——”
老的少的这一片哭声,使本就难受着的古秀莲心里更烦乱了,她有心喊上两嗓子出出怨气,但身上却没有那份多余的气力。后又转念想想,眼前的瞎眼婆婆也够可怜的了。这几年,一连串的打击已经令她到了崩溃的边缘,从去年开始,瞎眼婆婆就已经开始有些糊涂了。这会儿,即便你跟她叫劲儿也好,还是讲再多的道理也罢,那又能怎么样?于是,就把肚子的怨气撒在了自己的几个孩子身上:
“你们就号丧吧,等明儿我死了你们就不嚎了!”
古秀莲气咻咻地骂着,两串儿清凉的泪珠从她干涩的眼窝里汩汩滚落了下来。
“啊!啊——”细胳膊细腿儿大脑壳的哑巴儿子,手捂着空瘪的肚子,执意地向他的母亲诉说着。
涕泪模糊的傻瓜滚爬了起来,双手抱着母亲的裤腿儿,嘴巴里含混不清地哭喊着向她倾诉:“妈,饿!饿——”
古秀莲蒙着泪眼低头看着两个骨瘦如柴像两个毛猴似的的儿子,喉头梗塞着,脑子里一阵阵地晕旋,哆嗦着的两腿几乎使她站立不住。她手扶着门框,稳了稳烦乱的心神,扭头问站在锅台边上的二丫说:“你姐呢,都这会儿了她怎么还不回来?”
二丫回答说:“妈,我姐到地里挖野菜去了。”
古秀莲听罢,长长地嘘叹了一声,拖着一双沉重的脚步向院门外走去。
她伫立在柴门外,手抚前额向东南方向通向运河的小道望去,她那幽幽的目光穿过几棵被剥光了树皮裸露出白森森树干的老榆树,古秀莲看到,并不遥远处,一只很大的盛满野菜的筐子压着一个腰弓如钩的小女孩儿正歪歪斜斜地踉跄着向她走来。骤然间,一股细细的暖流在古秀莲的悲怆的心头弥散开来,身上便有了几许暖意。她紧走几步,向那蜗牛蠕动般的小女孩儿快步迎了上去。来到小女孩的跟前儿,她端住那只筐的筐沿儿,把那只沉甸甸的盛满了绿莹莹野菜的荆条筐从女孩儿的背上卸了下来。
小女孩慢慢舒缓了一下她酸痛僵硬了的细腰,口里低低地唤了一声:“妈。”
古秀莲心里疼爱女儿,但嘴上却嗔怪着问道:“大翠儿啊,你怎么到这会儿才回来呀,不知道咱家里等着野菜下锅吗?”
小女孩儿撅着她没有一丝血色的小嘴儿,口里没有分辩,但她大大的眼里已经滚动起了晶莹的泪花花儿。
进了院门儿,古秀莲把一满筐的野菜都倒在了院子里。蹲在地上的她手里一边翻捡着野菜,一边挑剔地说:“大翠儿,你瞧瞧你找来都是些什么呀?这燕麦菜,这野蒿子,还有这灰灰菜,这些个东西猪都不喜欢吃,咱人能吃吗?”
说着说着,古秀莲抓起一把野蒿子放在鼻子底下嗅嗅,随后又把它塞到小女孩儿的鼻子底下,脸嘟噜得一汪水似的说:“你也不闻闻,这是什么味道?”
小女孩儿没有和挑剔的母亲去争辩什么,只是一边低低地啜泣,一边用握着薅刀的手背揩着眼窝儿。
古秀莲见小女孩儿在一边涕溜溜的只哭不答,她本来就不好的心情便更气了,于是便劈头盖脑地数落起了女儿:“你还觉着委屈是不?你也是十二岁的大丫头了,连筐野菜都挖不来,养你还有什么用!我不是让你专拣那些水鸡菜,人人菜,苣荬菜剜吗?你看你剜来的都是些什么东西,你还有脸在我面前哭呐!”
小女孩儿再也憋忍不住了,她哇地一声大哭了起来。这下,古秀莲更恼怒了,抬脚去踹女儿,小女孩儿只顾着以手捂脸在那儿啼哭,躲也不躲。
古秀莲也哭了,用手点指着小女孩儿淌着泥水的额头气喘吁吁地再说不上话来。
听到这院儿里的动静,西街坊赵三奶奶拐着一双小脚儿走进了院子,颤巍巍地冲着古秀莲说道:“大翠儿妈,这大晌午头儿的,不张罗着做饭,你打孩子干什么?”
经赵三奶奶这么一说,古秀莲心里的怨气就更盛了,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冲着身边的几个孩子吼道:“吃什么吃,全都饿死算啦,死了就全都省心啦!”
赵三奶奶款言细语地劝道:“咳!我说大翠儿妈呀,别净说气话,这老的老小的小的,你就多担待点儿吧。再说了,你们家大翠儿有多勤快呀,这么小的孩子给你剜来这么一大筐的野菜,你怎么就不知足不心疼啊?”
