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在神的世界里感悟中华文明散文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19-12-13
摘要:我想说的是五台山绝不仅仅是佛和神的文化,在这里与佛文化不相上下的建筑文化则更有魅力。或者说更有深度,更能表现出中华文明的厚重来。你比如,五台山佛教文化的史诗只有一部,但艺术宫殿则有上百座之多,非常确切地概括了五台山固有的文化特色。那些宫殿式的建筑最早于隋唐时期,随后随着朝代的变化更迭,不断地新修、扩建,再遭到灭佛事件的拆毁。而今天所看到的寺庙,均是四次灭佛后所保留下来的。于是说,这里的佛教文化和中国的建筑文化同兴盛、共劫难。 五峰环绕,峰顶如台。地势高峻,草木葱茏。野花飘香,流水潺潺。这就大名鼎鼎的五台山,又名为清凉山。这里是神的世界、佛的天堂。在这里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在这里一切心愿都可以满足于你。看那些抱着心愿来此朝拜的人们,紧锁眉头,虔诚地跪在佛的面前,将心中的欲望化为祈祷的咒语,默默地许愿未来。
五台山坐落在我的故乡。所以,上下五台山可以说有近水楼台之优势,细细想来足有上百次之多了。看那些形形 的人们,怀抱不同的诉求,最终都是喜形于色、满载而归,我的心里不免生出一点点无言的遗憾。他们来自祖国各地,也有海外华人华侨,而他们绝大多数都是来烧香拜佛的,游玩观景的则少之又少。是啊!这不能怪他们的,因为这里是神的世界。
然而,我想说的是五台山绝不仅仅是佛和神的文化,在这里与佛文化不相上下的建筑文化则更有魅力。或者说更有深度,更能表现出中华文明的厚重来。你比如,五台山佛教文化的史诗只有一部,但艺术宫殿则有上百座之多,非常确切地概括了五台山固有的文化特色。那些宫殿式的建筑最早于隋唐时期,随后随着朝代的变化更迭,不断地新修、扩建,再遭到灭佛事件的拆毁。而今天所看到的寺庙,均是四次灭佛后所保留下来的。于是说,这里的佛教文化和中国的建筑文化同兴盛、共劫难。
一、
人们总把五台山形象地比喻为“一部中国的佛国史”。是啊!五台山确实有着悠久的历史。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后,人们就在这里开始大兴土木、开山建庙了。这座最古老的佛教名山,从那时起便随着时代的变迁,经历了许多的风风雨雨。有时兴盛,有时衰落,历经沧桑。中国佛教各宗派都到这里活动,形形 的佛教寺庙星罗棋布、漫山遍野。这里的一切都与“佛”联系着,与佛教的发展息息相关。可经说是中国佛教史的缩影!如果你要了解这影响深远的中国佛教文化,那么五台山就是最好的见证,从中可以令你获得极其丰富的感受。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佛经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文殊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在佛教中以智慧辩才著名,所以又称大智文殊,他顶结五髻,手持宝剑,骑坐狻猊,象征智慧、锐利、威猛,在四大菩萨中排在头位。因此,他的道场也就特别显赫。
据记载,东汉明帝永平八年,汉明帝刘庄一天夜里梦见金人向西飞去。于是就派大臣去西天拜求佛法,请来了高僧摄摩腾、竺法兰,用白马驮回佛经和佛像,并在洛阳建起了白马寺。永平十一年,摄摩腾和竺法兰从洛阳来到清凉山,这两位高僧“慧眼识灵山”,认为这里与释迦牟尼修行的灵鹫山很相似,又有印度阿育王的舍利塔,是文殊菩萨演教的好地方,便奏请汉明帝在这里兴建了大孚灵鹫寺。这座五台山的开山寺,也就是现今的显通寺,与白马寺同为中国最古老的佛教寺院,又可视为中国辟山建寺的最早的记录。
