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三个人或三个三重奏散文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19-11-01

【如此暗淡】

已经离开了,一个同事。起初,其姨夫也在这个单位,早年做过主管领导,在其考学和个人前途(仕途)上起过决定性作用。而同事与夫人恋爱时,姨妈和姨夫决不同意,竭力阻止,同时在单位为他物色了一位更为漂亮的女孩子,百般劝说,软硬兼施,奈同事无动于衷,坚持己见,与现夫人结婚。某一日,恼怒的姨夫姨妈带自家几个已参加工作的孩子,寻上门来,将二人暴打一顿,扬长而去。两人爬起来,走到医院,住院 天,输了10多瓶的氯化钠、葡萄糖和氨基酸。

同事和夫人在南方一座城市相识。夫人:典型的南方女孩子,个子矮,肤色稍黑,好心、本份,操持家务、为人处事,应付自如,贤良可人。不经意之间,几年过去了,很多同龄人都由一家两口,变成了三口。而他们依旧两个人,相互守着对方。

与他们攀谈,说起生养小孩事,同事说,不急。后来言谈得知,同事不大喜欢小孩,也不打算要。这样一种选择,谁也不会由此而生非议,即使有,也是小范围内流传,不几天就打住了。相熟之后,同事说:夫人怀过一次孕,但坠胎了,一说是经济原因,也有说是怕夫人骨骼和身板小,分娩不易,大人有危险——再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的了。但我想:未出生的孩子不也是生命么?

同事喝酒不多,半斤白酒就站立不稳了,啤酒可能多一些。两家人坐在一起,除了我们的儿子闹,就是相互扯淡话。有一次,喝酒多了一点,与他说起被姨夫姨妈一家殴打的事情,不知怎么着,我的眼里竟然也汪了泪花,看着他因为酒液而涨红的脸,声音还有点哽咽。同事拍拍我的肩膀,叫了名字说,没事的,人都是被自己打败的,不关任何人的事儿。

2001年底,同事换了一个单位,在保卫部门,就在我们单位的隔壁,大小是个负责者。两个人经常同时上下班,没事时来回走走,你家我家,饭店烧烤店经常去。记得有一次在烧烤摊前,远远看到他姨夫的两个女儿,牵着孩子走过来。我下意识看看他,说给他,他没有回一下头,照旧喝啤酒、吃烤肉。2002年,同事又调换了一个单位,这次是从机关到基层,距离生活区还有10公里的路程。本来每个下午都可以回来,但领导不允许。有段时间,他夫人也搬到单位去住,整整半年没回来。有时候打,出来一起吃饭,两个人也匆匆忙忙,搭乘便车来。谈的晚了,没有了便车,只好自己掏钱打车。

后来,我才知道,其夫人之所以搬到单位去住,是没有了房子。按照现有规定,他完全可以分到公房的。不给也没有理由,多次去找有关部门,都以暂无空闲房打发回来。其中缘故,我也知道一些,也感到忿忿不平,觉得这个事情落在他身上有些蹊跷,其中蕴含着一些极其微妙的东西。到冬天,单位的公寓房年久,封闭不好,寒风直贯,也没厨房和卫生间。两口子只能搬回来住,但仍旧没有分到房子,同事无奈,便一幢一幢楼去找:看到一家没有烟火味和灯光的,先敲门,再喊有人没。确信没人,用充值卡捅开,如没有家什,就换掉锁子,自己搬进来。

若有不明身份的家什,照旧锁了,再找另外一家。一连找了几幢单位家属楼,捅开了十多个门,找到一家,赶紧搬了进来,没几天,有人发现了,说是人家的房子。两个人又再挨着楼房找房子,腾出来。如此几次,终于找到一处,安定下来,两个人一起,到市区买了家具电器,地面上又铺了红地毯。墙壁上的结婚照神采奕奕,两个人肩并肩,头在一起,很甜很幸福地笑。

这使他们从内心感到欣慰。作为朋友,我们也感到高兴。同事的单位及工作性质,与我的工作相差无几,都做宣传工作,材料、事务,忙得不亦乐乎。有时候,一个多月不打一次,蓦然想起来,便问候一下。聊一些工作和生活的事情,彼此言词随便,诚实有加,即便有懊恼之事,倾吐后,彼此心里都很舒畅。

