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雀归去来兮我的2014征文散文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19-11-04
一
2015年的第一个早晨,坐在窗前写字竟然听到了一声声清脆的鸟鸣。它叫:到、到、到。接着又叫几声:到、到、到。我侧了侧耳,它却无声无息了。只听到这么几声叫,也猜不透它在说什么,是在说昨天的往事还是在庆祝新年的开始?或者都不是,它是在呼唤它的玩伴呢,也只一会儿功夫,我就听到了几声弱弱的回鸣,比刚才的叫声可温柔多了,是个女声?细细软软的听着就让人感动。没错,是两只鸟在窗外喁喁倾诉,温柔对话,却没料到那扇窗内的帘幕后有人在窃窃听取它们的交流,并为新年听到这么动听的鸣叫而怀有深情。
很久都没有悠闲的心情听窗外鸟儿的鸣啼了。那时候的每个早晨,如若有闲心,眯起眼睛懒在床上,总能听到那仿佛从遥远的森林里传来的叫声。有时候是麻雀的,有时候是鸽子的,有时候还是谷布鸟的。在这闹市般的小区里,一声声鸟儿的鸣叫,一下子就可将你带到森林之中,仿佛居于遥远的清幽之地,你会在瞬间沉静下来。
然而,此时我却只想问:鸟儿们也过新年吗?
我也想听到一个肯定的回答:是的,过新年。
鸟儿们确实也要过新年。从动物学的角度看,它们比人类更明白季度的律动。鸟儿们知道一个年轮过去了,在每棵树木里就有了一个不规则的没有起始的圆;也知道年轮在人们的眉梢眼角刻上了深深的岁月沟壑;还知道冬季的单调只是一时之现象,时间的流沙在我们行走的大地上时时改变着季节的颜色。它们最清楚关于年华过尽的事情,因为它们一直站在高处,站在时间之上看遍花开花落,看遍雪飞霜凝。它们更明白时间的概念是怎么形成的,比如,一棵银杏树的轮回,一片落叶乔木的轮回,一粒种子的轮回,还有永恒的时间的轮回。当我在这个清晨被几声鸟鸣打断思路,这个冬季枯燥的树枝在寒风中正微微颤动,它们并不畏严寒,而是储藏起更多的能量,等待着下一个春天的到来。
二
身居闹市你并不觉得有多纷扰,因为心是清静的。我们不为吃穿犯愁,不为升迁降级或有没有贪腐问题担忧;更可心的是亲人好友都身体康健。但是,我们毕竟会有迷失的时候,陷于昏昏沉沉的生活中,即不知年代几何,也不知身在何处,更不知自我为何物。
就像我的这几年,一直过得俗世生活,完全陷在烟火之中。这样的日子对我来说就是一种跋涉。生活予我以喧嚣,我不假思索地踏入;生活予我以激流,我未经考虑就跳下;生活予我以泥淖,我义无反顾去跋涉。面对生活予我的题目,我必须用行动去书写而不得后退半步。这也让我一直在为没有时间写作找了一个又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于是,我拿伍尔夫的话当挡箭牌:女人应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屋子。我没有这间属于自己的屋子,我没法写作。于是,我开始坐等这间专属于我的屋子到来,我等着一间属于自己的屋子——等那种安静的环境——等着一个人躲在窗帘后面写字而没有人来打扰。
在坐等一间属于我自己的屋子的时候,我在新浪注册了个轻博,大概有三年的时间,我就一直经营着那个名字叫“秋夕秋兮”的轻博。在那里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想贴什么就贴什么。有感触,有回顾,也有一时之思想。那可真是三言两语,真是偶然所思,偶然所得;没有长篇大论,没有时事政治,却玩得不亦乐乎,还玩到当了心情标签的首席,为那些喜欢快餐生活的人,抒写快餐心情的人们进行采编,让他们充满乐趣,也让自己有点成就感。有一天,我跟一个人说,我真怕失去了本来的(写作)初心。她并不知道我的初心是什么,我们很少交流,只是采编与被采编的关系。但是,这样的博客与我何益?不过是在喧嚣之上又多了一层喧嚣罢了。
