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资治通鉴杂咏之魏文侯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19-09-14

咏魏文侯

战国七雄拔头筹,圣明首推魏文侯。

虚怀勇纳逆耳谏,仁心甘对谤口咻。

礼贤下士豪杰聚,重信然诺人望收。

当朝文武俱如彼,何愁江山不千秋。

魏文侯(前472年―前 96年),姬姓魏氏,名斯,一名都,安邑(今山西夏县)人,魏桓子之孙,公元前445年即位,战国时期魏国开国君主。魏文侯在战国七雄中首先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发展封建经济,任用西门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富国强兵,开拓大片疆土,使魏国一跃为中原的霸主。公元前40 年,韩、赵、魏三家被周威烈王正式封为诸侯,成为封建国家。后世史家著书,无不称赞魏文侯之贤。

魏文侯是《资治通鉴》中所述及的第一个成功的政治领袖人物。在提到魏文侯时,连讲了五个小故事,从不同侧面来告诉大家,成功的政治领袖需要哪些素质。第一个讲的是尊重人才。《资治通鉴》中有三句话:“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四方贤士多归之。”含义是非常深刻的。孔子的学生中有四个专业,一个是文学专业,里面最有挖根生的弟子正是卜子夏,在孔门弟子中排名高,是孔门十哲之一。魏文侯仰慕他,请来魏国,让他开馆培养人才。而且亲自拜他为师。田子方是孔子重要的学生子贡的学生,也是有地位的人物。二人魏文侯全请来,请他们教育。段干木当时居住天魏国,这人性格有点怪,不太喜欢当官,不好结交权贵,魏文侯想见见不着。后来想突然袭击,结果段干木听说,从后门逃走了。魏文侯还是白跑了。

段干木这样怠慢,魏文侯并没生气,反而更崇敬他,觉得他清高。所以,见不到段干木,经过他家时,都在车上敬礼,表示敬意。魏文侯这种尊重人才的精神取得好效果,许多有才干的人都跑来,愿意为魏国效力。这是魏文侯礼贤下士的结果。这段历史中,早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李悝,能征善战的名将吴起,具有卓越行政力的能吏西门豹等,都曾在魏文侯手下效力,为魏国的强盛,做出过重大贡献。所以,古代史学家谈到魏文侯,就谈到人才政策。由此,在司马光看来,所有素质中,成为成功领袖的,尊重贤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个故事讲的是魏文侯的诚信与担当。一次魏文侯和大臣们一起喝酒,天下了雨。魏文侯一看,马上让手下准备车马,想去郊外。这时有人阻止他。魏文侯说,今天,我跟山林管理员说好了,要去打猎,得去见一面。于是,驾车来到了郊外。找到管理员,告诉他,天下雨了,之前约的事取消了。他身为一国之君,因为小约定,亲自冒雨到郊外告诉对方,有必要吗?魏文侯亲自去,为什么?他贵为国君,面对的是山林管理员。但是,从管理员角度来说,不管下雨不下雨,都得充分准备。所以,管理员没接到正式通知前,一定会准备。为避免失信,魏文侯亲自冒雨到郊外,亲自去告诉。这个故事对今天来说,有深刻的借鉴意义。有道是人无信不立,一个人若想成就自己的事业,一定要好好学习魏文侯这种诚信为本的认真负责态度。小事上的积累,可能会带到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第三个故事,最能体现他的老大地位。一个强大的晋国,瓜分成了魏、赵、韩三个国家,所以,春秋向战国过渡时,当时的国际社会上,往往还是把三个国家看作一体,称为三晋。一次,韩国国君派人跑到魏文侯处,要借兵打赵国。魏文侯回答说,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韩国使者生气,韩国国君背后骂他。但是,魏文侯不肯出兵,韩想打赵没打成。过一段时间,类似的事情发生。赵国到魏文侯处,借兵要打韩,魏文侯的回答如上一样。赵国也怀恨魏文侯。不过计划同样搁浅。不久,二国国君才知道,原来,魏文侯曾保护过自己。知道后,韩国与赵国国君认识到自己的狭隘,跑来道歉。这等于说,是承认了魏文侯的老大地位,确立了他在三晋中的领导地位。魏文侯勇于担当,始终不辩白,默默承认,矛盾便在这儿停止了,最终达到团结三晋的目的。这是成功领导的必备素质。

魏文侯面对批评的态度令人赞叹:一次魏文侯与许多大臣喝酒,问大家,我是怎样的领导人物?大家纷纷说是仁君。只有一个人不这样,任座说,你不配称仁君。前段日子打了中山国,获得了一些土地,封给了儿子没封给弟弟,这说明自私。魏文侯很生气。任座跑出去后,再问翟璜,翟璜说,仁君。魏文侯因为之前的扫兴,现在不舒坦。心道:是不是在敷衍?再问,何以见得?回答是:“目司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因为你仁厚,才有好氛围。任座冒犯了你,恰恰是因为你平时仁厚导致的。翟璜正话反说,间接地指出了对待任座的态度是不对的,得包容,才是应该的。当然,魏文侯也聪明,听懂了。一反省,觉得是这个理。于是,亲自接回任座,从此以上宾之礼待他。表扬他提尖锐的意见。这是第四个故事。说明领导应该有气量,包容不同的意见。

第五个故事,讲的是国君如何行使职责的道理。魏文侯与田子方一起喝酒,有乐官负责奏乐。魏文侯一边喝酒一边听音乐,突然说,这音乐不和谐,编钟左边的这个钟,音高了一些。田子方哈哈大笑。魏文侯问他笑什么?田子方说,“目司之,君明乐官,不明乐音。今君审于音,臣恐其聋于官也。”他这是告诫魏文侯把握全局不拘细节的道理,对于一个国君,对于任何一个工作岗位的领导者来讲,都应如此。察察之明,专门形容只顾细节不顾大局的人。若被细节消耗,往往影响到对大局的把握。这是领导人不好的素质。

姜鹏先生总结说“这五个小故事,展示了领导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一是礼贤下士,尊重人才;二是注重诚信,对言行负责;三是要有担当精神,不惜自我牺牲;四是包容不同声音,善于采纳意见;五是明确职责,不以察察为明。这是五个故事中要揭示的道理。”这些道理对今人大有学习借鉴意义,我们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若能师效魏文侯,复兴中华又有何难!

共 2265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魏斯,历史上叫魏文侯。他继承的家业是魏桓子在三家分晋时建立的魏国。在战国250余年历史中,魏国是最先强盛而称雄的国家。而魏文侯则是魏国百年霸业的开创者。老子说,领导者应当“以不智为智”,这个“不智”,就是要领导者懂得藏拙隐智,莫要老是显露出高明。譬如在具体工作中,下属发生了错误,领导者所要考虑的,也应该是查找发生错误的根本原因:到底是工作程序有问题,还是用了不称职的人,而不是只批评做错的人。从《资治通鉴》中关于魏文候的几个小故事看来,魏文候具有五大优点值得当今的领导者学习:一是礼贤下士,尊重人才;二是注重诚信,对言行负责;三是要有担当精神,不惜自我牺牲;四是包容不同声音,善于采纳意见;五是明确职责,不以察察为明。文章语言流畅,叙述自然,引人深思,推荐共赏。【:湖北武戈】

1楼文友: 16:46:40 欣赏佳作,问候作者。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管理crm

进存销软件

零售批发软件

解小便有异味是什么原因
有赞微商城入驻规范
小孩发烧手脚冰凉怎么回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