五台山历经沧桑,从它的兴盛和衰微也可窥见中国佛教发展的一斑。中国佛教史上曾经发生过四次“灭佛”事件,五台山都首当其冲。北魏时期,魏太武帝笃信道教,下令摧毁各地佛教寺庙,五台山初次遭受了厄运。不久,文成帝即位,又开始复兴佛教,五台山由重又开始建设寺庙,香火日益兴旺。北齐时期,五台山寺院已超过二百处。北周武帝宇文邕消灭北齐后,推行废佛政策,五台山佛教又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寺庙全部被拆毁。
隋兴,隋文帝、隋炀帝都是佛教信徒,热衷于扶植佛教,对五台山更特别重视,命在五个台顶都建寺庙。唐朝开国以后,唐太宗和武则天等都大力倡导佛教,五台山又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这期间,名僧辈出,各宗派都到五台山活动,使五台山佛教呈现出多元异彩的文化来。唐代的初、中期,是中国佛教的全盛时期,中国佛教走向了成熟,当时五台山寺院多达三百六十余处。敦煌莫高窟第六十一窟内的《五台山图》壁画,画面六十多平方米,寺院林立,香客云集,反映了五台山全盛时期的风貌。
唐武宗会昌年间,发生了来势汹涌的灭佛浪潮,五台山是重点打击对象之一,众多寺庙被夷为平地,独有南禅寺因位处台外偏僻之处而幸免于难。武宗去世后,继位者又恢复佛教。这时,唐王朝已经日薄西山,五台山虽重建寺庙,但已不能达到武宗灭佛前那样的规模了。从此,中国的佛教开始走向了衰落。五代周世宗又一次掀起废佛风波,五台山再次遭到破坏。历经“三武一宗”灭佛事件,到了北宋初年,五台山只存寺院注十七所了。
其实,五台山最具特色的是既有青庙,也有黄庙。青庙就是和尚庙,为汉传佛教,汉族僧人多穿灰色僧衣,所以他们居住的寺庙叫青庙。黄庙就是喇嘛庙,为藏传佛教,蒙藏僧人多穿黄袍,黄庙因此而得名。从元朝开始,喇嘛教在五台山兴起。忽必烈封西藏胆巴喇嘛为“金刚上师”,并委他主持五台山寿宁寺。从此以后,五台山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并重,青庙和黄庙相互比邻,共同发展,这在四大佛教名山中是独一无二的现象。菩萨顶是五台山黄庙之首,总管五台山藏传佛教事务的大喇嘛就住在这里。
清代康熙、乾隆二帝,多次来五台山朝拜,都在菩萨顶住宿,曾赐大喇嘛提督印、斩杀剑,并命山西全省向大喇嘛进贡。据一九五六年五台山文物保护所的调查,在五台山范围内还有寺庙一百二十四处,其中青庙九十九处,黄庙则二十五处。
在五台山的寺庙中,还有叫“十方堂”的庙宇。这是佛教里把专门接待僧侣的寺院称为“十方丛林”,也叫“十方寺院”。碧山寺就是五台山最大的十方丛林,这里广接天下僧尼和居士,食宿一律免费招待,愿意住多久都可以,启程时还可给盘川。碧山寺自古以来道侣满座,自由学习之风很盛,大家各抒已见,互相探讨佛法。许多有道高僧和居士曾在此居住,还曾创办过“五台山佛学院”。据说,现任美国佛学研究会会长、纽约大成寺住持寿冶法师,来五台山时就在此挂锡,并定期给碧山寺捐赠资金。广仁寺是又一处十方寺院,以供蒙藏喇嘛食宿之需。
今天,我们到了台怀镇,那寺庙,那钟声,那佛乐,那气氛,就宛如置身于佛国。一千九百多年来,五台山佛教历经兴衰,星罗棋布的寺庙都有各自的来历,共同构成一部悠久的佛国史,从中也可见出中国佛教发展历程的一斑。
二、
五台山形形 的寺庙,掩映在深绿浓荫之中。各具特色的建筑,技艺精湛的雕塑,丰富多彩的文物,如同一座座艺术之宫,值得人们去细细品味。
当我们进入台怀镇时,首先吸引人们目光的是那高耸云霄的大白塔,它可说是五台山的标志。塔院寺位居台怀镇中心,就以其中的大白塔而得名。这座大白塔高达七十五米,周围为八十三米,塔刹、露盘、宝瓶都是铜制镏金的,金光闪闪,极为壮观。露盘四周和塔腰有一个个风铃,山风吹来叮作响,饶有古刹风味。这座大白塔来历不凡,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当时五台山佛教已很兴盛。后来,历代屡经修造,明代又重建。据记载,大白塔内中藏有印度阿育王所造的舍利塔,所以佛教徒到五台山首先都要朝拜这一圣迹。塔院寺内还有座文殊塔,传说塔内藏有文殊菩萨的头发。诸如此类的传说,都给人以宗教神秘之感。
