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省省会A市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20-02-23

S省省会A市,是一个美丽的城市。
某大学校园内,大四学生张金燕和同学们正在做着外出实习前的准备。
大学四年的生活就要结束,面临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现实,张金燕有些迷茫,她不知道自己的未来是什么。
张金燕的爸爸妈妈都在省政府机关工作。按说,张金燕大学毕业后,找一个单位,还是比较轻松的。爸爸多次说过,会帮助她。她也相信,爸爸这个老机关有着很强大的关系网。毕业后,只要爸爸用心打理,找一份安定的工作并不是不可能。
张金燕从小跟随已经退休的奶奶生活,从六岁上学,一直是奶奶带着自己,爸爸妈妈就像客人一样,只在周末才有时间把自己接回家。
张金燕推开家门,奶奶在客厅听到燕子回来,欢快地问:“燕啊,放学了,实习的事情怎么样了?”
在奶奶面前,张金燕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她故意嘟着嘴,一边撒娇,一边回答:“哎呀,人家都要累死了,大家讨论了一上午,也不知道该去哪儿。”
奶奶端来一盘早就洗好的苹果,挑了一个又大又红的,递给张金燕:“燕啊,不要着急,现在就业压力很大啊,实习就要选一个自己熟悉的领域,专业也要对口,也许毕业后人家会接受呢。”
张金燕甜甜地笑着接过苹果,将自己的脸贴在奶奶脸上:“知道啦,同学们也这样说,哎呀,爸爸妈妈不想我去企业呢。”
奶奶爱恋地轻轻拍拍她的小脸蛋,语重心长的说:“现在啊,大学生毕业工作不好找,我们那时候,都是国家分配呢,你爸爸妈妈想让你进机关,现在只有考公务员才行。”
张金燕一屁股坐进沙发,手拿遥控器,打开电视,一边吃着苹果,一边说:“考呗,谁怕谁。”奶奶看着她天真的样子,轻轻摇摇头:“考公务员很容易吗?不是每年都有几百个大学生争取一个岗位吗。唉,现在的大学生也太多了,国家能提供的岗位又太少,社会发展带来的难题啊。”
张金燕胡乱调着频道,突然看到一条新闻,一个崭新的名词跳进她的眼睛:大学生村官。张金燕放下苹果,忙喊:“奶奶,快来。”
正在厨房里忙碌的奶奶,听到她的喊声,急忙从厨房里快步走出来,焦急地问:“燕子,怎么了?”张金燕指着电视,大惊小叫地说:“奶奶快来看,大学生村官,这是什么职业啊。”
奶奶看着电视里的新闻,静静地听着报道,脸上露出一丝微笑。张金燕看着奶奶神秘的微笑,不解地问:“奶奶,你说这大学生村官是不是公务员啊。”奶奶看看她,摇摇头,平静地说:“我看不能算吧,也许是国家为了加快农村发展,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采取的一个新的举措。新生事物吧,不好说。但是,现在的农村真的需要大学生啊。也不知道为了什么,现在的人啊都一股脑儿的往城市里钻。我们那阵儿,到农村去,是党的号召呢。”张金燕看着奶奶,不明白她想些什么,她知道,奶奶年轻时下过乡,是知青,这许多年来,奶奶的故事从没有离开过那个小山村。
她看看对面的挂钟:“奶奶,饭做好了吗,燕子饿了。”奶奶回过神,忙说着:“就好了,就好了。”一边匆匆地返回了厨房。
二、
教室里,张金燕和同学李娟说着实习着的事。李娟说:“燕子,你不用担心的,你爸爸妈妈会为你铺好路,他们就你一个宝贝儿啊。”张金燕倔强地撇撇嘴:“我才不要呢。多大了,还要依靠他们?我从小就没有依靠过他们。”
李娟笑着弯起食指,在张金燕鼻子上轻轻地刮了一下:“燕子是坚强的,要靠自己,去和现实作奋斗。”张金燕用手轻轻地将李娟的手指拨开:“去,说正经的,我听到一个新名词,大学生村官,你知道吗?”李娟看着张金燕,足足看了一分钟,然后,回头对着教室里其他同学:“童鞋们,谁知道大学生村官是怎么回事啊。”
