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亮戏年导演是时日演员是你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19-08-22
长篇小说《朱雀》获选“亚洲周刊华文十大小说”,2016年以新作《北鸢》再获此荣誉,并斩获各项大奖。
《戏年》
华语文坛实力派作家葛亮“人间烟火”系列小说,人生如戏,戏若人生。导演是时日,演员是你。
作者简介
葛亮
原籍南京,现居香港,在高校担任教席。香港大学中文系博士毕业。文学作品出版于两岸三地,著有小说《北鸢》《朱雀》《七声》《戏年》《谜鸦》《浣熊》,文化随笔《绘色》《小山河》等。部分作品译为英、法、俄、日、韩等国文字。
长篇小说《朱雀》获选“亚洲周刊华文十大小说”,2016年以新作《北鸢》再获此荣誉,并斩获各项大奖。包括2016年度“中国好书” 、2016年“华文好书”评委会特别大奖、2016年度当代五佳长篇小说、2016年度中版十大中文好书等。作者获颁《南方人物周刊》“2016年度中国人物”。
曾获首届香港书奖、香港艺术发展奖、台湾联合文学小说奖首奖、台湾梁实秋文学奖等奖项。作品入选“当代小说家书系”、“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8、2009、2015中国小说排行榜” 、“2015年度诚品中文选书”。
推荐
1、葛亮“人间烟火”系列,芸芸众生的时代回响。
每个人都是时代的经历者,同时也是谛視者。我们都在观照他人的人生风景的过程中不断地成长,也走向成熟。
“人间烟火”这四个字,从某种意义而言,代表了一个时代中最平朴和日常的氛围,这些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非常朴素简单,甚至于微小的人与事,如同涓涓细流,不断汇聚,共同构成这个时代真正的声响。
2、每个作家都会为自己的成长写一部分小说,《七声》与《戏年》即是葛亮的成长经历。
斯文特拉说每一个作家都必须为自己的成长写一部小说。《七声》与《戏年》,正是从作者自己的成长经历出发,给予读者的一份回馈。这是一个人的声音,同时也是一群人的声音,在这声音的脉络里你能体会到,这是我们共同的休戚与共的经历。每个人的声音虽然细隐,却与大时代的跫音同奏。一则则平凡又跌宕的人生故事,交叠出流淌于坊间的动人旋律。
、人生如戏,戏若人生。导演是时日,演员是你。
“人生如戏,戏若人生”,两者之间充满了一种非常微妙的辩证的关联,将戏当成人生来演,“戏骨”所为,是对现实的最大致敬。而将人生过成了戏,抽离不果,则被称为“戏疯子”。
每个人都在上演自己的一出戏,《戏年》这本书,它的主题也是人生,说到底就是一出戏,导演是时日,而演员是你,这期间的苦乐、哀伤、悲壮、渺小,实际上也都在提示着我们成长乃至于成熟。有的人冷静观照,有的人激荡不拘,有的人全情投入,有的人漠然抽离,但每一个认真生活在这时代与生命的舞台上的人都值得尊敬。
4、悲天悯人的写作风格,日常温暖的民间书写。
作家葛亮虽然年轻,却有颗悲天悯人的“老灵魂”。故乡南京的文化浸润,让他不知不觉更热爱“民间”的声响。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一厅一堂,一花一木,一茶一碗,皆为传说。他的文字,充满良善与温暖,带来宁静会心的阅读体验。在这快马扬鞭的滚滚红尘中,体会民间风情所传达出的温柔与幸福。
内容提要
“人生的过往与流徙,最终也是一出戏。有人负责戏,有人负责现实。人生如戏,戏若人生,此去经年,往复不止。”
在《戏年》这部小说中,叫作毛果的少年再次登场,以他自身的观影经历去体验别人的人生,去看这一个又一个时而启幕时而谢幕的平凡人的故事。
每个人的故事和我们有关电影的时代记忆紧密相连。通过这些故事,你会看到一部一部曾经在我们的生命深处扮演过重要角色的那些影片。关于爱情,关于亲情,关于苦痛也关于离别。那些似乎已经褪色的画面,深植在记忆的深处,也许有一天,因为一段文字一触即发,提醒着你的蒙昧与成长,昭示着你的得到与失去。而这也正是《戏年》这部小说,希望与你分享的,带着时代温度的人生风景。
名人推荐
新新人类遇见古典主义——典雅,流丽,深情。
只有这样的感觉:This is Ge Liang at his best!
