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往事1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20-02-12

我的家乡往事(1)

我的家乡蛟河煤矿,坐落在吉林省的东北部半山区,是一个有着140多年历史的老矿。它经历了清朝统治,民国混乱,日寇侵占掠夺,东北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和建设,改革开放等多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它作为祖国母亲的一个孩子,在一个多世纪的岁月里,和祖国母亲一样,走过了不平凡的旅途征程,饱尝了诸多凄风苦雨的岁月风云,留下了铭刻史册的历史足迹…

清末时期,矿山煤苗儿的被发现

蛟河煤矿,地处蛟河县城的东面20里之地。乾隆时期,整个蛟河县所辖地域,乃是大清国的皇家园林,因为,蛟河地域是一个山区盆地形状,土地肥沃,深林茂密,风调雨顺,气候宜人。山中大量的狍子,野鸡,黑熊,狐狸,狼,野鹿等野兽山禽在此栖息,为清朝的皇家贵族进行围猎活动,了再合适不过的山林之地了,那时,一般平民百姓是难以进入此地的。

然而,到了清末,由于朝廷的无能,官员的贪腐,地方的混乱,灾情的频发,百姓的积怨,尤其是诸多的外国列强对大清国这块肥肉早已垂涎三尺,纷纷带着枪炮,开着军舰跑来分割。至此,在经历了国内天灾人祸与外国的甲午海战,火烧圆明园,庚子赔款等劫难之后,曾经堂堂的大清国已处于风雨飘摇的颓势之中了。那时,朝廷哪还顾得了蛟河这块儿皇家园林呢?于是,就在那样的形势下,就在八国联军进北京之前,早就有不少百姓开始进入蛟河这块儿禁地了。

起初,来到蛟河的百姓都是奔着种地生活而来的。后来,一个王姓的农民由连年闹旱灾的山东菏泽,千里迢迢的逃荒来到了蛟河煤矿的前窑,以种地谋生。

一天,他在奶子山下莳弄地时,无意中,发现了黑色的露头煤。他很惊讶,想不到这地方还有天然煤炭!于是,他就顺着露头煤挖了下去,结果,挖到了不少煤炭。自那以后,他们家就挖山上的地面浅层煤烧水,做饭,取暖了。后来,陆续有人知道了这件事,就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致使逐渐的,纷纷有人投到此处挖煤为生。再后来,发展到了人们挖成了煤坑,煤洞。当时那些有势力的地主,资本家闻听此事,立刻来到前窑,强行圈地霸占有煤的地方,据为己有。于是,就有了煤窑,煤矿。至此,蛟河煤矿的前身,就这样的问世了。

日寇侵占,特殊工人带领矿工进行斗争

九.一八事变后,日寇的铁蹄踏进了奶子山。那些侵略者在进入蛟河煤矿之前,就派有特务,间谍人员刺探和掌握了蛟河煤矿的煤炭资源状况。他们深知蛟河煤矿的煤炭质量,是炼铁炼钢的特等优质煤。于是就大量的接纳了从关内逃荒来的百姓,安排他们下煤窑挖煤。若工人不够,他们又到山东河南等地招收劳工,来矿挖煤。

日寇为了大量的掠夺蛟河的煤炭资源,不顾工人的死活,逼迫工人们工作长达16—18个小时,而且还不给吃饱饭。更有甚者,他们竟然给工人橡子面吃,使得不少工人吃了橡子面后排泄不出,活活憋死!当有的工人生病时,把头就用小尖锤击打工人的头部,还恶狠狠地说:脑袋瓜子硬不硬?硬,就得干活去!有不少工人实在干不了活,就被把头带着人给拖着扔到了人专门设置的大狼狗圈里,活活地喂了狼狗!

正由于此,工人们死去的不计其数!那时,在煤窑的山坡上,随处都可以看到被埋的数不清的煤矿工人的坑坑包包。当时,矿山人中流传着一首歌谣:埋死人,埋活人,埋的都是受苦人!

就在日寇侵占蛟河煤矿的十四年中,平均每年掠夺的煤炭都在近百万吨的产量上。他们都是通过火车把煤炭运到大连港口,再通过海运运回到。据有关资料记载:1933年一年出煤5800多吨左右,1944年年产量1124836吨,最高的1943年达到1476300吨。仅仅十年,年产量竟然增加二百五十多倍(据1948年东北国营煤炭监统计数字)可见日寇掠夺蛟河煤矿的煤炭资源竟达到了如此疯狂的地步!

面对侵略者的疯狂掠夺,矿山工人通过各种方法展开了与小鬼子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起初,是通过磨洋工,制造点事故影响挖煤的速度。有的工人在监工不注意的时候,故意放慢了挖煤的速度。或者,不少人干脆就撂下了工具,索性不干了,靠时间磨起来看。有时还特意让人监视着监工。监工来了就干点,不来的话,就呆着。因为工作面都是煤尘,而且闷热,空气一点也不好,使得监工时常地就溜了出去。这就给工人们磨洋工制造了条件。有时候工人们还故意的把工作面弄塌方,以挖煤的进度。

选煤厂的工人们在选石时,趁监工们不注意的时候,连同好的原煤也扔进了矸石山,以之对小鬼子的进行斗争。

后来,把在上俘获的部分战俘和抓到的部分抗日分子也送到了蛟河煤矿,让他们为人下井挖煤。那些人就成了当时的特殊工人有了那些特殊工人的到来,工人们与把头们的斗争,就更积极了。因为,那些抗日分子中,有不少人是党,正好在他们的领导下,与把头们进行了多次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如砸大柜抢仓库,要求发放工资,改善矿工待遇;放火烧掉选煤机房;巧妙用计炸毁人的选煤机等等,这一切都给了侵略者以有力的打击。

