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韵散文随笔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19-09-26
美学上主张“距离产生美”。是说我们在欣赏美的时候,应该注意保持一定的时间、空间或心理距离,这样才能观察到美,欣赏美的事物,否则就会影响和削弱审美主体的审美效果。想来,这和我们看书的情形一样,距离书本太远看不清,太近了又看不见。用李白的诗句表达这一现象便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近几日忙着看丰子恺的《还我缘缘堂》,颇有一吐为快的愿望。音乐、美术和童贞占据了丰子恺《还我缘缘堂》大半篇幅,也勾起我十几年前的诸多回忆。“缘缘堂”的名字听来就有“缘”的意味,可有了“缘”,未必有“份”,倘若没有“天时地利人和”,与“份”就会擦肩而过。像我,便是和音乐与美术擦肩而过了,此生不能驾驭。
将流金岁月时候的音乐重新翻出来回顾了一遍,有点像翻箱倒柜找寻过去的旧棉袄一样,在这个寒冷的冬季里,也寻得了一丝温暖。其实,十几年前,我听着这些音乐绝没有现在这般享受与惬意。但是,隔了久远的时空来看,这些音乐都蒙上淡淡的粉红,犹如春天的梅花,有暗香盈袖了。
十几年前,当我还年少不谙世事时,却整日里“为赋新词强说愁”,那时那地的不快乐至今仍记忆犹新,虽然当时觉得生活苦恼而且压抑,现在回头来看,却又拥有一份乐趣,又是我记忆深处美好的回忆了。可见,每一个历史时期的存在都有其美好的一面,即便是苦难,在隔了久远的日子以后,也一样会变得令人回味甚至向往。历史的,大多是美丽的。高古陶,唐三彩,秦砖汉瓦,马踏飞燕,它们的欣赏价值是历史赋予的。我现在所听的民歌,它们在我心中的价值也是历史所给予的。
缓缓翻开历史的书页,一种古朴的气息迎面扑来。书页中夹杂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便抖落满怀,一地,拾之,斑驳的往事历历在目了。
我上师范的时候,因为所学为幼师专业,唱歌,琴法,美术,舞蹈等等多有接触,但多而不精,学杂而广。我们有一本唱歌书叫做《我们走向明天》,录用的都是革命歌曲、民歌以及一些儿歌。所以对于解放初期的歌曲我很熟悉,乃至于后来能和中老年人打成一片,唱他们那个年代的歌曲,将他们的记忆唤起。其实唤起的不仅是记忆,更是对青春岁月的无限留恋。每一首歌曲上都镌刻一段鲜活的情感。一首歌,一曲乐总会勾起一段往事,民歌能将思绪牵引进历史的沧桑,或者“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年代。情感不老,歌曲不老。大约是为了适应以后的幼儿教育,我们的专业课生动活泼。长时间的耳濡目染,我们的性格也在无形中易改,活泼起来,永远如孩提时代。冰心惯常提倡的童心、母爱、大自然集中在我们幼师身上,让我们也时时散发一种温润的、母爱般的光辉。
我求学的历程可谓艰难多舛,但现在竟然有隐隐的怀念了。种种隐忍已随风散去,如候鸟的迁徙,过去了,无痕无影,能回忆起来的是翩然而逝的亮丽的身影和衡阳归去时一路上高亢的欢鸣。和要好的同学通信,和闺中密友窃窃而谈,甚至连难熬的军训都有值得咂磨的乐趣,连思家的感情也带有余光中的味道,细细碎碎,凄美而华丽,是“前尘隔海,古屋不再。听听那冷雨”式的浪漫与无奈。
