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韵佛教奇葩莲舫庵随笔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19-12-30

莲舫庵没有掩映在古老的参天大树中,只是门前有一棵古樟树在风雨中与之相依相伴。周边高楼林立,她并不显得高大雄伟,也不是金碧辉煌的宝刹庵堂,规模不大,名气却不小。

刘禹锡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是的,莲舫庵就因其主人是安福县著名的民族女英雄、才女刘淑英而名声远扬。

若要品读莲舫庵,你就必须要了解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烈女刘淑英。刘淑英,江西省安福县三舍村人,庐陵(今江西省吉安)王蔼之妻,明代扬州知府刘铎之女。其父刘铎因不满阉党魏忠贤的专权,被陷害。崇祯皇帝诛治阉党,其父才得以解救,并赐刘铎太仆少卿,谥忠烈。秉承家教的刘淑英,自幼便饱读诗书,读经诵史。然生于乱世,命运坎坷曲折,其幼年丧父,新婚之时夫丧。明末清初时,国仇家恨让刘淑英愤然挥毫——吾恨不为男子,然独不能歼此渠争,以报国雠邪!后弃笔从戎,高举“反清复明”之旗,倾尽家资招兵买马,希冀为保卫家乡而尽一己之力。

然因小人的出卖,被囚禁于禾川,期间写下不少壮丽的诗篇,如《题禾川壁》——凭空呵气补乾坤,励志徒怀报国恩。麟阁许登功未建,玉楼待诏梦先骞。销磨铁胆甘吞剑,抉却双瞳欲挂门。为弃此身全节义,何妨碎裂散芳魂。莫向西风泣数奇,也知夙昔有分离。来朝快把头颅断,不听群鸦聒耳啼。诗中抒发了烈女刘淑英的坚贞不屈,慷慨激昂之情。

后因种种原因,刘淑英被释放。从此,她矢志守节,不事清廷。一日她携母来到了今安福县的城南,见数口莲花池,心中像似若有所悟。于是便在其间建起一座小庵,带着幼子和高堂老母居住庵中,每日青灯相伴,尽忠尽孝。一日熟睡,梦中遇见释迦牟尼佛点化,遂削发为尼。剪下的青发,制成笔,她饱蘸浓墨,书写“莲舫”二字,以明心志。由此,莲舫庵才得以流传。

这个下午,我慕名而去。立于庵的正门前,我看到了一座如船舫般的建筑,庵顶有双龙镇之,猪肝色的墙,猪肝色的瓦让你觉得庄严肃穆。门上方用金色镶嵌着“莲舫庵”三个大字,一幅门联“莲邦本为凡夫设弥陀待子久矣,舫中普载信者去同行不亦乐乎”。进入庵大门,就会看到二道门上写着“莲舫”二字。此二字就是民族烈女刘淑英剃度时剪下的头发制成的笔蘸墨而写成,字体没有女子的清秀,却透着奔放豪迈之气,让人赞叹仰慕。

莲是灵动的,她集水的灵气和花之艳丽,朴素、平凡、淡雅而又不失高洁。她出淤泥而不染,是有着好脾气。莲花、荷花、芙蓉,不管人们怎样称呼都欣然接受。总以灿烂的笑脸相迎,不骄躁,不任性。孟浩然曾在南亭里怀念辛大时抒道“荷风送香气”;杜甫曾漫步林溪间,醉于其中,发出“点溪荷叶叠青钱”之感。王昌龄则与美丽的少女联系在一起,故有“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绝妙的诗句。莲又是奉献的,其花赏目,其香沁心,其味可口。

而舫是仿照船的造型,在园林的水面上建造起来的一种船型建筑物。“舫”字左为“舟”,乃表示在水上;右边为“方”意为城邦国家。小庵建在莲池间,如舟;烈女心想着城邦国家乃是方,庵之造型如“舫”,故为莲舫庵。

我想烈女刘淑英,选莲池间建庵,并取名为莲舫庵,是借“莲”与“舫”来喻示自己,表明心志。

“红衣落尽诸莲愁”,一季的莲花,岁月短暂,却将美丽永存人间,这正是烈女刘淑英一生的真实写照。生命无法永存,能够不朽的是精神,人们不仅不会忘记刘淑英的风姿,更不会忘记她的坚贞精神与民族气节。她建造莲舫庵或许正是希望,后人能从她的身上感悟出莲一样的人生,舫一样的心志。