2014年1月,我开始冷落那个轻博,不再登陆,也不再发一条感悟。但是,一些思想的火花还是留在了那里,也被我整理保留下来。这之后,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2月份的一天,我在自己的博客发了2014年唯一的一篇短博文《落叶乔木》,连标题带正文也只有四五百字。
三
我久久都听不到自己读书的声音了。电脑一角也总出来一个小窗提示:您有三十天没练XX了。哎,岂止是XX呀,书也读得不多呀。读书吧,读古典,看张岱,访孔孟,问庄周。但是,完全是囫囵吞枣,也毫无章法,想读哪儿就读哪儿,想去哪个朝代就去哪个朝代,没有一点计划,也没一点感受,更没有细致通读的决心和毅力。从来不喜欢穿越,此时,我却在各朝各代里穿越起来,有如梦游。可是,读过至今,对所读之书,竟然记无所记,一片空白,仿佛不曾去过。水过地皮还湿呢,我却只像是做了个梦,是梦里去过的痕迹。
我忽然想起高尔基来,想起它的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童年的时候是看小人书,知道了其中的一些细节,真正的全本小说却没有读过。空闲下来时,我从上搜到,阅读。儿时对那个可恶凶蛮的外祖父即憎又恨,现在阅读却不见那种情绪,对他的认识则是多了一些理解和谅解还有宽容,这不得不说是人的思想成熟的结果;我一直对那个以宽厚仁慈的博大胸怀面对艰难生活的外祖母没有太多的印像,而今再来看,才知道是她用女性特有的柔韧、善良、与宽厚的品性影响了高尔基的一生。这些认识的得来,完全是生活教会了我对待一切事物的方式:宽容、大度,包容一切,而不再是全部的否定,也不再是全部肯定,从问题的各个侧面去看问题,还有什么不可面对的?这三步曲,如今我也只读完前两部。《我的大学》并未翻过一页。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人物。有一天,读他的《中国哲学简史》,没想到竟然遇上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这也是我至今读到的最大最难以推进的读书工程了,对是读书工程。这是一本必须纵横连动起来阅读才可以理解的书,它旁逸斜出的枝节,每每都将人的思维打断,让你去往别处进行纵深阅览。每遇一个名词,每遇一个人物,每遇一种观点,都要搜来看看,然后才能继续下去。读冯友兰的哲学可能没有多少字词的障碍,但是想理解透彻,必须了解许多从未触及过的知识。读冯友兰,你可以中途放下,也可以工程很慢,但不可以读成一块“豆腐渣工程”。
人间有味是清欢。一个人的写、读、过烟火日子,都缺一不可。读书只属于其中之一。不读书,怎知“乃服”二字出于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也不会知道宋先生是取自远古的胡曹制衣,更不知其被载入《千字文》。而今说到这些,也不过是一点皮毛而已,是粘了粘清欢一角的边沿,真正走进去,离它还太远。
四
烟火日子越盛,越要为自己准备一些清供的。
窗前的梅兰竹菊。案头的古玩字画。手把的奇石异趣。厅堂上的插花。祭祀用的水果。都是清雅供品。可我的生活离此太远,何况我即无闲情,亦无逸致呢。
说这话时已然是秋天了,我最喜欢的季节到来。所有的植物都以一种曼妙的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树叶婆娑中,一天天变换着不同的色彩。