那个时候我们的主要专业课是音乐、美术和舞蹈。文化课不是很重要,以及格为准。而且文化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分设在两栋教学楼中。两栋楼风格迥然有异。一进LS大门就可看见中规中矩的、标准的中国式建筑,讲究对称美。教学楼为下六上二式,共四层。下面三层是普师班,那是老实本分、两袖清风的教师的摇篮。四楼上只有两间教室,全是幼师专业的女同学,所以那时最让我们撒欢泼辣的地方就是这两间教室,不管同班与否,两个班的同学都互相熟悉。因为没有男同学,所以整个四楼就成了女儿国。我们居高临下,俯视楼下,觉得下面全是一群呆头鹅,整个小城尽收眼底,有“山登绝顶我为峰”的优越,也偶有一览尘世的沧桑。嬉笑怒骂毫不拘束,自是十分洒脱不羁。
和教学楼遥遥相对的是西边的艺术楼。我们也称之为音乐楼。大抵用来上和音乐有关的课程。美术课不在那儿。远远地,从楼道里传来嗡嗡的琴声和嘹亮的“mimi——mama——”的练声,有时也有“唐老鸭有个小农庄,咿呀咿呀呦”的歌唱,和教学楼中的静肃相映成趣,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楼讲究艺术氛围,连造型也别致奇特。艺术楼是环形的,一共六层,中间是一个不大的天井,天井的正中砌有花池,栽一棵矮矮的松树,为钢筋混泥土的院子增添一丝春意。一到六层全部是琴房、唱歌房和舞蹈房。琴房很多,却很小,只容三五个同学站立,外加一架脚踏风琴或者一架钢琴,一张凳子。
我的手风琴老师——Z老师是一个腼腆而秀气的三十岁不到的男教师,那个时候他刚从音乐学院毕业不久,眉宇间还透出一股单纯的学生气。因为所教学生为清一色十六七岁的女孩子,在众目睽睽之下,他未免脸红,紧张,踌躇。每次上课的时候,云霞就飞上他的两颊。我们看着既觉得可爱,又觉得好笑。偶有泼辣的同学愈发瞪大美丽的双眼瞅着他,直到他恨不得钻进地缝才得意地罢休。
那时的我是一只丑小鸭,常常躲在无人在意的角落,捧着手风琴书听Z老师讲解指法,弹奏的注意事项。在所有的专业课中,我最喜欢手风琴。我的音程、拍子和手法都很好。课余时间,我随时随处背着我的手风琴在校园安静的角落独自沉醉,或者把它挎在胸前,站在校园前门的小河边,对着河中的水草细流旋动我的指尖。弹着弹着就完全融入在琴声中,忘记身边所有的不快。可惜的是,到我们二年级下半年的时候,学校不知何故竟然停了我们的手风琴课,这让我怅然了很久。
我的脚踏风琴兼钢琴老师也是一个年轻的男教师。W老师很严厉,绝没有Z老师的羞涩。他个子较矮,戴着一副深度眼镜,从镜片后面射出两道严厉的光足以扼杀一切自信。心理素质差的同学回课的过程是一种煎熬,酷刑,无形的心灵杀手。腿肚子发酸发软,坐在凳子上,一双本来灵活跳跃的手指不知何故就颤微微抖动不停,很有点像老年人得了“帕金森综合症”。心也狂跳不已,“咚咚”之生命的强音在那时方才得以充分体现。意志无法控制思想。平时一遍遍弹熟了的旋律在老师的威严面前也远远逃遁了,像怕生的孩子,常有不知所措之感。手指突然变得僵硬,琴键也像跟着凑热闹捣乱似的,摁不下去,声音如蚊吟。烂熟于心的曲谱以空白的、原始的形式在脑海中存在。在征得W老师同意后,将五线谱放在琴架上,看那些黑黑的豆芽瓣如顽皮的蝌蚪,游来游去,怎么也拢不成美妙的旋律,拍子完全乱了,音符犹如一盘散沙,全不入调了。这个时候,W老师就拉长了那原本并不十分难看的脸,瞪大那原本就不清晰的眼大声呵斥起来:“你下去罢!下节课重新回课!”愤愤地在成绩簿上重重写下“D”,然后头也不抬地说:“下一个!”
