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创作也罢位置位置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21-02-25

摘要:新诗创作也罢,人世生活也罢,都有许多我们无法释怀的无奈;但是,面对欲图有所突破的新诗坛,面对所有过往的悔憾和命运的多舛,我们的确应该像依美和苏东坡一样,多一些理性,多一些体认,多一些旷达与吞咽。 苏东坡有一首题为《水调歌头·中秋》的词,那首词以月起兴,围绕中秋明月抒趣遣怀,把人生的几多无奈与些许祈愿,纳入对天地生命的叩问与追觅,既执著旷达,又无限幽沉,虽然过去了近乎千余年,但至今读来令人动容。

苏东坡写那首词的时候,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和,自求外放,在密州(即今天的山东诸城)做地方官。那首词表面上读着是一首望月怀人之作,实际上是一首孤高旷远的欲图平息自己内心挣扎的凄苦之作。

苏东坡之所以“把酒问青天”,之所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之所以“我欲乘风归去”,是因为现实的无奈和残酷,是因为寻找人生的出口而不得,是因为想与身边的所有人事万物和谐相处而屡遭挫折。

在诞生过上古明君舜帝的密州,时逢中秋,苏东坡孤身一人宦游异乡。穷通进退的困惑,挫折失意的纠葛,外放冷遇的多舛,内心深处的郁结,一时涌上心头。苏东坡面对中秋圆月,虽然唱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但其内心深处的矛盾与痛苦无人能懂。的确可以说是“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癸巳年的雨水时分,之所以说起苏东坡的这首《水调歌头·中秋》,全然是因为前几日读过后,一直不能忘怀的一位名为依美的博友的新诗作《淡然》。

这位名为依美的博友,她新创作的诗歌《淡然》,从回忆“那年”的“那些夜晚”和“云朵”入笔,以聆听今年的“鸟”的“淡然”的“歌声”作结,给我们营造一种舒卷自如的意境,与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中秋》有异曲同工之妙。

和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中秋》相对照,依美的《淡然》同样诗性展现了三个超越。

所谓三个超越:一是超越了物种与时空的限制,贯通了古今的情味;二是超越了时代与一时的狭窄凄苦,描绘出了别样旷达悠远的精神质界;三是超越了单人单事的偏执关照,揭示了人世无奈的普遍意义。

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中秋》一诗,是从“明月”和“酒”入笔,从地上的人事联想到天界的变迁,又从人神同一的视角,诗性揭示了诸种生命或性灵的共通的无奈,其间还特别突出了人间生活的美好,然后妙笔一转,抒写了由月的圆缺世相和人的悲欢遭遇所感悟到的情理哲思。

而依美的《淡然》一诗,是从“那些夜晚”和“弥漫的都是那年”入笔,从“那年的云朵,擦破了一块天空”写到了那年的“与落下了许多花瓣/花瓣喑哑/无法唱出多年欲唱的骊歌”,最后插入“鸟”这个神来之笔,从物我同一的角度,诗性揭示了人面对生活的无奈所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

苏东坡的超越物种与时空的限制,表现在将人、神和月用同一视角关照,以“今夕是何年”和“此事古难全”两句打通了时空的壁垒;依美的超越物种与时空的限制,表现在将人、云朵、花瓣与鸟用同一神思伦理体察,以“那年”、“多年”和“忽而传来”三个词语打通了今夕的鸿沟。两首诗虽然有近乎千余年的创作时差,但两首诗所书写的人生情味却一以贯之。

苏东坡超越时代与一时的狭窄凄苦和超越了单人单事的偏执关照,表现在他并没有拘泥于与胞弟的分离和人事的艰难,包括并没有拘泥于眼前的圆月美景,而是从包围着他的这些人事坎坷荡开,以文学的形式书写了人行世间面对不如意所应该持有的理性与祈愿。

依美超越时代与一时的狭窄凄苦和超越了单人单事的偏执关照,表现在她并没有拘泥于那年的那些夜晚,包括并没有拘泥于那年的云朵、那年的雨、那年的花瓣和多年欲唱又无法唱出的骊歌,包括并没有拘泥于今天天空的辽阔和鸟的歌声的淡然,而是从困扰着她的那些无法忘怀的往事荡开,以诗歌特有的形式书写了人行天地间面对过去的无法释怀所应该持有的旷达与洒脱。