《七声》的感觉又回来了,淡定温暖,几乎是沈从文的风格。
——王德威
葛亮的短篇小说既有厚实的质感,又有流动的韵律;
既有漫笔的随意,又有经营的匠心。
两种素质的结合,就是寓生活于文学,和寓文学于生活的文章了。
——董启章
序言
此戏经年
葛亮
许多年前,还在读书﹐在江苏昆剧院看过一出《风筝误》。当时看得并不很懂﹐只当是才子佳人戏。主题自然是阴差阳错,古典版的《搭错车》罢了。多年后再看,却看出新的气象来,演绎的其实是理想与现实的盟姻。书生与佳人, 生活在痴情爱欲的海市蜃楼里。周边的小人物,却有着清醒十足的生活洞见。
《题鹞》一折,世故的是个小书僮,对寒门才子韩世勋的风月想象给予了善意的打击,并提出了李代桃僵的社交建议。道理很简单:“如今的人,只喜势利不重孤寒,若查问了你的家世。家世贫寒,连诗的成色都要看低了的。”说白了,就是价值观。在现代人看来,几近恋爱常识。朱门柴扉,总不相当。才子却是看不到的,听后自然击节。女方也有奶娘扮演实用主义者﹐与大 讨价还价,“媒红几丈”“先小人后君子”说得是理直气壮。世态炎凉,实在都是在生活的细节处。书生们总是很傻很天真。太美好的东西,是不可靠的。要想成事,还是得靠心明眼亮的身边人。他们说出粗糙的真理来,并不显得突兀。这些真理即使以喜剧的腔调表达, 内质仍有些残酷,残酷得令观者对目下的生活感到失望。然 而,大团圆的结局却教人安慰。因为这圆满是经历了磨砺与考验的,有人负责戏,有人负责现实。人生才由此而清晰妥帖,真实而有温度。
电影《戏梦人生》里头,有句一唱三叹的话“人生的命运啊!”这是由衷的太息。李天禄一生以艺人之姿,在布袋戏舞台上搬演他人的喜怒哀乐,可谓稳健娴熟。到了自己, 唯有心随意动地游走。京戏《三岔口》在影片开首的出现,除时局的映射,或许也是贴切的人生隐喻。由日据至光复, 毕生所致,一重又一重的迷梦与未知。主义或时代,大约都成为了“人”背后茫茫然的帘幕。性与死亡,虽则亦时常出人意表,却每每切肤可触。电影三分之一是他的回忆。侯孝贤是懂得他的。这“懂得”用静止与日常来表达。“片断呈现全部”决定格调必然的平实散漫。侯导对剪辑师廖庆松 说,“就像顶上有块云,飘过就过了。”一百五十分钟,一百个长镜,只有一个特写。素朴到了似乎无节制的程度。《白蛇传》《三藏出世》是戏中的梦,在民间悠远地做下去。生活另有骨头在支撑。影片中重复多次的吃饭场景,那是一种“人”的历史。电影的原声音乐。陈明章的《人生亦宛然》大概是最为切题的,恬淡自持。也有大的激荡磅礴,是唢呐的声音。说到底,还是回归: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无关时代起落与变迁,直至影片结尾升起一缕炊烟。此去经年,往复不止。
人生如戏,戏若人生。这是根基庞大的悖论。将戏当成人生来演,“戏骨”所为,是对现实的最大致敬。而将人生过成了戏,抽离不果,则被称为“戏疯子”。《霸王别姬》里的程蝶衣,是不疯魔不成活的悲情教材。《蝴蝶君》里的宋丽伶,爱恨一如指尖风,却清醒到了令人发指。庄生晓梦,有人要醒,有人不要醒。没有信心水来土掩,醒来可能更痛。
