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腊月豆腐香散文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20-02-21

乡村腊月豆腐香︱散文

进入腊月,总会有一抹淡淡的老豆腐香从众多的故乡味道里盈盈飘出,调动味觉,在唇齿间萦绕不散,似乎闻着飘香的老豆腐,勾起我对家乡过年的回忆。

过年吃豆腐是甘肃农村一种习俗,寓意人人吃了豆腐都幸福。每年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会作豆腐。过年来客人了,豆腐切成块,放在大锅里煎,两面焦黄,或者用各种方式烧、煮、炸,形成各式各样的过年必备菜肴。

都福”是豆腐的谐音,在新春之际、岁岁纳福的日子里,不外乎起着都有福”的愿望。好的愿望,自然是人人求之。豆腐虽然普通,却礼轻人意重,是一份不可小视的礼物。

还记得小时候,家里的经济条件不是特别好,平时是吃不上老豆腐。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能够吃上豆腐,成了我那时候一个小小的梦想。而这个愿望只有逢年过节、家中办大事,才能吃到鲜嫩爽口的老豆腐。

作豆腐用的豆子,都是农家自己种的。每逢年节,常常是大人带着孩子,把黄豆一粒儿一粒儿地挑选出来,剔除泥块和豆梗,用簸箕带到村头破豆碴子

俗语说农历腊月二十五是做豆腐的日子。天还没有亮,院子里很安静,灶膛里的火焰在摇曳,留下父母亲穿梭在豆腐坊忙碌的身影。凌晨,父亲将泡过一夜的黄豆送到豆腐坊。

老豆腐看起来单调,吃起来清淡,制作却是异常繁复和累人的。尤其在现代化的机磨没有以前,都是推动石磨磨豆子,因此老家又将制作豆腐叫做推豆腐”一个推”字写进了太多的无奈也包含着无限的深情。

推磨是个辛苦活儿。石磨不比石碾,两块磨盘严丝合缝地咬合着,推起来特别费劲,没有点力气是干不了的。推磨的时候我总是跃跃欲试,父亲便让我推几下,我使出吃奶的劲儿,勉强走上两三圈就不行了。

那时制作豆腐是纯手工的,作出来的豆腐特别香。豆腐坊一人推磨,一人拿勺放豆子,大人们把泡好的黄豆堆在磨盘的磨眼周围,在磨的正上方吊一个小桶,在桶底下钻个眼儿,用秸秆儿什么的塞上,不要塞太紧。在桶里装上清水,根据磨豆腐的需要,适当把秸秆儿活动一下,水顺着秸秆儿滴下,流进磨眼,这样磨出来的豆浆稀稠就适当了。

等到黄豆都磨完了,房梁上早就准备好了十字架钩,将豆腐包四角栓好。用盆将烧开的礳浆到里,两个人来回晃,晃得就剩豆腐渣了 挤净水,反复的晃再挤、反复的揉,直到一点豆浆都没有了,只剩下的豆渣为止。

豆浆在过滤后有了区分:锅里的豆浆即将成为饭桌上的美味,纱包里剩下的豆渣则成了猪槽里的拌料。农人对豆腐渣也非常珍惜,不会扔掉或者给家禽吃的

过滤好的豆汁倒入大锅中,加热不停地进行搅拌。大人开始用卤水点豆腐了。这是一项技术活,卤水点多了,做出的豆腐老了还略带苦味儿,不好吃,只有卤水点得适当,做出的豆腐又鲜又嫩。卤水点完了,稍等片刻,豆浆便形成了豆腐脑,大人便用小碗给我盛点,让我解解馋!

接下来,把凝结好的豆腐脑用大勺子舀到一个已经铺好白布的方形竹筐里,等豆腐脑几乎要溢出竹筐的时候,就把白布盖上去。把白布的四角打成一个结,在白布上面盖上一个木制的盖子,最后,在盖子上面压上几块石头,把多余水分压出来。剩下的工作就是耐心地等了。

等的时间久了,热豆腐就压过了,变得又冷又硬;等的时间短了,豆腐还没有压制成形,无法做热豆腐卖。所以,才会有句俗语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等豆腐脑已经变成了热豆腐,去掉石头,拿掉盖子,把白布四角小心打开。此刻,白嫩嫩的豆腐冒着热气,很是诱人。