当然,依美的《淡然》与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中秋》相比,无论是在内容的丰厚性、思想的深邃性,还是在艺术感悟的广博性上相比,都有很大的距离;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中秋》,纵横辟阖,挥洒自如,而依美的《淡然》,虽是以小见大,言近旨远,但的确一如小家碧玉,缺乏大家闺秀的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悠闲气质;不过,依美的《淡然》,相比较于处于低迷期的现代诗坛上我的视距之内其他同类诗歌相比,自有其值得借鉴的清新婉柔的靓丽的一面。

相比较于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中秋》,依美的《淡然》的确似乎也有以下几个不足:一是题目似乎既缺乏文学性的 ,也缺乏艺术性的灵巧雍容;二是内容稍显单薄,稍显轻飘;三是过渡转换有些随意,虽然也算粘密流转,但沉稳与深邃似乎不足。

不过,依美《淡然》一诗的干净、清幽、温丽与柔转,却是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中秋》所不能有的。这当然既与两人的性别、年龄、时代、人生阅历等文学性潜质的因素有关,也是中国古典诗的广博深厚与中国现代新诗的与时俱进的各自妙处的具体体现。

于坚在《在黑暗中坚守大道》一文中说:“新诗是改良而不是革命。就像唐诗宋词一样,新诗同样是用汉字写的。它改良的只是韵的位置、断句的长短、叙述的方式、精确以及思的深度等等。”

把依美的《淡然》和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中秋》放在一起做对照阅读,目的并不是想抬高或贬低什么,而只是想在文言诗与白话诗的对照中获得一点特殊的阅读感思。

也许依美的《淡然》与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中秋》并没有可比性;可是,就韵的位置、断句的长短、叙述的方式、精确以及思的深度而言,汉语新诗值得从汉语文言诗中获得某种启示。

总之,新诗创作也罢,人世生活也罢,都有许多我们无法释怀的无奈;但是,面对欲图有所突破的新诗坛,面对所有过往的悔憾和命运的多舛,我们的确应该像依美和苏东坡一样,多一些理性,多一些体认,多一些旷达与吞咽。

在这盛世辽阔的天空下,既然我们都无法唱出多年欲唱的骊歌,那我们也许就应该像依美所体悟的那样,淡然地聆听春鸟的清唱,与一年一度一归来的春天的万紫千红和万象更新,坦然地相逢411#。

◆附:

◎淡然

文/依美

那些夜晚,多么淡然。

天空辽阔,弥漫的都是那年

那年的云朵,擦破了一块天空。

雨落下许多花瓣

花瓣喑哑

无法唱出多年欲唱的骊歌

忽而传来鸟的歌声

125 x 125 方形按钮淡然唱着,与春天相逢

共 2 82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这是一篇漂亮的诗评文章,漂亮在作者的比较赏析上,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让读者同时欣赏到了古今两首诗作,同时,从作者的比较赏读中,能得到诗歌阅读和写作的启悟。文章对苏轼的《中秋》一词的主题做了独到的解读,联系苏轼的时代背景,把主题揭示得更符合苏轼的心境。文章由此和《淡然》一诗比较,指出了这两首诗词在主题上的三个超越,同时,作者也指出了这两首诗词表现的异同,指出了《淡然》一诗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文章观点明确,解读具体,分析两首诗词非常到位。好文!【:春雨阳光】【江山部精品推荐01 041747】

1楼文友:201 - 20: 9:05 和名家作品比较解读,指出了《淡然》一诗的成功之处,也指出了不足之处,对作者和读者都是很有裨益的。 语文教师

海口阳痿治疗费用西宁阴道炎治疗费用百色哪家医院白癜风医院好

四平治牛皮癣哪家医院好朗圣丹媚的用法用量佳木斯白癜风医院收费高吗

哈尔滨治疗盆腔炎费用
成都癫痫病医院排名
吉林哪家治疗白癜风医院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