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金雀山下的追忆散文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19-09-06
摘要:站在金雀山脚下,追忆华东人们浴血奋战的历史,俯瞰像一枚新星般冉冉崛起的美丽如画的新临沂,感受着新生活的日新月异和波澜壮阔,心情异常澎湃。革命先烈们用自己的鲜血给我们铺了条金光大道,给我们创造了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的幸福而美好的新生活。给我们创造了和平发展、友好共存的新环境。我们无以为报,唯有更加珍惜,唯有努力上进,唯有不断传承,唯有开拓创新……把“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像传递火炬一半地代代相传,并予以发扬光大,为建立一个强大繁荣富强和谐美丽的新中国,为让世界充满爱和和平而努力奋进。
清明,是个让人忍不住悲伤的日子,让人无法不去缅怀那些曾经鲜活如今随风流逝了的生命。它们或亲或友或完全不相干,但却值得所有人去铭记。因为,它们的名字叫烈士!它们为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用生命做了奠基!
山东省临沂市城区的金雀山脚下、沂河西岸坐落着著名的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清明节前后的陵园内,风景如画:东风和煦,野花遍地,绿草如茵,朵朵樱花正绚烂。清明那天园门大开,自由出入,我随着川流不息的人群涌入,无暇赏花。看他们或抬着花圈,或佩戴白花,或手握黄花、白菊,走到罗炳辉、王麓水、刘炎、张元寿、陈明、常恩多,汉斯.希伯等烈士墓前,静默三分钟,献上花束,深深三鞠躬,表达对革命烈士的深切悼念。我也忍不住加入队列、对那些亡灵们表达了崇高的敬意。
沐浴在庄严而肃穆的气氛中,我心情沉重地随着人流前行,先后参观了革命烈士纪念塔、革命烈士纪念堂、革命战史陈列馆、烈士事迹陈烈馆以及罗炳辉、王麓水、刘炎、张元寿、陈明、常恩多,汉斯.希伯等著名烈士墓,还有罗炳辉将军的石像亭。
来到阔45米,进深19.6米,高21.4米的革命烈士纪念堂,堂内迎门竖一石碑,我逡巡靠前、瞻仰了镌刻正面其上的周恩来的题词:“人民革命的烈士们永垂不朽”几个大字,背面则是为任弼时题词:“你们的功绩永垂不朽”。皆虬劲有力、笔力不凡。在碑前两侧,观看了陈例着的王麓水、赵铺、刘炎、张元寿4位烈士的半身石质浮雕像,惟妙惟肖!
堂内东西两面正中陈着着两块巨大的联碑,直通堂顶。碑上镌刻着62576位烈士的英名,其中县团级以上的烈士 72名。他们都是大革命时期至解放战争时期,在以沂蒙山区为主的山东以至华东各地英勇捐躯或积劳成疾逝世的,其中有 万多是沂蒙山区人,其余的来自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有的则是来自外国的国际主义战士。可见沂蒙人的战功是多么地卓著!
让我心灵感到十分震撼的是革命烈士纪念塔里里外外的那些浮雕,既有与日本鬼子激烈战斗的场面,也有被俘后受尽严刑拷打和摧残的血腥场面,既有与敌人直面交锋,甚至肉搏的场面,也有与鬼子斗智斗勇,情急之下吞下机密文件的刻画……令人仿佛走进历史的真实画面。
我在一块浮雕下站了很久,看着看着,眼泪差点流下来。浮雕上刻得是,八个勇士被日军俘掳后受虐的情景:每四个人被吊在一个柱子上,穿着单薄却补满补丁的衣服,挺着发亮的胸膛,胳膊和手脚都被链子傅住,五条狼狗正疯狂地围着他们啮咬,一条硕大的狼狗正凶恶地撕裂着一个俘虏的胸膛,另一个俘虏的膝盖被撕扯的只剩下骨头,血顺着小腿在大滴大滴地流淌,脚旁的狼狗正在吞噬着地上成滩的血迹,惨不忍睹。有人早就昏过去了,有人在痛苦中还在圆睁双目,有人则对着身旁狞笑的日本兵破口大骂。看着自己的同胞受虐,激起了心中对侵略者的无限仇恨,真想当面给那些惨绝人寰的侵略者两个耳光,然后把他们丢到大海里喂鱼去。也深为革命先驱们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折服。
浮雕下部亭壁上分别为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军政委员会的题词,山东省政府建塔碑文,鲁中南区党委、行署、军区、军区司令部和政治部题写的碑文,及刘少奇、朱德、刘伯承、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题词。从而,生动而详尽地记录了华东人民为革命的胜利而做出的英勇奋斗和流血牺牲的那一段光辉的历史,让我在生动形象的多重的画面前又重温了一遍血淋淋的革命奋斗史。
看着一幅幅生动逼真的浮雕画卷,数着那些密密麻麻的烈士名字,心底里充满了对侵略者丑恶嘴脸的憎恶,对那些革命年代英勇的人们的不怕牺牲、顽强与敌人战斗到底的大无畏精神感到无限崇敬和万分爱戴,对英雄们的壮举心存感激。没有它们的流血牺牲,何来今天幸福美满的日子?没有它们的艰苦卓绝,何来今天我们的山河壮丽?
