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赤子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20-01-22
关中赤子,是我网络上的一个文友;虽平日相交不多,但由于皆是性情中人,惯于坦诚相待,是故来往以兄长相称。
赤子兄,陕西澄城人,现居渭南。姓高,单字为明。为人正直、爽朗、宽厚、稳健,行事果敢,善良热情,颇有侠士和兄长风范。
因为多年的文坛耕耘,如今的他已是小有成就。是中国青年诗人协会会员、渭南市作家协会会员,几年前就曾有小说集《不惑的秋天》、诗集《摇曳的风铃》(合著)问世。
还清楚的记得,相遇之初赤子兄便真诚地以书馈赠。
当时的我,虽由衷地感念这份欣赏和信任,却终未能写下只言片语给他;因为刚刚接触文字不久的我,实在是感觉有些捉襟见肘、力不从心,故不敢恣肆。但,说实话,许多年来内心一直不安,总是觉得欠了兄长的一份情。
其实,于兄长的感激之心,不仅仅是因为赠书,也还有多年来文字上他对我的鼓励、帮助和提携。
总是觉得人之相交,缘字当头,一切都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说不定有些人的相遇还就是前缘的延续呢,所以才会没有陌生感,彼此间只有亲切和信任,就像赤子兄诗句里说的。
“不管哪个渡口/有缘的人/总会相逢。”
这相逢是一种命定,无关风月及其他,真性情的人会懂。
而今他又出版了诗集《窑变的泥土》,真是由衷地为他高兴。于他,这是生命里一件可喜可贺的大事,是多年笔耕不辍的成果;于我,倒正好是补了这多年留在心上的遗憾了。
其实,写这篇文字的时候还特意地去网上查了查。
“赤子”,是指婴儿。老子言“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说得是道德修养深厚的人,就像“赤子”一样的心地善良、纯洁。它是一块莹白的玉,没有华美和耀眼,却有着一种清澈的魅力,除了纯洁、真诚、善良、自然等,还有对世间万物的好奇心,也就是用求索的心态,来追求真理。
看来,兄长的名字起得真是恰如其分了。
诗集的电子档已经发过来有些日子了,因为怕自己的内心浮躁难以成文,所以迟迟都未动笔。
终于,选择在这个清朗又纯净的秋日午后,放下一切繁冗和纷乱,怀一颗虔诚之心,安静阅读。
读一颗跋涉在风雨路上的诗心,也读一腔铺洒在人生画卷上的豪情。
感染着散落在字里行间的豪迈和炽热,那颗赤子之心,可鉴日月。
这一本《窑变的泥土》一共分了四部分:心灵独语,花香淡淡,流金岁月和爱情风帆。那么,我的这篇赏析文字,也就沿着这样的脉络走下去了。
1、
心灵独语。以良知为魂魄,以道义为责任的担纲。
赤子兄的这部诗集,开篇即是这一首作为书名的《窑变的泥土》,足可见其性格上的率性爽直,以及这首诗在他心目中的分量。
“扎根于泥土/将生活的血泪汗水/连同尘埃身上的汗渍泥污/捏成另一个自己/装入社会的火炉/煅烧”
在这熔炉的煅烧中,泥土或窑变为精致,当然也可能是成为一件残物;但无论怎样,它实质的变化重在其内而轻于表。
这首诗的意境里,赤子兄甘意把自己比做最朴实的泥土,颇自觉自醒地投入到社会的大熔炉中,经烈火淬炼的考验,置死地而后生。
他在文字里是这样写的,实际上给我的感觉,他人生之路的每一步迈进也是这样一点点做到的。
