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马散文商山和鸣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19-09-18

进入商山,就自然想到温庭筠的《商山早行》诗,在秋水透心的商山道上,“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的感觉尤在。只是馆驿不存,空山静寂。在空寂的山野驻足,偶尔也有“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怀旧感。如果再拾起几片落叶,仔细端详,商山独有的文化脉络在叶脉的消解和枯化中逐渐新生,如同诗人远州怀乡的诗句,澎湃着丹江的水魂,凝聚着商山的神韵。

在赴丹凤之前,我读到了杨唤亭写的一首关于丹凤的诗,结句云:向北,读诵诗国的长安;向南,触摸《离骚》的天籁。当时感觉只是一种空旷的诗境,穿透着历史的背影,呼唤诗与现实的问答。当我身处商山,走在丹江边的时候,时空的转换,南国水韵的淘洗,使我忘怀怅然。我有一种莫名的激动和茫然,从来没有到过月催江水声,桨影弄孤舟的楚地,更没有在黄昏遮商山,晚照送秋归的时刻漫步江水边,身边还有同游的杨焕亭、杨波海、宁颖芳、赵博、党清新,更有声名在外而依然沉醉诗国的商山诗人远州,别有格调的荆棘里的花、青衣、读来独、闲云等朋友。江水在身边奔腾,心里汹涌着如水的感动。我不清楚自己在这样的氛围,为什么有一种复杂的情怀,抬头远望,万点如星的灯火装点着美丽的凤冠山,夜色弥漫的四周被丹风县城的灯火点亮,城不大,但路宽阔,水流长,人境远…..

说到丹凤,我首先想到“丹凤朝阳”这个词,自然想到自己看到的戏剧、读到的传说,一切文本都给人吉祥、光明的美意。据说丹凤为鸾的一种,首与翼皆赤。《禽经》:“鸾,首翼赤曰丹凤。”凤,传说为鸟中之王,象征美好、幸福;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大雅·卷阿》里:“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其中的意味在我身处的丹风依然存在。虽然丹风县因县城南临丹江、北依凤冠山而得名,但我总感到有一种风鸣商山,大音希声,贤才辈出,天地大化的仙境云饶在心,鸟的翅膀拍打着丹江水,现实与历史的呼应在我们的对话和交流中延续。

到丹凤,必到商山。

作为诗人的远州说起商山,就好象说到自己家里的事情,滔滔不绝,又不乏亲情和快慰。而说的做多的自然是“商山四浩”,说商山是隐者之地,独有的文化使历代文人骚客陶醉。也有朋友说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就发生在商山。关于“商山四浩”,我了解不多。查资料:商山四皓”是秦朝的四位博士: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里先生周术。他们是秦始皇时七十名博士官中的四位,分别职掌:一曰通古今;二曰辨然否;三曰典教职。后来他们隐居于商山,曾经向汉高祖刘邦讽谏不可废去太子刘盈。后人又用“商山四皓”来泛指有名望的隐士。也许隐者之地源于此。我无话可说,只有感佩追思怀古之情。

桃花源是否在商山?值得商榷。从陶渊明的人生来看,他很难到商山一走。他是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仕途不顺,或者对现实不满,后辞官回家,隐居山水,写诗作文。再从文章内容看,亦很难找到丹凤的痕迹,商山的影子。文章写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文中提到“武陵人捕鱼为业”,又说到“便舍船,从口入”似乎都很难和商山联系在一起。要说如此仙境,应该是诗人虚设的物景,而非真实的存在。是诗人理想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缩影,而非真实的游记。从这个角度来看,说《桃花源记》就发生在商山也非谬论。因为自古商山多隐士,隐者爱名山,名山出俊贤。当代鬼才贾平凹就出生在商山棣花镇。关于商山的风土人情在平凹的作品中都随处可见。一个人与一个城市或者一方山水共同构成天地间的风景,也是商山幸事。这样的山水,这样的情景,揪心逸人。