于正方站起身,看着李娟:“我知道,是国家新发明的专利,对大学生就业的专利,你想去考吗?也好,你家在农村,可以回去就业啊。”李娟笑着,看着于正方:“于大少爷,不是我啊,是燕子,你的燕子。”张金燕站起身,一边去捂住李娟的嘴,一边笑着恶狠狠地说:“谁是她的燕子啊,坏蛋。”
放学后,于正方约上张金燕,他们一起走出校门。
城市的傍晚,沉醉在温柔的路灯光线里。那种温存而不失优雅的光线,轻轻打在路人的身上,劳碌一天的疲倦就无足轻重了。忙着回家的人群和车流,来来往往,喧闹中透着掩不住的繁华。
于正方看着灯光下的张金燕,美丽的容颜映照在柔和的光里,愈发的娇美。
于正方试探着问:“燕子,你真的打算去报考村官啊。”张金燕知道于正方的意思,觉得应该逗一逗这个蜜罐里长大的小男孩,她郑重地说:“是啊,城市这麽多人,我想去农村,最好是山村,有山、有水,满山的野花,密密的丛林,多浪漫啊。”
于正方着急地打断她:“农村很苦的,你受得了吗?没看到那么多的农村人到城市来,做苦工心甘情愿的,还不是在家里太苦了。”张金燕撇撇嘴,停住脚步,上下打量着于正方:“你真有水平,农村是穷,不是苦,他们进城是为了多挣点钱,你以为逃荒呢。”
于正方不服气地反驳:“可是,现实是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他们放弃了土地,你不会想去做地主吧。”张金燕淘气地踢飞脚下一颗小小的石子,回头看了一眼于正方:“你说对了,我还真想到农村去开辟快乐农场呢。”说完,快步走起来。
于正方看到张金燕生气的样子,赶紧追过去,讨好地说:“燕子,你爸爸不帮你,我们一起到盛大去好不好,我保证你会被录用,就在办公室里。”张金燕知道于正方说的盛大是他父亲的公司,做房地产的,在市里很有名气,很多人想进都进不去呢。张金燕看到前面站台有车过来,回身对于正方摆了摆手:“车来了,我回了,以后再说吧,拜。”
于正方站住脚,傻傻地看着张金燕挤上公交车。
三、
李家坞是宁远乡的一个小山村。
村子依山而建。在面南的山坡下,是一片大约有 00多亩的空地。
山坡上到处是一片连着一片的果树,每年的秋天,这儿有着最美丽的风景。红彤彤的在太阳光下闪烁的是山楂树,缀满枝头的山楂果,压弯了枝条。黄橙橙的柿子,像一个个被季节点燃的小灯笼。柿子叶也开始慢慢变黄,有的叶片还像枫叶一样的泛着红色。
星罗棋布在山腰和山脚下的六七十户人家,就是整个李家坞的村民。
宁远乡是安定县的一个边远乡镇,经济落后。安定县也并不富裕。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工业不发达,农业又是以农耕为主。种在地,收在天,农民祖祖辈辈靠天吃饭。这一方的百姓,年复一年地过着清贫的生活。
近几年,国家扶持农村大发展的政策力度逐年加大,安定县的经济有了快速发展。县城的高楼大厦一片一片的耸立起来,好像一夜间,突然冒出的数不清的竹笋。工业项目区、开发区不断扩张着安定县的城区。这片古老的黄土地,开始焕发新的生机。被群山包围的小县城,迈开了走向新世纪的步伐。
李家坞人在深切地感受着外界的每一点变化,山里人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更新。本来不大的村子,如今好像变得更小。人啊,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儿,一旦走出去,看到外面更大的世界,心儿也就变大了。心变大了,这个小村子再也装不下那些对外面世界美好生活的向往。村里的年轻男人,小媳妇,纷纷走出大山,到城市去挣钱了。山村里留守的是一群老、弱、妇、幼。