秀莲抓起一把野蒿子在三奶奶面前晃晃,口里气愤地说:“三奶奶,您看她剜来的净是些什么!”
赵三奶奶弯腰从地上抓起一把野菜放在眼前看了看说道:“大翠儿妈,这可就是你的不是了,你整天在磨坊上工干活儿,怎么会知道田地里的情景。这人人菜,水鸡菜什么的是好吃,可你让孩子到哪儿去找哇!眼下满世界都在闹饥荒,再过上几天,恐怕连这野蒿子也都吃不上了!”
听赵三奶奶这么一说,古秀莲心里这才明白,是自己一天到晚的跟石磨打交道,根本不清楚地里是何情形才错怪了女儿。她冲眼前的三奶奶无奈地叹息了一声,用手在女儿的头顶上轻轻地抚摩了一下,说:“翠儿,别哭了,妈错怪你了,去到外边给妈抱柴禾去吧。”
这个被唤作大翠儿的小女孩儿用小手儿搌了搌眼角,先是冲母亲不自然地赧赧笑了一下,即而转身冲到屋门后的水缸前,舀起一瓢冷水咕咚咕咚地往嘴巴里灌了起来。古秀莲原本想好声慰藉女儿几句的,可话已经吐到嘴边儿了,却又被她生生地吞咽进肚里去了。
瞎眼婆婆拄着烧火棍颤巍巍地摸到院子里来了。也许是刚才那几句话把她仅存的元气都消耗尽了,青筋突起的一双老手吃力地拄着烧火棍;然后,把一张写满沧桑的皱脸缓缓仰了起来,正对着高悬在晴空之上的艳丽的太阳;灿烂的阳光照射在她那张蜡黄蜡黄的脸上,时不时地折射出淡淡的绿荧荧的光线来。
古秀莲拾起几把野蒿、灰灰菜,先在面盆里搓洗了两把,然后便放在菜墩上拿刀剁了起来。暗绿色的汁液顺着菜墩的低洼处淌到了地上,刹时,一种述说不清的苦辣味道便弥漫了这个不大的农家小院儿。
被灌了一肚子冷水的小女孩儿大翠儿走到母亲跟前儿,十分懂事地说道:“妈,您先歇会儿,我来剁吧。”
古秀莲看着女儿干巴黄瘦的一张小脸儿,心里骤然一酸,泪水便充盈了眼眶,她一扬脸儿,没让那眼泪流淌下来。她柔声地说道:“翠儿,我剁野菜,你去帮妈把那观音土筛筛吧。”
翠儿答应着,转身从屋里拿出一只筛面的麻箩来,在地上铺好一块油布,捧几捧房檐下晾晒着的灰褐色的观音土放在箩里,撑起她两只麻杆般粗的小胳膊,一下、一下地摇了起来——细如面粉的观音土穿过箩网的小孔,飘飘洒洒纷纷扬扬地落在了油布上面。
古秀莲剁好野菜,叫翠儿把筛过的观音土端过来,抓几把放在剁烂的野菜里。然后,她又从一只缺了口儿的瓦瓮里舀出半碗红高粱面儿掺了进去,两手连抓带攥地搅和了好一阵儿,古秀莲这才回头对身边的翠儿说:“翠儿,点火吧。”
古秀莲将面盆放在锅台上,两手把盆里的混合物捏攥成一个个拳头大小的团子,然后在蒸屉上排放好。捏攥完了,盖上扒了缝的木锅盖,蒙上捂锅布,对灶坑边儿的大翠说:“翠儿,加柴禾,大点儿火。”完了,人便挪到墙角上吐开了黄水儿。
三个孩子像是看着什么稀罕物似的守候在灶台的一角儿,瞪着大大的充满希冀的六只眼珠儿紧盯看着锅看。看那神情,似乎锅里蒸的根本不是什么野菜团子,而是让他们盼望了许久的猪肉炖粉条儿、蒸白馍之类的美好吃食。
古秀莲扶墙呕了一阵黄水儿,待没得吐了,便挪步到了灶前,眼见一圈儿的锅口都旋起了热腾腾的白汽,便吩咐烧火的大翠儿说:“行了,翠儿,停火吧。”
过不多久,蒸腾的白汽渐渐地衰弱了下去。古秀莲揭掉捂锅布,启开了锅盖,她扫眼一看,那些个用特殊材料制成的野菜团子,它们的外表裹着一层明晃晃亮堂堂的外皮,乍看上去,一个个就好像是骡马的粪蛋蛋……从感官上看,那团子的模样比她想象中的样子还要好看些,但她抽起鼻子嗅了嗅,一股难以表述的混合味道随着上升的热气直扑进了她的鼻腔肺腑——一口黄水儿冒涌到了舌根底下,但她强忍着又把它咽进了肚里。
一家人围在灶台边上,哑巴儿子迫不及待地把一只脏乎乎的小手伸进了锅里。古秀莲把手里的筷子向那只脏手敲打了一下,随着哑巴大福的一声哀号,小手立时从锅里褪了出来。
古秀莲看着几个口水直流的儿女,说了句不合时宜的话:“你们先在一边儿等会儿,让我先吃。”说完,她用筷子戳起一个团子,在那上面吹了两口冷气后,张开嘴在那团子上咬了一口。她把那口团子在嘴里咀嚼两下,立时,就觉得有一股药草般的苦涩味道在嘴里扑散开来,腹中的黄水再次翻涌上来,她强忍着没有把嘴里的团子吐掉,一伸脖子,那东西和着涌上来的黄水一起被她吞进了空荡荡的胃里。
这时,古秀莲才对几个口水直流的孩子说道:“没事儿,你们吃吧。”
几个孩子得令,饿狼扑食似的扑向了被起在了盆里的菜团子……
