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当空叫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20-01-21
一次,王安石到一个偏远的地方去,见一位书生写了一首诗,其中有明月当空叫,黄犬卧”的句子。王安石想,月亮怎么能叫呢,犬怎么能卧到上呢?一定是笔误。于是为他改成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谁想到竟然改错了。明月是当地的一种鸟儿的名称,而黄犬是一种小昆虫的名字。
还有一个类似的故事。冯梦龙的《警世通言》第三卷《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说:有一天,苏东坡去看望宰相王安石,恰好王安石出去了。苏东坡在王安石的书房桌上看到了一首咏菊诗的草稿,才写了开头两句:
西风昨夜过园林。
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平素恃才傲物、目中无人,当他看到这两句诗后,心想王安石真有点老糊涂了,菊花最能耐寒、耐久,敢与秋霜斗,自己见过的菊花只有干枯在枝头,哪见过被秋风吹落得满地皆是呢?于是他提笔续诗道:
秋花不比春花落。
说与诗人仔细吟。
题完后就独自走了。王安石回来以后看到了苏轼的这两句诗,心里知道这个轻狂的年轻人有点太过自负,也不声张,只想用事实来教训他一下,于是借故把苏东坡贬为湖北黄州团练副使。苏东坡被贬后心里不服,只道是王安石报复他,但也只能服从调遣。到黄州后住了将近一年,转眼到了九九重阳,秋风刮了多日,这天风一停,苏东坡便邀请好友陈季常到后园赏菊。到了园里一看,只见菊花纷纷落瓣,满地铺金,枝上却连半朶花也没有。他顿时目瞪口呆,想起给王安石续诗的往事,才醒悟只因自己的肤浅才犯下那种无知的错误。经过王安石的这一难,使他也长了一智,从此不敢好为人师,轻易说人笑人。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着。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着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上一篇:共74字1页转到页编者按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