所以大多数人,抱着清醒游离戏噱的心来过生活,把激荡宏阔留给艺术。希望两者间有分明的壁垒,然而终于还是理想。譬若文字,总带着经验的轨迹。它们多半关乎人事, 或许大开大阖,或许只是一波微澜。但总是留下烙印,或深或浅,忽明忽暗。提醒的,是你的蒙昧与成长,你曾经的得到与失去。
是的,有这么一些人,不经意置身于舞台之上,是树欲静而风未止。写过一个民间艺人。他是与这时代落伍的人,谦恭自守,抱定了穷则独善其身的心。然而仍然不免被抛入
历史的浪潮,粉墨登场。这登场未必体面,又因并非长袖善舞,是无天分的﹐结局自然惨淡至落魄。忽然又逢盛世,因为某些信念,亦没有与时俱进,又再次格格不入。在全民狂欢的跫音中,信念终至坍塌了,被时代所湮没,席卷而去。
又有一些人,活在时间的褶痕里,或因内心的强大,未改初衷。比较幸运的,可在台下做了观众。看哑剧的上演,心情或平和,或凛冽。而终于还是要散场,情绪起伏之后,总有些落寞。为戏台上的所演,或是为自己。
岁月如斯。以影像雕刻时光,离析重构之后﹐要的仍是永恒或者凝固。而文字的记录,是一种胶着﹐也算是对于记忆的某种信心。人生的过往与流徙,最终也会是一出戏。导演是时日,演员是你。
此书的付梓,需要感恩的,仍是时间。沉淀落定后,希望清澈如期而至。还有我远赴藏地的朋友,感谢你拍摄的唐卡并愿与我分享。是的,作为封面的构图,它们如此切题, 而且恰如其分的美。
丙申年于香港
文摘
刚到香港的时候,我住在一幢唐楼里,住在顶楼。在西区这样老旧的小区里,楼房被划分为唐楼与洋楼。而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没有电梯的。我住在顶楼七楼。换句话说,楼上即是楼顶,楼顶有一个潮湿的洗衣房和房东的动植物园。
动植物园里风景独好,除去镇守门外的两条恶狗。房东是个潮州人,很风雅地种上了龟背竹,甚至砌了水池养了两尾锦鲤,自然也就慈悲地养活了昼伏夜出的蚊子。
有了这样的生态,夜里万籁齐鸣就不奇怪了。狗百无聊赖,相互撕咬一下,磨磨牙当作消遣。蚊子嗡嗡嘤嘤,时间一长,习惯了也可以忽略不计。房东精明得不含糊,将一套三居室隔了又隔。我这间隔壁,给他隔出了一间储藏室。一个月后,有天听到有声响。出来一个中年人,有众多印度人黧黑的肤色和硕大的眼睛。中年人是医学院的博士。博士握了我的手,说以后我们就是邻居了。博士败了顶,是个孱弱谦和的样子,眼睛里有些怨艾的光芒。当天晚上,储藏室里就发出激烈的声响,我再不谙世事,男欢女爱的动静还是懂的。这一夜隔壁打起了持久战,我也跟着消停不了。安静下来的时候,已是东方既白。清晨起来博士又是温柔有礼,目光一如既往的忧愁。而到了当天晚上,又是判若两人。日复一日,隔壁总是传来饥渴的做爱的声音,雄狮一样的。他总是换不同的女人。这对一个适龄男青年的正常睡眠,是莫大的考验。
在一个忍无可忍的夜晚。我终于夺门而出。在皇后 大道上兜兜转转。穿过蚊虫齐飞的街市。在太平洋酒 店,我看到了远处的灯塔的光芒被轩昂的玻璃幕墙反射了。汽笛也响起来,那里是海。香港的海与夜,维多利亚港口,有阔大的宁静,近在咫尺。我想一想,向海的方向走过去。