这是发生在公元一九六一年仲春时节的真实故事。
【二】
河东古家庄的古秀莲嫁给河西柳村的柳旺财那年,当时她还不满十六岁。
那时候,河西的柳村与河东的古家庄两村之间直线距离最多不过三五里的路程,但由于中间有一条并不十分宽阔的京杭大运河隔着,两岸间人们的交往得靠船只摆渡才成。
当时,河东与河西不过是咫尺之遥,两岸上的人可以对着大声地对话。虽说是这么近的距离,但却是两种不同的天下:河东一带村庄是由八路军县大队和区中队管辖下的抗日根据地,是人民民主政府的天下;河西一带村庄则被被日伪军占领着,实行的是白色恐怖法西斯统治。自打柳村渡口被日军的一个小队占领之后,渡口的所有船只都被日本人封锁了起来,插着膏药旗的日本游艇经常在河面上往来巡逻,见到船只就砸,碰上可疑的人就杀。一时间,河两岸的人们慑于日本鬼子的 ,即便是再好的亲戚也不敢走动,生怕糊里糊涂地挨了三八枪的枪子儿,到时连个囫囵尸首都找不回来。
那时候,柳旺财家在河西岸上坡有二十多亩的好地,家里边备有一挂单套马车。每到春播秋种大、二麦收的农忙时节,由于他家人口少忙乎不过来,时常需要雇两三个短工打短儿。按当时百姓的生存境况来说,柳家虽然说不上是家值万贯的大户人家,但在这有着三百多户人家的柳村,可也算是衣食不愁稍有积蓄的殷实人家了。 共 222 7 字 5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这是一篇厚重的乡土题材小说,作者用饱满的语言、生动的叙述,塑造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乡村女性古秀莲。1959-1961年,是我国历史上的三年苦难时期,中苏关系恶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带来的经济倒退,以及严重的自然灾害,这些都是三年困难出现的原因。文中,作者从微观处着手,借助一位乡村母亲和饥饿的抗争的事件折射了那个时代的不幸——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当时我国的经济建设出现“左倾”错误的恶果,涉及国计民生,我们的决策尤为重要。除了时代内涵之外,本文还处处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如古秀莲为让孩子们吃饱,自己在生产队吞下黄豆,然后到了家里再强迫自己呕吐出来……而期间古秀莲不肯屈服于“捋不直”的 ,就更加体现了女性的坚强、自爱,捍卫了母亲的气节和尊严。母爱如泉,含蓄静默而不张扬,点点滴滴都是对儿女的细心呵护;母爱如海,犹如澎湃汹涌的大海,滚滚波涛充溢的都是对儿女的深情厚爱!正是这深沉的母爱,支持着古秀莲走过艰难,走向幸福的生活。本文文字流畅,情节生动,饱含情感,对人物的刻画更是入木三分,惟妙惟肖,可谓乡土小说中的佳作,推荐赏读!【编辑:静心雪韵】【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104228】
1 楼 文友: 2014-01-0 21:21:10 大哥这篇文章写的特别深沉,早就拜读了全文,今天胡乱写了一些按语,呵呵。等精华后,这篇申请绝品试试。问好大哥,周末愉快! 静心,于浮世。(静小说微信号:jsx201505)
回复1 楼 文友: 2014-01-06 07:25:5 周末两天没有上线,问候芊芊来迟,见谅!
2 楼 文友: 2014-01-04 14:56:07 小说看完了,很震撼,观音土我没听说过,更让人震撼的是那年代会用生吞粮食来反哺孩子,看了让人心酸。
回复2 楼 文友: 2014-01-06 07:41:06 那是个不堪回首的年代呀。问候雪飞。
楼 文友: 2014-01-04 15:05: 5 小说中的人物古秀莲是个有气节的女性,是个了不起的母亲,令人肃然起敬!运河老师的小说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这篇小说一面鞭挞社会的丑恶,也弘扬了自尊的人性,是一篇难得的上乘之作。欣赏学习!