好在这样的厄运一次也没有光顾到我。我一向是勤奋刻苦的学生,而且偏爱琴法。课余时校园里很少看到我的身影。问同学,则曰:“弹琴去了。”当然,此“弹琴”非彼“谈情”。我虽也胆怯懦弱,可笨鸟也有先飞的时候。我可以在毫不知觉的情况下,习惯性地、机械地摁动某些键完成某一课的回课。倘若要问君何能尔?答曰:唯手熟罢了。这个时候我会由衷感叹:苦学万能!至于感情是否饱满,在我回课的过程中是不可言情感的表达的。我始终面无表情,没有把对音乐的感悟与热爱融入进去,所以即便很顺利过关也从来没有得到过W老师的夸奖。他回复我的也是严肃呆板的“B”或“B正”。偶有“A”也如瞪着的那双眼睛,或儿时所玩的荆棘利刺,直穿透脊髓,令人生寒。他无法明白我对音乐的理解,在那短短的几分钟内,他窥探不出我的内心。
独处练琴的时候偶尔也会遇到一两件滑稽而有趣的事。通常我会选一间光线较好的琴房,把手风琴放在地板上,门一关,就构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一个独立的世界,能暂时享受陶渊明所崇尚的境界。我把曲谱放在琴架上,先练习一会钢琴,再抱起手风琴“依依呀呀”弹个不停。累了,举目远望,窗外的清新被阻挡在高墙之外,可近处别有一番风情,我往往会发现别的琴房中有一两个异班同学亲密地挨在一起,彼时的琴房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情房”,彼时的“弹琴”也就成为“谈情”了,这倒是一件趣事,在我看来。不过后来看得多了,见怪不怪,习以为常后便视而不见了。
不过倒记起一件事,这十几年来每每想起总令我不安。虽然我有解释的时间和机会,可始终没有向我的老师说明。
记得那是夏天的一个上午,我中学英语老师——那个很疼我、看重我的英语老师去城里办事,记不清为什么到LS去了。那时和我一起就读的有我童年的伙伴,有我初中的同学。等她办好事的时候正值午饭时间。天不作美,当我从音乐的陶醉中醒过来的时候,下起了雷阵雨,雨点大而急,我站在音乐楼的出口,把手风琴紧紧抱在怀里,那“白雨跳珠乱入船”的阵势实在是我慌乱的心最恰当的写照。我怕老师找不到我,误解我。可,我不能让我的风琴在瓢泼中接受大雨的洗礼,我还没有那样雄厚的经济基础。我呆呆站在音乐楼道口,焦灼地等待雨停。雨停的时候早已过了午饭时间,我背着手风琴带着疲倦的身心缓步向宿舍走去。果然,到得宿舍,我童年的伙伴,我初中的好友看到我时,用异常冷静的调子说:“……老师刚刚走了,我们请的客。到处找不到你,知道你在弹琴……”老师将带着怎样的遗憾离开?她眼中的乖学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每念及此,心中便如打翻五味瓶,不是滋味。那时我家很穷,我知道父母不易,可我并不在乎节衣缩食省下几天生活费让恩师感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恩师或许也并不了解我当初上LS的不易。可,她该用怎样的心来揣摩我?或许她压根就没有在意,或许这件小事她早已忘却了吧?但这件小事却恒久盘旋在心头,放不下,忘不了。学琴时所加的不安大约也只此了。虽然不快随时都有,可过眼的云烟怎能在我心中葳蕤成母亲燃起的炊烟?后来我毕业回到家乡教书的空儿,依然爱抱着手风琴弹我们学过的或没有学过的曲子。不过最终,这些与生活琐碎格格不入的高雅情调淹没在柴米油盐中,被儿子的啼哭声所代替。我与乐器的缘分近乎归零,至此已经十几个寒暑未曾重温旧业。我想今生是不会从琴上获得感兴的日子了。
谈及我的绘画,说得漂亮点也只能与“学”字沾边儿。犹如海边五彩斑斓的贝类,在我还未来得及捡起,让它真真切切归我所有时已从我手中滑落,再也不知去向。我的所谓学过美术在刚开始的时候便已经结束。这个“学”的过程短促,迅疾,如琴键上的“mi”滑到“fa”,半音的路程太短了点。