穿过德辅道,有一座天桥。上面躺着一个流浪汉。后来 我才知道,他是长年躺在那里。他远远看见我,眼皮抬一抬,将身体转过去。像要调整一个舒服的姿势,又沉沉地睡了。
下了桥,有腥咸的风吹过来。我知道,已经很近海。再向前走。是一个体育场。我只是一味向海的方向走。也许我是不习惯香港天空的逼狭的。海的阔大是如此吸引我。越过篮球场,走到尽头,巨大的铁丝却将海阻隔了。我回到篮球场,在长椅上坐下。旁边的位置上坐着几个女人,很快人多起来,是些年轻人在夜里的聚会。这里顿时成了一个热闹的所在。一个姑娘快活地唱起来。但是,他们还是走了,回复了宁静。看见远处的景致,被铁丝眼筛成了一些黯淡的碎片。我觉得有些倦,在长椅上仰躺下去。
远远走过来一个影子,是一条狗。很大,但是步态蹒跚。后面跟着两个人,走到光线底下,是个敦实的青年。穿着汗背心。还有个中年人,则是赤着膊,喜剧般地腆着肚 子。青年沿着塑胶跑道跑上一圈,活动开了,在场上打起篮球。中年人站在篮球架底下,抽起一根烟。抽完了,和青年人一块打。两个人的技术都不错,不过打得有些松散。谈不上拼抢,象征性地阻攻,是例行公事的。突然两个人撞上 了。中年人夸张地躺倒在地。拍一下肚子,嘴里大声地骂了 句什么,青年人一边笑,一边将球砸过去,中年人翻一下身,躲开了。两个人就一起朗声大笑,我听不懂他们说什么,只能听出他们是很快乐的。
那条狗很无聊地走来走去,没留神已经到了我跟前,汪汪地大叫。我并不怕狗。和它对视,我在它眼睛里看到了怯懦,还有衰老。那里积聚了一些眼屎。我伸出手摸一下它硕 大的头,它后退了一下,不叫了。龇了一下牙,却又近了些,蹭了蹭我的腿。我将手 它颈间的毛。它并非前倨后恭,而是知道,我对它是没有敌意的。
这时候,青年远远地跑过来,嘴里大声地喊,史蒂夫。听得出,是呵斥的意思。大狗缩了一下脖子,转头看一下他,又看一下我,转过身去。青年在它屁股上拍一记,上了狗链。然后对我说,对不起。没事吧?我说,没事,它叫史蒂夫?他眼睛亮一下,说,哈,你说普通话的。他的普通话很流利,说,这狗的种是鲍马龙史蒂夫,我就叫它史蒂夫。它太大,常常吓到人,看得出,你懂狗的。我说,我养过一头苏牧。大狗的胆子,反而小。青年说,我叫阿德,你呢。我说,我叫毛果。
阿德说,毛果,过来和我们打球吧。
这是我与阿德言简意赅的相识。还有史蒂夫。
阿德的球打得很好。但是有些鲁和莽,没什么章法。而我,却不喜欢和人冲撞。往往看到他要上篮,我就罢手了。
阿德就说,毛果,你不要让我。这样没什么意思。我就和他一道疯玩起来。
中年人这时候,坐在地上,斜斜地叼着一根烟,没有点燃,看着我们打。
打到身上的汗有些发黏的时候,中年人站起身来,大声说了句什么。我算粗通了一些广东话,听出说的是“开工” 两个字。阿德停了手,说,毛果,我走先了。
我其实有些奇怪,这样晚,还开什么工。不过我也有些了解香港人的时间观念了,一分钟掰成八瓣使,只争朝夕。
阿德牵上史蒂夫,说,我夜夜都在这里打球,你来就看到我了。然后抱一抱拳,说,后会有期。
我笑了。阿德也笑了。笑的时候露出两颗虎牙。