有一段时间,他夫人也和我夫人交往甚密,你来我往。有时候结伴到市场买菜。我们的儿子出生后,同事携夫人来道贺,满月置办酒席,同事忙前忙后,甚是殷勤。但也就是那一次,我喝多了,我当众批评了同事夫妇不要孩子的想法,同事不悦,其夫人亦脸色阴沉。我再说,同事忽然暴跳如雷,大呼一声,起身走人。

酒醒,蓦然觉得不妥,打去,还没有道歉,同事即在那边嘻嘻哈哈起来,说,小子又想起哥们来了,不错不错,晚上请你吃饭。我也跟着他哈哈大笑,觉同事真的肚量非凡,自感汗颜。晚上聚餐后,迎着夏日夕阳,一同到湖边及公园散步,欢声笑语。两个男人,两个女人,还有一个在推车中东张西望的孩子,一路上唧唧喳喳,忽高忽低。走在花草及湖畔,清风如水,水波荡漾。那一次,似乎是我们最惬意的一次散步,也是至今不忘的一次傍晚行走。

此后,又是好长时间,因为单位距离远,基本一周见上一面。转眼间,又是一年的春天,同事单位来了一批学员,被单位任命为主要负责人之一,进驻学员队。同事曾在另一个单位做过此类工作,轻车熟路,游刃有余。开课一个多月后,学员队秩序井然,好学勤学氛围浓郁。上级前来视察,见到如此良好的管理和精神面貌,赞不绝口,称同事工作能力强。

学员队就在我们上班路旁,两排楼房,教室、宿舍加饭堂,男男女女,少说也有八十多人,都来自不同单位,年龄相仿,但籍贯各异。男性占其中绝大多数,女性有十多个,都是豆蔻年华,青春亮丽,面色白皙,其中还有几个确实腰身柔软丰腴,妖媚惑人。某一日,同事查夜,见卫生间门朝内反锁,推之不开,遂回房间取出钥匙,正开之间,一个河北籍男生和一个四川籍女生仓皇冲了出来。女生面色粉红,鬓发凌乱,掩面奔回房间。

此事在学员队引起轩然 。按照规定,触犯此条,必要退学。这对于即将奔赴工作岗位的学员来说,堪称灭顶之灾。同事秉公论断,欲将两人做退学处理。当晚,同事打来,询问我此事如何处理才妥。我觉得,男孩子女孩子,扎在一起,正常恋爱,是人伦所在,天性使然。不能因为一点小事而误了他们的前程。

因为不关己,说完之后,便没在关心。有一次,在路上遇到这位同事,只是相互问候了一下,也没有询问那件事,他也没说。后来去他家里,看见一个个子矮小,腰身肥腴的女孩子,与其夫人坐在微机屏幕前,谈笑风生,亲热异常。我觉得奇怪,也不好打问。后来听妻子说,那是同事属下的一个学员,时常买些东西,到他家里来玩。与同事两口子关系十分亲密。后又听说,那女孩子是同事的干女儿——我惊呼,同事不过 0岁,何来那么大的干女儿?

同事及其夫人都十分关照那个女学员,做了好吃的,夫人搭车亲自送到学员队,一份给丈夫,一份给自己的“干女儿”。那时,正值盛夏,骄阳浓稠而热烈,地面上到处是熊熊热浪。直到下午8时多,才会有所收敛。而同事夫人风雨无阻,一如既往,一个半月之后,本来发黑的皮肤更黝黑了,远远看,似乎一截缓慢移动的黑木桩。

我也是从学员过来的,在陌生的异地,有人关照,那种温暖,也曾见到和渴望过。因为一些人的关爱,除了内心的安慰之外,还可以使自己在同等人群中获得鹤立鸡群的优越感——这种浅薄的思想,怪不得我,当然也怪不得作为干女儿的四川籍学员。而令人不安的是,尽管同事在处理那件事情上开了绿灯,但由于另一个原因,那位女孩子并没有顺利参加工作。

