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散文男人的辫子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19-11-08
先说的这事儿发生在满清刚刚被推翻的那阵子了。
那会儿辛亥革命刚刚过去不久,统治了中国几千年的帝制算是彻底被推翻了。民国初建其实也没有啥本质变化,最明显的是国民终于把后脑勺上那根小辫子剪去了。诸不知,这回的剪辫子,竟然和上一回满清入主中原,勒令男人一律剃发留辫是一样,也会闹出不少人命案来。于是,在民国初年,还是常常可以在北平的大街小巷看到一些留着小辫子,穿着长衫马褂的打扮,当然,最叫人捧腹的,还是西装革履却戴着一顶瓜皮帽,留着一条拖在屁股后头的辫子了。不想过了一个世纪了,居然又开始在满大街看见男人留辫子的景观了。初看时,心里那股子别扭劲儿就别提了,怎么看都看着不舒服,就像有看见了那些表现清末民国初年的影视剧,好像是一群坟地里走出来的小鬼儿,换上了现在的服装。最有点意思地方是,无论是满清铁蹄踏进了山海关,八旗子弟杀进了北京城那阵子,还是那辫子留了小三百年,到了最后被剃去的时候,在延伸到21世纪,这男人留辫子居然都是在后脑勺上留下一根大辫子。
实在没有搞明白这男人留辫子究竟为什么?
想当年清朝起于塞北,所谓的满人,其实就是女贞人,他们是马背上的民族。不知道是不是由于骑马的缘故?满族人的祖先金人,就是剃发蓄辫的民族。不过那种发式挺古怪,叫做“半剃半留”。在脑门子两个额角引一直线,前面的头发全部剃光,后面的头发编成一条辫子垂于脑后。现在难以确定考证这种发式的起始年代,但至少可以肯定在宋代之前。《宋史》里面记载了一段宋将刘琦抗金事迹,有这样一段文字:“是夕,天欲雨,电光四射,见辫发者辄歼之。金兵退十五里。”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满族人的祖先有强迫别人削发的习惯?几百年之后,八旗兵势如破竹冲进山海关,直捣北京城,推翻了明朝,确立了大清的统治,便开始强力推行剃发蓄辫制度。1645年,大清顺治皇帝亲自发布命令,宣布“自今布告以后,京城内外,直隶各省,限旬日尽行剃完。若规避惜发,巧词争辩,决不轻贷”,臣僚不得论奏剃发,否则“杀无赦”。此即为历史上著名的“剃发令”。担任不仅是剃发,还要同时易服。其实清朝统治者之所以会这样做,是有他们考虑的。汉族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衣冠服饰。《孝经》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汉人成年之后就不允许再剃发了,不分男女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顶,汉服以交领、右衽、无扣等为主要特色,无论是发式与服饰都与满装的截然不同。
1644年入关时清军曾颁发“剃发令”。一年之后,到了1645年6月15日,多尔衮下令再次颁发“剃发令”,规定:“全国官民,京城内外限十日,直隶及各省地方以布文到日亦限十日,全部剃发。”在发布剃发令的同时,还颁布了“易服令”, 1645年7月9日,大清颁布“易服令”规定“官民既已剃发,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
那么清朝统治者究竟从什么方面的考虑,一定要这样做?甚至不惜引发全国的反抗?剃发令的起源,据郑天挺先生考证始于天命四年。(郑天挺《探微集》)请注意下面的记录:
天命六年,后金攻下辽阳,“生擒御史张铨,其余官民皆剃发降”。“官民皆剃发降”。这六字非常说明问题,要剃发出降!
天聪三年,后金攻至汉儿庄城外,明副将标下官李丰“率城内民剃发出降”。又是剃发出降!
天聪三年,金军进攻遵化,明中军臧调元被擒投降,“遂令剃发”。还是剃发!
天聪四年,后金军降沙河驿,“招降城中人,皆令剃发”。剃发!
