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历经人间沧桑路的年轻人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20-02-04

摘要:一个历经人间沧桑路的年轻人,以一种毅力与顽强,矢志不渝,终于找准自己的人生轨迹,表明只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定能有所为。 有人说,人生如一场梦。有灿烂辉煌,有虚幻漂渺,有迷茫浑噩;
也有人说,人生如一条河。有静静的浅滩,有深不可测的潭渊,有浪遏飞舟的激流;
还有人说,人生是一条路。有宽畅通达,有蜿蜒崎岖,有坎坎坷坷。
莫衷一是,众说纷纭。
我却认为:
日月星晨,白天黑夜,花开花落,春去春回,周而复始;风雪雷电,草木荣枯,河流山川,植物动物。。。。。。构成宇宙苍穹。
人,就是在这宇宙中间趟过。懵懵懂懂,跌跌撞撞。赤条条的来,赤条条的去。在有限的生命旅途中,走着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单如君,就是在走着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他不信鬼,不信邪,不搞歪门邪道。他相信科学的发展观,相信和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重视知识,重视人才。他有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与意志,在时乖命蹇的逆境中,他不委曲求全,不妥协退让,要走出自己的路。他认为,一个人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一定会找到自己人生的价值与空间,闯出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鲁迅先生说过:"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柳青也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属牛的投胎
197 年10月的一天,在一座山青水秀,充满灵秀之气,被风水先生视为"天鹅抱蛋"的村庄里,降临了一个眉目清秀的小伙子。刚落地,就传出声声清脆的啼哭之声。那哭声中有欢笑,有呼唤,有豪情。他似乎是向人们昭示,我这不速之客来到了你们的身边,你们欢迎我的到来吗?父亲因公外出兴修水利不在身边,无人照料母子俩。得讯后赶回家来,喜愧交加。一家老小喜笑颜开,庆贺单家有了继香火之后。这,就是不速之客单如君。
也许山川河流钟灵毓秀所至,小如君一百天逢人逗耍,就大闹大笑。聪明伶俐,圆圆的脸庞,浅浅的酒窝,人见人爱。
一二岁时,人们把他的小鸡鸡用一根稻草拴着,他不哭不恼,笑容可掬,挺好玩的。
那时候,正是啼饥号寒的时期。大人、小孩都饥饿难耐。
然而,命运之神不断的折腾着幼小的单如君。一次,又一次。
俗话说瓜儿吊大,娃娃哭大。劳动人家的子女就象阴棚里的苦瓜,涩涩的,酸酸的。当时正值热火朝天的大集体生产劳动,生产队几乎像管束犯人般,对劳动力的控制相当严格,不准社员随便旷工、误工。至于出工不出劲,就另当别论了。单如君的父母亲,连其六七十岁的祖父母都算劳动力,得天天出集体工。因此,未满周岁的小如君只能任其母亲用布条筋勒住胸脯,象拴牲口一样寄放在椅子上,关在屋子里,孤苦伶仃。一个个的上午和下午,望着天花板,在那里啼哭哀号,像生下来就无爹无娘一样。屎一把尿一把,任其自然。饥饿了,哭闹维持;干渴了,抓住大便往小嘴里添塞。命骞的孩子,就这样在岁月里熬煎着。刚刚二三岁时,村里破天荒的第一次办了一个幼儿班。凑巧,城里下放来一批知青,真乃及时雨。人们像第一次看到天上的月亮是圆的似的,做父母亲的,一股脑儿的把自己的孩子往幼儿园里塞,一下子收了三十多个。把十几平米的房子挤得满当当的。当时,村里劳动力看得重,仅仅安排一个知青照管。上了课还好说,一下课,一群孩子就象一群还没上篙的湖鸭,呀呀,哇哇,如狼突虎窜,东奔西跑。一天,单如君和小朋友一起玩耍,一切都感到新奇,有趣极了。大概因为饥饿的缘故吧!他们错把树根当作葛根放在嘴里咀嚼,以致三、五个孩子中毒。上呕下泻,三天二晚人事不醒。尤其是单如君,最甚。父母、亲和幼儿园的老师,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命不该绝。经医护人员全力抢救,他们终于起死回生。
奄奄一息的他,睁眼后第一个动作就是顽皮的,抿嘴一笑。似乎向众人宣告说:属牛投胎的人,还是活过来了!
时乖运蹇,到了四五岁时的一天,单如君感到腿软绵绵的。站立不起来,成了一个缺钙少铁的"软骨人"。父母急如星火,四方求医,时不我待。跑县城,访良医,求"马角",请巫术。多管齐下,土洋结合,阴阳相济。总算又逃过了一劫!