万事美妙也神奇,一粒粒黄澄澄的不起眼的黄豆磨碎后,居然就能够流出洁白如乳的豆浆,再加点儿东西,居然就能够做出洁白如玉、温润可口、营养丰富易吸收的豆腐。

豆腐会以一种极为温顺、柔软的方式,调教着人们的胃口。菜不够,豆腐凑。豆腐就是这样,不计较身份,没有任何怨言。你能够百吃不厌,是因为豆腐价格低廉,家家户户都能消费得起。你能够大快朵颐,是因为豆腐质地细腻,口感柔软,老少皆宜,四季皆可品尝。

她素有植物肉之美称。含有铁、钙、磷、镁等人体必需的多种微生元素,还含有糖类、植物油和优质蛋白,其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可与鱼肉相媲美,乃植物蛋白中之佼佼者。可以这样说,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它全有,且消化吸收率可达百分之九十五。

小时候家里没暖气,年豆腐作好了,放几天就成了冰豆腐,等冰化开,豆腐也成了蜂窝状,母亲把这种豆腐切块炖粉条,吃起来筋道像腐竹。许多年后的今天,我们的菜谱里有了冻豆腐,出现了油炸冻豆腐、火锅冻豆腐等等。这让我认识到,每一种食品的出现,都与发明创造无关,而与当初的材料和无可选择有关,它来自于民间的经验和智慧。

老家的豆腐味道是绝美的,都是让我勾起回忆,让口舌生津。有句歇后语叫马尾巴提豆腐,提不得”说马尾巴提豆腐可能玄了点,但是用豆腐能用秤钩钩起来,我见过。麻绳提豆腐,我也尝试过。有次去出差,顺便买了块豆腐,没等提回家塑料袋就破了,到家后手一松,啪”的一下,豆腐顺着塑料袋底掉到地上,幸好是落在地板上,豆腐没有摔碎,回家切除坏的部分,清水冲洗后照样可以炒着吃,可好奇心却升腾而起,于是找了根麻绳将豆腐捆住,看能不能提起,果然能够提起。

豆腐就是人类创造出来,为了人而服务的。豆腐会以一种极为温顺、柔软的方式,调教着人们的胃口。

至于豆腐菜肴的热加工,更是花样繁多,不胜枚举。就于出版的食谱菜谱中,就列举豆腐菜肴制作方法不下数百种。不过人家用料讲究,咱自个家里做,只能参考,不能照本宣科。就加工而言,就有炒、煎、炸、炖、腌、炝、拌、冻等不同种类,而适合家庭常常食用的豆腐菜肴,不过寥寥数种。

用一个比较蹩脚的比喻说吧,就是大多是高大上的宴席所适用,属于阳春白雪,而芸芸众生之中的百姓呢,是下里巴人,吃的不过是家常豆腐而已。家常,平常而已,讲究不来,但入味即可。当然,民间就有没有豆腐不成席之说,可见,豆腐确实是民间极为重要的食材之一。仅仅一个豆腐,细细算来,搞一个豆腐宴也不是不可能,要是不怕客人不高兴的话。

豆腐是我们中国食品中的瑰宝。豆腐还有诸多烧法,如冻豆腐啦,如麻辣豆腐啦,如臭豆腐啦…不一而足,但每一种烧法所奉献出来的豆腐菜肴我想大家都是不厌的,都是很能解馋的。

古人咏豆腐:一身清淡七分水,通体晶莹四面光。富贵贫困皆厚爱,人人称其菜中王

豆腐,菜中王。信然。唯其淡泊,才有人生之慨。须知淡泊生涯在,水乳交融味最长。这是豆腐人生的最高境界。道理人人明白,可真要达到淡泊人生之境界,一日三餐,饭饱即足矣,这等境界,又有谁人达之?

田文华,男,庄浪万泉人,曾毕业于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业余时间笔耕不辍,自娱自乐,有百余篇小说、散文等在《人民文学》《十月》等报刊发表,部分作品被收编入《读者》《神州魂》等书籍,先后发表新闻作品千余篇,出版书籍2部,多次获各类新闻、文学奖。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豆腐

豆腐,中国传统豆制品美食,是将大豆制成豆浆后使用盐卤等凝固剂,使豆浆在热与凝固剂的共同作用下凝固成含有大量水分的凝胶体。据考证,由中国汉朝淮南王刘安在炼丹过程中无意发明。安徽省淮南市每年9月15日都会举行豆腐文化节。自传说中刘安发明豆腐之后,八公山方圆数十里的广大村镇,成了名副其实的“豆腐之乡”。2000多年来,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豆腐tofu不但走遍全国,而且走向世界。

福建牛皮癣医院地址
怎么治好宫颈炎
北京前海股骨头医院陈德芳
相关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