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连载谍战上海滩第五十一章云南风情体系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20-03-14

长篇小说《脚印》(24)

题记

脚印,在你尚未留下的时候,它的模样是可以选择的,但是你一旦踩出了印痕,它就被载入史册。

脚印,有的被刻在人们心里,时常思念着它的主人;有的被视而不见,竟想不起它的主人是谁;有的受主人连累,令人作呕而遭不屑一顾;还有的被纪检、检察机关用来顺藤摸瓜,伴随它的主人去了并不情愿去的地方。

第二十四章

人生是个百思不得其解的谜,越是横向比人,越是不可思议。

夜晚,正在白土地供销社院里纳凉歇夜的几个老员工,各自拿个凳子围坐在一起,摇晃着扇子喝着茶,聊着扯着就谈到了从这里走出的施勇勤、袁建新和谷关林。

说起三个人仕途上的差距,李林虎说:“也许差就差在那年关林没参加高考上。如果仨人同年都参加高考,又同时考中,以关林的年龄优势,现在又讲究年轻化,说不定比他俩‘混’得还好哩!”

李雷校附和道:“那还真是!”

主任王联新说:“那可不一定。一个人闹成事闹不成事,可不在一处,不是光看工作能力哩!你比如说命运啊,机遇啊,能耐、性格啊,等等,这些都是影响因素。”

张珍彦说:“王主任说的有道理。要论人品,论为人,论工作能力,勇勤和建新谁也甭跟关林比,问题不是光凭这哩!尤其是王主任说的‘能耐’关林有关林的长处,也有他的‘短处’他不会搞关系,不会溜须拍马、见风使舵,更不是踩着别人肩膀往上爬的那种人。现在在官场混,你不擅长这不行。”

“再说”王联新说,“开始起步的时候,三个人所处的家庭背景也不一样。”

张珍彦说:“对,人家关林要是还在…”

“嗨!”刚才还挺支持谷关林的李雷校,可能是听了王联新的一番话有所启发,突然站到了对立面,不服气地抢过张珍彦的话说,“有在也不沾。在咱公社当过书记,谁还不了解哎!那也是个搞不了歪门邪道的人。”

接着,这个一言,那个一语,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想。

好长时间没说话的李林虎,听了大伙儿的议论,好像带有总结性地说:“这人啊,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谁敢说三十年后什么样!人们衡量一个人成不成功,用的尺子也不一样。教我说,这人,还是规规矩矩,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吃年头。”

有词《喝火令》记评曰:

燥热熬愁夜,无聊话短长,不由提起故三郎。谈顺逆,评优劣,徒把脑筋伤。

莫道冬苗弱,须瞧夏麦强,产出多少比粮仓。辩证观缘,辩证看荣昌。辩证站高思远,景致在前方。

袁建新在中专毕业后,靠着有个关系广泛的爹,频打“擦边球”左挪右移,步步为营,仅两年多时间,就从留校、出校到进局、换岗,三下五除二转溜到了便于跳出文教的“万能”岗位—文教局办公室。这一切,都在循着他父亲所设计的步骤走,并且一路顺风,遇河有桥,见崖来梯。正因尝到了甜头,更加坚定了父子俩拉关系、走捷径的信心。

袁建新当初上中专,甭看填报的志愿是师范,但并不是为了当教师,只是为实现从农民到的转换。在成功迈出这一步后,他父亲袁志明就开始琢磨如何让儿子尽快跳出文教,进入行政序列。但在起步阶段,曾一度不顺,问题出在由于他吃惯了“巧粮食”意识不到走捷径只能得惠一时,不会受益终生;更没想到自己在收获走捷径之喜悦的同时,也把儿子引入只想起高楼、不想打基础的邪路上去。因此,当县委组织部面向全县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公开为县委、县政府等各大机关选拔资料员的时候,早先本有一定文字基础的袁建新并没有入围。没入围,父子俩也不去查找自身不足,苦练内功,以待时机,而是把未被选上的原因惯性地归结为没有动用关系打通关节上。

县政府欲调谷关林未成,正好让袁志明、袁建新父子捕捉到县政府正物色资料员的信息。袁志明凭借自己在县里熟,直接去找常务副县长姜三群。姜三群没问了几句话,就听明白他儿子不具备考虑的条件,便回绝了。

被回绝后,袁志明仍不死心。他想:“姜三群说给他当秘书不对口,那…”他又去找分管文教卫生的张副县长。张副县长一听他的来意,心里就好笑:“嘿嘿,老书记,你别觉得你有能耐,就认为什么事都能办成。没有文字特长就能来跟县长写材料?笑话!”心里这么想,嘴上却说:“哎呀老书记,你给我出难题了。”哈哈一笑,接着说,“这样吧!你本事大,你把我的秘书给安排了吧!空出位置来咱不就好考虑了?”袁志明又碰了一鼻子灰。

接连被两个县长回绝,袁志明不免有些沮丧。想着想着,手掌往大腿上一拍,不服气地“哼”了一声,自言自语道:“不让俺去,俺还不去了呢!”他想到了康右江。

康右江在南斜乡当秘书时,袁志明是同乡袁家岭村的党支部书记,工作接触很多,生活上的交往也不少,彼此关系相当不错。

施勇勤与袁建新是老熟人自不必说,但跟他父亲袁志明却没有接触过,只是听说在县里有一定影响力。而康右江呢,跟袁志明交情深厚,但跟他儿子袁建新则不是太熟。康右江想,既然他和施勇勤跟袁志明、袁建新父子都有渊源,现在,袁志明又求上门来,何不把这块肥沃的土地纳入自家的版图呢?