某一日,我的便签上就出现了这样几句话“一日一蟋蟀入室,体黑褐色,不鸣而走。又一日,一檐蛇入室,徐徐行行,且行且停,顾之盼之,左之右之,模样甚悚!疾取一帚一箕,壮胆扫入,隔阳台倾之。此间,一条公路东侧的几排杨树被戗,树干装满数辆小卡,去往何处?不明;余下树冠凌乱铺地,有人砍了,拉去当烧柴,暖屋。再过此处,隔空而望,天地间忽觉空旷,如无一物,甚荒。久而久之,竟将此片白杨遗忘,遗忘的还有夏日的那片荫凉,冬日树影间的一层雪光。因之感触:自然有四季之变,大地诸般事物无常,人之记忆由盛而衰,心性也会随所处环境的改变而与过往渐渐失联。那么,所有过目的风景终有一日都会远离我们而去,不复再来。记录是让它们留下来的唯一方式,假以时日,它们不再与我们重逢,翻阅也就成了最好的记念方式。”
从那时开始,我在上班途中都要站在一座必经的桥廊上,拍下那座小桥之下的秋色。我想留下那座小桥以及桥下的河流在这个秋天的经过。其实,也是想留下一种镜头语言,从一个郁郁葱葱的初秋,到它们完全枯萎为止。于是,我的镜像中有了阳光明媚的小河,也有了阴雨的小河,还有秋声瑟瑟的小河。这条小河也被一次次打上2014某天某时某刻的标签,被永远的留下来。其实,这条小河于我留不留下一些秋天的影像实在是无足轻重的事情,我只不过是想让自己多一份坚韧的性格,多一些坚持的精神,并在慢长的等待中坚守住最初对文字的那份热情罢了。
有一日,当我在便签上写道:“11月24日,是落叶最多的日子了,这可能和昨天下雨、夜里霜大有关,树下的叶子用铺天盖地,堆积如山来形容,那个用词严谨的家伙一准说我重复使用词语:‘打回修改。’吓,俺又不是被吓大的,每年叶子都这么落,这些词就不许俺每年重复使用一次吗?”也是从这天之后,我停止了拍摄。我知道,一个秋天的过程已经完整地被我记录下来。虽然至今我都没有时间整理那些图片,但我知道,那第一张与最后一张的区别蕴含了什么道理,什么时间概念。
也就是在写下那些句子之前的一些时候,我几乎以为我的2014年就这么轻易被放纵过去了,像我的2012和201 年一样,没有一点文学性,没有一点可靠的记录保留下来。
五
时至今日,我都庆幸我的一次回望。
其实,我一直没离开榕树下,也一直没离开过江山文学。没有离开的原因是,这里有我的文字,那些被自己捂了一遍又一遍的文字,我不会遗弃,我也不会遗弃放置着我文字的地方。离开烟熏火燎的日子我偶尔回去,温习,暖一下自己,已然成了习惯。
或是一个深夜,终于安静下来的深夜,我正襟危坐,点开自己保存在文件夹中江山文学的链接,像往常一样看江山首页的内容,忽然就看到绝品位置上有篇文章的前缀上写着“雀巢”两字,以为眼花,又细看,没错,是雀巢,一点儿没错,再看社团版块,却怎么也找不到雀之巢社团的名字。
在江山几年,对江山首页的部分结构设置还算熟悉,知道江山社团林立,有些社团不得不在山岰里猫着,只有阳光一闪它们才在莽林深处展露出自己的姿容。于是将鼠标点在那一闪一闪的光线处,等。我还是有点小聪明的,没有白费力气瞎转悠,就在这儿坐等的时候就看到了新雀之巢的名字。赶忙进去看,其实那时的心里是想弄明白是不是那群人,是不是有独上月楼大姐和黑人阿明。当我确认这一切都是真实的时候,我还是有些激动,虽早过了爱激动的年龄。我还是有些兴奋,感性多于理性的人都是如此吧,总玩不起深沉来。我也一直喜欢自己一直保持着感性的人生,喜恕哀乐全挂在表面。当我确认在这里遇上了一群曾经那么熟悉的人,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好在是夜晚,好再是四周一片静寂,无人知道我表情的变化。于是找到一篇可投出的文字毅然投了上去。农历八月十五之夜,我守着一方联接外部世界的屏幕,给一些我熟悉的人们传递了什么信息?
