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通》:总结史学精髓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19-09-28

《史通》是一部史学评论著作,唐代刘知几(661—721年)撰,这本书的主要特点是总结历代主要史学著作,指出优缺点,提出自己对修史的主张,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

刘知几指出,史学家要兼有才(写作能力)、学(历史知识)、识(认识能力)三长,而尤以“史识”为最重要。

刘知几,字子玄,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曾在史馆参与修史二十余年。后离开史馆,撰成《史通》一书。全书分内篇和外篇两部,共二十卷四十九篇。内篇三十六篇,论述史书源流、体例和编纂方法。外篇十三篇,论述史官建置沿革和史书得失等。

刘知几主张,撰写史书要“不掩恶,不虚美”,“良史以实录直书为贵”,反对“妄生穿凿,轻究本原”。

刘知几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位史学评论家,他的理论、观点在当时是很进步的。《史通》对后代治史、著史发生了巨大的影响。刘知几在《史通》中对于过去史书的编纂体例,史料选择,语言运用,人物评价以及史事叙述各方面,进行了批判和分析,同时,还提出了自己的史学主张。

历代史书

在答郑惟忠问史才时,刘知几指出,史才必须兼备才、学、知三长。他把才比作生产的技能,学比作材料和工具。他对于识,尤加重视。他说:“犹须好是正直,善恶必书,使骄主贼臣,所以知惧”。他认为才、学、识三者必须结合。在《史通》里,他说:“假有学穷千载,书总五年,见良直不觉其善,逢抵牾而不知其失,……虽多亦安用为”。他反对史家阿世取容,挟私受贿,主张“仗气直书,不避强御”,“肆情奋笔,无所阿容”。刘知几认为,史家必须博采史料而善加选择,必须兼取各家所长而不拘于一家之见,需要“探赜素(索)隐,致远钩深”,深入到事物内部去探索。

刘知几在《疑古篇》里以丰富的历史知识来反对传统的对古代圣贤的偶像崇拜;在《惑经篇》和《疑古篇》里指出了儒家经典《尚书》、《论语》等对统治阶级丑恶面貌的讳饰和虚美。刘知几唯心主义地夸大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他所说的史识是受地主阶级偏见支配的史识,但是他反对历史命定论,反对任意歪曲历史,却是进步的。

成人缺钙有哪些表现

乳腺癌术后饮食禁忌有哪些

儿童湿疹预防护理

宝宝上火眼屎多怎么办
儿童鼻塞吃什么最好
生物谷灯盏花素片多少钱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