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它具有流线的气动外形体系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20-03-14

摘要:因为阶级斗争之弦紧绷,作者即“我”小学毕业和声学考试哥们成绩优秀,因为根不红苗不正,过不了街道书记的政审入学关口。辍学后,设法安慰儿子母亲,请民间老中医教读中医药书籍,那些音韵读物,为作者后来进入文艺创作写唱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58年秋,我开始上小学读书,1964年秋毕业,满打满算读了六个年头的书。那时,阶级斗争的弦绷得正紧,故乡小镇的党委书记砍了硬话:“家庭有问题的伢儿,能让他们读完小学,是共产党的宽大,再不许他们上中学……”书记的话就是党的话,也算金口玉言,不能违背。我属于“家庭有问题的伢儿”之一,尽管毕业、升学考试成绩都不错,还是辍学了,失学了。从此至今,已近知天命之年,入学读书与我绝了缘。

不能上中学,我大声嚎啕了一天,小声抽泣了两日,仍然眷恋着读书,在母亲面前哼哼叽叽地央求。可是,对于上正规学校读书,母亲委实没有回天之力,她急中生智,相托了街道上一位远房亲戚,教我读医药书籍。这也是缓解一位少年想读书的饥渴的权宜之计吧?可怜天下父母心!

那位中医给我送来了毛边皮纸手抄本书籍,有《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李濒湖脉诀》、《汤头歌诀》等中医必读书籍。此后,隔三叉五来一次,用红笔圈点作记号,要我几日内从哪读到哪,一定要读得滚瓜烂熟,横流倒背。我于无奈中,便开始啃读那些医药书籍,从早到晚地读:“医之始,本歧黄,灵枢作,素问详……”;“诸药赋性,此类最寒,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

《医学三字经》合仄押韵,琅琅上口;《药性赋》偶句呼应,对仗工整,抑扬顿挫;《汤头歌诀》,每更换一汤剂而更换韵脚,用韵灵活——都那么好读好记。读着读着,就来了兴趣,忘记了失学的痛苦,忘记了不能正儿八经读书的悲哀,淡漠了分离小同学小伙伴的寂寞与忧伤.敷衍着一位少年读书的梦。

读医药书,并不是我当时的志向,完全是母亲李代桃僵的举措。为补偿我想读书的饥渴,也只能如此而已。不过,对于书,少年时读了,熟读了,就如铭刻在心一样,没齿不忘。至今,我仍能当着某个中医先生的面,背诵几段那些歌诀与词赋。并且,书,只要读了,说不定在哪个时候发挥作用,乃至一辈子受益。比如我,在由业余而走上专业文艺创作道路上,写诗歌、歌词、快板书、鼓词、小演唱和剧本的唱词时,只要故事想好了轮廓,情节勾划了个大概,唱词便自然而然地出来了,可谓得心应手,并且没有生拉硬扯不合仄不押韵的现象。想来,是医药书籍的音韵印象潜移默化所致。

后来,有些机会听省市文艺行家讲课,讲“江扬、梭波、由求、天仙、怀来、灰堆、中东、发花、依稀、乜斜、姚条、壬辰、姑苏等“十三辙”,虽然从未听说过,但却感到不陌生。不仅一点即通,而且早就在自觉运用,原是歪打正着,读医药书籍奠定了文艺创作方面的音韵知识的基础。

共 1011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有一失必有一得,歪打正着,知足常乐。故事读来真实可信,既有随缘的心态,又有励志的积极面。欣赏佳作。祝福。【编辑:至简】

1 楼 文友: 2016-05-07 21: 8:44 问好。感谢赐稿。 信手三两笔 勿失真性情

2 楼 文友: 2016-05-08 09:52:5 感谢编辑劳神审阅编辑点评鼓励。

 楼 文友: 2016-05-08 09:54:40 作者即 我 小学毕业和声学(升学)考试哥们(各门)成绩优秀,请编辑后台纠正,谢谢。小儿挑食厌食什么原因助阳兴痿的原研进口药新疆治疗男科医院

什么药可以治疗术后ED呢
宝宝积食如何清热
优卡丹小儿氨酚烷胺颗粒怎么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