回复 楼 文友: 2014-01-06 07:42:20 雪飞的评论很到位,欣赏!。
4 楼 文友: 2014-01-04 15:15:09 不知为什么,这篇文让我有很多反思,三年自然灾害是天灾,更多的是人祸,在这样的天灾与人祸中靡厉的人性有那么多扭曲变型的活法,假如再让我去敬佩小说里的主人公,我也不会以为那种反哺该是人类的荣耀,那是做人的耻辱,是这些天灾人祸的始作俑者的耻辱!难以理解!不能原谅!
回复4 楼 文友: 2014-01-06 10:41:26 有天灾的成分在,但更多的是人祸。三年困难时期究竟饿死了多少人,这个数字官方从来也没发布过。
5 楼 文友: 2014-01-05 08: 4:45 拜读,问候运河君,新年好!
回复5 楼 文友: 2014-01-06 07:42:51 问候思君,周一快乐!
6 楼 文友: 2014-01-05 11:58:0 在走西口电视剧里看到过人们吃观音土,这样艰难的年月人们的生活太煎熬了。而古秀莲为了一家子的过活也是付出比常人更难得的坚毅来,佩服这样沉默伟大的母亲!希望这样的年月一去不返。 俗世里的耕耘者,文学里的筑梦者。
回复6 楼 文友: 2014-01-06 07:4 :17 问候飞鸿,周一快乐!
7 楼 文友: 2014-01-05 22:21:11 一篇沉甸甸的文字,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在特殊年代里不屈 、坚强自爱、捍卫自身尊严的伟大女性 古秀莲。老师无愧于 乡土文学作家 的称号! 爱诗,爱文学;正直善良,敢说敢当。信奉但丁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回复7 楼 文友: 2014-01-06 10: 8: 5 这是一个难忘的年代,想必凌波也曾经历过吧?
8 楼 文友: 2014-01-05 22: :49 古秀莲的反哺救活了一家人,是那个时代作为一个母亲的伟大壮举,让人动容感怀!老师笔下的古秀莲值得歌赞! 爱诗,爱文学;正直善良,敢说敢当。信奉但丁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回复8 楼 文友: 2014-01-06 10: 8:59 这样的小说写起来很沉重啊。
9 楼 文友: 2014-01-05 22: 7:45 祝贺老师佳作摘精!
问候老师,周一快乐! 爱诗,爱文学;正直善良,敢说敢当。信奉但丁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回复9 楼 文友: 2014-01-06 10: 9:46 这是早写的一篇小说,再咱荒原发过。问候凌波!
10 楼 文友: 2014-01-06 14:28: 4 写如此沉重的小说,老师也必然经受一场炼狱般的痛苦,否则不可能产生如此撼人的精品! 爱诗,爱文学;正直善良,敢说敢当。信奉但丁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回复10 楼 文友: 2014-01-07 07:08:58 我经历过,有印象。武汉牛皮癣医院地址喝酒后可以吃他达拉非片吗福州治疗男科费用
太阳正高的晌午,古秀莲拖着肿胀得发亮的双腿艰难地往家里挪着。当她沉重地跌坐在自家堂屋的门槛上时,虚脱般地大口喘着粗气。此刻,在她眩晕着的脑海里依然回响着不绝的隆隆声以及那噼噼啪啪的脆响——那隆隆声是碾棚里的两片石磨在相互摩擦时发出来的,那噼噼啪啪的爆裂声是干透的豌豆和黄豆被碾碎时发出来的抗议的呐喊。
见到母亲,两男一女三个孩子饿狼似的扑了上来:那个大一点儿的男孩儿嘴里咿哩哇啦地叫喊着,一双脏乎乎的小手鳗鱼般地探进了她的裤口袋儿,眼睛里充满着希冀和渴望;那个稍小一点儿的女儿蹲伏在她身旁拽着她的衣襟,口里不住声地呼唤着:“妈,我饿——”那最小的儿子虽说已经快三周岁了,但当他向妈妈扑过来时,脚下的步子还踉踉跄跄的,嘴里的话语含糊不清。在他一跌一爬地扑到她的怀里时,用他沾了满是锅烟子的小手儿撩举开她的衣襟儿,将那只空皮囊一样的干瘪 叼在了嘴里,之后便恶狠狠地吮吸起来。
那个大一点儿的男孩儿名叫大福,他七岁,是个只会哇哇乱喊不会说话的哑巴。他把母亲的两个裤兜儿都翻找遍了,但却一无所获,他失望地咧着大嘴呜哩哇啦地叫喊着。那个小一点儿的女儿名叫二丫,不满五岁。从母亲的表情上看,她知道这一上午的期盼又化成了泡影,拽着母亲的衣襟儿哀哀地啜泣了起来。最小的那个孩子叫傻瓜,母亲那干瘪着的 没有给他想要得到的东西,气愤至极,他用牙齿在那桑葚大小的暗红色 上狠狠地硌了一下。一阵剧烈的疼痛把眩晕着的古秀莲惊醒了,她抬手在傻瓜撅着的屁股蛋子上打了下去,傻瓜的那紧叼着 儿的嘴巴松开了,顺势滚在地上哇哇地大哭开了。
看着眼前的三个孩子,古秀莲的心中酸酸的、麻麻的,心里说不上来到底是个啥滋味儿。她沉重地叹息了一声,手扶门框,缓缓从门槛儿上站了起来。
这时,她的瞎眼婆婆手拄着一根烧火棍,弓着腰从里屋蹒跚了出来。瞎眼婆婆乱蓬蓬的一头白发,像是蒙了一层白膜的两只眼睛大睁着,四个眼角儿布满了黄绿色的眵目糊。她用手中的那根烧火棍笃笃地敲着地面,凹瘪进去的嘴里大声地吵嚷着:“大翠儿妈,你们娘儿几个又背着我偷吃什么呢?唉——行行好,你们也给我吃几口吧,我都快饿死了!”
