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那么怡然自得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20-01-08
谈笑,闲书,游戏,,大家是那么怡然自得,笑容里满是轻松,这样的生活似乎早已习以为常。前三排所谓班里的尖子生,眼不离课本,手不松习题,用功的劲力,与后座的大家格格不入。盯着一天前原本还属于自己的光荣区域,转眼环顾“降级”的现在,淡淡的水汽便溢满眼底,似乎坠入一个黑暗潮湿的水井。我被埋在底层,我是一个世界,他们是一个世界,没有交集,没有欲望。想到接下来的一个月都将置身这样的不适,心慌到想吐。不愿自己就此颓废,紧紧抓在手间的笔却还是颤颤微微,不知来自哪里的窃窃私语挑拨那安定不了的心。课本是那么令人讨厌,连呼吸的空气也那般 裸的恶心。
恍然醒悟,已是穷途末路,一张无法补救的,再没有仙子的妙手可补,除了丢弃。班主任果断的放弃中,终于牵起心中的无奈。比任何人都明白,自己比谁都过早的放弃了。早到,愚蠢的在数学课本中写下“这么早就做好为自己的任性付出代价的准备了”。其实对于你这个数学白痴来说,得零分几率不亚于一日三餐。他说这就是你的错,你默然,想起两年前的绝望。
两年前,新来的数学老师公读了你的成绩,三十分,不偏不倚正好全班倒数。台下突然一片哄笑,有可怜你的,有嘲笑你的,还有更多附和闹场的。老师意味深长的看你一眼,看似有话要说,但他并没有。你乞求的盼望他说些阻止的话,因为那时的你耻辱的眼泪就快飞溅而出,但这一切像是你应得的,突然的降临,措不及防的接受。你吃力的挪回座位,眼睛死死的盯着笑声最大的那个人,心里早已暗暗发誓,一定要把高分的卷子塞进他那猖狂的嘴里。很自然的你开始拼命学习数学,但薄弱的基础丝毫没有帮助到你,反而固执的扯着后退。直到毕业升学,你的数学都没有及格过,而那个你要报复的人安然无恙的消失踪影。之后是越来越讨厌数学了吧,就再也没听过数学课。
很久之后,某节选修课,你发现原来也有那么简单的课程,于是你很认真的听了整整一个星期。那次测试你破天荒的拿了第三,你终于深深的难过起来。你难过自己不是没有做到,而是做到了却无法继续了。多年弥散的激动却被心酸的苦涩包裹,照映心底已灰色的第二次绝望。你看出班主任的不信任,但你不可能用连续的成功向他证明。于是这次的数学吊车尾开到后排。
得到,失去,绝望,希望,规劝释怀的自己,镜子里流露着不甘心,指尖的墨染得草纸一片漆黑。好想见见曾经一切都无所谓的自己啊,好想掐住她的脖颈问问她曾经到底是哪里来的勇气为所欲为啊。凡事都可以让自己想到绝望,唯独曾经不能。悔无可悔是世上最痛苦的事,它让你明白错处,却非得让你赎无可赎,它就是那虱子,密密麻麻缠绕着你,脱不开身。
天灰色,叹息痛出了这端的眼泪,无法结束的劫,隐藏逃脱的锁。手斑驳,遗失旧日勇敢,雨脚束缚,今非昨,追悔已无用。
共 1110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作文等级优秀。作者以第二人称叙述,以心为镜,对镜自省,牵起对往事的回忆。开篇在“我”与尖子生的反观比照中表现出了内心的悲凉与落寞,“我仿佛坠入了一口枯井,埋在了底层,无法自拔,也没有关注的目光来救我一把。”比喻手法的妙用极言“我”的困窘与无助。“我和他们是平行线,没有交点,空气中仿佛也氤氲着颓靡的因子,但是“我”并没有沮丧,还要继续前行。第二段回忆自己的心路历程,已经是穷途末路,就像一张无法补救的。采用倒叙的手法,最后一段过渡句承上启下,自然而然地为下文铺垫。就在两年前,“我”倒数第一的分数在全班公布,引起一片哄笑,“我”已经无地自容。老师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我内心多么盼望老师为我解围,哪怕是一句鼓励的话,但是老师并没有说一句话。“我”只好吃力地挪回了自己的位置,眼睛死死地盯着笑声最大的那个人,心中是充满恨意吧!甚至我开始发誓,有朝一日我一定要考到高分,并把那张试卷塞到他猖狂的嘴里。颇有点小人得志的味道,读完之后忍俊不禁。后来尽管“我”认真学习,但我的基础太薄弱,数学成绩还是依旧如此。后来,在某节选修课上,破天荒地拿了第三。但开始难过起来,是因为自己无法继续认真继续下去,再给老师一次完美的交代。最后两段总结抒情,反躬反省,昨日的往事就像虱子一样缠绕着,无法摆脱。就像一场命中注定的劫难,就像一把打不开的锁。灰色的天,装满泪水的双眼,一双斑驳的手,遗失了昨日的勇敢。一双迈不出去的脚,对前途的迷茫与无奈,让读者触摸及“我”内心的伤痛。感谢作者投稿江山萌芽,祝您写作愉快,期待您更多的佳作!力荐品读。【:烟花那么凉】 【江山部·精品推荐】
1楼文友: 14:17:08 俗话说 一俊遮百丑 ,其实这是一个伪命题。小作者的这篇纪实小说中 丑 所产生的晕轮效应掩盖掉了差生的百俊,让他们不得不成为老师眼中的劣等公民,被冷漠被忽视而自甘沉沦。 我仿佛坠入了一口枯井,埋在了底层,无法自拔,也没有关注的目光来救我一把。 文中的 我 就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差生形象。 我 从光荣的区域迁徙至教室那个春风不度的角落,遭受老师的白眼,倍受同学的冷遇。其实这期间 我 也不甘服输,不甘落后,想用自己的努力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实力,一度曾对选修课感上了兴趣,并夺得了第三的佳绩,但班主任不信任的风光让 我 好不容易萌生的进取心又坠入了谷底。这又让 我 徒增了无端的落寞与悲哀。小说在 我 的意识流动中徐徐展开。小说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在抽丝剥茧中层层披露。小说的立意是深刻的,直击当下以分数为中心的教育机制,揭露了应试教育的弊端。教师的智慧一旦为功利所蒙蔽,给学生们带来的必然的心灵的伤害和精神的重创。小说所反应的深刻的社会命题发人深省,耐人寻味。期待新的精彩。 苏格拉底说,一个没有检视的生命是不值得生存的……
2楼文友: 15:54:4 这篇文字揭露了老师对于学生的等级之分的现实,也是不好的现象。真是应了那句话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不平等的待遇,令人窒息。
西藏哪家医院治癫痫病首大医院孙宗信
广东治疗癫痫病方法
上一篇:许多人会费解
上一篇:控制或开动机械仪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