康右江与施勇勤一碰头,施勇勤也认为应该把袁建新吸收为“会员”虽说袁建新比不上康右江这员猛将、强将、悍将,干不了冲锋陷阵的事,但他明白,一个团队里不能都是同一类性格的人。凭对袁建新的了解,他坚信,这是个会衷心跟他走的人。有了他对袁建新的定位,主观上自然是越想往好处安排,但他考虑到袁建新在文教局连个股级也不是,由一般直提实职副科有难度。想来想去,他决定把宣传委员的位置调整出来,让袁建新来当。这个职位,虽不是实职副科,但享受副科待遇,而且不用上县委会,直接由组织部认命即可。结果,时间不长,这事儿还真就办成了。

有词《卜算子》慨然曰:

本是自身非,却怨他人错。讳错穷寻巧路行,岂料真通过。

世事若猜谜,有待时间破。总感冥冥莫测中,会有神明做。

原来在商业局当资料员的郑钧力,结束了他赴突尼斯做翻译的援外生涯,回到方兴县后,组织上安排他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时间不长,原在商业局与其为同事的章季桐也随后调往宣传部,任宣教组组长。

一心想在宣教工作上搞出点名堂来的郑钧力和章季桐,在因交流出现人手不足、打算物色帮忙人选时,俩人几乎同时首先想到了谷关林。俩人从在商业局与谷关林相识、相交,深知谷关林德才素养,越想越感觉是最理想的人选,唯一担心的是不放。

随后,郑钧力和章季桐便一起去向部长牛辛卯汇报。牛辛卯说:“我相信恁俩对关林的了解,恁们的担心也很有可能。这样吧,我先别直接出面说哩!老罗的脾气恁们不是不知道,我要是挨了顶,这事儿就顶死了!我看,郑部长,你先给老罗说,属同意好,不同意我再说。”

郑钧力说:“行!反正咱得想法把关林借调来。”

郑钧力回到他的办公室后,先想了想怎么跟罗志恒说,走出去到值班室拨通了的电话。罗志恒被叫来一拿起话柄,郑钧力在另一端说:“啊呀罗局长,我是宣传部钧力,好几天没见面了昂!哎!我说老兄,有个忙想让你给帮帮哩…”

罗志恒听完郑钧力的话,说:“你说的这个忙还真不好帮。关林在我这儿扛着大梁哩,让他去了你那儿,我这儿就空了台啦!我看你还是从别处想想法吧!”

郑钧力在给罗志恒打电话之前,就想到罗志恒可能会拒绝,心里有个预案,只是还没请示牛部长,现在还不能贸然说。同时他也料到,不可能一次就谈成,缓一缓,把这件事留作下次再谈更合适。于是,他说:“要不这样吧罗局长,这个事咱今天先谈到这儿,下来咱们都再想想法儿。这个忙你真的还得想法帮。”

郑钧力结束了与罗志恒的通话后,径直又回到牛部长的办公室,汇报了他早已存谋于胸的想法。

原来,部里正借用着一个叫小孔的爱好宣传报道工作的农村青年。郑钧力想让小孔去交换谷关林,使罗志恒感到不好意思再回绝,同时也给小孔安排了个比较稳定的职业。

牛辛卯对郑钧力的想法表示赞成,同意就此继续与罗志恒交涉。他对郑钧力说:“你是老手了,你还跟老罗谈吧!必要时就说我还找他哩!”

郑钧力说:“那好。我想,光打电话不妥,抽时间我专门去一趟。”

牛辛卯说:“那样更好,免得让人家说咱架子大。”

郑钧力考虑到各机关上午一般都比较忙,专挑了一个下午,骑上自行车就去了。

罗志恒一见郑钧力光临,便开玩笑说:“部长亲自骑车子过来唠?”

“我不亲自,还让人拖我过来啊?”

俩人一见面就以开玩笑开场,各有各的用意。罗志恒考虑,既然想拒绝郑钧力的要求,大可不必以顶鼻子丧脸的面目出现;郑钧力想的是,咱是求人家办事来了,更得把姿态放低点。

郑钧力说明来意并介绍了部里的想法后,罗志恒说:“部长老弟,你甭糊弄我了!甭看你老说小孔如何如何不错哩,再怎么不错,我也知道比不上关林,要不然…”

“我替你说吧!”郑钧力接过罗志恒的话说,“要不然脱了裤子放屁,图什么?”