没想过会有人喜欢这些文字。没想到在时间的荒原上,在文字的废墟上写出的那篇文字竟被那么多人喜欢。一开始我其实只想静静地走进去,不言不语,安安静静地写,有人关注也好,没人关注也罢,能安安静静地发点文字就知足了,因为,我不敢保证自己是否还能挤出时间写文字。因为工作,因为家庭生活,这几年我付出了太多太多。可是,当我身临那种热情的包围,我自己都没法控制,首先暴露了自己。
在江山文学几年,我一直将自己当做一个旁听生,一个孤独的旅人,从没有真正的加入到任何一个团组,冥冥中我可能等待的就是一些熟悉的人,熟悉的气息;我也没有一点勇气打开另一种局面,这对于一个不善于交往的人来说是多么困难的事情。那时,我也只图有一个安静的发文写文的环境,别无所求,所以一开始就推了江南烟雨社团小鬼社长让我加入社团的请求,后来又违了秋悟飘絮为我申请江山之星的好意。但他们都一如继往地对我照顾有加,为我的文字加精申绝而努力,才使我对自己的文字充满信心。当我在2014的秋天走进新巢,我想起了这些,想起江南烟雨社团,还有小鬼社长,秋悟飘絮。知道江南烟雨社团这几年几经变迁,早已物是人非,但我对江南烟雨一直有一份感恩的心情,因此时不时都要回去看看。因此,借此文我也要好好谢谢他们,谢谢他们的无私精神以及多年来对我的照顾和厚爱。
此时,当我站在2015年的第一天回望我的2014,就像站在高高的山岗上回望雾霭缭绕的群山,虽远山迷朦,可一切仍旧不失其原貌;而近观,那些枝繁叶茂的苍松翠柏,无论是何种季节,何种气候,几百年几千年都不改变其颜色和挺拔的姿态;那些山石虽被流年风化,被打上了各种印痕;但是,它们都是一座大山的组成部分。
也许,2015年我仍旧忙碌,庸庸而过无所作为,无暇闲看那如宋人山水的季节变化,也无暇记录一些被反复定格的往事;脚步匆匆掠过守着枯荣定律的草木,在春花秋实里也无一丝惊喜的眼神和专注的神情,但我终于静心一隅。
写于2015年元月
共 4962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人的2014都是独特的。2015年第一天的鸟鸣声,拉开了作者对2014年的梳理和回望。随着作者含蓄温婉且灵性十足的笔触,我们清晰地看到“不忘初心”的作者如何走过了属于自己的2014:从经营着那个名字叫“秋夕秋兮”的轻博到攻读冯友兰《中国哲学史》这个“最大最难以推进的读书工程”;从用镜头“留下那座桥以及桥下的河水在这个秋天的经过”到回归“雀之巢”——“那个冥冥中,我可能等待的一些熟悉的人,熟悉的气息”,直到“我终于静心一隅”。当然,其间还有很多精彩的细节,比如重读高尔基等。尽管作者一再自嘲“一直过得俗世生活,完全陷在烟火之中”,但只要轻轻触摸作者的笔痕,瞬间就会有灵魂的声音透过时空优雅而坚定地传递过来:“烟火日子越盛,越要为自己准备一些清供的。”本文沿袭着作者一贯的文风,清灵而精致,含蓄且深邃。唯一不同的是(我以为),倘若深入到这篇文字的内核,还可以捕捉到作者不常流露的坚韧以及偶尔划过的尖锐。一篇“以明心志”的美文,。独上月楼【江山部·精品推荐 1】
1楼文友: 00:25:04 偶尔做一回替补,偏又不自量力的点开大才女长袖的文字。实在是累煞了老大。
作文有很多中,长袖的文字属于那种含蓄温婉且灵性十足的,倘若稍稍愚笨一些,往往是无法提取到文字的精髓的。老大是粗人,写文充其量属于玩票的,长袖的文字便显得十分吃力。
只是,一旦深入进了,倒觉得似乎可以号住一点长袖文字的脉象了。
最是喜欢长袖回望自己2014的那段总结
此时,当我站在2015年的第一天回望我的2014,就像站在高高的山岗上回望雾霭缭绕的群山,虽远山迷朦,可一切仍旧不失其原貌;而近观,那些枝繁叶茂的苍松翠柏,无论是何种季节,何种气候,几百年几千年都不改变其颜色和挺拔的姿态;那些山石虽被流年风化,被打上了各种印痕;但是,它们都是一座大山的组成部分。
以苍松翠柏的不改初心和挺拔的姿态以及大山的坚韧来评价自己,有几人做得到,好一个内心强大的奇女子。
