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泉无计消酷暑金秋一到凉自来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20-01-20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似酒味醇厚的秋,唱着岁月悠悠的歌入时而至,人们在目送酷暑的眼神里无不流露出对秋的博爱。因为秋是一个集于成熟典雅而又硕果累累于一身的季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笔下的秋,诗中有画、画中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立秋了,暑气虽减未尽,绿意葱茏依然,虫声仍沸,秋蝉续音。
盛夏光年依惜去,秋约凉意渐渐来。
几度清风邀朗月,引得人间情入怀。
每每此刻,人们在静心享受诗意时光的同时,心灵深处早升起了对亲人友人的浓浓思念,正如诗人笔下的:
“故人千,新蝉两三声”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秋是静美的、更是多情的。
真乃是: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唯将两鬓雪,素日对秋风。
立秋了,盛夏光景渐行渐远,秋风秋月,红叶寒鸦将逐渐取代暴雨骄阳,接天莲叶、秋意、秋思…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曳露为霜,敏感的诗人们早知秋,于是我们读到从古到今有关秋景的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秋的一幅幅画面展现在世人眼前,秋真是挥毫浸染的季节,有诗为证: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当然,这美丽的秋天也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因此要注意情绪调适,做到内心宁静、心情舒畅,遇到任何伤感之事应主动排解,在饮食上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为主,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增酸”苹果、葡萄等酸味水果要多吃,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盛肺气之侵入,起居方面最好做到早睡早起,进行适度体育锻炼,有助于气血运行、疏导肺气,凡之种种皆以养收为原则。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立秋带给我们的并不是寒蝉凄切的悲伤,而是一个新的时令的娇艳与美好和陶醉,是瓜果飘香的丰收与喜悦。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一年即将过去,我们那颗愿意妥帖照顾生活的心、随着岁月和季节的脚步定能绽放出绚丽多彩的幸福之花。
上一篇:我在西陆修炼 卷 首