为联系方便,同事为那个四川女孩子购买了小灵通和,周末时常叫到家里,好吃好喝,确以父母之为,百般呵护她。大致是200 年夏天,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那位四川籍女孩怀孕了,请假到医院人流,所带钱用完,打给同事求救,同事不敢怠慢,搭车前往,送钱而去。但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同事刚刚离开医院,派出所的警车就在半路上将他截获。理由是:“干女儿”告他非礼。

在我印象中,同事非花心之人,更乏非份之举。而怎么可能出现此类情况呢,况且又是自己的干女儿?此事一出,一时间,议论纷纷,家喻户晓。女孩子父亲来到,采取私了的方式。商定:一、同事一次性赔偿那位女孩子两万元人民币;二、(同事)年底离开这个单位。

2004年暮冬,大地风寒,滴水成冰,萧索之中,同事告知我说,他们就要永远离开这里了。心中悲痛,一连三天,我们几个都到他家中帮忙收拾东西——房间还是原来的,几年过去,四壁犹新,挂毯地毯,冰箱电视,桌椅床铺,不见一丝陈旧。

整理间,同事仍旧谈笑风生,而其夫人则怔怔于空地,精神恍惚。我和妻子急忙说了些玩笑话,以融解氛围。夜深,我们出门,同事送出来。斯时,夜风刺骨,身影单薄,令人哀伤。再一天早晨,同事将所有家具装箱,雇车送到200公里之外的火车站托运。我们赶去送行——凌晨的风真如刀割,不但皮肉冻僵,骨头也隐隐作疼。

【何谓不灭】

现在应已有100多岁了吧,但身体仍旧硬朗,精神矍铄,每天还可独自走十多里的山路。我很小时,祖父就说,这妇女很不简单,可是咱们村里的大人物儿——具体怎么不简单,他没说,我也没有兴趣。待年事稍长,我听到的是一些闲言是:这位妇女, 0多岁时,正是集体大包干时代,家里孩子5个,分的口粮不够吃,稀汤寡水加麸糠菜叶,没办法填满孩子们饥饿的胃。

某夜,妇女正在地里偷生产队的玉米,正手忙脚乱,冷不丁,一个男人在身后断喝一声,妇女一惊,手里玉米落地。回头一看,竟然是生产队长。队长年岁最大,是村里最大的官,在那个年月,也算是最有权威的人。

队长两目圆睁,不由分说,拉了她的手,提了不满一袋子的“脏物”,大声说:召开社员大会,对这种 “挖社会主义墙角”的不法分子进行深刻的批判。妇女惊恐,脸色惨白。大声哀求队长看在五个孩子的份上,饶了她这一次。但队长甚是威严,对她的哀求充耳不闻,仍拉着她走。妇女急中生智,一屁股坐在地上,任队长怎么拖拉,也不起身。

妇女坐在地上,本想号啕大哭,又怕更多人听到,只能小声饮泣,继续哀求。此时,风吹玉米叶子的沙沙响声在空寂的黑夜之中,像刀子和刀子相互摩擦。妇女见哭泣无效,索性站起,手往腰里一伸,就把红布裤带解开了。直面队长说,要是让俺带走,俺就是你的,不让俺带走,俺就说你强奸。

这样一句“宣言”,至今听起来“震耳欲聋”。据“知情者”讲述,在玉米地,妇女的那句宣言虽然嘹亮高亢,但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惹恼了队长。一声大吼,硬是把她从沟底一直扛到山岭上,实在扛不动了,才放在地上,喘着粗气喝令妇女自己走。妇女无奈,只好在后面,亦步亦趋。走到村羊圈时,妇女突然内急,不管队长是否在场,解开腰带,就蹲在了地上。

淅淅沥沥一阵之后,老队长还没扭过头来,妇女就裸着下身,从后面抱住了老队长——这一情景出自村人之口,且众口一致。多年后,复述者仍旧以同样的口吻,说出了同样的情景。事后,妇女自然得到了“偷”来的粮食,而且一发不可收,胆子愈发大起来,天长日久,偷窃行为村人皆知,众人背后指指戳戳,妇女自己也知道,但似乎不做收敛。