说实话,与赤子兄的交往,最先让我敬仰的是他的人格。
他踏实、勤奋、立足于现实和根本;他外冷内热,藏有一腔火热又赤诚的情怀。
他热爱生命和生活,从不敷衍,不懈怠,更不萎靡。做事无论成败,都敢于担当,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和满怀的 。
他的信念也是异常坚定的,坎坷和风雨从不能让他怯步。无论是于人生,还是于文字,他都是一身凛然的正气和执着。
他信守着,追求着,也不停地蜕变着,如蚌之含沙,如茧之成蝶。
他一步一个脚印地坚持着自己的梦想,走自己选择的路,他的这份执着和上进让我感动。
他活得坦诚真实,也更活得清醒自知。虽明白凭一己之力不能改变什么,却也从未停止过呐喊和歌唱。
他眼里的社会“本真的依旧归于本真”,独醒的人,“就得在奔向所谓的文明里/备受煎熬”,在“看不透悟不开醒不来”的时候“只能让思想的银针刺穿现实的死穴。”
他的诗句里,既有对现实的无奈和愤慨,也更有对底层人的悲悯和关注,以及对现状的无语批判和深深诘问。
在这样一个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时代,他期待着能用思想的银针刺穿现实的死穴,让清醒者们更清醒,让麻木者们一点点从麻木中醒来。
看得出,诗歌于他不单单是一种爱好,一种发自心底的倾诉,也更是一种对整个社会和人类沉甸甸的道义和责任。
那一首《一切的疼痛在春天加剧》,更能让人读出他心里这种悲悯情怀的厚重和深度。
“走失的桃花是我失散多年的小妹/扛着行李打工归来的兄弟找不到远去了的故乡。”
“正义良知/温良恭谦让/这些老古董找不到各自的位置。”
“除了交易,没有什么可以统领一切。”
说实话,读这样的诗语,心情很难不沉重,不复杂,不陷入深一层次的思考,并怀一丝隐隐的刺痛感。
难道我们真得应该相信那些美德和美好,就这么的在物质和经济大潮地冲击下,被彻底又无情地堙没了吗?!
不,一颗颗不甘麻木和冷漠的心,始终会相信美好的存在;且知道,星星之火,亦可燎原。
在这首诗里,我们看到了赤子兄直面现实,内心里不平静的波澜,以及对这种现状委婉却又深刻的批判。
人心及精神上的麻木和物质化的攀比,更让这个世界渴望着真情和温暖的存在。也许这呼声太过微渺,刺不穿现实里冷漠的坚冰,但却依旧可以让人看到那一腔挣扎着奔向光明和美好的情怀。这情怀,值得期待。
一首《寻找地址的麦秸》,同样寄予了赤子兄对民工兄弟的大爱深情。
麦秸是一个人的网名,失了地址的现状注定了他漂泊无依的命运,从题目就可以感知到这份漂泊的沧桑和沉重。诗歌中,麦秸的辗转飘零被形象生动地融入了文字,而赤子兄心中悲悯天下苍生的大爱情怀亦是了然。
“行囊总与远行结伴/思念总与故乡结伴。”“游子的心时刻悬停在故土的上空/抛洒下点点思念的泪花。”“飘零没有地址/心灵寻有归宿。”
想那归宿是梦中的归期如梦吧,那归宿也是梦中家的方向,更是亲人们生生不息的呼唤;没有地址的麦秸,把思念鼓成满胀的帆,日日夜夜朝向家的方向,抵达靠岸。
让我们真诚地祝福麦秸吧。
那一首《石工号子》,也是赤子兄心有大爱最好的明证。
“是对艰辛的呐喊吗/还是对血汗的能量爆发/响亮了千年的号子/锤炼着垫江满腹的胸襟。”
“石工的号子让眼前的岁月/朦朦胧胧了起来/一股力量在心底久久地久久地升腾/嘟嘟唔嘟嘟唔/嘟嘟唔嘟嘟唔。”
是不是像在听一个古老又动人的故事?!
