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案边语丝随笔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19-09-05

始于阅读,在古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感召下,我苦于自身诸多的缺憾,只好将自己一颗疲倦的心,搁置在古书或被人遗弃的思想里,希望找到自己的影子。

这些年来,我长期生存在一个遭锤炼的时代。锤炼,可以把人炼成精钢,也可能把人锤扁了,甚至锤碎了,成了灰。而我则是在一个土法炼钢炉中炼成了一根很不成型的小小的钢筋。小钢筋在一定的时空或者也可以在社会大厦的根基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是派不了什么其他用场的。

俗语,我在故我写,我写故我在……

1、

文学,是一个民族的情感;哲学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学=政治,这个恒等式已牢牢地在大多数中国人头脑里扎下了根,根深叶茂了。

这是一种误解,一种愚蠢的偏见,浅薄的主张,是割去肾的文学。这是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闹剧”。

2、

我以为文学的第一要义是头脑独立,精神独立,其次才是下笔如有神。

下笔如有神的最后目的,就是扬起自己的声音。

在作家看来,文学就是思考,就是感恩,就是对苍天,对大地,对人类命运和人性同哲学家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作一声感激的回答。

4、

当代作家理应对自己的民族、国家和时代,甚至是整个世界和人类,贡献出几束划破夜空的亮光——哲学智慧的亮光,人性之光。

5、

现代人的厄运和困境是“无家可归感”。作家就是唤醒你、我、他(她)的“家园感”,使丧失家园的人“有家可归”。

这个家,就是精神上的平衡、和谐和幸福

6、

文学是文学家心灵的历史,是他们心灵运动的轨迹。

7、

作家是时间的体验者。

他活在这是世界上,永远是一个主观体验者,永远是一个冷静的、客观的观察者、记录者、思想者。

8、

作家的著作,应是他在人生的逆旅中,沿途剩下的自己的血和肉,还有一串串流淌的心泪。

9、

能把乱嘈嘈的时代像悠扬的牧歌一样唱出来,方是真功夫,方是极至。

10、

就感受世界和人生来说,作家应该是一个儿童,即使他已白发银须,血管硬化。

11、

文学思考和文学创作对于作家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像是在闷热的环境中打开一扇窗户,是在漆黑之夜瞥见银河的星光。

12、

作家死了。

但他的作品却越出他的坟墓,载着他的思想,化作袅袅轻风,从高处去安慰人,启迪人。

1 、

诗是天地自然之音,天籁之音。

14、

世上最不幸的人,是遗失目标的人。

作家不是。

15、

太平盛世,产生不了深刻的、跨时代的作品。

像哲学一样,文学需要无序、苦闷和嬗变的时代作为他繁荣昌盛的土壤。

16、

作家如果有心脏的话,那么,他的心脏就是对一切司空见惯、理所应当的事物进行怀疑和批判。

因为恰恰是对这些事物,我们往往缺乏本质的把握。

17、

文学不是陈词死语的堆砌和引用,而是以博大的胸襟与天籁合调,在一潭深蓝的内心世界映出一片五彩的天。

18、

写诗的人,不一定是诗人。

就像文学院的教授,不一定是文学家。

有人用墨水在稿纸上写,有人用剪刀在故纸堆里写,有人用心泪、血泪、意志和 在自己的生命史上写,在生与死的搏斗中写。

我当然敬重后者。

有的人,生命本身,心路历程本身就是一部千古绝唱,就是一部风雨不蚀的经典,传世著作。

作家和哲学家的重要标志,都是对世界和人生采取一种独特的态度,独特的感受和思维方式。

19、

我们要了解、认识一个民族,只有通过他们:作家,哲学家。

作家的心胸里装的都是他的民族的情感;哲学家的心胸里装着都是他的民族的智慧。

20、

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朦胧,“道可道,非常道”。

杜甫说:“篇终接混茫”。这“混茫”,就是朦胧,正是文学与哲学的公共极至。

诗(文学)的最高境界是哲学,哲学的极至是诗歌(文学)。

21、

哲学从诗歌那里得到高贵的 ,诗歌从哲学那里获得久远的深沉。

我厌恶没有 的哲学,就像对没有深度的诗歌不屑一顾。

22、

最深沉的哲学和最扣人心弦的诗歌,是挤在哲学和诗歌的交界线上。

在那里,你简直分不清哪里是诗歌,哪里是哲学。哲学、诗歌、科学的公共王国才是最高境界。

2 、

所谓“千古绝唱”,其实就是它绝妙地、漂亮地体现了艺术世界的极值原理。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唐诗中的名句之所以成为代代传诵的千古绝唱,正是因为它符合艺术王国的极值原理,即仅仅用了十四个汉字,便极生动、极形象地概括了自然界无数条蚕的生理现象、无数根蜡烛燃烧的物理现象(其中还夹杂着诗人的“移情”,即把蜡烛加以人格化),而且更主要的还在于它的引申意义:用常见的生物和物理现象,比喻概括了那些为某种崇高事业和理想而献身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难怪巴尔扎克一语道破了天机:“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