十几天后,他和伙伴们再一次欢蹦乱跳的一起玩耍了。
紧张,繁重的劳动,无休无止的开山造梯田运动,如火如荼的开展。喇叭响,红旗飘。人似海,歌如潮。人们象赶牲畜一样,一棍子赶上了山头。片甲不留。
当时大人、小孩都忍饥挨饿。一年上头,人平只有二三百斤稻谷。有人说,连壳吃掉都吃不了多少天。缺油少盐的。这时,头头们却还别出心裁,提倡搞小菜半边粮的节约运动。
真是活见鬼!寥寥无几,数得清的几粒米,还搞饭前一把米。简直不吃不是纯粹节约吗!一年上头,沾不到一星半滴猪油腥味儿,过着清心寡欲苦行僧的生活。不少人暗暗嘀咕。
人人饥肠漉漉。只好用厚厚的野菜、红薯、罗卜来填充肚皮。最最恼火的是小孩。一端到厚厚的菜饭碗,就像端的是一座搬不动的大山。见到就哭。然而,大人们也癞蛤蟆塞床脚,自身难保。难熬啊!夜以继日的工程运动,力不可支呀!山山岭岭,热火朝天,三天五日的劳动竞赛,紧锣密鼓的开展着。谁能敢抗衡。谁又愿意当孬种呢?何况你的工效低下,质量低劣,还要被抓你的阶级斗争,成为活靶子遭到批判呀!那简直大逆不道,毛骨悚然。
哪个晓得,披星戴月的奔波劳碌,战天斗地似绣花枕头般的劳动成果,老天爷竟然根本不买帐!一夜之间,"山雨欲来风满楼",梯土梯田,全土崩瓦解,面目全非,千疮百孔了。这,也许是对那些逆自然规律而动,根本不讲究科学发展观,盲目主义者的一种警戒与惩处吧!
可是,那些当权者们无视一切,不懂得风雨无情的道理呀!只图眼前锦上添花,功绩卓著啊!
大人们上了工地,娃娃们上学之余,也得早晚忙活着家里或生产队的活儿。从小成了劳动的一把好手。.
七八岁的孩子,瘦小乖巧,田间地头,就有了他们纤弱的劳碌的身影。割谷抱把子、插秧拔秧苗、分垄打行子。风里来雨里去,泥土里汗水里,简直生龙活虎的泥鳅。到了收获红薯季节,摇动着红薯碎丝机,胜似一个小大人。收晒公路上,禾坪里的红薯干,三、五十斤的担子,压在不足一米高,稚稚嫩嫩的孩子肩上,真不轻呀!跌跌撞撞,挑进挑去,走着"8"形的路,可费力啊!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家一年要晒上一万多斤红薯干,正处于孩童的单如君,功不可没呀!.
请不要忘却了,那是小菜半边粮,杂粮当主粮的时代啊!何况,这又是季节性强,任务重的工种。自然而然,农家孩子就早早当家了!
少乃不更事.
人们认识事物是遵循由表入里,由低级到高级的规律。学知识,也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两者同出一理。
单如君小学升到中学,当时,他的父母疲于奔命,在生命线上挣扎,无暇顾及他的学业,因而,造成他成绩低劣。这,也是为父为母者疏忽与过失啊!因小学底子不牢固,到了中学,科目多,任务重,他感到吃力。尤其那些英语单词,ABCDE和语法,枯燥乏味,学得头痛,还有历史地理,什么政治,背的头荤脑胀。因此,读书度日如年。好不容易熬到初中毕业,揣了一份肄业证回到家里。父母亲知道自己孩子的根底,没加责怪。
人生嘛!条条大道通罗马。非古人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他父母亲通情达理,打破"父母在,不远游"传统观念,顺从孩子意愿,"天空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单如君到广东打工。于是在南方闯荡二三年,广州、深圳、中山、珠海、东莞等跑了个遍。钱没捞到,但认识了不少朋友,见识不少人间之事,从而积累了人生阅历。回到家,走投无路时,凑巧,老虎打磕睡――机会难得。
单如君的叔叔买了一辆车缺帮手跑运输。单如君很快学会了驾驶技术,办妥证件,不久随叔叔单车驾驶了。
跑北方,下广东,一连几天不离车也心甘情愿。真是俏大姐坐飞机――美上了天。
人呀!真奇怪。自己乐意干的事儿,再苦再累都毫无怨言,甘心情愿。哪能和学校相比呢?学英语、学物理,单调乏味死了。尤其那英语的单词,语法,令人生厌,枯燥乏味。上一节课,是药王爷的嘴――吃尽苦头不说,没守纪律,老师还横吹胡子竖瞪眼,坐针尖一般啊!至今还刻骨铭心。
现在可好,一天到晚,跟车跑车,风霜雨雪,星夜兼程。他,任劳任怨。
驾驶着东风牌汽车,简直萧洒透顶了。
但是,一旦碰到汽车抛锚,或者出事故,就会焦头烂额。这,就是一锅米煮三年--难熬的事儿了。有什么办法呢?何况一年三百六十日,哪会天天如此?任其自然吧!炎夏酷暑,隆冬腊月,就心甘情愿的甩下膀子干嘛!