每一个字眼里都渗透着石工心中的豪迈和沧桑,也还有那些纷乱在岁月深处的血雨腥风……
那号子穿越千年,震撼了灵魂,也震疼了现实里日渐麻木的一颗心。
感觉文字真是成了赤子兄传播正义和善良的火种, 昂扬也深邃厚重。其实,这又何尝不是他于人生的态度呢。
文字于他,就像是手上的一把解剖刀,他不仅用来剖析世相,也用来解剖自己。
在《拒绝和接受》中,他如是说。
“因为我的心始终发烫/能始终坦然面对世俗的冰川/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懂得拒绝学会接受。”
看得出,这是他发于心的真挚。文字里的他是透明的,像水。纯净、清醒,亦有包容。他这样的情怀,很难让人不赞佩,不敬仰。
同样触动我的还有那一首——《卑微是大地颁发的名片》。
“卑微从不猥琐/平凡绝不苟活。”“即使化作一粒尘埃/也要干干净净/和青山一样的巍峨。”
我想,这不仅是一个人之于人生的态度,也更是一个人人格和信仰上的高度。
此刻,无论是以卑微的生命体存在,还是以平凡的心态面对,都不失为一种信念上的高贵和真实。
无论是以怎样的姿态行走于世间,都不能丢掉为人的尊严和自信。
他说,《人生如烟》。但,绝不虚度。他热爱着生命里的每一天。
他说“翻遍岁月所有的口袋/也无法找到从前。”
说不出为什么,特别喜欢这一句。刚一读到,记忆就仿佛被岁月的烟尘和沧桑笼罩着,心也莫名地被一种情绪控制,抓紧,难免不感慨。
虽然人生如逝水东流,不可追,不复回;如烟尘一缕的轻盈易逝,但,在感慨的同时,我们还是做到了悲而不殇地珍惜着当下,珍惜着生命存在的每一天。
赤子兄的诗语是实在又生动的,像扎根于泥土的庄稼。他习惯于把自己诗人的敏锐立足于现实,立足于生活的广阔,用良知和正义书写,讴歌、批判或是警醒。
《在冬夜进行》,这是一首读来颇有些意思的小诗。
“给九门提督大人花一点银两/然后让他下一道命令。”
“冬夜巡城护卫/不得懈怠/角角落落都要翻遍/不管是躺在哪里的孩子/也不管她们是不是拿着火种取暖/都务必差她们回安仁坊。”
看来他是要为了那些无家可归的孩子们,而用最世俗的方式向提督大人行贿了。
因为不明白安仁坊是个什么东东,还特意去网上查了查。
原来这安仁坊在古长安里是一个不受管制的幸运坊,里面有梨园,整天吹吹打打热闹非凡的。
想必这安仁坊是能收容孩子们的流浪了,收容他们人生的残缺不全,颠沛流离和孤苦无依。
也真亏得大哥能有这样悲悯的想法和苦心了,但是我总觉得花一点银两要办这事儿多少会有些困难,就搁现在来说吧,这个点儿怎么也不能太小,如果太小那个九门提督大人能鸟你么!
赤子兄的诗语,总是能让人品味到源于现实生活的哲思,读来倍感亲切、真实。
感觉他是一个热爱生命,用心书写的人。多年来,他痴迷于文字,潜心修炼。其实,他对文字的热爱似乎更甚于生命。
在人生的方圆变幻间,因为用心,他总是能抓住瞬息间的灵感,思考并感悟。
那一首《我愿做一尾烂死的鱼》,就是基于这样一种对现世的观察和思考。一声声都是他源自灵魂深处的呼喊,其虔诚振聋发聩,苍天可感。
“不记得谁曾经说过/地球最后的一滴水将是人们的眼泪/一滴泪怎能拯救人类不断攫取的这贪婪的本性/一滴泪怎能洗刷这噬虐自然的灵魂。”
他是在用一种激愤的情绪和态度呼唤,祈求着能唤醒那些还未完全失了良知,麻木了灵魂的人。为了唤醒,他甚至愿意让自己成为那尾烂死在泥淖里,而无葬身之地的鱼。
感觉诗人之痛,也许正是这种“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的殇痛了。
读这样的诗语,犹如感悟杜鹃啼血的疼痛无奈和誓死挣扎,沉重,更难免沉痛。
其实,他心里不仅仅有对整个社会现实的诘问,也更有对自己灵魂的捶打和叩问。
“面对房子/我不能违心地再做奴隶/我们已经站起来了/举手投降不是我们的性格”
“面对正在上学的孩子/我不能说出那些无用的话语/尽管这些话来自我的肺腑/和生活真实的检验。”
感觉赤子兄掩在诗句里的心酸和无奈真是可见一斑了。
其实他诗里的感慨,又何尝不是现实生活里改变不了的酸楚和无奈呢。住房、教育、医疗、卫生,环境、健康等生计上存在的种种问题,真是让人深感力不从心,感觉无语悲痛,可除了面对,却又别无选择。
于是,在这种无奈的挣扎和酸楚里,也不得不颇为自嘲地说上一句。
“我是一个不诚实的70后/面对这些,我只能说我自己。”
想想大哥这感慨究竟能引起多少颗心的共鸣啊!