古秀莲心中憋屈着,几个孩子的吵闹就够她心烦的了,瞎眼的婆婆还跟着一块儿给她添堵,于是便扬起嗓门儿说道:“我说妈呀,您就别跟着添乱了,我们娘儿几个什么时候背着您偷吃过!您也是七十多岁的人了,咱家有什么顺口的吃食不是先尽着您吃呀,您怎么就越老越糊涂了呢!”
瞎眼的老婆婆翕合着一张掉光了牙齿的瘪嘴,听儿媳这么一说,竟像个小孩子似的呜呜地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用手中的烧火棍敲打着灶台上生着土红色铁锈的的锅沿儿哭诉着:“这是什么世道哇,还让不让人活啦,我说老天爷呀,你就开开恩,把我收走得了,省得让我受这份儿不死不活的洋罪!呜——呜——”
老的少的这一片哭声,使本就难受着的古秀莲心里更烦乱了,她有心喊上两嗓子出出怨气,但身上却没有那份多余的气力。后又转念想想,眼前的瞎眼婆婆也够可怜的了。这几年,一连串的打击已经令她到了崩溃的边缘,从去年开始,瞎眼婆婆就已经开始有些糊涂了。这会儿,即便你跟她叫劲儿也好,还是讲再多的道理也罢,那又能怎么样?于是,就把肚子的怨气撒在了自己的几个孩子身上:
“你们就号丧吧,等明儿我死了你们就不嚎了!”
古秀莲气咻咻地骂着,两串儿清凉的泪珠从她干涩的眼窝里汩汩滚落了下来。
“啊!啊——”细胳膊细腿儿大脑壳的哑巴儿子,手捂着空瘪的肚子,执意地向他的母亲诉说着。
涕泪模糊的傻瓜滚爬了起来,双手抱着母亲的裤腿儿,嘴巴里含混不清地哭喊着向她倾诉:“妈,饿!饿——”
古秀莲蒙着泪眼低头看着两个骨瘦如柴像两个毛猴似的的儿子,喉头梗塞着,脑子里一阵阵地晕旋,哆嗦着的两腿几乎使她站立不住。她手扶着门框,稳了稳烦乱的心神,扭头问站在锅台边上的二丫说:“你姐呢,都这会儿了她怎么还不回来?”
二丫回答说:“妈,我姐到地里挖野菜去了。”
古秀莲听罢,长长地嘘叹了一声,拖着一双沉重的脚步向院门外走去。
她伫立在柴门外,手抚前额向东南方向通向运河的小道望去,她那幽幽的目光穿过几棵被剥光了树皮裸露出白森森树干的老榆树,古秀莲看到,并不遥远处,一只很大的盛满野菜的筐子压着一个腰弓如钩的小女孩儿正歪歪斜斜地踉跄着向她走来。骤然间,一股细细的暖流在古秀莲的悲怆的心头弥散开来,身上便有了几许暖意。她紧走几步,向那蜗牛蠕动般的小女孩儿快步迎了上去。来到小女孩的跟前儿,她端住那只筐的筐沿儿,把那只沉甸甸的盛满了绿莹莹野菜的荆条筐从女孩儿的背上卸了下来。
小女孩慢慢舒缓了一下她酸痛僵硬了的细腰,口里低低地唤了一声:“妈。”
古秀莲心里疼爱女儿,但嘴上却嗔怪着问道:“大翠儿啊,你怎么到这会儿才回来呀,不知道咱家里等着野菜下锅吗?”
小女孩儿撅着她没有一丝血色的小嘴儿,口里没有分辩,但她大大的眼里已经滚动起了晶莹的泪花花儿。
进了院门儿,古秀莲把一满筐的野菜都倒在了院子里。蹲在地上的她手里一边翻捡着野菜,一边挑剔地说:“大翠儿,你瞧瞧你找来都是些什么呀?这燕麦菜,这野蒿子,还有这灰灰菜,这些个东西猪都不喜欢吃,咱人能吃吗?”