我回到房间,冲了个凉,隔壁的储藏室已经没什么声响了。博士结束了折腾,我躺在床上,闭上眼睛,看到史蒂夫硕大的头,旁边一只手拍了一下它。然后是阿德的声音,走吧,史蒂夫。
和阿德再次见面是在一个星期后。仍然是暗沉沉的夜里。四面的射灯将球场照成了酱色,阿德一个人在打球。角落的长凳上一些菲佣在聊家常。史蒂夫和一头圣伯纳犬互相嗅嗅鼻子。史蒂夫为表示友好,舔了一下圣伯纳,圣伯纳不领情,警戒地后退一步,狂吠起来。
史蒂夫横着身体逃开了几步,看见我,飞快地跑过来,蹭蹭我的腿。冲着阿德的方向叫了一声。
阿德对我挥挥手,将篮球掷向我。我向前几步,远远地投了个三分。球在篮板上弹了一下,阿德跃起,补篮,进了。我们抬起右手,击了下掌。远处有菲律宾姑娘吹起了响亮的口哨,为这一瞬的默契。
我们默不作声地玩了一会儿,灯光底下,纤长的影在地上纵横跃动。史蒂夫兴奋地跟前跟后,捕捉那些影子。最后徒劳地摇摇尾巴,走开去。
阿德的体力是好过我的。他看出我有些气喘的时候,停下来,说,投下投下( 广东话,休息的意思)。我去自动售卖机买可乐。回来,看到阿德坐在长凳上,点起一支烟。球场上有些风,阿德转过身,避过风口,点燃了。眉头皱一皱,是个凝重的表情。阿德没有接我手中的可乐,将手指在烟盒上弹一弹。取出一根,就着自己的烟点燃了,递给我。
我抽了一口,有些呛,咳起来。
阿德笑了,看你拿烟的手势,就知道不惯抽的。我原来也不抽,现在抽了,解乏。 这烟还好,不怎么伤肺。阿德对我扬一扬烟盒,是 “箭”。 毛果,你是来香港读大学的吧。我点点头。 阿德抽了一口烟,说,真好。 我说,阿德,你的普通话说得很好。 阿德停一停,说,我也是大陆过来的。 阿德说,我老家是荔浦,广西荔浦,你知道吧? 我说,我知道,荔浦的芋头很有名。全国人民都知道。 阿德笑了。对,我阿奶在后山种了很多芋头,芋头是个 好东西。吃一个就够饱肚了。 阿德沉默了一会儿,看看表。说,我该走了,开工了。 他牵起史蒂夫,远远地走了,有些外八字,走得摇摇晃晃的。
(:王怡婷)
小便发黄喝什么好
小便黄是什么症状
小便黄吃点什么
女性痔疮小孩流鼻血是怎么回事
一岁宝宝不爱吃饭怎么办
上一篇:徐剑在精神高原上梳洗文学翅膀
上一篇:父亲的情诗
- [抒情散文]“奶奶作家”杨本芬:写出女性“不被看见”的生平
- [抒情散文]美股短线跳水,三大交易者悉数转跌
- [抒情散文]智能扫地机器人哪个牌子好?5款真香机型盘点,值得收藏家
- [抒情散文]"零售之王"换帅尘埃落定!27年"老招行"王良接棒,保持战略监督不偏移、不动摇
- [抒情散文]每经14点 | 国家医保局:继续降低乙型肝炎、核酸检测等价格;雄安新区为拟挂牌上市企业提供“一对一管
- [抒情散文]高油价“我家”?“三桶油”市值,一天蒸发近千亿!21天狂揽15板,这只股今天却跌停!芯片板块,逆势上
- [抒情散文]“凭什么或多或少天生资质聪颖, 我生来就是被人欺辱的命,而他洛冰河一来就能师承高门” 沈九 沈清秋
- [抒情散文]“失联”近半年,董卿丈夫有了新消息!明天起正常履职董事长!去年财富超100亿,如今旗下上市公司即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