显通寺在塔院寺后面,这座古刹经过多次重建,现存建筑为明清两代所修,寺宇面积八万余平方米,拥有各种建筑四百余间。中轴线上殿堂七重,自前至后分别为观音殿、文殊殿、大佛殿、无量殿、千钵殿、铜殿、藏经殿。这些建筑都各有特色,其中的一些文物也是稀世珍宝。拿无量殿来说,高达二十一米,没有一根梁木,全用砖块砌成,外檐砖刻斗拱花卉,内雕藻井悬空,形似花盖宝顶,建造十分奇特,技巧之高令人叫绝。殿内的《华严经》字塔,为白绫所组成,上书六十多万字的《华严经》,蝇头小楷,工整秀丽,实为珍贵的佛教文物。那精妙绝伦的铜殿,三间见方,高达五米,由青铜铸成,金光闪闪,灿烂夺目。外面雕铸着花卉人物,飞禽走兽;殿内供文殊菩萨铜像,周围壁上满布铜铸小佛。铜殿左右两侧,有青铜宝塔两座,上面满铸佛像。这铸造极为精巧的铜殿和铜塔,是享誉中外的佛教珍宝。显通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菩萨顶位于显通寺后面的灵鹫峰上,传说为文殊菩萨居住之处,文殊菩萨曾在这里显现过真容,又名文殊寺,也称真容院,具有特殊的地位。寺庙依山而建,寺前一百零八级石阶,恰似一架天梯,从人间通向天宫。两边有砖砌花格栏墙,向上迎面是一座木牌坊,上书“灵峰胜景”四个大字,显得非常雄伟庄严。五台山好多寺庙都有一百零八级石阶,据说也与佛理有关。
佛家认为,人有一百零八烦恼,解脱烦恼之道称为“法门”。寺前的每一级台阶就象征着一个“法门”,踏上一级台阶,就意味着解脱一种烦恼,石阶尽处就是超凡脱俗的佛土。菩萨顶主要殿宇,都用黄、绿、蓝三彩琉璃瓦覆盖,金碧辉煌,极为华丽,寺内的影壁,中间由黄色琉璃砖镶嵌成二龙戏珠图,形态生动,光彩艳丽。康熙皇帝御制碑,立于前院之中。乾隆御碑,矗立在东院,为方形巨石雕成,碑身高达六米,四面各宽一米,碑文分别用汉、蒙、满、藏四种文字镌刻,是五台山最高大的石碑。
无论从佛教史着眼,还是从建筑史和艺术史的角度来看,南禅寺和佛光寺都可说是国宝。它们都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你要一见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质建筑物吗?那就到南禅寺去吧!“遭劫幸存南禅寺”,南禅寺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特殊意义。唐武宗会昌灭佛,只有南禅寺逃脱了这次劫难,幸运地独存于五台山,因而也就成了现存最古老的木质建筑。这座古刹小巧玲珑,其中的大雄宝殿,据梁上的墨迹记载,修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保存着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殿内佛坛上,有佛、菩萨、弟子、童子、天王等唐代彩塑十七尊,容貌丰润,面目传情,神态逼真,线条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为不可多得的瑰宝。
佛光寺的建筑、塑像、壁画和墨迹被誉为“四绝”。佛光寺坐落在佛光山的山腰里,寺院依山而建,东、南、北三峰环抱,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它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隋唐时声名远播。唐武宗会昌灭佛,寺庙被毁。唐大中十一年,主殿东大殿得以重建。它虽比南禅寺晚建七十五年,但规模却大得多,是现存唐代木构建筑的范例,在建筑史上有突出的地位。东大殿内佛坛上有唐代彩绘泥塑佛像三十五尊,体态丰满,栩栩如生,有浓厚的人情味,显示出唐代雕塑家的神工。那描绘佛教故事的壁画,形象生动,笔法流畅,飞天的衣裙长袖随风飘逸。