哲人总在告诉我们,在改变不了状况的时候,与其纠结难过,不如就此放下,安心接受。
世上一遭,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不能计较的就干脆不要去计较。不管身体里是否还生有那根傲骨,每个人都不得不为现实而折腰。这是无奈,更是不争的事实,多说多想都是无益。
但,还是必须要承认一点:无论怎样的情况下,赤子兄的诗语都不是晦暗的,也更不是无病呻吟的小情小调;他的诗里总有着阳光的色彩和穿透的力量,是如他人一样的浩气凛然。
虽然他的诗看上去显得言语直白,通俗易懂,但一点也不影响内里所蕴含的大气魄、大情怀。文如其人,言为心声,在他心中,道义和责任早已强壮成一座最坚实的堡垒。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华章”,我想,这句诗形容他也实不为过。
他说,诗人是“不拿红包的解剖者/不需鲜花掌声的歌唱家/是诗歌处女地的拓荒者/是独来独往的自由思考者。”
总感觉,一个写作者正是用自身人格的高贵铸就着文字里的纯洁和辉煌。像他笔下的那块璞玉,经过沧桑的雕琢历练而一天天变得剔透、美好。
“你的华美紧紧地包裹在坚硬的外表之下/你的心地是曾经历炼铸造的温润/只知道你的质地异常倔强/你的棱角来自天命/不惑中依然分明。” 共 100 8 字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作者雁过无痕老师和作品中的关中赤子老师都是我熟悉的文友。赏析《心织锦绣,歌一腔赤子情怀》一篇情深意切的诗韵情怀有如涓涓流水跳跃在读者的眼前,飞溅起层层浪花,轻盈地跃然纸上,令人眼目一新,心灵一颤。这是一篇诗歌赏析的美文,赏析源自关中赤子老师的诗集《窑变的泥土》一书而题,一个质朴淳厚的名字,极富有神秘的诗意画卷,在四个层次分明中演绎诗歌的意境,传神入画。我也酷爱诗歌,读这篇作品有如融进诗歌的殿堂,品阅诗人独具匠心和执著的追求,是这篇精美作品的真情实感。作者列举了诸多的精美诗歌段落,优美的诗句和精彩细腻的解析使人不忍离去。心灵独语、花香淡淡、流金岁月、爱情风帆,一曲人生岁月不老的情怀,用心感悟赤子真情!赏析纯美细腻,有如穿越在诗韵时空翻滚的云海,令人心绪飞扬。欣赏新作!推荐赏阅!建议加精!【编辑: 伊 蕊】【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91719】
1 楼 文友: 2014-09-17 00: 1:27 辛苦了妹妹!佳作赏析!创作辛苦了!伊蕊问好! 时光里流淌着的是故事的足迹。
回复1 楼 文友: 2014-09-19 17:00: 8 谢谢伊蕊姐,辛苦你了,问侯周末!