文必周是李家坞的领头人,他今年67岁,高大的身材,花白的头发,白净的脸庞,处处透露着文化人的气质。村里的老年人都知道,文必周是60年代的知青,从省城下乡到李家坞。后来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其他知青陆续回城,只有他一个人留在李家坞,做了老支书张大年的上门女婿。老支书病故后,文必周就顺理成章的做了李家坞的村支书,一干就是40多年,从一个英俊潇洒的知青,干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李家坞人。
别看村子里只有老弱妇幼,可是事儿却一样不少:张家孩子和李家孩子打架啦,赵家的羊啃了刘家的菜啦...小山村子里,打开门大家亲热的像一家人,可在一些芝麻谷子一样的小事上,有时谁也不退让。老年人守护着孙子孙女,痛爱中掺杂着溺爱。孙子辈像老人的掌上明珠,捧在手上害怕摔了,含在嘴里害怕暖化了。宝贝似地孩子们,正处在淘气的年龄。他们把山里孩子特有的野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几乎每天都有几家发生摩擦的。文必周只要在村里,每天都会有找他告状的。对于孩子在玩耍中引起的爷爷奶奶之间的“战争”,文必周仰仗着自己的辈分高,脸色一沉,呵斥几句,都各自乖乖的回家去。本来,孩子之间的摩擦,有道理说的清吗?
别看文必周不是土生土长的李家坞人,可几十年下来,村里老少爷们对他的为人都心服口服。村里的大小事情,文必周拍板就是定了。小矛盾只要他几句呵斥,再难缠的婆姨都会乖乖的回家去。
每天早饭后在村子里走一走,是文必周几十年的老习惯。
近几年村里的青壮年出门打工,村里反而不安定了。也不知道是人心变了,还是社会进步了,山外的风吹进来,李家坞人一时还真适应不了。
山脚下张小健家婆姨和邻居大哥相好,唉,男人出门打工,一个女人在家忙里忙外。操持家里的几亩薄地,还有老人孩子要照顾,也实在不容易。这年头,不怕出力,靠力气挣钱的男人谁还困在家里。偏偏她的邻居就是一个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孬种。一个守着活寡,一个老光棍,时间长了,闹出些伤风败俗的事,也是情理之中的。
一大早,张小健的老母亲就哭哭啼啼的找到文必周家里,唠唠叨叨数落着自己儿媳妇的不是。文必周按照辈分是张小健的宗族姑爷爷。他掐灭手里的烟头,叹了一口气,看着张小健母亲的泪眼,问:“他老嫂子啊,你亲眼看到他们做好事了?”张小健母亲用苍老的手背抹了抹腮边的泪滴,委屈地说:“我的个姑爷爷哎,他们成天在一起。昨天晚上,十一点了,还没分开,孤男寡女的,能有好事啊。你是小健的老姑爷爷,可不能看着不管啊,俺家的小健好委屈啊,自己在外面挣钱养家,媳妇却在家里躲着安逸偷汉子。”说完,就呜咽着哭开了。
文必周干咳两声,大手向身后一背,不耐烦地说:“好了,好了,你也别再哭天抹泪的。我就看去,真要是破坏了村里的风化,我把那小子的狗腿砸断。”
文必周叫上村妇女主任李桂花,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向张小健家走。
远远的山坡上走来一队人,隐约着还能听到哭声。“咋啦?谁家死人了?”文必周扭头问李桂花。李桂花撩了一下遮住眼睛的头发,向远处望着:“天啊,那不是老刘家的人吗。昨天晚上刘四家儿媳妇生孩子,这是咋了?哭啥呢?”
文必周的脸越拉越长,他站在土坡上,一只手叉在腰间,一只手卷成一个喇叭,大声地喊:“那是咋了?谁家哭哭啼啼的,咋了呢?”远处的人群听到老支书的喊声,几个年轻点的,慌忙朝文必周跑来。山坡上的碎石块,不断地被踩飞,带着一路的灰尘,滚向山下。
刘四的儿子刘小毛第一个跑到文必周面前,还离着四五米远,一下跪倒在地:“姑爷爷啊,俺媳妇生孩子,难产呢,医院里说,路上耽误了,可怜她们娘俩啊,都没了。”刘小毛也是在外面打工,老婆生孩子,才急急地赶回家,此时,小毛脸上的汗水和泪水混合着,一边哭着,一边给文必周磕头:“你当了那么多年支书,咋就修不上路啊?”