莲舫庵佛教之地,清静之地。待我步入庵中,见庵中不少居士正在礼佛。他们当中有上了年纪的老人,也有年轻人,有男居士,也有女居士,着装简单,在期间燃香拜佛。每到一个佛像前,都鞠躬作揖,然后插上香,其态及其虔诚。

当我刚想用拍下这些佛像时,一位居士走到我跟前说:“你得和佛祖说,得到允许方能拍照,否则会加罪于你。”我在想,佛乃普度众生,今日我来此是为宣扬他们的精神与思想光芒,难道他们也会怪罪于我吗?我把来意向居士们说了,他们都挺高兴,并替我跪在佛前向佛主说明来意,并允许我拍照。居士们在佛前念念有词,看他们那样虔诚有加,我也认真起来。待居士们做好了“功课”,他们才对我说,佛祖同意了,你可以拍照了。

我感到奇怪,面前的佛像分明没有说一句话,他怎么就知道同意了呢?疑惑之时,我在偏僻处,问:“你刚才在念什么呢,你怎么知道同意了。”“我在把你的来意告诉他们,佛祖的心里明了,我懂。”或许我是不懂佛语,固然也就不明佛之意。我在居士们的引导下,才拍了一些照片。

在禅香的氤氲里,我又到各处看了看。一年轻居士正在念经书,手捧经书,口中念念有词。俗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他们所求得不是真金白银,而是书中字里行间的道与德。

居士见有人进来,便和我打起来招呼。见居士很年轻,我甚觉奇怪,便也问道:“你好,你怎么这么年轻就来此修行念经。”

他说:“我十年前就已经是庵中的居士,我也有家,也有自己的工作。只是眼下,趁春节休假想找个清静之处修心养性。城市的节奏太快,太喧闹,此处很安静。”

是呀,我们总是忙于生活,每日为生计奔波,何曾有过静下来为心灵做一次保养呢?

“你每天这样诵经习佛为了什么?”

“让心安静,让心灵与道德得到进步与觉悟,并且努力参透生命与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解脱。”

“你参透了吗?”

“没有,我的修行还不够。”

“你觉得有因果报应吗?”

“有的,种瓜的瓜,种豆得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只是时机还没有到。”

“人为什么时常有烦恼?”

“欲望不止,烦恼就不停。”

“你认为人生有命运之说吗?”

“人在哇的一声落地,就已经有了命运,但运命更重要。”

“运命,什么是运命。”

“运命,就是在你一生中,通过你的积极努力,而使你的人生得到改变,更加精彩,更加有意义。”

“今天真是谢谢居士。”

“不用谢,我们今天算是有缘,佛度有缘人。”

离开了居士,我来到了刘淑英的遗像前,缅怀了这位民族英雄。走出莲舫庵,我又深深地回望了身后的莲舫庵。居士们所参悟的是佛,而今日,我从庵中所体验到的是刘淑英,那如莲一般的品质,如舫一样的心志,以及我对人生命运、因果报应、烦恼的重新理解。

共 2468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莲舫庵在江西省安福县境内,作者说道,附近高楼林立,面积不大,但很有名气。莲舫庵源自明代刘淑英之手。因历史原因,刘淑英的父亲被其他党羽参奏陷害,后来崇祯皇帝诛罚阉党救出。留下一段真实的历史故事后人颂扬,被称作民族英雄。本篇随笔作者以节假日游览方式随走随看,一一介绍莲舫庵经历过的数百年历史,以及近现代人对此庵崇敬态度,读来意义颇深。文字有理有据,引经典出处旁证有力,下笔刨根问底举一反三。现代人和古人思想融合交替盘根错落有致。谢谢作者给菊韵带来很有学问的精神大餐。读了这样的文字随笔受益匪浅。。:【枯野秋然】

1楼文友: 22:49:0 拜读欣赏美文。

回复1楼文友: 1 : 0: 9 辛苦了,谢谢。遥握!

小儿肠痉挛腹痛症状有哪些

小儿肠痉挛腹痛症状有什么

小儿积食发热的症状

三岁宝宝口臭是什么原因
宝宝脸有点黄怎么回事
单纯尿频属于前列腺炎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