在清朝文献里,归降叫做“剃发归降”,投降的百姓叫“剃发降我之民”。攻下城池而官民没有剃发,就不算真的降服。注意了,不是放下武器算你已经降了,而是不仅要放下武器,还要剃发才算诚心降服。
最典型的是有个叫张春的明朝降将。
这个人曾经是四万明军的统帅,在大凌河之战中被后金俘虏。皇太极就派人送来了佳肴美酒,张春厉言拒绝,表示“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更二夫”话。然后开始绝食,但求一死。三天之后,皇太极出马,亲自给他赐食,张春开始吃饭了,但是死活不肯剃发,皇太极无奈只好把他安顿在三官庙“恩养”。张春始终不愿剃发,最后死于庙中。
恰恰就是张春表现出来的这种宁死不剃发的精神,让清朝统治者意识到,征服一个国家的城池和土地容易,要真正征服一个民族的意识是非常难的事情。故而清朝统治者不惜引起汉人强烈的不满和反抗,还是要强行实施“剃发令”和“易服令”。如果汉人反抗就采用血腥的暴力来镇压。
结果就在1645年发生了历史上很有名的“嘉定三屠”。(南明弘光元年,清朝顺治二年)清军攻破嘉定后,清军将领李成栋三次下令对城中平民进行大屠杀。
屠杀的起因就是清军颁布剃发令,嘉定百姓拒不从命。乡绅侯峒曾带领嘉定绅民起义,清吴淞总兵李成栋领兵五千来攻。城破,李成栋下令屠城,市民之中,悬梁者,投井者,投河者,血面者,断肢者,被砍未死手足犹动者,骨肉狼籍。 无数妇女惨遭强奸。士兵甚至用长钉把妇女的双手钉在门板上奸淫。大屠杀持续了一天,大约有三万多人遇害,李成栋率军离开嘉定城。
李成栋大屠杀后的三四天,侥幸逃脱的嘉定的幸存者返回嘉定城,在朱瑛义士领导下,重新集结起两千多人。在这座残破的城市展开了一场反屠杀运动,处死了归降清军的汉奸和清军委派的官吏。李成栋又领着军士再杀入城里,把许多还在睡梦中的居民杀个精光,积尸成丘,然后放火焚尸,嘉定又惨遭“二屠”。
二十多天后,一个名叫吴之番的南明将军率余部猛攻嘉定城,周边民众也纷纷响应,杀得城内清兵大溃出逃。不久,李成栋整军反扑,把吴之番数百士兵砍杀殆尽,顺带又屠杀了近二万刚刚到嘉定避乱的民众,血流成渠,是为著名的“嘉定三屠”。
全国此起彼伏的暴乱历经 7年之久,最终结果是满族统治者取得胜利,汉族大部分生者都剃发结辫,改穿满族衣冠;坚持不愿改换衣冠者要么被杀,要么逃到海外,要么遁入空门,带发修行。
可见清朝满族统治者推行“剃发易服”的原因,主要是满族统治者希望通过剃发易服来打击、摧垮广大汉族人民尤其是上层人士的民族精神;同时也是试图保持满族的统治地位,不被汉族同化。清朝的这种手段也的确发挥了很大作用,所以辛亥革命推翻清帝国,号召民众剪去辫子时,居然会有许多汉族的遗老遗少不愿意剪辫,脱下满服,可见“剃发易服”政策对汉族产生过何等深远影响?从清末开始,到清朝灭亡之时,剃发留辫、剪辫子成了全国范围从下到上又从上到下汉族反抗异族统治的革命。
很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过了一百年,男人又开始留辫子了?当然,毕竟是少数,也幸亏仅仅是很少一部分男人,否则真会叫人怀疑是满清王朝成功,又在紫禁城登基称帝了。可就是这极少数人,究竟因为时代不同了,而产生不同的美学理念,还是这些人完全不明白,这个男人的辫子,还是不留为好。
就个人以为,男人不当再留辫子,至少有几条理由:
第一、就当今社会的视觉感和视觉习惯,一个老爷们,却在屁股后头留下一根大辫子,实在有碍瞻观。如是背影与侧面,大有造成男女混淆不分局面的可能性。换一句话,就是实在太娘们了吧?
