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一我相信文字缝隙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19-09-28

中国作家龙一 除去宗教,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承认与否,多多少少都会 信 点什么。信什么呢?有人相信 世界和平 ,这个无法争论;有人相信 钱 ,这个可以探讨;有人相信 性本善 ,也有人相信 性本恶 ,这都是经典,早有结论,虽不充分,然不远矣。作为一个以讲故事谋生的人,我相信什么?如果说我相信 吃饱了不饿,睡醒了不困 ,这是常识,近似于宇宙普遍真理,说了等于没说。其实,从职业的角度来讲,我相信 文字缝隙 。

举个例子,中国有个在全世界都很著名的故事《赵氏孤儿》,在国内有京评梆、电影、话剧等艺术形式的改编,国外有法国伏尔泰17 5年改编的《L'orphelin de la Maison de Tchao》和英国威廉 赫察特改编的《中国孤儿》,然而,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这个故事的改编者都对主人公程婴最后自杀这项重要内容不够重视。程婴帮助赵武复仇、复国成功,却选择了自杀,这一点正是这个故事核心的精髓。这一精髓的真相在史书上并没有文字记载,只有程婴自己言说的自杀理由: 我将下报赵宣孟(赵朔)与公孙杵臼 和 彼以我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 我以为,这里恰好体现了我所谓的 文字缝隙 。

古代评价 士 的价值标准之一是 高洁 。程婴能行 义举 ,同时他也深通人情世故,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功成之后,他的身份就从一个奋不顾身的 义士 下降为投资获利之人。程婴若想防止世俗之人和后代史家对他的种种揣测,让自己的 义士 身份不被卑俗之论玷污,他就只有自杀这一条路可走。而支持他自杀的道德动机就是 洁 ,他必须得将自己与这不世之功产生的任何利益割断,从义士和功臣回归到 友 的身份。

由此便进入程婴更深层的动机,公孙杵臼当初责备程婴 胡不死 ,是因为程婴当时作为 友 确实 应该死 。对于 高洁之士 来讲,程婴辅佐赵武20年,不论是功劳与苦劳, 都无法与他当年的 应该死 相抵,因为这完全是两回事,不存在等价交换或功过相抵的可能。于是,程婴主动忽略 功劳 ,回归 胡不死 的本初理由,选择用自杀以 自洁 。所谓 死义 ,程婴在整个事件中自觉主动,细致周全地做出了近乎完美的诠释,这也就是这个故事的伟大之处。

我是个 三门干部 家门、校门、机关门。在家深入生活,从 文字缝隙 中去发现被删减、被修改、被编造、被忽略的内容,将其拼凑、缝补、还原,基于这些发现,再从中提炼出代表性人物和独特的故事结构,然后结合我个人有限的知识和对人情事理的积累,这才形成小说作品。

《接头》这部小说就是这样完成的。我在小说中有意减少了对主人公具体工作的描写,尽管这类内容会很惊险有趣,能更多地吸引读者,但它不是这部小说的写作目的。我在这里想要做的,是试图发现和复原中共地下工作者的 生活困境 ,特别是他在伦理上不得不经受的多重考验与折磨。这些生活困境反映到具体某位同志身上也许内容没有这么丰富,但作为文学作品,我有让 这个人物 具有足够的代表性和隐喻性,不如此,真的就对不起那些勇敢、高洁的人们;不如此, 这个人物 甚至不像那个时代的英雄。

悦而维生素D3滴剂价格

悦而维生素D3多少钱

女性乳腺癌前期症状

红河灯盏花有什么功效
宝宝脾虚吃什么药
产后腰酸背痛如何调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