说着说着,古秀莲抓起一把野蒿子放在鼻子底下嗅嗅,随后又把它塞到小女孩儿的鼻子底下,脸嘟噜得一汪水似的说:“你也不闻闻,这是什么味道?”
小女孩儿没有和挑剔的母亲去争辩什么,只是一边低低地啜泣,一边用握着薅刀的手背揩着眼窝儿。
古秀莲见小女孩儿在一边涕溜溜的只哭不答,她本来就不好的心情便更气了,于是便劈头盖脑地数落起了女儿:“你还觉着委屈是不?你也是十二岁的大丫头了,连筐野菜都挖不来,养你还有什么用!我不是让你专拣那些水鸡菜,人人菜,苣荬菜剜吗?你看你剜来的都是些什么东西,你还有脸在我面前哭呐!”
小女孩儿再也憋忍不住了,她哇地一声大哭了起来。这下,古秀莲更恼怒了,抬脚去踹女儿,小女孩儿只顾着以手捂脸在那儿啼哭,躲也不躲。
古秀莲也哭了,用手点指着小女孩儿淌着泥水的额头气喘吁吁地再说不上话来。
听到这院儿里的动静,西街坊赵三奶奶拐着一双小脚儿走进了院子,颤巍巍地冲着古秀莲说道:“大翠儿妈,这大晌午头儿的,不张罗着做饭,你打孩子干什么?”
经赵三奶奶这么一说,古秀莲心里的怨气就更盛了,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冲着身边的几个孩子吼道:“吃什么吃,全都饿死算啦,死了就全都省心啦!”
赵三奶奶款言细语地劝道:“咳!我说大翠儿妈呀,别净说气话,这老的老小的小的,你就多担待点儿吧。再说了,你们家大翠儿有多勤快呀,这么小的孩子给你剜来这么一大筐的野菜,你怎么就不知足不心疼啊?”
秀莲抓起一把野蒿子在三奶奶面前晃晃,口里气愤地说:“三奶奶,您看她剜来的净是些什么!”
赵三奶奶弯腰从地上抓起一把野菜放在眼前看了看说道:“大翠儿妈,这可就是你的不是了,你整天在磨坊上工干活儿,怎么会知道田地里的情景。这人人菜,水鸡菜什么的是好吃,可你让孩子到哪儿去找哇!眼下满世界都在闹饥荒,再过上几天,恐怕连这野蒿子也都吃不上了!”
听赵三奶奶这么一说,古秀莲心里这才明白,是自己一天到晚的跟石磨打交道,根本不清楚地里是何情形才错怪了女儿。她冲眼前的三奶奶无奈地叹息了一声,用手在女儿的头顶上轻轻地抚摩了一下,说:“翠儿,别哭了,妈错怪你了,去到外边给妈抱柴禾去吧。”
这个被唤作大翠儿的小女孩儿用小手儿搌了搌眼角,先是冲母亲不自然地赧赧笑了一下,即而转身冲到屋门后的水缸前,舀起一瓢冷水咕咚咕咚地往嘴巴里灌了起来。古秀莲原本想好声慰藉女儿几句的,可话已经吐到嘴边儿了,却又被她生生地吞咽进肚里去了。
瞎眼婆婆拄着烧火棍颤巍巍地摸到院子里来了。也许是刚才那几句话把她仅存的元气都消耗尽了,青筋突起的一双老手吃力地拄着烧火棍;然后,把一张写满沧桑的皱脸缓缓仰了起来,正对着高悬在晴空之上的艳丽的太阳;灿烂的阳光照射在她那张蜡黄蜡黄的脸上,时不时地折射出淡淡的绿荧荧的光线来。
古秀莲拾起几把野蒿、灰灰菜,先在面盆里搓洗了两把,然后便放在菜墩上拿刀剁了起来。暗绿色的汁液顺着菜墩的低洼处淌到了地上,刹时,一种述说不清的苦辣味道便弥漫了这个不大的农家小院儿。
被灌了一肚子冷水的小女孩儿大翠儿走到母亲跟前儿,十分懂事地说道:“妈,您先歇会儿,我来剁吧。”
古秀莲看着女儿干巴黄瘦的一张小脸儿,心里骤然一酸,泪水便充盈了眼眶,她一扬脸儿,没让那眼泪流淌下来。她柔声地说道:“翠儿,我剁野菜,你去帮妈把那观音土筛筛吧。”
翠儿答应着,转身从屋里拿出一只筛面的麻箩来,在地上铺好一块油布,捧几捧房檐下晾晒着的灰褐色的观音土放在箩里,撑起她两只麻杆般粗的小胳膊,一下、一下地摇了起来——细如面粉的观音土穿过箩网的小孔,飘飘洒洒纷纷扬扬地落在了油布上面。
古秀莲剁好野菜,叫翠儿把筛过的观音土端过来,抓几把放在剁烂的野菜里。然后,她又从一只缺了口儿的瓦瓮里舀出半碗红高粱面儿掺了进去,两手连抓带攥地搅和了好一阵儿,古秀莲这才回头对身边的翠儿说:“翠儿,点火吧。”
古秀莲将面盆放在锅台上,两手把盆里的混合物捏攥成一个个拳头大小的团子,然后在蒸屉上排放好。捏攥完了,盖上扒了缝的木锅盖,蒙上捂锅布,对灶坑边儿的大翠说:“翠儿,加柴禾,大点儿火。”完了,人便挪到墙角上吐开了黄水儿。
三个孩子像是看着什么稀罕物似的守候在灶台的一角儿,瞪着大大的充满希冀的六只眼珠儿紧盯看着锅看。看那神情,似乎锅里蒸的根本不是什么野菜团子,而是让他们盼望了许久的猪肉炖粉条儿、蒸白馍之类的美好吃食。
古秀莲扶墙呕了一阵黄水儿,待没得吐了,便挪步到了灶前,眼见一圈儿的锅口都旋起了热腾腾的白汽,便吩咐烧火的大翠儿说:“行了,翠儿,停火吧。”