单如君十七八岁年纪,有的是力气。叔叔,多年的司机。斫轮老手,经验丰富。少年叔侄当弟兄。二人如一个方凳坐两人――亲密无间,关爱有加。
单如君人太嫩,耿直,吃得亏,可受不了气。常言道,狗肉吃,,狗屁闻不得。跑了三四年,因为一件小事和叔婶闹了别扭。于是赌气从叔叔那里回到了家,准备自己买辆车跑单帮。
当时家里生活拮据,姐姐正上高中,无经费来源。万般无奈,东拼西凑,从银行贷款,几条渠道相凑,结果花三万多元买了一辆二手车。
没多久,出事了!
公安抓他进了劳教所。
趟着浑水过
事端是这样引起的。 .
有了车,尽管是二手车,但敝帚自珍。何况欠债累累。单如君驾驶着自己的车威风八面,朝出晚归。跑了一段时间,似乎单枪匹马缺少点什么,特别是正处于豆蔻年华的小伙子,冷热病很自然。这天,热情顿减。有个叫朱阿水的亲戚要学跟车,不谋而合。朱阿水年长五六岁,鼠眉鼠眼,闲荡成性。父母事后才知道此事,阻拦为时已晚。
来了伙伴,有了偷闲的余地,他便左道旁门。单如君常和一个叫阿菊的女子打得火热,根本忘记车的主人是自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阿菊答应借给一万元还债。单如君信以为真,忘乎所以了。
那天,活该出事!
单如君和朱阿水开着车往水溪乡送砖块。途经一座陡坡,前面横着一辆外地车在路间收购桃子。几经交涉,却遭到对方拒绝。无奈,单如君费九牛二虎之力将车从边边上移了过出。险乎乎的。一辆载重车,几乎坠落坡下。
真是怨家遇到了对头。
卸货转来,那辆车还忙忙碌碌的收购,没走。憋足一肚气的朱阿水忍无可忍,小小的绿豆眼,眨呀眨的,自言自语说:"咳!狗日的,还没走。把我们整得够呛,有他们好瞧的。"
忽然,他又转过头,怂恿单如君说:"我们本乡本土的,还遭外乡人的气嘛!我们搞一搞他们,出出这口窝囊气!"单如君驾驶车,没有反应过来,不知他嘟嘟哝哝些啥,好半天才明白意思。
经过一怂恿,耳根子软了。本来年幼,况且法律意识淡薄,他不加犹豫的随和着:"是得教训教训一下!"
于是两人跳下车,要对方出油费,却遭到拒绝。双方激烈争吵,水都泼不进。眼看太阳西坠,气累交加,又急于赶路。二人砸了对方车灯和玻璃。朱阿水趁机拿走几百元钱。单如君胆小,不敢拿(对方口供证实)。当晚,外乡人报了案。添油加醋,游说无根的通报说,遭到抢劫,有好多好多的货款被抢。.
那些以耳代目,指鹿为马的公安,一听说出了抢劫犯,正是论功行赏好时机。
第二天,不由分说将单如君和朱阿水逮个正着。
他俩不明白犯了什么事。铐进派出所,请来记者,在电视台大肆炒作一番。炫耀说,严打运动中,公安们功劳卓著,简直甚嚣尘上。
公安认为的主犯朱阿水,却非常老到。趁公安吃饭之机,越窗逃跑了,杳无黄鹤。
擒贼先擒王。可是,跑了鱼儿,虾儿也算荤。单如君成了整个事件的祸患。
他,被关进了看守所。
父母亲得讯后失魂丧魄,跑到县城,威风凛凛的看管人员一毛不拔。说案情重大,有杀头危险。拒见。
送了上等烟,名牌酒,大大小小一些礼品,又找了熟人。一下子,衙门门槛矮了万丈。人,亲热多了。既没恐吓瞪眼,又搬板凳让座。不能见的"嫌疑犯",开了绿灯。见到一面。
难怪人们说,古往今来,钱能通神。今天,我才真正领教!
单如君泪如滂沱,泣不成声,羞愧难当。
看守所拘押一月之久。若我们犯事家属不一再催促,连犯事材料都从发案地点没送交上去。荒唐可笑!材料还要我们催。简直是我们甘心情愿坐牢,请人办案。自己心悦诚服把牢底坐穿。乃天下奇谈也。主犯逃走了,迟迟定不了案。
那个犯事所在地派出所,自以为发财机会到了,不捞个满贯,也要撑一下。死赖着不送材料。经过家属一再催办和交涉,后来才答复要单如君父母亲给那个魏姓公安送出一车水泥(约二吨),才放了行。
这,好象犯事者简直犯的是这些人的家法!

共 11 78 字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小说塑造了单如君这个不屈不挠奋斗的强者形象,从一系列实践中,把这个形象逐渐呈现给读者,催人奋进,发人深省。【编辑:耕天耘地】
2 楼 文友: 2010-02-25 08:57:20 谢谢各位评价!祝虎年大吉! 我是文学爱好者,喜欢追梦,热爱生活,热爱明天。营口治疗男科费用
银川治疗男科医院
苏州牛皮癣医院哪家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