“七岁时即擅长丹青,课余时间常常摹前人笔意,写人画物,以为游戏”这么夸赞的字眼也可牵强地用在我身上。
我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喜欢在本子上描绣像,让我颇感得意的是,鲁迅先生小时候也有这样的爱好,仿佛和伟人沾上边了。这大约也是我们那个时代大多孩子最乐意做的一项游戏。我常常央求父母花五分钱给我买叫做“光亮纸”的东西,但又或许叫做“广联纸”的东西,总之是一种光滑白净的纸张。因其质地比较细腻,蒙在底稿上,花鸟虫鱼历历可见。我那时最爱描摹的是菊花、梅花。纸画下面往往注有小字“菊,花之隐逸者也”,“莫恨丹青废画工,不须求异只须同。玉容不及寒鸦色,故托缁尘异汉宫”。我只是喜欢上面的图画,对诗词并不理解,但也会工整地把字描摹下来。前些日子回家帮父母收拾东西的时候,竟然发现一个旧箱子里藏有几本儿时读过的书,偶一抖落,描摹的纸片翩然而落,如翻飞的蝶,引领我走向流逝的岁月了。发黄破旧的历史是被父亲无意中收藏起来了吧?
稍大一点,喜欢对着父亲买的墙画临摹。什么“樊梨花挂帅”,杨家将中的巾帼英雄“佘老太君”,我都爱不释手。我很羡慕佘赛花身上挂那么多琳琅满目的装饰品,很喜欢樊梨花盔帽上的锦鸡翎,长长的锦鸡翎一直能拖到地上吧?摸起来非常柔软吧?用来踢毽子,那踺子一定会很“起”吧?这些东西都让我着迷,于是看到新画就喜滋滋的模仿,且乐此不彼。
我上师范的时候,美术课程也有好几门。简笔画、剪纸、手工、折纸、图案等等我们都略有所学。
图案讲究精致。其造型简单,但上色时却颇费精力。我们买来颜料盒,把袋装颜料挤出一点放在调色板中,滴少许水,溶化在格子里,然后蘸上涂色。涂色时需注意三点:第一,应把各种颜料调配均匀,否则涂在画本上则斑斑驳驳,没有平滑整洁之感;二是要注意线条流畅,尤其是图案的边缘,不可作犬齿状,曲曲折折,像小溪的源流,“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第三点是颜料不可涂得太浓太厚,否则会渗透到背面浸湿纸张。然而偏偏这几种毛病我都具有,几乎每一幅画都不能尽人意,做到完美无缺,因此我的图案设计没有递进的层次感,亦无整洁细腻的平面感。但不能抹杀我对图案的欣赏。我每每醉心于对图案的幻想中,想有朝一日我的图案设计在某某大赛中脱颖而出,且被广泛用于居家装潢中,神思恍惚,如庄生梦蝶一样,物我两忘,或物我融为一体了。
我最喜欢简笔画。从小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对于造型方面我并不担心。简笔画只用线条勾勒,无需精工细描,浓妆艳抹,于我的性情很相宜。我那时对照着一本简笔画书,一刻工夫能临摹出所有动植物乃至器物或者人物。期末考试时,老师要求“背画”,顾名思义就是把简笔画背诵下来,像背书一样,把简笔画造型烂熟于心,而我的成绩通常会很好。
剪纸、折纸、手工,种类繁多的美术课教学也仅仅停留在日后工作时能和孩子的娱乐中。或许是我们的专业所致,学什么都限于点到为止,能藉此打发幼儿就算大功告成,精于不精,那是专业人士的任务,与我们的关系便不大了。
果然,我几年来所学也只在对儿子的早期教育中发挥了蝇头作用,有点像庄子寓言中所说的那样,为着蝇头小利而拼杀个你死我活。我虽没有和人大动干戈,可拼杀一样有,花费的时间一样有。而今,所有只不过是“蜘蛛落花”,略微保留一点青春的痕迹罢了。
或许儿子遗传了我未显露出来的“画家”的隐性基因。儿子不会说话的时候便喜欢看着他姑姑画简笔画,而且又能认识很多简单的造型。小学三年级时哭着闹着要学素描,老师觉得他太小,不理解三维空间,抽象思维不够。现在,已经上七年级的他被学习所累,被各种条件限制,不能再拿起画笔摆弄他所喜欢的瓶瓶罐罐,儿子会和我一样把最美好的愿望搁浅在种种羁绊的荒滩上么?