到现在,近二十年过去了,田地包产到户,村人放弃了集体劳作,把汗水和气力都用在了自家地里。这妇女也老了,在时间之中,她也随着粮食逐年丰产而变得皱纹满面。几个儿女也都相继成家,40岁那年,丈夫患细病(癌症)逝去。再几年后,当年的那位老队长也因病去世。

一九八零年,我七岁。似乎也就是那时,那位妇女和邻村的一个早年没了媳妇的男人结婚了。但她人不到男人的村子去。两个人有时在这个村子住一段时间,有时到那个村子住几天。两个村子之间,路程不远,转过一道山岭就到,来来回回十分方便。我还记得,那妇女和一直侍候自己的儿媳妇吵架,有几次还演变成了肢体交流,战后,妇女头顶的毛发被儿媳捋下一片,站在高处,隐隐可以看到血色。

有一年秋天,我放学回来,忽然看到一辆警车停在麦场上,听母亲说,那妇女出事了,跑了。原因是五里外一个五十来岁的男人在村子拉大锯,干了近三个月,拿到了伍佰多块钱。临走那天,到妇女家里,出门一摸兜儿,钱不见了。回身问那妇女见没见,妇女一听,暴跳如雷,把三个儿子喊来,声言木匠想和她睡觉(做爱),三个儿子怒不可遏,拳脚齐上,将木匠痛打一顿后,扔到院子里。木匠的子女闻讯赶来,又到派出所报了案。不一会儿,警车呼啸而来,将她三个儿子一起抓到麦场上,再回身,却怎么也找不到哪位妇女。

我站在自家门前的石阶上,一脸惊恐地看。派出所的民警发动群众一起寻找,话一出口,看热闹的人,除了像我一般大小的孩子还怔怔在原地呆着,其他的大人们像是一团一团的棉花,不一会儿,就一个个飘远了。我正要回家,突然看到对面山坡上,一棵老板栗树下蹲着一个人,看模样就是她。我站在那里,不知道怎么办,一会儿瞅瞅警察,一会儿再看看她。这时,母亲来了,一把拉过我,强行带回家。

共 9182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看到这个题目想到古人对“三”的诠释。在汉语中,“三”不单指实数,还可指多数。“三个人或三个三重奏”一文中涉及的三个人,实则代表了三类人,代表了三种不同的生活态度。所谓社会万象,人生百态,人们的追求不同,他们的生活经历,生活态度亦会有所不同。文中的同事,是一个看开世事,不以外界因素左右自己情感的清高的人物。因为坚持自己的婚姻。他遭到姨父一家的痛打,生活也处处受压制,但他不以为意,即便是没有住房四处找空房落脚的暗淡日子中,也不改其乐观的本性,却被告非礼被迫离开原单位时也仍旧谈笑风生。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狂放不羁的高贤大德之人的影子。那个年已百岁的强悍的妇人,其行为人品是粗鄙的令人生厌的。在困难的年月中,为了偷到粮食,她以身体为诱饵;嫁与后夫却不尽妻子之义务,后夫患癌症之时也不肯接入家中服侍,反而从后夫家中不断拿东西;违规建房被阻止就在工地之上撒泼。虽说其所为有时为生活所逼,但其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做法却为人所不齿。在张这个人物身上,作者更多着眼的是如何处理夫妻关系。他与新疆女孩子的婚姻一波三折,一度发展到要离婚的地步,最终二人因孩子而言归于好,这也代表了生活中相当一部分男女的生活面状。文章的生活气息极为浓厚,作者以这三个人的悲欢离合的生活经历,让人感受到人情的冷暖、生活的酸甜苦辣。这篇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事雕琢,还生活以本来的面目。所谓“我手写我心”,因其真实,所以动人;因其动人,这看似平淡的文字也就有了无穷的魅力。好文,荐阅。【:素心如玉】【江山部精品推荐01 100728】

1楼文友:201 - 10:51:08 拜读美文。问好杨老师,祝创作愉快。

2楼文友:201 - 14:58:14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 逝水流年 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威门热淋清颗粒有用吗

男人晚上夜尿多怎么办

男性晚上夜尿多

小孩子口臭是什么原因
产妇缺钙和风湿区别
孕妇缺钙腿抽筋怎么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