过不多久,蒸腾的白汽渐渐地衰弱了下去。古秀莲揭掉捂锅布,启开了锅盖,她扫眼一看,那些个用特殊材料制成的野菜团子,它们的外表裹着一层明晃晃亮堂堂的外皮,乍看上去,一个个就好像是骡马的粪蛋蛋……从感官上看,那团子的模样比她想象中的样子还要好看些,但她抽起鼻子嗅了嗅,一股难以表述的混合味道随着上升的热气直扑进了她的鼻腔肺腑——一口黄水儿冒涌到了舌根底下,但她强忍着又把它咽进了肚里。
一家人围在灶台边上,哑巴儿子迫不及待地把一只脏乎乎的小手伸进了锅里。古秀莲把手里的筷子向那只脏手敲打了一下,随着哑巴大福的一声哀号,小手立时从锅里褪了出来。
古秀莲看着几个口水直流的儿女,说了句不合时宜的话:“你们先在一边儿等会儿,让我先吃。”说完,她用筷子戳起一个团子,在那上面吹了两口冷气后,张开嘴在那团子上咬了一口。她把那口团子在嘴里咀嚼两下,立时,就觉得有一股药草般的苦涩味道在嘴里扑散开来,腹中的黄水再次翻涌上来,她强忍着没有把嘴里的团子吐掉,一伸脖子,那东西和着涌上来的黄水一起被她吞进了空荡荡的胃里。
这时,古秀莲才对几个口水直流的孩子说道:“没事儿,你们吃吧。”
几个孩子得令,饿狼扑食似的扑向了被起在了盆里的菜团子……
这是发生在公元一九六一年仲春时节的真实故事。
【二】
河东古家庄的古秀莲嫁给河西柳村的柳旺财那年,当时她还不满十六岁。
那时候,河西的柳村与河东的古家庄两村之间直线距离最多不过三五里的路程,但由于中间有一条并不十分宽阔的京杭大运河隔着,两岸间人们的交往得靠船只摆渡才成。
当时,河东与河西不过是咫尺之遥,两岸上的人可以对着大声地对话。虽说是这么近的距离,但却是两种不同的天下:河东一带村庄是由八路军县大队和区中队管辖下的抗日根据地,是人民民主政府的天下;河西一带村庄则被被日伪军占领着,实行的是白色恐怖法西斯统治。自打柳村渡口被日军的一个小队占领之后,渡口的所有船只都被日本人封锁了起来,插着膏药旗的日本游艇经常在河面上往来巡逻,见到船只就砸,碰上可疑的人就杀。一时间,河两岸的人们慑于日本鬼子的 ,即便是再好的亲戚也不敢走动,生怕糊里糊涂地挨了三八枪的枪子儿,到时连个囫囵尸首都找不回来。
那时候,柳旺财家在河西岸上坡有二十多亩的好地,家里边备有一挂单套马车。每到春播秋种大、二麦收的农忙时节,由于他家人口少忙乎不过来,时常需要雇两三个短工打短儿。按当时百姓的生存境况来说,柳家虽然说不上是家值万贯的大户人家,但在这有着三百多户人家的柳村,可也算是衣食不愁稍有积蓄的殷实人家了。 共 222 7 字 5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这是一篇厚重的乡土题材小说,作者用饱满的语言、生动的叙述,塑造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乡村女性古秀莲。1959-1961年,是我国历史上的三年苦难时期,中苏关系恶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带来的经济倒退,以及严重的自然灾害,这些都是三年困难出现的原因。文中,作者从微观处着手,借助一位乡村母亲和饥饿的抗争的事件折射了那个时代的不幸——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当时我国的经济建设出现“左倾”错误的恶果,涉及国计民生,我们的决策尤为重要。除了时代内涵之外,本文还处处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如古秀莲为让孩子们吃饱,自己在生产队吞下黄豆,然后到了家里再强迫自己呕吐出来……而期间古秀莲不肯屈服于“捋不直”的 ,就更加体现了女性的坚强、自爱,捍卫了母亲的气节和尊严。母爱如泉,含蓄静默而不张扬,点点滴滴都是对儿女的细心呵护;母爱如海,犹如澎湃汹涌的大海,滚滚波涛充溢的都是对儿女的深情厚爱!正是这深沉的母爱,支持着古秀莲走过艰难,走向幸福的生活。本文文字流畅,情节生动,饱含情感,对人物的刻画更是入木三分,惟妙惟肖,可谓乡土小说中的佳作,推荐赏读!【编辑:静心雪韵】【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104228】
1 楼 文友: 2014-01-0 21:21:10 大哥这篇文章写的特别深沉,早就拜读了全文,今天胡乱写了一些按语,呵呵。等精华后,这篇申请绝品试试。问好大哥,周末愉快! 静心,于浮世。(静小说微信号:jsx201505)
回复1 楼 文友: 2014-01-06 07:25:5 周末两天没有上线,问候芊芊来迟,见谅!