这些壁画大多是唐代的原作,也有宋代和明代的,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佳作。左右四梁下的唐人题字,也是难得见到的古人留下的墨迹。此外,寺内的文殊殿为五台山尚存的唯一金代建筑。殿内佛坛上文殊菩萨和两旁侍者的六尊塑像,是金代彩绘泥塑的精品。殿内四壁上,还有明代的彩色壁画五百罗汉像。寺中保存的北魏、北齐、唐、宋的砖塔和石刻经幢等,也都是弥足珍贵的文物。这里有“亚洲佛光”的美称。
南山寺和龙泉寺,都枕山而建,凿坡为级,凡一百零八个台阶,披云掩绿,形若天梯。它们的建筑各有特色,而又都以雕刻为世人所称道。南山寺建在山腰上,台阶上面是高大的汉白玉牌楼,后面七层金碧辉煌的殿宇,由下而上层层高起,古树掩映,泉水萦绕,真是气势不凡。寺门前是细致精巧的砖雕构成的影壁,寺内从围墙到栏杆处处汉白玉浮雕,有花鸟虫兽,有历史人物,有佛经故事,千姿百态,生动传神,使人目不暇接,宛如进入艺术之宫。
大雄宝殿内汉白玉雕刻的菩萨像,艺术价值很高。十八罗汉塑像,与其它寺院不同,有坐着的,有躺着的,有正在说话的,有侧耳细听的,神态奇特造型生动,真是鬼斧神工,令人赞叹不已。龙泉寺坐落在九龙岗环抱中,三座院落横向排列,而自成与众不同的格局。台阶两旁石栏杆上,都雕刻着猴、鸟、花、桃等。山门前有汉白玉石狮一对,勾栏拱桥一座,两侧矗立着旗杆,雕工都属上乘。
最令人瞩目的,是那汉白玉的石牌坊,被誉为龙泉寺一绝。从基石到瓦顶,都精雕细刻而成。上面雕琢着端庄的佛像,石柱上盘着刻工精美的蛟龙,还有奇花异卉、飞禽走兽等,玲珑剔透,巧夺天工。那照壁中间镶嵌着巨石雕刻,据说是南海观音殿图,有亭台楼阁和花卉树木等,构图严谨,匠心独运。这些都是近代石雕艺术的精品,显示出五台山文化在近代的某些发展。
一千九百多年来,五台山荟萃了许多艺术精品。就寺庙殿宇而言,这里集唐、金、元、明、清诸代建筑于一山,包容了木、砖、铜各种结构的建筑,建筑形态和风格多种多样,堪称佛庙建筑之集大成者。艺术瑰宝,除彩塑、石雕、砖雕、壁画等外,还保留着元代赵松雪画的马,他的夫人画的观音,丁云鹏画在菩提树叶上的十八罗汉等等。五台山珍藏着的各种佛经,也是佛教文化的宝贵遗产。
三、
五台山不仅历史悠久,文化沉积深厚,而且自然条件也很优越。五台山的绝妙之处,是气候清新凉爽,真是名副其实的清凉世界。夏天,从炎热的北京来到五台山,就犹如从人寰进入天堂。
共 64 4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高耸云霄的大白塔,建筑各具特色的显通寺,依山而建的菩萨顶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质建筑物南禅寺,建筑、塑像、壁画和墨迹被誉为“四绝”的佛光寺,以雕刻为世人所称道的南山寺和龙泉寺,五台山的六月骡马大会等文化景观,使佛教圣地五台山闪耀着佛教和中华文化的光华,散发出古老的书香墨韵。文章史料详实,内容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品读穷高老师的佳作,也品读五台山这部“中国的佛国史”,了解影响深远的中国佛教文化。感谢作者。【山水神韵心境如水】【江山部精品推荐01 092504】
1楼文友:201 - 16:0 : 0 品读穷高老师的佳作,也品读五台山这部 中国的佛国史 ,了解影响深远的中国佛教文化。向作者学习问好。
回复1楼文友:201 - 10: :20 谢谢,穷高谢谢你;
2楼文友:201 - 17:01:55 品读穷高老师的佳作,犹如我身临其境走进了五台山,饱览了厚重的五台山文化景观,了解了五台山的中国佛教文化! 喜欢文学,已在省、市报刊发表小小说,散文、诗歌
回复2楼文友:201 - 10: 4:47 谢谢赵老师,穷高祝福您;
阴部肿痛瘙痒怎么办
小便黄赤怎么治
治小便发黄的中药
灯盏花药业哪家好小儿积食发烧症状
小孩上火怎么办
上一篇:中国文学在全球的能见度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