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亲的芳华纪念建军91周年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20-02-04
上世纪50年代的硝烟早已散尽,然而这场战争中中队英勇顽强、历尽苦难艰险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却永载史册,是我军建军史上的篇章。
50年代初,父母亲随部队入朝参战。当时父亲担任某师宣传科长,做战地宣传报道,他和他的同事们在极其有限的条件下拍下了反映战争情景的照片。帮助父亲整理他的回忆录时,看到了这些尘封的、泛黄的旧照片。照片上的内容依稀可见,部队生活、作战、政治工作、群众工作等历历在目!68年过去了,那场战争离我们很远了,我们不知道他们在前线穿的军装,不知道他们在荒野的生活,不知道他们怎样地冲锋陷阵,不知道他们上时坚定的誓言,不知道他们那时是那样的年轻…这些照片告诉我们了,尽管是零散的、模糊的。我们在心里呼唤、赞美浴血奋战的将士们,感谢拍摄、保存这些珍贵照片的前辈们!
作为纪念建军91周年的礼物,献给我的父母和他(她)们的战友们!
1950年入朝时,父亲和他的战友。
宣传科一群-1951冬
政治部召科、团会议后合影。
妈妈入朝时任处文书。
父亲入朝不久患伤寒,命悬一线。一名战士护送他,冰天雪地的途中吃煮的冻苹果,终于平安到达后方医院。滴道镇医院群众迎接伤病员。
父亲病愈后,率领临时组建的“归前大队”约600人,经拉林、海龙车站返回部队。
途中多次遭遇敌机轰炸,因伤亡、疾病、掉队减员106人。最惨烈的一次是部队过桥时,炸弹就扔在队伍中。
大车队入朝。母亲(左一)和战友们在准备粮草。她们承担组织民工向前线运粮的任务。
后来,肖辉阿姨笑谈,美国飞机来了,民工们呼的逃散了,只有她们这些女兵守着满载粮食的马车。有一次,马惊了,冲向悬崖,妈妈在最后一刻跳了下来。她们是那么的勇敢!
就地取材搭草棚。
扛粮送前方 。
向前沿运粮。
前线阵地设炊。
阵地的坑道伙房。
爸爸的工作笔记。
前线战前动员大会。
前线阵地的报告。
给立功单位颁发锦旗。
前线立功者介绍经验
给立功人员佩花。
挖空大山筑阵地,这是地下坑道入口。
地堡内出墙报。
文工队在坑道中演出。
前线阵地宣传。
前线阵地学习读报。
前线阵地班组会。
前线阵地学习。
班组讨论发言。
阵地小憩。
前线战前动员。
阵地表决心。
阵地交通壕中看捷报。
某处环境。
前线阵地掘开式工事。
防坦克沟。
挖防坦克沟。
前线新兵老兵互勉。
阵地交流经验。他们还稚气未脱!
阵地装。
扛炮上山。
准备冲锋。
前线追击。
前线奔袭
山高人勇,战壕长。
阵地坑道出击。
抢战山头。
团、营指挥所。
前线宣传科“办公”
敌阵亡士兵手中的照片。这是临终的牵挂。
美军士兵的“家书”
前线防细菌战。
防细菌战打预防针。
前线欢迎慰问团。
行军途中的“巧遇”
战时的乡村织女。父亲说,兵荒马乱中,看到这样安详的神态,心生感动,拍下了这幅照片。
1952五四青年节。
师文工队与群众合唱。
母亲与小房东。
父亲与房东的孪生女儿。
母亲与村民。
母亲与房东。
回国前,我的父亲母亲。
战地群英会后的合影。
父母亲的战友们。
父母回国途中在鸭绿江滩,悼念牺牲在的战友。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建军
创立军队。毛泽东《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原则,是我军从开始建军起十余年以来的优良传统。”。建军钧窑是中国钧瓷“七大名窑”之一,河南禹州市建军钧窑有限公司本着以传承、发展、创新为宗旨,弘扬、传播钧瓷文化为目的,坚持固本创新理念,走个性化企业之路。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独有的国宝瓷器,凭借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
上一篇:至尊箭神 849章 再临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