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高校何以撬动能源脱贫新模式.鼓励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21-03-11

80后 加央没曾想到,他22岁时踏在大山里的脚印,最终 撬动 了160万元的中央部委项目。

他来自华北电力大学,是该校历年来近 500名走入贫困无电地区的大学生之一。

今年6月初,华北电力大学的 绿色电力照亮长征路 项目,被政府部门、大型企业一起看中,成为民政部以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示范项目之一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多数高校的 常规项目 ,活动效果常在学生回校后戛然而止。但这所高校,为何能 改变常规 ,甚至撬动了一个全新的 能源脱贫 模式?

点亮一盏灯,改变贫困村

江西省兴国县齐分村,就是项目 点亮 的地方之一。

它地处革命老区罗霄山区,交通不便,村民收入微薄。村里的刘大爷今年已经7 岁了,每天去山上采茶打工,一个月能收入1000多元,多年的劳作还让老人落下了一身疾病。

剥开贫困的外在,具备专业知识的华北电力大学师生敏锐地关注到,这里的贫困,与 缺电 如影随形。

由于供电半径过大和电力线路老化,该村电力供应质量较差、电压低,电饭锅的饭都做不熟,常年吃的是 夹生饭 。冬季雨雪天还有停电情况发生,供电质量急需提高。 华北电力大学团委书记林长强告诉中国青年报。

项目第二个要点亮的地方,在2500公里以外。

它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南沿,乌鲁木齐县永丰渠乡的黑家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04团牧二场。88.09万亩草场,均属 无电区 。

“平时没人看守指挥那里根本就没有公路,非常难走。但为了调研,我们已经进疆好几次了。 华北电力大学团委副书记王集令说, 现在牧场户数210户,都是哈萨克族。 王集令和师生们走进一户户牧民的简易帐篷,看到的,只有起居用品和炉灶,没有现代化电器。

哈尔滨好医院妇科
商洛白癜风重点医院
西安阳痿治疗多少钱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