夕阳西下,静静地拜别了那些镌刻隽永的烈士墓园,毛阿敏的那首《历史的天空》在心里流成一股小溪,然后在空中飘荡、四散: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湮没了荒城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长江有意化作泪,长江有情起歌声/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思绪就随着旋律的起伏,飘向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曾几何时,侵略者的铁蹄踏破我广袤而美丽的山河,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势,赶跑了侵略者,建立了新河山。曾几何时,我们英勇无畏的中国人民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飞机加大炮、武装到牙齿的帝国主义,建立了新中国。曾几何时,党制定了至关重要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农村包围城市’等一个个耳熟能详但闪跃着智慧辉光得科学路线,引领着劳苦大众最终走向了胜利的峰巅。
八年的抗战之路,可以说是中国人民从血泊中踏过来的,无数先烈用自己的鲜血写出了胜利的欢歌,无数大众用自己的身躯铸就一座历史的丰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仅临沂地区,我党我军就先后在这里创建了滨海、鲁中、鲁南革命根据地。刘少奇、陈毅、罗荣桓、徐向前、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经在这里工作过。
当时根据地420万人,有20多万人参军参战,100多万人次拥军支前;有10万多名革命烈士在这里献出了宝贵生命。革命战争年代,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涌现出一大批的战争和支前的先进模范。至今,沂蒙红嫂、沂蒙六姐妹等一大批支前的先模人物还在激励着沂蒙人踏着它们的足迹奋勇前进!
回顾从九一八事变到抗战胜利这八年的历史,回顾华东人民为革命的胜利而浴血奋战、流血牺牲的历史,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中华民族受外来强敌的侵略、 的痛苦,深深体会到了“落后就要挨打”,国家强大对人民的生产生活的重要。深切感念革命的胜利和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站在金雀山脚下,追忆华东人们浴血奋战的历史,俯瞰像一枚新星般冉冉崛起的美丽如画的新临沂,感受着新生活的日新月异和波澜壮阔,心情异常澎湃。革命先烈们用自己的鲜血给我们铺了条金光大道,给我们创造了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的幸福而美好的新生活。给我们创造了和平发展、友好共存的新环境。我们无以为报,唯有更加珍惜,唯有努力上进,唯有不断传承,唯有开拓创新……把“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像传递火炬一半地代代相传,并予以发扬光大,为建立一个强大繁荣富强和谐美丽的新中国,为让世界充满爱和和平而努力奋进。
共 25 1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金雀山下的追忆》一篇充满情感的散文。在“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时节,作者来到了山东省临沂市城区的金雀山脚下、沂河西岸坐落着著名的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在布满布满黄花、白菊场景中,作者回顾了那些烈士的英雄壮举,同时也描写了烈士陵园的布局和结构,感慨道:“革命先烈们用自己的鲜血给我们铺了条金光大道,给我们创造了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的幸福而美好的新生活。给我们创造了和平发展、友好共存的新环境。我们无以为报,唯有更加珍惜,唯有努力上进,唯有不断传承,唯有开拓创新。”一篇追祭革命烈士的文字,值得我们回味的文字,散文笔墨流畅,语言质朴,佳作,推荐共赏!【:木石语】
1楼文友: -1 17:44:24 问候作者,创作愉快!
2楼文友: -1 17:44:42 一篇追祭革命烈士的文字,值得我们回味的文字,散文笔墨流畅,语言质朴,佳作,推荐共赏!
楼文友: -1 17:45:25 期待更多精彩点缀心灵,展示你的风采!
4楼文友: -1 19:04: 8 谢谢审核,问好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小儿积食发热的症状
小儿积食发热消化不良怎么办
小儿食积发热表现
通心络胶囊效果微信小程序快速开发
小便发黄喝什么好
上一篇:茅盾文学奖很矛盾
上一篇:笔尖深夜随想杂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