当我读到下面这一节,会心地笑了:丫头果然厉害
不读书,怎知 乃服 二字出于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也不会知道宋先生是取自远古的胡曹制衣,更不知其被载入《千字文》。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回复1楼文友: 22: :24 文章第一次被大姐,很是荣幸,喜欢您精准到位的编按。不过深夜,影响睡眠,对美容可不利:)
其实,小可心理一点都不强大,很容易就受伤啊,不点小事也是爱抹鼻涕的,只是对作文有点任性了哈。
还是喜欢您的乐天,开朗,始终洋溢的那种朝气,也在不知不觉间就被您感染了,尤其读您的文章总有这种感受。
2楼文友: 00: 9:42 更正上面两处笔误:1、作文有很多种。2、一旦深入进去了。
归去来兮: 文字将芜胡不归?吾心将芜胡不归? 其实,在月楼看来,这只是长袖的自谦而已。因为,长袖的文字从来没有荒芜过,写作的初心也从来没有荒芜过。即使有过些许的怠慢,也如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其实是 以明心志 。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回复2楼文友: 2 :05:49 谢谢大姐,您让我无地自容了。
楼文友: 10:08:42 写的太好了,将成为我阅读和写作的范文。 做一张有字的纸,努力让上边的字有价值,因为纸寿千年。
回复 楼文友: 2 :02:26 谢谢小泥姐的厚爱,您对人生和写作的态度也一直鼓舞着我,是我学习的榜样。
回复 楼文友: 2 :02:55 谢谢小泥姐的厚爱,您对人生和写作的态度也一直鼓舞着我,是我学习的榜样。
4楼文友: 00:58:48 读文,感受一种纯粹,体悟一种温婉。眸子随作者秀笔徐徐前行,渐入飘逸美丽,终了才恍然大悟,长袖伊人,名如其文,文如其人。
年首岁尾,每个人都习惯于回望。然而伊人的回望是别致的。寓心情于山水树木景致,流淌出来的是知性哲理以及不俗的生命感悟。学习了。 爱我,请爱西藏!
回复4楼文友: 09:1 :20 先谢谢金锁老师的评,不过您过奖了,真是过奖了。希望您多指出不足。
也希望您的西藏系列,写遍西藏风土人情,风光美景。
最后,我也跟您学一句藏民祝福语: 吐及齐!扎西德勒! 。
5楼文友: 11:42:59 归去来兮,慨叹人生。得到几多,失落几何,尽现笔端。人生如梦,梦如人生。恬淡虚无,珍惜当今! 骨子里流淌着农民的血液,虽久居城市,却念念不忘生于斯长于斯的黄土地。
回复5楼文友: 22:04:4 谢谢竹林子光临,祝新春快乐!羊年大吉!
6楼文友: -06 10:46:09 与文字为伍,如处芝兰之室,如听雅韵清唱,如漫步满目青翠之林,生命何其美好。欣赏您大作中的流淌的灵气和禅意。 生如夏花之灿烂 死如秋叶之静美
回复6楼文友: -06 11:09:08 过奖了,还是多提意见和建议。祝好!
7楼文友: -20 11:24:12 认真读老师的文才发现天外有天,不怪老树老师说你是高手,果然如此。何叶欣赏佳作学习。 红尘不过一段路程,你路过我,我错过你,然后各自前行。
回复7楼文友: -20 16:57:45 何叶过奖了,老树主编也过奖了。对于你们的鼓励和厚爱,我定要努力才不辜负。谢谢!
8楼文友: -22 18:48:20 好文章!感觉文字精辟华丽!!! 鄙人喜静好动!爱文学爱生活等!创造完美人生!!!
回复8楼文友: -24 15: :5 谢谢品味人生来读,谢谢夸奖,祝快乐平安!
注册小程序收费吗
制作小程序多少钱
小程序开发多少钱
尿路结石排石方法晚上经常失眠怎么办
生物谷灯盏花药企简介
上一篇:丹枫寻找曾经的记忆散文
上一篇:《北齐二首》李商隐唐诗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