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走在艺术中计划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21-12-10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履历的丰富将越来越为人所钦羡———虽然那是一份掺混着艰辛与血汗的经历和体验。

出生在四川赤水河畔的丁正耕,八九岁时,就和哥哥一起加入到挑夫的行列,把生铁挑到另一个镇,再把竹制品从贵州的大山深处挑回自己的镇上, 0公斤重的报酬仅仅是一角钱。再大些,他做了纤夫,上滩时,整个身体匍匐在地上蠕动,使尽了全身的力气。他当过兵,演习时从悬崖摔下来,现在腰颈椎还有断裂的旧痕。他还当过理发师、泥木工匠……1987年,丁正耕结业于鲁迅文学院,1994年进入北师大作家班学习。

作者,人民社高级张稚丹在工作中

经历对于敏感的心灵是最好的营养。16岁就开始文学创作的丁正耕,将他的向往和内心的寂静写入诗行:

孩儿啊

持久的哭泣身已残损

无神的时日你将远行

背负行囊 浪迹为生

在那至高的雪月

你会止住伤痛 俯看人间

那些洁白的往事幸福无比

照耀人体 直至透明

一丁正耕诗集《黄孩子·月中的孩子》

德国当代诗人西格·梅尔丁顿评价他的作品有一种“钻石般的锐利”。

在大自然中的张稚丹

向符合条件的家庭分配 1990年,他和几位诗人从嘉峪关徒步向西走过玉门关、敦煌、红柳园、哈密、乌鲁木齐、交河故城……在吐鲁番,5位壮汉吃了一顿半饥不饱的炒面,买了一包香烟,灌下几杯1角一杯的凉水回到旅馆时,已是身无分文了。丁正耕动听的歌声引来了服务员 ,了解了他们的身份和窘境后,安排了他们这一晚的住宿。第二天,其他人踏上归程,他却徒步继续向西,走向伊犁、喀什……

文中提到的丁正耕散文诗集《中国99散文诗丛书之〈南音〉》(1992年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至1989年中国散文诗人名家选集

文中提到的丁正耕抒情长诗《恶蹈》稿本一

1998年10月2 日在中国作家协会大楼会议厅举办的丁正耕抒情长诗研讨会会刊

《恶蹈》翻译版稿本

2001年12月22日,丁正耕在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举办的新中国第一个张大千台湾故宫博物院馆藏作品北京个人画展上主持“张大千与中国当代艺术的人文关怀”学术研讨会时,著名探险家刘雨田曾说过:“只有你的双脚和大地发生摩擦的时候,你才知道什么叫生命,什么叫艺术。”丁正耕的诗集———《高原风》、《黄孩子》、《南音》以及用27天一气呵成的有诗20864行的世界有作者姓名的最长抒情长诗《恶蹈》,无一不是徒步几年中对生命、私欲、人类博爱和正直的全面思考。

他的视力日渐模糊,写作变得艰难,但丁正耕怎么能离得开缪斯女神?

从1998年起,他开始全身心关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因为在五彩斑斓的美术作品中,他又看见闪烁着的灵魂与诗心。

幅员辽阔的中国,有无数的美术艺术家在探索,在创造,有的凤鸣九皋,有的默默无闻。面对这无序的繁荣,丁正耕想,需要一个人,收集梳理记录所发生的有意义有价值的一切,尤其是非商业化的、不媚俗的严肃探求,建构当代艺术史。

他把这一使命交给了自己。

文中提到的长诗《恶蹈》在1998年10月2 日中国作家协会会议厅研讨会后部分参会人员合影:一排:右至左、中国音乐生活报郭卉、著名诗人诗评家人民文学出版社高级莫文征、解放军总装备部著名军旅作家陈晓东、著名诗评家朱先树、著名诗人阵容、中央政治局秘书李迈,二排右二至左: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黄小燕、中国艺术报高小立、东方商海牧歌、诗人中国特产报牧野、北京著名诗人赤宇、著名诗人中国城市诗歌协会会长丁概然、著名煤碳诗人陈万鹏、现代文明画报,另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程麻、著名文学评论家何镇邦、著名诗人牛汉等。

2000年,他在无任何资助的情况下出版了反映上世纪后10年当代艺术创作的《中国当代艺术1990—2000》,在国内艺术界引起强烈的反响,国外艺术机构也纷纷寻购,以了解全视角的中国当代艺术。丁正耕觉得这种跨年度的东西还不足以构成日后研究中国当代艺术最基本、最客观、最原始的材料,于是决定从2001年起,每年编著一部反映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的图书,直至2010年。他自掏腰包,参加各种艺术展示,寻找年轻有才气的人。今年5月,这一收录了全国295位艺术家1100多件作品的厚重文献性著作已呈现在读者面前。

丁正耕,似乎早早地选择了艺术之路,并且准备一生都走在这条路上吧!

注:该文曾在《人民海外版》 2002年07月2 日第七版发表。

(:安莹)

沈阳男科治疗医院
郑州阳痿治疗哪家好
银川治疗盆腔炎费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