2 楼 文友: 2014-09-17 15:1 :48 祝贺妹妹作品获精!值得回味!欣赏学习!祝妹妹创作愉快! 时光里流淌着的是故事的足迹。
回复2 楼 文友: 2014-09-19 17:01:0 与姐姐共勉,一路同行。
楼 文友: 2014-09-20 20:52:57 满纸肺腑言,浓浓文友情!谢谢雁过无痕!文学路上有你,真好! 70后,文学男,关中人,市级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青年诗人协会会员。一个正在修炼中的文学发烧友。
回复 楼 文友: 2014-10-08 10:57:49 不客气,赤子大哥。友情是源于感恩,也是源于彼此的理解和欣赏。愿天天快乐,愿文坛耕耘喜讯连连。月经量大什么原因广东中医白癜风医院河源妇科医院地址
赤子兄,陕西澄城人,现居渭南。姓高,单字为明。为人正直、爽朗、宽厚、稳健,行事果敢,善良热情,颇有侠士和兄长风范。
因为多年的文坛耕耘,如今的他已是小有成就。是中国青年诗人协会会员、渭南市作家协会会员,几年前就曾有小说集《不惑的秋天》、诗集《摇曳的风铃》(合著)问世。
还清楚的记得,相遇之初赤子兄便真诚地以书馈赠。
当时的我,虽由衷地感念这份欣赏和信任,却终未能写下只言片语给他;因为刚刚接触文字不久的我,实在是感觉有些捉襟见肘、力不从心,故不敢恣肆。但,说实话,许多年来内心一直不安,总是觉得欠了兄长的一份情。
其实,于兄长的感激之心,不仅仅是因为赠书,也还有多年来文字上他对我的鼓励、帮助和提携。
总是觉得人之相交,缘字当头,一切都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说不定有些人的相遇还就是前缘的延续呢,所以才会没有陌生感,彼此间只有亲切和信任,就像赤子兄诗句里说的。
“不管哪个渡口/有缘的人/总会相逢。”
这相逢是一种命定,无关风月及其他,真性情的人会懂。
而今他又出版了诗集《窑变的泥土》,真是由衷地为他高兴。于他,这是生命里一件可喜可贺的大事,是多年笔耕不辍的成果;于我,倒正好是补了这多年留在心上的遗憾了。
其实,写这篇文字的时候还特意地去网上查了查。
“赤子”,是指婴儿。老子言“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说得是道德修养深厚的人,就像“赤子”一样的心地善良、纯洁。它是一块莹白的玉,没有华美和耀眼,却有着一种清澈的魅力,除了纯洁、真诚、善良、自然等,还有对世间万物的好奇心,也就是用求索的心态,来追求真理。
看来,兄长的名字起得真是恰如其分了。
诗集的电子档已经发过来有些日子了,因为怕自己的内心浮躁难以成文,所以迟迟都未动笔。
终于,选择在这个清朗又纯净的秋日午后,放下一切繁冗和纷乱,怀一颗虔诚之心,安静阅读。
读一颗跋涉在风雨路上的诗心,也读一腔铺洒在人生画卷上的豪情。
感染着散落在字里行间的豪迈和炽热,那颗赤子之心,可鉴日月。
这一本《窑变的泥土》一共分了四部分:心灵独语,花香淡淡,流金岁月和爱情风帆。那么,我的这篇赏析文字,也就沿着这样的脉络走下去了。
1、
心灵独语。以良知为魂魄,以道义为责任的担纲。
赤子兄的这部诗集,开篇即是这一首作为书名的《窑变的泥土》,足可见其性格上的率性爽直,以及这首诗在他心目中的分量。
“扎根于泥土/将生活的血泪汗水/连同尘埃身上的汗渍泥污/捏成另一个自己/装入社会的火炉/煅烧”
在这熔炉的煅烧中,泥土或窑变为精致,当然也可能是成为一件残物;但无论怎样,它实质的变化重在其内而轻于表。