第二、就目前有限的了解,现在无论以什么理由,给自己留了一条大辫子的爷们,应该大部分是在中国占大多数的汉族人,而并不是什么少数民族。那就不明白了,是这些人完全没有看过中国的近代史吗?其实就是真没有看过也没有关系,表现清朝的影视剧总不会也没有看过?真的看不出自己脑瓜子后面的猪尾巴,是不是有点满清遗老复辟之嫌?真的忘记了历史可不是什么好事。
第三、就现代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而言,留下如此一条大辫子,势必会增加自己每天梳辫子的时间吧?那么,肯留大辫子的肯定不会需要那种快节奏生活了。又是什么人呢?猜不出了,估计有正经工作者寥寥无几,想必是那种口袋里有几个闲钱,又有闲工夫的。其实就是既不需要出力气,又不需要花功夫,可以有钱混日子的那种男人。
诚然,当今是个性化很强的时代,留个什么发式完全是一种个人行为。只是很少想问一下,难道真不在乎子孙后代跟在后面受辱吗?假如您的儿孙被人在背后指着您的背影问一句:“哪个梳着大辫子的,是你妈吗?”当然也可以是“奶奶”。您不觉得他会无地自容吗?
共 219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是满清入关时的政策。那么也就是说,满人的长辫子已经成了汉人投向的标志。而这大辫子到了清末时期,更被一些外强拿来侮辱国人。但即便如此,还是在华夏民族的意识里,烙下了深深的烙印,似乎已经烙进了骨子里。这鞭子俨然已经成了奴性,屈辱和投向的标志。辛亥革命以后,鞭子如大清朝一样,就是一个摆设。留下了鞭子,也不一定能留下性命,再也没有半点儿用处。现如今,居然还有人堂而皇之地留起了鞭子。个性可以张扬,但是也要有个度。过了这个度,怕是要殃及他人了。感谢赐稿梧桐!【:浅凝】 【江山部·精品推荐】
1楼文友: 11: :19 留辫子与辫子戏热播不无关系,辫子戏说到底是皇权文化的泛滥。
2楼文友: 1 : 1:58 满清推行剃发易服的原因,诚如贵文所见。但剃发的发端,却是有一段史实的:其实清兵入关,原不以 薙发易服 (剃光前额,脑后编辫,着满人官服)为既定方针,蓄发与否,姑听自便。引发江南反清导火索的 薙发令 反而是顺治元年(1644)一个降清的明朝官员孙之獬的建议引起的。当时降清的明朝官宦衣冠 一仍汉制 上朝时分为满、汉两班,但是满人班列为上。孙之獬首先薙发,想得到多尔衮的格外欢心宠信,站进满人队列。不料上朝后满人和汉人两班都看不起他,拒绝他入列。孙之獬于是 羞愤上疏: 陛下平定中国,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从陛下也 。 于是削发令下。
今世男人留辫子会不会让子孙受辱?我看人家并不以为意,就像古代汉人男子把头发盘在头顶,再插上一根簪子,而今世的我们并不以之为荣一样。但是如果今世我们透支资源,破坏生态,那子孙就不仅仅是受辱的问题了,我们留什么发型与资源生态相较,太微不足道了。 雨棠莺啼无非常景,见得懂得便是值得。
楼文友: 15: 0:41 欣赏师父的佳作男人辫子好有意思,旧社会推翻了,男人辫子都没了,如今新社会男人辫子好像还有。
有待江山信美
无情岁月相催
4楼文友: 18:25:16 欣赏老师的佳作,学习了,远握! 喜欢文学,已在省、市报刊发表小小说,散文、诗歌
5楼文友: 08:16:4 祝贺主编喜摘一精,恭喜、恭喜。问好,祝创作愉快!
什么中药能降低血糖
什么中药降糖效果好
那些中药能降糖
月经不调应该注意哪些调和阴阳阴阳双补吃什么
维生素D滴剂孕妇用量
上一篇:我只是个喜欢阳光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