如果,早年我有机会学得素描写生,早有机会受到美术论著的指导,如果早年我有机会学习乐理,受到专业人士的面授,我对音乐和美术的喜爱或许会以另一种姿态出现在大家面前。未必深奥冷漠,但一定浅显温暖!很遗憾的回忆!写在这里,给那些正在学习或打算学习的孩子们做借镜吧!名为谈音乐,说画,实则是把自己十几年前的生活和心情一并说了。关于音乐和美术我没有深入懂得,依然是隔河观望的向往,采摘彼岸花一样的念想。正是这种渴望让我的生活始终与它们紧紧关联在一起。我生活着就一天也不会离开音乐和美术。因为,生活本身就是艺术。
共 594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往事在岁月里酝酿成一坛老酒,一个人的时候,在夜色里,撷两片回忆做菜,然后慢慢品味曾经起伏于心潮的芬芳。原本以为凋零褪色的花朵再次盛开色彩,浸染着月的光辉,如天空闪烁的星星,守着孤独,守着幸福,守着曾经的本真……平直的叙述,有着曾经的梦和感动,以及延续的希望和憧憬,朴实,恬淡,真诚,幸福,稍许遗憾的完美令人感动,赞!:※疏影※【江山部 精品推荐】
1楼文友: 20:18:04 往事在岁月里酝酿成一坛老酒,一个人的时候,在夜色里,撷两片回忆做菜,然后慢慢品味曾经起伏于心潮的芬芳。原本以为凋零褪色的花朵再次盛开色彩,浸染着月的光辉,如天空闪烁的星星,守着孤独,守着幸福,守着曾经的本真…… 平直的叙述,有着曾经的梦和感动,以及延续的希望和憧憬,朴实,恬淡,真诚,幸福,稍许遗憾的完美令人感动,赞!
回复1楼文友: 20:51:14 谢谢霄霄审核,我代表疏影妹子感谢你!
回复1楼文友: 20:59:05 呵呵,微静,我还以为是小叶子呢,吓一跳……
抱抱哈,老朋友了,虽然说话不多,但知道你好久了呢,开心!
2楼文友: 20:20:25 微静的文章依旧平实,却更加圆润自然,读来让人心里暖暖,温馨不自觉荡漾开来,一种灵魂被洗涤的幸福……
抱抱微静,期待更多精彩文章哦!o(∩_∩)o
回复2楼文友: 21:01:19 嗯哈,抱抱先!
可是,我抱的是小叶子呢,还是微静呢?想不明白,想不明白的事情就不去想,抱着就好,呵呵
开心,微静的文更棒了!羡慕,好想学……
楼文友: 20:4 :10 原来澜澜姐姐也是幼师毕业哈,同行哦,抱抱!不过我后来又进修去了,不过,幼师生活是自己一生最难忘的经历……
回复 楼文友: 20:48:58 O(∩_∩)O哈哈哈~ 是呀,我后来也去进修了 ,进修的中文系。嘿嘿
4楼文友: 21:0 :11 晕,怎么都是雨姐的马甲,真是 乱了。——澜水微静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回复4楼文友: 21:04: 6 哈哈,没事,我就故意当作不是你哈,我不说,人家不知道:-)
5楼文友: 00: 4:07 欣赏怀旧的佳作。问好朋友!