这句名言无疑是艺术王国极值原理的最好界说,它本身便体现了极值原理。

这也就是法国十九世纪巴比松风景画派大师米勒所追求的境界:“每一幅风景画,不管是多么小的画面,都应该使人产生无限广阔的感觉……

24、

文学起源于旭日,起源于混沌的天地之间,我们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旭日在升腾。

25、

诗人可以有翅膀飞上天,可是他又要有一双脚留在地上。这是雨果告诫我们的心里话。

26、

人类第一个诗人和哲学家恐怕都是抬眼仰视秋夜高远星空的人,因为星空常使人意识到无限和永恒。诗人和哲人的最高使命之一,都是用各自的方式去追求,表述这无限和永恒。

27、

诗人和哲学家所取得的成就大小,往往是同他们的视野,同他们心目中的世界大小成正比的。优秀的诗人和哲人,都具有开放式的头脑,都是仰视天宇,俯察人间大地,极富有同情心的人物。

28、

从自己脚下一滩积存的混浊臭雨水中能瞥见到一大块灿烂星空的人,才能成为当代文学家。因为同过去任何时候相比,当今世界在好些地方都布满了一滩滩新的或明或暗的臭积水。

29、

哲学的功能是提出问题,拓展人们的精神视野,叩着一切老旧发觉新意。

诗的功能大体上也是如此。

前者拓展思维、观念世界,后者拓展感情、心理世界。

人只有在不断追求中才能得到满足。像爱情一样,诗、哲学、科学的真正精神恰恰就是不断地追求,永远站在起跑线上。

0、

语言的界限,就是哲学思考的界限。

语言的界限,也是诗的界限吗?

不。诗的着眼点和魅力恰在于它力图突破语言的界限。笔墨之外,俱含不尽之思,乃是诗的极至。

1、

翻开古今中外任何一本诗集和哲学论著,它们所涉及的对象不外是:人,自然,上帝。

然而自然科学研究只涉及人与自然。

2、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哦,好大的口气!

其实,哲学家和诗人也应该有这种胸襟和抱负。

但是诗人所要寻找的支点在哪里?

哲学家所要寻找的支点又在哪里?

没有美的艺术,是腐朽的,因为,艺术的本质是美。

不能给人产生任何美感的作品,不是艺术品。

4、

鲁迅先生说:大家去谒陵,强盗装正经,静默十分钟,各自想拳经。装正经是表象,想拳经是本质。

5、

不能使人相信的作品,就不可能打动人心,就是矫情,虚伪。

6、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鲍照)

是抒发一己悲愤,是个人情绪的发泄,难以有共鸣的大多数。

7、

抒情不可少,仍古人言“诗言志”,煽情不可过,过则失去信任,矫情不可有,有则让人厌。

8、

“传宗传派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风流。黄(庭坚)陈(师道)篱下休安脚,陶(潜)谢(灵运)行前更出头。”(杨万里)

如果不能“各自一风流”,算不上什么作家;

如果不能“陶(潜)谢(灵运)行前更出头”则成不了一代宗师,算不上大家。

9、

在道德滑坡,甚至跌入深渊的社会,我们若能捍卫自己灵魂的尊严,坚守道德的生命线,做一点有道德的事,实实在在的事,就是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世人,有益于国家的人了。

在黑白颠倒,是非不明的社会,我们若能捍卫一个人的良知,坚守人性的光芒,做一点不泯灭良心的事,真真切切的事,就是无愧于世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国家的人了。

在以上我们近乎窒息的社会,我们若能对未来充满信心抱有不灭的信念,且能用自己的力量去助燃这星星之火,就是一个有益于民族的人,是一个时代的守望者和燃灯人。

40、

有翅膀,就有天空;没有翅膀,就用心去飞翔。世俗羁绊不住诗人的思想。

作家,要想被后人记住,就要有他们值得阅读的作品。

作家,是原唱者,发现者,不是奶娘,忌嚼饭喂人……

共 240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为人为文者,只有善于思考,才能将某一刹那思想智慧与文学现实碰撞出来的火花,以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带着哲学的思考,以及对文学环境与现状,甚至是人性和社会的善意叩问。读这些案边语丝,我仿若能看见作者彼一时书写这些珍珠般文字时的神情,带着对文字的敬畏之心。这些文字的形成,一定是在不同的环境和心境以及不同的角度之下完成的,但是相同的是都带着作者对于文学世界的悲悯情怀。丝雨般的私语,读来让人的内心受到了渲染和启迪,然后不由自主地问一问自己:这才是真正的为文者的姿态,你有吗?欣赏由一枚枚珠贝串联起来的华章,荐阅!【:一朵怜幽】

1楼文友: 20:10: 8 有思想,有见解,有味道。值得一读!!!! 以文字表达我的心声

灯盏花药业哪家好

云南生物谷药业灯盏细辛

云南生物谷产品有哪些种

肠胃敏感是不是病
怎样确诊骨质疏松
心绞痛要注意些什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