文必周的脸色由黑变白,他紧紧地咬住自己的下嘴唇,两只大手抚摸着刘小毛的头和肩膀,一边拉着他起来,一边狠狠地说:“别哭了孩子,这路,咱们一定修。不修,我死不闭眼。”说完,扭过身,向村委会走去。
李桂花劝着刘小毛,看到文必周转身走向村委会,她知道老支书一定是向乡里打电话去了。李桂花一边跟着文必周,一边想着这几年村里因为没有路发生的惨剧。
四、
在村委会大门外面,文必周正碰上慌慌张张的村会记刘光。正在气头上的文必周,没好气地问:“你慌啥?急着去死呢。”
刘光一眼看见铁青着脸色的文必周,知道老支书又是因为村里的事生气,他气喘吁吁地招呼着:“文书记,正满街找你哩,乡里赵部长电话,叫你快去哩。”
文必周看着刘光着急的样子,额头上汗珠子都出来了,稳稳神,问:“赵部长找我,啥事?征兵还早哩么。”刘光边擦汗边说:“好像有急事哩,他叫你快去呢。”文必周“嗯”了一声,低头走进村委会大院。
宁远乡在李家坞北面,7里之遥。翻过村后那道山梁,就有一条不宽的马路。那是几年前,县里修的。虽然公路不宽,但每天都有公交车来往在乡镇和县城。2个小时一趟,村民进城办事还是比以前多了些方便。
李家坞村到这条公路,要走 0分钟的山路。几年前,县里的公路修到山外,文必周就打报告,要求乡里给资金扶助,从村里修条小路翻过山梁,连接上公路。那样,李家坞的人进出大山就方便了。谁家有病人,也不用村里乡亲往外抬,山里的货也可以外销了。可每次,乡长都笑着说:“老书记,别着急,我一定给县里汇报。”等来等去,三年过去了,过梁的小路还是弯弯曲曲。

共 18 07 字 4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一道山梁,闭塞了山乡人几百年,阻隔了经济的发展;一道山梁,断送了几多母子的性命,让鲜活的生命毁灭一旦;一道山梁,承载了多少人的梦想,使望眼欲穿难以梦圆;一道山梁,吞噬了一个年轻的生命,让绽放的蓓蕾凋零陨落。一位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年轻的女大学生,带着璀璨的梦想从这里起飞;怀着美好的希冀从这里起步;抛下晶莹的汗水从这里起点,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和整个生命都无私地奉献给了这篇韵满希望和梦想的土地。其心上苍可鉴、村民可感;其情,天地动容、鬼神哭泣。感人的文字,撼天的壮举,可歌可泣、可颂可扬。感谢赐稿雅韵文学!佳作推荐共赏!问好作者!期望拜读更多精彩!【编辑:幽兰萦梦】【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 050826】
1 楼 文友: 201 -05-07 12:50:5 感人的文字,撼天的壮举,可歌可泣、可颂可扬。拜赏老班长精彩的小说!问好!雅韵有你更精彩!向老朋友提一个小小的建议,今后在发文时,最好自己能够先把版面按照江山的发文要求排好,以减轻编辑们的负担。谢谢合作! 人品若山崇俊杰 情怀如水共清幽
2 楼 文友: 201 -05-07 21:08:20 拜赏老师温馨感人的小说,祝福老师雅韵写作愉快!
 楼 文友: 201 -05-07 22:5 :51 大学生村官,举动可歌可泣!
4 楼 文友: 201 -05-08 09: :58 恭贺杰子老师精品连连!祝福问好!恭祝老师精彩无限!!!柳州癫痫病医院
小孩感冒咳嗽吃什么好得快
丁桂薏芽健脾凝胶能治腹泻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