“是啊!”罗志恒附和道。

“说归说,笑归笑。罗局长”郑钧力书归正传,“我听说,跟关林打伙计写材料的还有一个人,叫…对,骆献平,听说也不错…”

“你想要?”罗志恒抢先问了一句,说,“献平确实也不错,只是没关林时间长、情况熟。恁要是非从我这儿要人的话,实在不行就让献平去。”

郑钧力说:“俺们也考虑过,只是献平的年龄偏大了点儿,恐怕对将来的安排不太有利。”

“什么?恁不是借调啊!”罗志恒惊讶地问。

“不不不,是借调。”郑钧力猛然意识到自己失了口。

“啊—”罗志恒以由高到低舒缓的声调呼出了这个字,算是松了一口气,说了句“正式调就更甭说了!”稍微停顿又说道,“要是正式调,给人家关林提个部长也行。”罗志恒明知道没有这种可能,只是把它作为挡箭牌说说而已。

郑钧力将话进话:“这么说,你是同意借调关林了?”

“这么大个部长专门跑过来,你又说不行的话牛部长还要找我,我还好意思顶着不办唠?”罗志恒似乎料到了结局。

“那好,那好!”郑钧力喜出望外。

“咱可说清昂,”罗志恒进一步订正,“咱是借调,帮一段忙还给我放回来。”

郑钧力紧说:“借调,借调。行,行!”心想,先借调过去再说。

谷关林被借调到宣传部之后,名义上是被安排在宣教组,实际上,哪个组的任务紧急、工作集中,领导就安排他到哪儿去应急。这样一来,工作岗位相对固定的同志可能还有张有弛,而谷关林却基本上很少有闲的时候。谷关林则把它作为历练多面手的机会,特别珍视。无论领导安排他写什么东西,他都是力求最好,精益求精。每接受一项任务,他不但要深刻领会材料的意图,还要把握完成任务的时间,确保按时按质完成任务。即使没有明确的时间要求,他也是能快尽快,该加班则加班,该熬夜则熬夜,必要时连休息日都会自觉放弃。

谷关林的表现,很快赢得部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

这天,郑钧力和章季桐正在牛辛卯的办公室向他汇报一个材料。其间,又有理论组的两个同志也进去请示汇报工作。等把工作谈完,牛辛卯从抽屉里拿出半盒他并不是常抽的“大重九”香烟,给在座的抽烟的每人发了一支。这时候,他想起了没在身边的谷关林。他拿着烟盒朝里边看了看,还有两支,便说道:“这两支给咱班儿关林留着。”

章季桐说:“关林正在那边写材料哩,我去叫他。”说着,就急匆匆走出门,在楼道里喊道:“关林!关林!”

谷关林听见章季桐喊他,就一边应答,一边从他的办公室往外走。一出门就看见站在牛辛卯办公室不远处的章季桐向他朝那边招了招手,他就急忙走了过去。

牛辛卯早就从烟盒里抽出一支烟,冲着门口只等谷关林来接。

谷关林一进门见此情景,紧走两步上前双手把烟接住。

郑钧力面朝谷关林说:“牛部长专门给你留着哩!”

谷关林一时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牛辛卯说:“忘了别人,也不能忘了咱班儿关林。”

这件事看似很小,却让谷关林激动不已,心里感觉非常温暖。他意识到,这既是领导对他以往工作表现的认可,更是对他今后工作的期望。

谷关林从到宣传部,给他明显的感觉是文化气息更浓了。相对而言,更贴近实际,贴近百姓,体现了不少基层的特点,而宣传部则是文人较为集中的地方。他感觉他更适合在这里工作。

但从他帮忙不到两个月的时候起,罗志恒就开始给他施加压力了。

谷关林想,骆献平的文字功底并不比自己差,独自扛起局里的大材料没问题,另外还有善于搞个小报道的小孔,人们在地委的机关报上经常能看到方兴县的动态稿件,工作开展得蛮有声色,并不是离不开他谷关林。可是,罗志恒却不这么想,几次要求部领导把他放回去,而部领导则一直跟罗志恒软磨硬拖。

恰如“锯木”身份的谷关林,备受双方在他身上拉来拉去的煎熬,自感挣着人家的工资,却长期不给人家干活,也不是个滋味,不是个交代。于是,他在帮忙半年之后,硬是要求部领导把他放了回去。

然而,刚返回不过半月,罗志恒又接到县委办要谷关林去协助工作的电话,怨气顿生:“刚费劲从那儿要回来,这儿又要啊,真够呛!”

这正是:刚凭脸厚求索回,坐椅仍凉又闻催。帮忙借调何时了,起火难知该怨谁。

罗志恒为阻止县委办借调谷关林,竟想出了个常人很难想出的歪点子。果能奏效吗?请看下章。

插图摄影:神龙

本章字数:约5100字

袁公致读者

(●—●)

您的评论,是我前进的指针;

成都送子鸟不孕不育医院李祝应薏芽健脾凝胶吃多久藤黄健骨丸治滑膜炎吗

如何调理月经过少
空腹血糖正常值范围
治疗肩周炎的特效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