2 楼 文友: 2014-01-04 14:56:07 小说看完了,很震撼,观音土我没听说过,更让人震撼的是那年代会用生吞粮食来反哺孩子,看了让人心酸。
回复2 楼 文友: 2014-01-06 07:41:06 那是个不堪回首的年代呀。问候雪飞。
楼 文友: 2014-01-04 15:05: 5 小说中的人物古秀莲是个有气节的女性,是个了不起的母亲,令人肃然起敬!运河老师的小说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这篇小说一面鞭挞社会的丑恶,也弘扬了自尊的人性,是一篇难得的上乘之作。欣赏学习!
回复 楼 文友: 2014-01-06 07:42:20 雪飞的评论很到位,欣赏!。
4 楼 文友: 2014-01-04 15:15:09 不知为什么,这篇文让我有很多反思,三年自然灾害是天灾,更多的是人祸,在这样的天灾与人祸中靡厉的人性有那么多扭曲变型的活法,假如再让我去敬佩小说里的主人公,我也不会以为那种反哺该是人类的荣耀,那是做人的耻辱,是这些天灾人祸的始作俑者的耻辱!难以理解!不能原谅!
回复4 楼 文友: 2014-01-06 10:41:26 有天灾的成分在,但更多的是人祸。三年困难时期究竟饿死了多少人,这个数字官方从来也没发布过。
5 楼 文友: 2014-01-05 08: 4:45 拜读,问候运河君,新年好!
回复5 楼 文友: 2014-01-06 07:42:51 问候思君,周一快乐!
6 楼 文友: 2014-01-05 11:58:0 在走西口电视剧里看到过人们吃观音土,这样艰难的年月人们的生活太煎熬了。而古秀莲为了一家子的过活也是付出比常人更难得的坚毅来,佩服这样沉默伟大的母亲!希望这样的年月一去不返。 俗世里的耕耘者,文学里的筑梦者。
回复6 楼 文友: 2014-01-06 07:4 :17 问候飞鸿,周一快乐!
7 楼 文友: 2014-01-05 22:21:11 一篇沉甸甸的文字,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在特殊年代里不屈 、坚强自爱、捍卫自身尊严的伟大女性 古秀莲。老师无愧于 乡土文学作家 的称号! 爱诗,爱文学;正直善良,敢说敢当。信奉但丁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回复7 楼 文友: 2014-01-06 10: 8: 5 这是一个难忘的年代,想必凌波也曾经历过吧?
8 楼 文友: 2014-01-05 22: :49 古秀莲的反哺救活了一家人,是那个时代作为一个母亲的伟大壮举,让人动容感怀!老师笔下的古秀莲值得歌赞! 爱诗,爱文学;正直善良,敢说敢当。信奉但丁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回复8 楼 文友: 2014-01-06 10: 8:59 这样的小说写起来很沉重啊。
9 楼 文友: 2014-01-05 22: 7:45 祝贺老师佳作摘精!
问候老师,周一快乐! 爱诗,爱文学;正直善良,敢说敢当。信奉但丁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回复9 楼 文友: 2014-01-06 10: 9:46 这是早写的一篇小说,再咱荒原发过。问候凌波!
10 楼 文友: 2014-01-06 14:28: 4 写如此沉重的小说,老师也必然经受一场炼狱般的痛苦,否则不可能产生如此撼人的精品! 爱诗,爱文学;正直善良,敢说敢当。信奉但丁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回复10 楼 文友: 2014-01-07 07:08:58 我经历过,有印象。武汉牛皮癣医院地址喝酒后可以吃他达拉非片吗福州治疗男科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