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娘洗澡体系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20-03-14
经论教言:上供下施的修法
上供下施。
我们在受三皈五戒之后,就要去修学菩萨行了。
菩萨行,就要念众生苦而发菩提心,救度众生。
菩萨行,有六度万行之说,在行持方面,有上供下施的方法。
上供下施,首先体现在:
财布施上,就是以物质资财供养三宝,供养父母,供养师长,使父母、师长得到满足利乐;而下施就是对疾苦众生,也要在物质方面进行帮助,给予施舍。
法方面的上供下施,就是法供养和法布施。法布施就是以佛法讲说与他人,以求解除别人的无明之惑,给人以智慧光明,法布施比起财布施的功德来说,是要多的,因为法布施能够予众生慧命。
比如看到贫穷之人,在财布施方面,给他一些资财,除此以外,以再方便给他讲讲下因果报应,使之能够敬畏因果,慕求真理。
法供养的内容比较多,除了以香、花、灯、水、果、茶、食、宝、珠、衣供养佛以外,在《华严经·行愿品》里面讲了菩萨要修的七种法供养。
第一,如说修行供养。
佛所说的,应当依教奉行,如五戒十善,三学八正道,四摄六度,都要奉行,这便是第一种法供养。
第二,利益众生供养。
以慈悲心利益众生,拔苦予乐,使众生能够脱离痛苦,是为第二种法供养。
第三,摄受众生供养。
能够摄受众生走正道,走善道,趋入佛法,皈依三宝,这是第三种法供养。
第四,代众生苦供养。
发愿代众生受苦,以己之身,拔除众生的痛苦,如是发心,是第四种法供养。
第五,勤修善根供养。
清净身口意三业,于善法,勤修躬行,是为第五种法供养。
第六,不舍菩萨业供养。
不舍菩萨事业,慈悲所摄,悲悯众生,发大弘愿,如是践行,是为第六种法供养。
第七,不离菩提心供养。
时时勤念,成佛广度众生,是为菩提心供养,亦是第七种法供养。
对于在家众来说,学菩萨行,发菩提心。在法会中出力当义工,既是财供养,也是法供养,所以功德很大。
自己出力,身体力行,是财供养;把自己的身心献于三宝事业,又是法供养。
和谐社会,真正来讲,若能学佛,行菩萨道,有佛菩萨的广大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那就是和谐了。
真正实现和谐,必须要从发心做起,欲平大地,先平心地,即此之谓也。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供养
佛教用语,指以珍宝、饮食、衣服、卧具、汤药、燃灯、众华、众香、幡盖等供给如来和善知识。于佛诚敬供养之人有福报,若能无所希望以财宝衣服众花香等供养于佛则有功德。因僧侣在修行的时候需要摒除一切外缘,所以就无法自谋生活必需品,需要信众的布施。帮助他人修行就是助人成就,能如此发心供养则有功德。菩萨对佛最好的供养就是修习佛法。经中所言供养之物品皆有其表法。
丁桂薏芽健脾凝胶成分老人心肌梗死患者用通心络有作用吗怎么判断孩子积食
小孩不爱吃饭什么原因孩子扁桃体发炎伴发烧的护理办法有几种
缺乏维生素D与免疫力低有关吗
上一篇:执笔录 第三十七章 落幕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