回复5楼文友: 16:57:57 谢谢钟声一如既往的关注与鼓励!澜澜向你问好!
6楼文友: 08:08:14 呵呵,当老师真好!读着这样的文字,温暖中有一股向上的力量! 爱好文学,坚持写作,广交朋友
回复6楼文友: 16:58:27 当老师也未必好哦。不当老师,你的文字也很温暖。
7楼文友: 12:16:55 原来那些陈年旧事从未曾在记忆里消失过,冷不妨地会在某个夜晚,遇上合适的时机,就如暗涌般翻涌出来,品读着真情挥就的文字,心内也涌上汩汩的暖流,似与温情、真情有关~~~ 一颗沉浮在凡尘的小小尘埃, 坚守着一方属于自己的净土,一颗属于自己的、不愿被人打扰的心,安静尚好,岁月静好。
回复7楼文友: 16:59: 谢谢宛儿姐姐品读。我是“老年人常思既往”呵呵……想到啥往事,就一股脑儿写了。嘿嘿……
8楼文友: 16:47:21 时而活泼,时而郑重,时而俏皮。读静妹妹的文字很亲切,如身在其中。问好!
回复8楼文友: 17:00:55 谢谢梅姊姊鼓励。因为一会觉得开心了,一会又觉得难过了。反正随意随性写了。:)))
9楼文友: 17:51:0 人生有许多往事都如过眼烟云,被遗落在岁月的长河里。然而,每个人都有一段自己难忘的青葱岁月,还有少年时代那些美丽的梦。我的整个中学时代,和澜极其相似,对音乐和美术的热爱简直到了痴迷的地步。谢谢澜澜的这篇文章,让我又想起了我的学生时代。与你们共同怀念往昔的岁月,心也会变得柔和,清澈起来——真的很温暖! 万物有序,享受生命的过程。
回复9楼文友: 11:40: 谢阿紫。我们有着同样的热爱,同样的追求。抱抱……
10楼文友: 11:10:14 距离与朦胧的美,是文人雅士追求的美。呵呵。我还是主张近距离接触美的事物。哈哈
回复10楼文友: 11:41: 4 很多事情在隔了久远的时空来看时,才会发现到美。近了,觉得丑陋了咋办?O(∩_∩)O哈!
小孩发烧吃什么食物
小孩发烧吃什么好
一个月婴儿感冒小妙招
慢性肾炎吃的药小便刺痛快速治疗方法
尿酸高吃什么能降
上一篇:梧桐一起阅读的日子散文
上一篇:2012年度新锐榜发布
- [人生感悟]芜湖高中招生作法来了!
- [人生感悟]把女朋友当女儿养的男生也比较聪明 女孩子本来就是你越宠爱 她越可爱的 你给她足够的安全感和保护 她也
- [人生感悟]重磅!墨尔本顶级私校酝酿新校,学费低很多!华人妈亲述4岁琪一波三折入学过程
- [人生感悟]亚马逊Fire 7平板的电脑将搭载Fire OS操作系统,升级Android 11
- [人生感悟]蓝天燃气(605368.SH)发预盈,预计上半年盈利3.2亿元-3.6亿元,同比增加65.75%-8
- [人生感悟]通威股份(600438.SH)2022-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已完成投资者购买 斥资约54.88
- [人生感悟]多达一个月股价跌多达50%,傲农生物:4月份起生猪销售头均毛利较一季度已明显改善
- [人生感悟]微信朋友圈补丁“你的访问已被记录”,这波操作爱了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