这首诗的意境里,赤子兄甘意把自己比做最朴实的泥土,颇自觉自醒地投入到社会的大熔炉中,经烈火淬炼的考验,置死地而后生。
他在文字里是这样写的,实际上给我的感觉,他人生之路的每一步迈进也是这样一点点做到的。
说实话,与赤子兄的交往,最先让我敬仰的是他的人格。
他踏实、勤奋、立足于现实和根本;他外冷内热,藏有一腔火热又赤诚的情怀。
他热爱生命和生活,从不敷衍,不懈怠,更不萎靡。做事无论成败,都敢于担当,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和满怀的 。
他的信念也是异常坚定的,坎坷和风雨从不能让他怯步。无论是于人生,还是于文字,他都是一身凛然的正气和执着。
他信守着,追求着,也不停地蜕变着,如蚌之含沙,如茧之成蝶。
他一步一个脚印地坚持着自己的梦想,走自己选择的路,他的这份执着和上进让我感动。
他活得坦诚真实,也更活得清醒自知。虽明白凭一己之力不能改变什么,却也从未停止过呐喊和歌唱。
他眼里的社会“本真的依旧归于本真”,独醒的人,“就得在奔向所谓的文明里/备受煎熬”,在“看不透悟不开醒不来”的时候“只能让思想的银针刺穿现实的死穴。”
他的诗句里,既有对现实的无奈和愤慨,也更有对底层人的悲悯和关注,以及对现状的无语批判和深深诘问。
在这样一个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时代,他期待着能用思想的银针刺穿现实的死穴,让清醒者们更清醒,让麻木者们一点点从麻木中醒来。
看得出,诗歌于他不单单是一种爱好,一种发自心底的倾诉,也更是一种对整个社会和人类沉甸甸的道义和责任。
那一首《一切的疼痛在春天加剧》,更能让人读出他心里这种悲悯情怀的厚重和深度。
“走失的桃花是我失散多年的小妹/扛着行李打工归来的兄弟找不到远去了的故乡。”
“正义良知/温良恭谦让/这些老古董找不到各自的位置。”
“除了交易,没有什么可以统领一切。”
说实话,读这样的诗语,心情很难不沉重,不复杂,不陷入深一层次的思考,并怀一丝隐隐的刺痛感。
难道我们真得应该相信那些美德和美好,就这么的在物质和经济大潮地冲击下,被彻底又无情地堙没了吗?!
不,一颗颗不甘麻木和冷漠的心,始终会相信美好的存在;且知道,星星之火,亦可燎原。
在这首诗里,我们看到了赤子兄直面现实,内心里不平静的波澜,以及对这种现状委婉却又深刻的批判。
人心及精神上的麻木和物质化的攀比,更让这个世界渴望着真情和温暖的存在。也许这呼声太过微渺,刺不穿现实里冷漠的坚冰,但却依旧可以让人看到那一腔挣扎着奔向光明和美好的情怀。这情怀,值得期待。
一首《寻找地址的麦秸》,同样寄予了赤子兄对民工兄弟的大爱深情。
麦秸是一个人的网名,失了地址的现状注定了他漂泊无依的命运,从题目就可以感知到这份漂泊的沧桑和沉重。诗歌中,麦秸的辗转飘零被形象生动地融入了文字,而赤子兄心中悲悯天下苍生的大爱情怀亦是了然。
“行囊总与远行结伴/思念总与故乡结伴。”“游子的心时刻悬停在故土的上空/抛洒下点点思念的泪花。”“飘零没有地址/心灵寻有归宿。”
想那归宿是梦中的归期如梦吧,那归宿也是梦中家的方向,更是亲人们生生不息的呼唤;没有地址的麦秸,把思念鼓成满胀的帆,日日夜夜朝向家的方向,抵达靠岸。
让我们真诚地祝福麦秸吧。
那一首《石工号子》,也是赤子兄心有大爱最好的明证。
“是对艰辛的呐喊吗/还是对血汗的能量爆发/响亮了千年的号子/锤炼着垫江满腹的胸襟。”
“石工的号子让眼前的岁月/朦朦胧胧了起来/一股力量在心底久久地久久地升腾/嘟嘟唔嘟嘟唔/嘟嘟唔嘟嘟唔。”
是不是像在听一个古老又动人的故事?!
