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更具优势内嵌式触控面板市场应用分析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20-06-18
内嵌式触控面板因具有轻薄、透光度佳及简化供应链等优点,其发展一直备受关注。继苹果(Apple)iPhone採用内嵌式(In-cell)触控面板、三星(Samsung)Galaxy 智慧型採用有机发光二极体()On-Cell触控面板等知名案例后,近期台湾面板厂商在器()On-Cell触控面板也有较明显的进展,其产品已导入智慧型应用并陆续量产。
制程整合难度高 面板良率待突破
内嵌式触控面板(Embedded Touch Screen)是将触控感测器(Touch Sensor)製作于面板(Panel)内部;与将触控感测器置于面板外部的外挂式触控面板相较,内嵌式触控面板具备三项优势:首先,由于内嵌式触控在面板外部不须配置玻璃或薄膜基板,故可缩减厚度;第二,因为少了面板外部之玻璃或薄膜基板,可降低环境光反射张泓铭表示,且若用面板内部既有的铟锡氧化物(ITO)层做为触控感测器,可使光穿透率相对外挂式触控面板较高,从而提升性能;第三,系统厂商若採用内嵌式触控面板,则毋须另外购买触控感测器对市场的影响力就更小了。,可简化採购或供应链管理。
再者,虽然将触控感测器整合至既有面板製程具有相当困难度,使得内嵌式触控面板开发初期良率偏低而成本偏高,但后续若能突破製程瓶颈,有效提升良率,内嵌式触控面板因为节省外部触控感测器之材料,在成本方面仍具相当优势。在此背景之下,面板厂商纷纷投入开发内嵌式触控面板。
抢攻高阶市场 In-Cell供货稳定度成关键
内嵌式触控面板可分为In-Cell及On-Cell两类,In-Cell是将触控感测器做在薄膜电晶体前端阵列(TFT Array)上,On-Cell则是将触控感测器做在彩色滤光片玻璃(CF Glass)上,另有将触控感测器分别做在TFT Array及CF Glass之溷合型(Hybrid)架构,本文将其归在In-Cell类别。
由于In-Cell触控技术困难度高,在生产良率、触控IC设计等方面皆具挑战,故导入的品牌及终端机种仍少,仅有苹果、索尼(Sony)、宏达电及Google等厂商採用。具体而言,目前已量产的In-Cell触控面板主要是依据苹果或索尼开发之技术来製造,其中,苹果的iPhone 5交由乐金显示(以下简称LGD)、日本(Japan Display)及夏普(Sharp)生产,索尼的技术则在其面板部门与东芝(Toshiba)及日立(Hitachi)面板部门合併为Japan Display(以下简称JDI)之后,由JDI生产。
值得关注的是,JDI于2014年4月宣布,其In-Cell触控面板(HD解析度)已列入联发科智慧型解决方桉之参考设计,显示其积极将此产品导入中国大陆品牌之意图。对已规画「超薄机身」产品之中国大陆品牌而言,In-Cell触控面板具有相当吸引力,但在售价及供货情形是否稳定,则为后续观察重点。
价格具竞争力 LCD On-Cell导入中低阶
On-Cell触控技术不只应用于LCD面板,也被应用在AM面板。三星显示(Samsung Display)利用AMOLED面板之封装玻璃(Encapsulation Glass),在其表面製作触控感测器(单面双层),相对以LCD面板製作On-Cell触控面板较为容易。自2012年起,该AMOLED On-Cell触控面板已导入三星高阶智慧型之Galaxy系列大量生产,成为目前On-Cell触控面板出货主力。
在LCD On-Cell触控面板方面,则是台湾面板厂商积极发展之领域。针对智慧型应用,台湾面板厂商考量到「单面双层」之触控感测器在製作程序(须架桥绝缘)较为複杂,提升良率的时程恐较缓慢,为了抢占商机,又与触控IC厂商合作开发出以「单面单层」触控感测器搭配触控IC,可支援二到五指多点触控的低阶与中阶解决方桉。
邵阳治疗白癜风方法患了灰指甲会有什么症状钦州什么医院治疗白癜风- [诗歌大全]通威股份(600438.SH)2022-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已完成投资者购买 斥资约54.88
- [诗歌大全]通威股份(600438.SH)2022-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已完成投资者购买 斥资约54.88
- [诗歌大全]日常生活,需要一个人常怀欢喜之心
- [诗歌大全]
- [诗歌大全]2022年高考本科没录取,专科不顾一切,选韩国留学申请本科名校
- [诗歌大全]在一起贵了你就会发现 他不仅会骂你 烦你 还会盖起被子继续睡 不管你哭成什么样都不会哄你 只会觉得你
- [诗歌大全]清明节隔离在家,就在自家堂屋进香了,等一周后再去重阳节,不知道行不行!农村自建别墅 荣耀magic4
- [诗歌大全]2022招生预测分数线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