进山时,秋光婆娑,丹水浩淼,商山四周,雨雾缭绕。置身楚韵南国风情之中,忽然想到渭水之滨的咸阳,想到横扫六合,天下一统的秦始皇,想到变法的商鞅,革新的风尚。一幅汉字书写的历史在四周铺排演绎,也许是缘,也许是根系相连,登商山的瞬间,两地的太阳只能是我头顶上浑圆赤白的太阳,给远方的亲人和我脚下的商山无尽的温热和光焰。过去这样,现在也这样。

进山的路崎岖并不艰辛,一条小溪,蜿蜒而过,前面就是神性的商山,身后是村社田园,夹岸碎花凄迷,野树蓬勃,脚下乱石洗水,圆润可人。同行的商山朋友看到一块青石,似乎也看出了我的心意。那是一块天然的石头,石不大,大过手掌。但石上的纹理图案过目难忘。壁立千仞,云霄无极。在青石之上,祥云东去,紫气东来,好一幅千秋江山图。朋友从水中捞出,像淘宝人忽遇奇宝那样喜欢,又似侠义之士那样慷慨。送给我,我无法拒绝。那是商山石,那是朋友心,一切的一切都弥足珍贵。

登上商山,道旁的两株柿子树招摇迎宾。在我的家乡,柿子树随处可见,就是我老家的院子,一树柿子也给人满院惊喜。但在商山的山道上,这两株柿子树却独有风韵,就像商山的秋色,饱满红润,叫人迷恋。同行的朋友纷纷照相留影,而我独上台阶,登高拾景。没有走几步,杨唤亭先生已经有点累了,盘坐道旁,回望苍山丹水,要与四浩交流,不愿上山看景了。众人要陪,他执意不肯,大家只好攀援而上。在上山的道旁,一小片平地杂草葱茂,残木横依,乱砖埋没,幽香逼人。远州说,此四浩之庙矣。我驻足,心静片刻,祈祷先贤保佑,保佑什么,我一时也说不清楚。

在商山的脊梁上,一道斜坡遮闭着青山秀水,斜坡上草长莺飞,野花醉人。如果躺在草色中,仰望蓝天,呼吸天地真气,真有置身草原,牧马天山的感觉。众人照相、说笑、吟诗。是啊,在商山的斜坡上,天地无诗胜有诗,诗在商山,诗在我心。

一条河延续着一座城市的神话,

一条江滋润着一座山的灵性。

神话经典着一个时代的辉煌,

灵性贯通着商山的今世后世。

我在经典的古道上行走,

殿宇、香火、文字和朱雀的叫声,

使我无法回头……

而商山,远光、水色和丹凤朝阳的传说,

在花径低回、穿越、辐射……

在商山的草色里,我忽然有了这样的句子,留在这里,作为这篇文章的结语。本来还有很多要说的,因为因为,那就驻足,看景吧。于是,山在我心,我在山里,商山与我同景,也是一大快事。回望商山,凤凰鸣矣。我只有感受和陶醉的份,也只有感受和感恩的份。一切的一切,都在无言中,那就打住,不说了不说……

好好听听商山之音,大音希声,有谁和鸣?

共 2566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作者以我为主体,以商山的风景为抒写背景。情景交融。文字提炼,升华。在情景的基础上,展开意象创作。感谢大力支持旋转木马,欢迎继续投稿。期待您更多的作品。【:诗人夏红雪】

1楼文友: 1 :0 :45 作者以我为主体,以商山的风景为抒写背景。情景交融。文字提炼,升华。在情景的基础上,展开意象创作。感谢大力支持旋转木马,欢迎继续投稿。期待您更多的作品。 夏红雪,六九年生人。陕西省作协会员。在各大城市报刊发表诗歌二百余首,散文五十篇。

治疗小儿积食发热的药物

饭后恶心精神焦虑抑郁消化不良

精神焦虑抑郁消化不良肠胃痛

3岁宝宝口臭怎么消除
灯盏花制剂怎么样
CT显示有缺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