每一个字眼里都渗透着石工心中的豪迈和沧桑,也还有那些纷乱在岁月深处的血雨腥风……
那号子穿越千年,震撼了灵魂,也震疼了现实里日渐麻木的一颗心。
感觉文字真是成了赤子兄传播正义和善良的火种, 昂扬也深邃厚重。其实,这又何尝不是他于人生的态度呢。
文字于他,就像是手上的一把解剖刀,他不仅用来剖析世相,也用来解剖自己。
在《拒绝和接受》中,他如是说。
“因为我的心始终发烫/能始终坦然面对世俗的冰川/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懂得拒绝学会接受。”
看得出,这是他发于心的真挚。文字里的他是透明的,像水。纯净、清醒,亦有包容。他这样的情怀,很难让人不赞佩,不敬仰。
同样触动我的还有那一首——《卑微是大地颁发的名片》。
“卑微从不猥琐/平凡绝不苟活。”“即使化作一粒尘埃/也要干干净净/和青山一样的巍峨。”
我想,这不仅是一个人之于人生的态度,也更是一个人人格和信仰上的高度。
此刻,无论是以卑微的生命体存在,还是以平凡的心态面对,都不失为一种信念上的高贵和真实。
无论是以怎样的姿态行走于世间,都不能丢掉为人的尊严和自信。
他说,《人生如烟》。但,绝不虚度。他热爱着生命里的每一天。
他说“翻遍岁月所有的口袋/也无法找到从前。”
说不出为什么,特别喜欢这一句。刚一读到,记忆就仿佛被岁月的烟尘和沧桑笼罩着,心也莫名地被一种情绪控制,抓紧,难免不感慨。
虽然人生如逝水东流,不可追,不复回;如烟尘一缕的轻盈易逝,但,在感慨的同时,我们还是做到了悲而不殇地珍惜着当下,珍惜着生命存在的每一天。
赤子兄的诗语是实在又生动的,像扎根于泥土的庄稼。他习惯于把自己诗人的敏锐立足于现实,立足于生活的广阔,用良知和正义书写,讴歌、批判或是警醒。
《在冬夜进行》,这是一首读来颇有些意思的小诗。
“给九门提督大人花一点银两/然后让他下一道命令。”
“冬夜巡城护卫/不得懈怠/角角落落都要翻遍/不管是躺在哪里的孩子/也不管她们是不是拿着火种取暖/都务必差她们回安仁坊。”
看来他是要为了那些无家可归的孩子们,而用最世俗的方式向提督大人行贿了。
因为不明白安仁坊是个什么东东,还特意去网上查了查。
原来这安仁坊在古长安里是一个不受管制的幸运坊,里面有梨园,整天吹吹打打热闹非凡的。
想必这安仁坊是能收容孩子们的流浪了,收容他们人生的残缺不全,颠沛流离和孤苦无依。
也真亏得大哥能有这样悲悯的想法和苦心了,但是我总觉得花一点银两要办这事儿多少会有些困难,就搁现在来说吧,这个点儿怎么也不能太小,如果太小那个九门提督大人能鸟你么!
赤子兄的诗语,总是能让人品味到源于现实生活的哲思,读来倍感亲切、真实。
感觉他是一个热爱生命,用心书写的人。多年来,他痴迷于文字,潜心修炼。其实,他对文字的热爱似乎更甚于生命。
在人生的方圆变幻间,因为用心,他总是能抓住瞬息间的灵感,思考并感悟。
那一首《我愿做一尾烂死的鱼》,就是基于这样一种对现世的观察和思考。一声声都是他源自灵魂深处的呼喊,其虔诚振聋发聩,苍天可感。
“不记得谁曾经说过/地球最后的一滴水将是人们的眼泪/一滴泪怎能拯救人类不断攫取的这贪婪的本性/一滴泪怎能洗刷这噬虐自然的灵魂。”
他是在用一种激愤的情绪和态度呼唤,祈求着能唤醒那些还未完全失了良知,麻木了灵魂的人。为了唤醒,他甚至愿意让自己成为那尾烂死在泥淖里,而无葬身之地的鱼。
感觉诗人之痛,也许正是这种“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的殇痛了。
读这样的诗语,犹如感悟杜鹃啼血的疼痛无奈和誓死挣扎,沉重,更难免沉痛。
其实,他心里不仅仅有对整个社会现实的诘问,也更有对自己灵魂的捶打和叩问。
“面对房子/我不能违心地再做奴隶/我们已经站起来了/举手投降不是我们的性格”
“面对正在上学的孩子/我不能说出那些无用的话语/尽管这些话来自我的肺腑/和生活真实的检验。”
感觉赤子兄掩在诗句里的心酸和无奈真是可见一斑了。
其实他诗里的感慨,又何尝不是现实生活里改变不了的酸楚和无奈呢。住房、教育、医疗、卫生,环境、健康等生计上存在的种种问题,真是让人深感力不从心,感觉无语悲痛,可除了面对,却又别无选择。
于是,在这种无奈的挣扎和酸楚里,也不得不颇为自嘲地说上一句。
“我是一个不诚实的70后/面对这些,我只能说我自己。”
想想大哥这感慨究竟能引起多少颗心的共鸣啊!