翻身解放,煤矿工人当上了国家主人

新中国建立后,煤矿工人翻身得解放了,当上国家主人了,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正是因为有了当家做主人的感觉,每个煤矿工就即刻树立起了要做好国家主人翁的思想了。因此,他们时时处处都为国家利益考虑,为公家事情算计。

有的工人看到井口的坑木乱堆乱放,下雨天有的浸泡在水里,很心疼,就自觉地把那些坑木从水里捞出来,摆放好了。

当看到掘进送道的线路失掉了一大块煤层的时候,就有采煤工人写了,送到了领导那里。矿长知道了这事后,就马上到井下勘察现场,看到实际情况与工人们反映的意见一样,就当即做出了采纳工人意见的决定,使得国家近万吨的煤炭免遭损失。

不仅如此,工人们在工作中还处处发扬勤俭节约的精神,为国家节约每一分钱,节约每一笔经费。选煤厂的工人们身在煤矿,珍惜用煤。他们把运煤线上掉落下来的煤块儿,煤面儿都扫起来,还把翻完的矿车车底的煤面扫出来,又把矸石山上的石头煤捡来,都集中到一起,把好的上交给国家,不好的他们冬天在工作间里自己取暖用,从来不向国家要煤炭烧。其中有一个班组一年连捡带扫,向国家上交了290多吨煤炭。他们的做法,影响了全矿局的职工。进而,使得全矿局各单位展开了向他们学习,节约用煤的活动。

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煤矿的工人们用自己多出煤,出好煤的实际行动支援祖国的抗美援朝战争。有许多工人带着干粮下井,连续几天不升井,战斗在采煤一线。值班领导劝他们升井回家休息,他们都不肯,最后坑长下了死命令,他们才升了井的。

后来,三0二采煤队的宗希云参加了党的第九次全国,并被当选为中央委员。可以说,在一个普通的煤矿当中,一个采煤工人能当上中央委员,这是历朝历代绝无仅有的啊!

关心民生,煤矿领导是职工的贴心人

之所以蛟河煤矿的职工表现得那样的出色,这与矿领导对他们的关心理解是分不开的。

建国初期,矿山工人大都是闯关东过来的,也有当地的农民,绝大多数都不识字,没有文化。鉴于这种情况,局矿领导就制定了扫盲计划,开办了南大坝扫盲班,定期的分期分批的安排工人前去脱产扫盲学习,定期三个月。速成后,能达到看书读报,书写信件的水平。此外,还分期派出各单位的工作骨干,参加局矿和地区内举办的培训班。这样几年下来,无论是工人还是,文化水平,工作能力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局矿领导还对矿上的职工家属的生活安排得有条有理。他们每月都派出运输车队给职工家里送煤炭送烧柴,保证职工家属能按时做饭取暖。这项服务性的工作一直做了近40年!到了80年代末,才取消了这项工作。

为了丰富职工们的业余生活,局矿工会组织了篮球队,文工团等机构,经常组织文体活动与竞赛,排演话剧,歌剧,京剧等在矿内外为广大群众巡回演出,受到了极大欢迎和好评。还时常的在西山广场放映露天。并组织了采煤工人的家属下井参观丈夫在井下工作的情景,以保证家属对自己丈夫工作的了解与支持。

此外,局矿领导还在西山的山上开办了矿山动物公园,那里养了猴子,狐狸,黑熊,狼,孔雀,山鸟,骆驼,梅花鹿等动物,让矿上的职工家属们在休息日里前来参观游玩,极大的丰富了全矿职工家属们的业余生活。

不仅如此,矿上还开办了学校,开办了医院。

起初矿上开办了两所小学,一所中学。到后来,小学增加到11所,中学增加到8所,其中还有一所省重点高中和一所职业高中。在八,九十年代期间,时不时的就有考入清华,北大或浙大等国家重点高校的。那时矿山的教育工作,在省市地区的内是很有声望的。

矿上开办了医院,那些大夫有不少是从战争的前线转业过来的。还有几位是的少校军医。那些大夫都有较高的医疗水平,尤其是外科接骨技术,在地区内也是很有名声的。当时,吉林市的中心医院遇到外科接骨方面的难题的时候,还曾几次的请矿山医院的王德宽等几个大夫前去帮助实施手术,解决医疗难题。矿医院还在矿山内开办了家庭病房,专门派大夫给那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送医送药上门。对一些常年有慢的老人,他们坚持常年到家里去看病,治疗,并同时对病人进行病理研究。尽管几十年过去了,现在矿山人一提起这些往事,都赞不绝口地为那些个白衣使者竖起了大拇指!

呵!矿山尽管已经破产多年了,但是,无论现在在哪里生活的矿山人,每每提起老矿山的往事,都是激动无比,感慨万千:我们的百年蛟河老矿,新旧社会真是两重天哪!…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工人

古称“匠人”。今称个人不占有生产资料,依靠工资为生的工业劳动或手工劳动者.通常是指为挣工资而被雇用从事体力或技术劳动的人,他们本身不占有生产资料,只能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获得工资性质的收入。

煤矿

煤矿是人类在开掘富含有煤炭的地质层时所挖掘的合理空间,通常包括巷道,井峒和采掘面等等。煤是最主要的固体燃料,是可燃性有机岩的一种。当煤层距地表的距离很近时,一般选择直接剥离地表土层挖掘煤炭,此为露天煤矿。我国绝大部分煤矿属于井工煤矿。煤矿范围包括地上地下以及相关设施的很大区域。

小孩缺钙锌吃什么好
骨质疏松能治好吗
心绞着疼
相关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