哲人总在告诉我们,在改变不了状况的时候,与其纠结难过,不如就此放下,安心接受。
世上一遭,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不能计较的就干脆不要去计较。不管身体里是否还生有那根傲骨,每个人都不得不为现实而折腰。这是无奈,更是不争的事实,多说多想都是无益。
但,还是必须要承认一点:无论怎样的情况下,赤子兄的诗语都不是晦暗的,也更不是无病呻吟的小情小调;他的诗里总有着阳光的色彩和穿透的力量,是如他人一样的浩气凛然。
虽然他的诗看上去显得言语直白,通俗易懂,但一点也不影响内里所蕴含的大气魄、大情怀。文如其人,言为心声,在他心中,道义和责任早已强壮成一座最坚实的堡垒。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华章”,我想,这句诗形容他也实不为过。
他说,诗人是“不拿红包的解剖者/不需鲜花掌声的歌唱家/是诗歌处女地的拓荒者/是独来独往的自由思考者。”
总感觉,一个写作者正是用自身人格的高贵铸就着文字里的纯洁和辉煌。像他笔下的那块璞玉,经过沧桑的雕琢历练而一天天变得剔透、美好。
“你的华美紧紧地包裹在坚硬的外表之下/你的心地是曾经历炼铸造的温润/只知道你的质地异常倔强/你的棱角来自天命/不惑中依然分明。” 共 100 8 字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作者雁过无痕老师和作品中的关中赤子老师都是我熟悉的文友。赏析《心织锦绣,歌一腔赤子情怀》一篇情深意切的诗韵情怀有如涓涓流水跳跃在读者的眼前,飞溅起层层浪花,轻盈地跃然纸上,令人眼目一新,心灵一颤。这是一篇诗歌赏析的美文,赏析源自关中赤子老师的诗集《窑变的泥土》一书而题,一个质朴淳厚的名字,极富有神秘的诗意画卷,在四个层次分明中演绎诗歌的意境,传神入画。我也酷爱诗歌,读这篇作品有如融进诗歌的殿堂,品阅诗人独具匠心和执著的追求,是这篇精美作品的真情实感。作者列举了诸多的精美诗歌段落,优美的诗句和精彩细腻的解析使人不忍离去。心灵独语、花香淡淡、流金岁月、爱情风帆,一曲人生岁月不老的情怀,用心感悟赤子真情!赏析纯美细腻,有如穿越在诗韵时空翻滚的云海,令人心绪飞扬。欣赏新作!推荐赏阅!建议加精!【编辑: 伊 蕊】【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91719】
1 楼 文友: 2014-09-17 00: 1:27 辛苦了妹妹!佳作赏析!创作辛苦了!伊蕊问好! 时光里流淌着的是故事的足迹。
回复1 楼 文友: 2014-09-19 17:00: 8 谢谢伊蕊姐,辛苦你了,问侯周末!
2 楼 文友: 2014-09-17 15:1 :48 祝贺妹妹作品获精!值得回味!欣赏学习!祝妹妹创作愉快! 时光里流淌着的是故事的足迹。
回复2 楼 文友: 2014-09-19 17:01:0 与姐姐共勉,一路同行。
楼 文友: 2014-09-20 20:52:57 满纸肺腑言,浓浓文友情!谢谢雁过无痕!文学路上有你,真好! 70后,文学男,关中人,市级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青年诗人协会会员。一个正在修炼中的文学发烧友。
回复 楼 文友: 2014-10-08 10:57:49 不客气,赤子大哥。友情是源于感恩,也是源于彼此的理解和欣赏。愿天天快乐,愿文坛耕耘喜讯连连。月经量大什么原因广东中医白癜风医院河源妇科医院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